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戰隋》第903章 1劍封喉
  十一月十八,紅水河,長漢城。

  大賀咄羅、拔裡蘇素帶著兩家五千余控弦,耶律鐵力帶著兩千余迭剌部控弦,總共七千余馬軍,氣勢洶洶殺回紅水河,直撲長漢城。

  庫倫達維和敖漢阿剌早有準備,早已乘著遙來部酋帥奈曼青川返回落馬城的機會,把親眷、嫡脈族人和可以帶走的貴重財產悄悄撤往落馬城,如今看到大兵壓境,當即依照之前與白狼的約定,火燒長漢城。

  長漢城是出伏部的根基所在,大賀氏和拔裡氏數代人為了建造這座城池耗盡了心血,哪料到庫倫氏和敖漢氏背信棄義,不但沒有遵照約定裡應外合攜手對敵,反而蓄意報復,新仇舊恨一起算,一把火燒掉了他們的根基,摧毀了出伏部的信仰和夢想。

  大賀咄羅和拔裡蘇素勃然大怒,是可忍孰不可忍,當即決定銜尾追殺,直撲落馬城。

  耶律鐵力果斷勸阻。長漢城雖然在熊熊大火中化作廢墟,但紅水河還在,紅水河兩岸諸家萬帳還在,出伏部上十萬族眾還在,而這才是出伏部真正的根基,這其中就包括原來屬於庫倫氏和敖漢氏的族眾,所以相比起來,庫倫氏和敖漢氏就自掘墳墓了,為了圖一時之快燒了長漢城,報了當年的滅族之仇,但兩家卻因此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數萬部落族眾,自絕根基,從此再無未來。

  “現在我們追上去,就算砍下了庫倫達維和敖漢阿剌的頭顱又如何?難道屠戮了庫倫氏和敖漢氏,就能讓長漢城完好如初,就能讓伏部所的巨大損失得到彌補?”耶律鐵力苦口婆心地勸道,“當務之急是穩定紅水河兩岸諸家萬帳,凝聚人心,齊心協力一致對外,隻待中土人與突厥人在少郎河戰場分出勝負,弱洛水兩岸形勢明朗化了,我們的機會也就來了。如果突厥人贏了,我們就去吞並遙來部,甚至還能從遙輦部身上咬下一塊肉,如此就能最大程度彌補出伏部的損失,反之,若中土人贏了,我們以逸待勞,從容應對,憑借目前所掌握的主動,完全可以虎口奪食,從中土所掌控的未來東北大局中牟取到最大利益。”

  然而這時候不要說拔裡蘇素被長漢城的熊熊大火燒毀了理智,就連大賀咄羅都無法失控自己的情緒,而大賀氏和拔裡氏的貴族們更是群情激奮、怒氣衝天,一個個睚眥欲裂,恨不得肋生雙翅追殺敵人,殺個屍橫遍野以泄心頭之恨。

  “長漢城不是你耶律氏的家,而出伏部的衰落也正為迭剌部所樂見,你當然不願銜尾追殺,當然要保存實力。”拔裡蘇素瞪大血紅的眼珠子,衝著耶律鐵力縱聲咆哮,“你可以回去,但我警告你,不論是中土人還是突厥人,對我契丹都虎視眈眈,我出伏部敗亡了,你迭剌部焉能獨存?柯爾欽諸部亦能獨善其身?最後敗亡的必定是我契丹族群,整個族群都有可能因為我們的畏怯和懦弱而灰飛煙滅。”

  這就上綱上線了,但說得有道理,耶律鐵力無言反駁。說實話他肯定存有私心,以他迭剌部的實力根本抵擋不住中土軍隊的攻擊,所以他需要出伏部這個屏障,需要幫助出伏部堅持下去,甚至奪回長漢城,把戰線推到紅水河一線,總而言之迭剌部明哲保身肯定不行,為了自救必須與出伏部攜手抗敵,只是衝鋒在前甚至奔行數百裡與中土軍隊正面對敵,賭上迭剌部的身家性命,他就不願意了。

  “當前形勢對我們有利,乘勝攻擊,陷中土軍隊於腹背受敵之困境,必然有助於突厥人在少郎河戰場上擊敗中土人。”大賀咄羅沒有接受耶律鐵力的勸說,反而極力說服耶律鐵力與其一起繼續進攻,“中土人和突厥人的戰鬥不會馬上結束,雖然松漠牙旗的實力不如中土軍隊,但突厥人憑借自身優勢,完全可以拖住中土人,這種局面下,我們從東線發動進攻,中土人腹背受敵,其實力即便異常強悍,可以兩線作戰,卻失去了速戰速決之先機,最終被突厥人和我們拖進對峙僵持之局。”

  耶律鐵力遲疑不決。

  大賀咄羅手指長漢城的大火,“我知道你擔心掉進中土人陷阱,但你看看這把火,如果中土人有絕對實力,庫倫達維和敖漢阿剌豈肯放棄長漢城?這把火正好證明了對手的恐懼,他們已走投無路,狗急跳牆了。”

  耶律鐵力想了一下,堅持道,“離開蟒牛城前,我們的目標就是長漢城,就是紅水河。”

  “我們銜尾追殺,直撲落馬城,與這個目標並不相悖。”大賀咄羅說道,“我們若想確保紅水河,就必須幫助突厥人拖住或者擊敗中土人,讓中土人無力顧及我們,所以攻打落馬城不過是以攻代守、積極防禦而已。”

  這句話很有說服力,耶律鐵力稍加權衡後,點頭同意。

  十一月十八,河北,高陽宮。

  左驍衛將軍、檢校雁門太守、順政公董純急奏,齊王擔心塞外局勢因安州動蕩而惡化,北疆尤其是燕北長城一線未來可能會面臨鎮戍重壓,所以齊王認為必須迅速加強燕北鎮戍力量,而最有效最便捷的辦法就是立即調一位能征善戰的衛府大將坐鎮燕北,比如右驍衛將軍、郕國公李渾,如此對外可威懾北虜,對內可解決飛狐內患,可謂一舉多得。

  聖主看完急奏,嗤之以鼻,齊王好算計,把右驍衛將軍李渾調到燕北,等於變相削弱涿郡留守府的軍權,而燕北軍權一旦易主,距離燕北脫離涿郡留守府,與幽州分庭抗禮的時間也就屈指可數了。

  “此事,愛卿以為如何?”聖主看了送來奏章的虞世基一眼,不以為然地問道。

  虞世基心領神會。齊王得寸進尺,聖主龍顏大怒,右驍衛府李渾躺著中槍,無妄之災從天而降,雖然考慮到李渾平叛有功,目前嚴重的兩京政治危機也不允許再起波瀾,再加上第三次東征勢在必行,衛府也不宜震蕩,種種原因導致聖主短期內不會對李渾“下手”,但隻待有機會,李渾必遭重創,後果不堪設想。

  李渾未來命運如何,不在虞世基的考慮范圍內,甚至他巴不得找個機會“乾掉”這位隴西權貴,只是當前局勢下,國祚和中土利益至上,聖主和改革派利益至上,派系鬥爭也要圍繞著這一目標進行,如果“乾掉”李渾不利於這一目標,當然不能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所以虞世基在看到這份奏章的時候,也有一番考量,最終拿出了一個對策。

  “聖上,驅逐飛狐叛軍北上出塞的決策不可更改。”虞世基語氣堅決。

  聖主微微頷首,同意所說。驅逐飛狐叛軍出塞的前提條件很多,其中重要一個就是斷掉齊王對這股力量的念想,為此就必須向齊王妥協。董純調任雁門是一次妥協,但同樣的事可一不可再,否則必然助長齊王的囂張氣焰,因此聖主同意再一次向齊王妥協,只是堅決反對把李渾調到燕北,以免遺禍無窮。

  “郕國公的軍權必須剝奪。”虞世基繼續說道。

  聖主眉頭微挑,目露滿意之色。

  齊王得寸進尺,必須予以懲戒,但又不能對齊王下手,蓄意激化父子矛盾,於是剝奪李渾的軍權就成了最好手段,隔山打牛。然而,李渾是開國勳臣李穆之子,隴西豪門成紀李氏的當代家主,當朝赫赫有名的大權貴,不論在關隴貴族集團還是在十二衛府中,都有著顯赫身份和地位,尤其在西北軍隴西軍團中,更有著非同尋常的影響力。

  這樣一位炙手可熱、實力強橫的大權貴,即便是聖主和改革派想剝奪他的軍權,想在政治上打倒他,都必須先拉攏一批盟友,然後經過一番精心布局,才能展開具體行動,以免遭到對手強力反擊,偷雞不成蝕把米,那就得不償失了。

  目前局面下,用什麽辦法才能冠冕堂皇,又無懈可擊,又能迫使齊王和李渾不得不接受,同時還能讓關隴貴族集團尤其是隴西軍功集團不會因此而“大動乾戈”呢?

  虞世基看了聖主一眼,細心揣測上意,不動聲色地繼續說道,“臣建議,郕國公以右驍衛將軍一職,兼領安東都尉府副都尉,實際執掌都尉府之大權,實際負責經略安州和東北。”

  此言一出,聖主眼前一亮,頓時笑容滿面,連連點頭,十分滿意。

  安東都尉府到目前為止,僅僅停留在詔令上,雖然聖主特意將其公告天下,但目的都是政治上的,不論是破壞敵人的離間計,維持中樞內部團結,還是向齊王、裴世矩、河北豪門等三大勢力做出妥協姿態,拉攏更多的政治盟友,乃至向塞外的突厥人宣告要奪取安州和東北,表明中土在南北關系上的強硬立場,向國內政治對手宣告要建立開疆拓土的武功,表明改革派在中央集權道路上的一往無前,都是為了達到政治上的目的,而真正的可實施舉措,一點沒有。

  安東都尉府直接對聖主和中樞負責,直接聽命於聖主和中樞,權力很大,但首任安東都尉李平原,一個神秘的戰功赫赫、聲名不顯的秘兵,卻杳無蹤跡。實際上安東都尉府和他這個首任安東都尉,都是政治工具,聖主和中樞為了達到政治目的而特意製造出來的政治工具,所以李平原是否活著,安東都尉府是否實際存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只要能幫助聖主和中樞達到政治目的就行了。

  現在聖主和中樞的政治目的還在“務虛”的早期階段,還停留在紙面上、意會中以及傳播途中,都在“打嘴仗”,距離“務實”階段,距離實現開疆安州和東北的武功還遙不可及。

  虞世基的這個建議還是“務虛”,只是把安東都尉府這個政治工具兌現了,不再停留在紙面上。

  聖主和中樞至今為止尚未討論過安東都尉府的籌建,因為在安州和東北局勢沒有明朗化之前,在聖主和中樞根本看不到開疆武功,在他們的政治目的尚無任何實現希望的前提下,籌建安東都尉府,拿出政治工具,毫無意義。另外開疆拓土的武功意味著數之不盡的權力和財富,而權力傾扎和利益爭奪無處不在,一個安東都尉府的籌建必然會牽扯到方方面面,異常複雜,所以在一些關鍵性問題沒有解決之前,聖主和中樞也沒有必要捅開這個“馬蜂窩”。

  就安東都尉府而言,關鍵問題是由誰來掌控權力。

  安東都尉府的權力絕無可能由李平原掌控。

  李平原是政治工具,他和安東都尉府一樣都是實現政治目的的工具,他若想變身為“人”,享有安東都尉的權力,完全取決於聖主和中樞的意願,如果聖主和中樞拒絕承認和接受李平原這個“人”,李平原就算是活著站在聖主和中樞面前,也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

  安東都尉府的權力只能由安東副都尉實際掌控,最起碼在李平原沒有出現,而聖主和中樞也沒有承認和接受李平原其人的情況下,安東副都尉隻手遮天,但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目前局面下不要說開疆東北了,就連踏足安州都困難重重,誰敢來搶這個位子、承擔這個責任?

  聖主也找不到合適人選,哪料到虞世基“另辟蹊徑”,當即讓聖主有豁然開朗之感。世上無難事,只有換一個思路,或許就柳暗花明。

  安排右驍衛將軍、郕國公李渾兼領安東副都尉,不但提升了安東都尉府的級別,提高了安東都尉府的地位,表達了聖主和中樞的重視,還冠冕堂皇、順理成章地剝奪了李渾的軍權,畢竟開疆拓土是大武功,這是對李渾委以重任,而李渾一旦成功,功高蓋世,榮華富貴予取予奪,焉能不動心?

  然而李渾會不會動心?齊王對聖主的安排會不會滿意?

  此舉等於把齊王、李渾和白發賊這三股勢力有意推到了一起。 白發賊需要齊王的支持,以幫助他在國內外兩個戰場上牽製對手,給他贏得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而齊王需要李渾的支持,李渾不能倒,李渾若想不倒就必須得到白發賊的支持,拿到開疆拓土的武功,而白發賊若想在塞外戰場上節節勝利,就必須贏得聖主和中樞的支持,以獲得長城內的大力支援,一旦聖主和中樞卡住他的脖子,導致他一敗塗地,必然引發連鎖反應,李渾要倒,齊王要亡,三股勢力統統完蛋。

  這是個陷阱,聖主和中樞挖了好大一個坑,“一劍封喉”,抓住對手要害,生殺予奪。

  但弱肉強食,齊王、李渾和白發賊任何一個都不是聖主和中樞的對手,只能被動接受,未來不論白發賊是不是秘兵刀,也不論安州和東北是否納入中土版圖,更不論齊王是否會崛起於北疆,這三者之間的利益都緊緊捆在了一起,密不可分,而三股勢力的結盟也因此公開化,如此一來,敵我關系分明,兩京各大勢力都會謹慎站隊,小心選擇,而聖主和中樞完全掌握了主動,只要抓到任何一個把柄,對其中任意一個“開刀”,另外兩個就要陪葬,根本就沒有逃脫的可能。

  “善!”聖主稍加思索後,一槌定音,“明日中樞討論決策,然後詔令李渾,即刻趕赴涿郡籌建安東都尉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