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戰隋》第64章 西進
  陳瑞一臉鄙夷地瞪著韓曜,就差沒有破口大罵了。人家好歹改弦易轍,要與李風雲同生死、共患難,再罵人家無恥,未免也太不厚道了。

  李風雲同樣驚詫,似乎沒想到韓曜在最後關頭竟改主意了。這讓韓曜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測,這裡有陰謀。

  李風雲拱手相謝,義正言辭地說了幾句生死與共的場面話。

  韓曜遂告辭離去,返回譙軍營做具體安排。

  韓曜一走,陳瑞便哈哈大笑,衝著李風雲連連拱手,“將軍高明,料事如神,玩弄韓曜於股掌之間,佩服佩服。”

  李風雲搖搖手,不以為然,“不要欺人太甚,凡事都要留有余地。狗急了還跳牆,何況人?關鍵時刻他曾幫過我們一次,這個人情要記下。倘若他當真能改弦易轍,與某等生死與共,他便是兄弟。”

  陳瑞搖頭,冷嘲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今他落魄了,或許有所收斂,一旦東山再起,必原形畢露。到那時,你記得他的人情,他卻未必記得你的人情。”

  “人各有命。”李風雲笑道,“就看他運氣如何了。”

  袁安站在一邊,心驚肉跳。韓曜又被算計了,而且這次有生命危險。陳瑞明顯有殺人之心,但李風雲卻無斬盡殺絕之念。

  陳瑞是想公報私仇,李風雲卻必須顧全大局。東進之刻,義軍內部團結至關重要。也正因為如此,李風雲在率軍西進時,想方設法要把韓曜帶上,以免其趁著自己暫時失去對義軍主力的控制時,借機生事,引發內訌,繼而葬送了義軍的轉戰時機。

  當夜,義軍主力在陳瑞的帶領下,沿著渦水悄然北上,進入譙郡的山桑縣境內。

  第二天,李風雲、韓曜帶著五個團,大張旗鼓地渡過渦水,向汝陰郡的淝水前進。

  這一消息迅速傳到董純和梁德重手上。兩人一致作出判斷,賊人在鷹揚府的圍追堵截下,意識到假若繼續去當塗渡淮南下,可能時間不夠,一旦渡淮受阻,則必被包圍,於是遂改變計策,急速西進,過淝水,到穎水,在汝陰郡的下蔡、穎上一帶尋找渡淮良機。假若無法渡淮南下,賊人尚可繼續西進,渡過穎水,到南陽或荊襄一帶活動,那裡不但是魚米之鄉,富裕之地,還有多座綿延數百裡的雄偉高山,非常有利於賊人的生存。

  董純遂下令,諸鷹揚全力追殺,直撲淝水一淺。汝陰、準陽兩郡鷹揚,則務必堅守淝水一線,堅決阻擋賊人西進。

  考慮到賊人狡詐殘忍,且手握重兵,董純特意警告諸鷹揚,要小心謹慎,切莫大意輕敵,更不要貪功冒進,以免形成孤軍深入之勢,給賊人捕捉到襲擊機會,重蹈費淮敗亡之覆轍。因此他要求諸鷹揚齊頭並進,互為支援,先確保自身之安全,然後再包圍賊人,圍殲賊人。

  董純不發出警告還好點,這警告一出來,反而壞事了。

  諸鷹揚裡的鷹揚郎將、鷹擊郎將和校尉們基本上都來自世家貴族,依仗身份之高貴,祖上之蔭澤,先在軍隊裡混點軍功,然後通過深厚而複雜的人脈關系,謀個官職,接著就熬資歷,隨著年紀的增長論資排輩,慢慢升遷。和平年代,世家子弟們更是享受在前、吃苦在後,把性命看得比什麽都重要,即便當官,也要找個舒服安全的地方,所以有真本事的少,至於戰鬥經驗,那就更欠缺了,都是一些中看不中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貨色。既然沒有本事,那就要低調謙虛一點,不要高調出風頭了,

以免自尋麻煩,但有些人狂妄自負,夜郎自大,以為在戰場上摸爬滾打過、真刀真槍廝殺過,就了不得了。費淮就是典型的例子,號稱為衛府軍裡的少壯派,以為自己是中土未來的鼎柱,意氣風發,目空一切,結果沒有陣亡在邊陲戰場上,反而在國內剿賊戰場上栽了個大跟頭,被一群籍籍無名的小蟊賊掀翻在地,連頭顱都被人砍掉了。  費淮一死,給這些鷹揚府長官們敲響了警鍾,但世家子弟骨子裡就高傲自負,還是有一些人不把叛賊放在眼裡,這也是董純發出警告的原因。董純是兩朝元老,在北周時為爭霸天下逐鹿中原而戰,隋篡周祚,又為中土統一而戰,等到中土一統後,又西征北伐,為中土邊陲的穩定而戰,可謂戎馬一生,功勳卓著,乃是本朝真正的鼎柱之臣。如此位高權重的人物,竟然重視一群小蟊賊,向諸鷹揚發出警告,由此可見這群叛賊非同尋常,遠非一群烏合之眾可比。

  諸鷹揚的軍官們本來就沒有什麽打仗的熱情,費淮之死又是個血的教訓,所以沒人願意再做“出頭鳥”。這仗打贏了還好,打輸了就栽了,自己本事不行,何必衝在前面?但又擔心遭到官長的訓斥,勉為其難還是做做樣子,慢吞吞的走。現在董純公開警告,要他們小心謹慎,那正好,巴不得了,一個個裹足不前。

  汝陰、淮陽兩郡的鷹揚府磨磨蹭蹭,尚未抵達淝水一線,就接到叛賊向淝水殺來的消息,遂直接退守穎水一線,據穎水而堅守。

  董純督軍西進,但讓他憤怒的是,武賁郎將梁德重卻陽奉陰違,走得很慢,拖累了前進速度。

  梁德重根本就沒有剿賊的意願,他正在謀算著自己的發財大業。

  董純是徐豫鎮戍區官長,譙郡出了這麽大的事,叛賊燒殺擄掠為所欲為,嚴重危及地區安全和東征大計,他要負責任,東都第一個就要懲罰他,否則皇帝拿什麽威懾和鎮製文臣武將?至於懲罰有多重,那就不知道了,但起碼有一點是肯定的,董純不會再留在左驍衛將軍的位置上,他肯定要離開彭城。但現在這個位置很“燙手”,倉促接下有風險,所以短期內不會有人來彭城接替董純。既然如此,東都必然會命令梁德重暫時代理,主掌徐豫軍事。梁德重受限於自己的貴族等級,這輩子也就終止於正四品的武賁郎將了,所以根本不考慮加官升爵的事,更不會去覬覦左驍衛將軍的位子,除非出現奇跡,但世上哪有那麽多奇跡?既然不能求官,那就求財。過去有董純壓製著,無法“大展拳腳”,現在董純走了,他一旦受命臨時代理職權,理所當然要“大乾一場”。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對梁德重來說,他就這麽唯一一個機會,無論如何不能錯過。既然不想錯過,那就要求穩,在董純離開彭城之前,不能出一絲一毫的差錯。因此梁德重根本就不想圍剿叛賊,他想把叛賊趕過淮河,這是最穩妥的辦法,與他而言亦是最有利的辦法。

  董純心知肚明,他不能要求梁德重在此刻因為同僚之情、因為袍澤之義而竭力相助,他只求梁德重不在自己背後下黑手,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

  官軍圍剿速度一慢,義軍便大佔便宜。

  李風雲率軍渡過淝水,在西岸燒殺擄掠,打了幾個小鎮,橫掃了一批莊園,先把那些剛剛投降過來的鷹揚衛“喂飽”了,利用血腥殺戮把他們推向人性中的邪惡一面。這個辦法還是有效的。投降的鷹揚衛們有不少人打算途中逃跑,還有人打算在交戰中陣前倒戈,如果不是有殘酷的連坐,一人逃跑一火兄弟都要陪葬,恐怕軍隊尚未抵達淝水就已減員一半了。

  李風雲顯然非常了解這些人的心理,一路狂奔到了淝水後便縱兵擄掠,擄掠所得盡歸個人所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沒辦法,人性是貪婪的,一旦有利可圖,沒人能擋住誘惑。腰包鼓起來了,發財夢想變成了現實,但人也變壞了,人性也邪惡了,於是打算逃跑的也不逃跑了,打算陣前倒戈的也不想倒戈了。雖然為賊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但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暫時做賊,做賊是為了發財,發財是為了過上舒服安逸的好日子,假若做賊的前途不好,再逃之夭夭也不遲嘛。

  第二天,李風雲先是率軍沿著淝水西岸南下三十裡,接著突然渡河,殺回了淝水東岸,又是一番燒殺擄掠。

  董純、梁德重率軍渡過了渦水,逐漸逼近淝水河。

  韓曜非常著急,勸說李風雲趕緊撤離。他不但擔心自己被官軍包圍,也擔心跟隨主力北上的親人部屬們出事。雖然他估猜李風雲西進有陰謀,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李風雲極有可能以放棄主力來保全其自身,但在陰謀沒有既成事實之前,韓曜還是希望一切順利,希望李風雲能依計行事,能始終行進在正確的軌跡上。義軍東進能否成功,完全依賴於李風雲的指揮,韓曜自認沒有這樣的能力和信心,所以他不厭其煩,一勸再勸,懇請李風雲見好就收,不要再在官軍的包圍圈裡遊來蕩去。

  李風雲認為尚沒有達到西進誘敵之目的,尚需繼續停留在淝水一線。第三天,李風雲如法炮製,先是沿著淝水東岸南下三十裡,接著渡河,又殺回淝水西岸,又一次燒殺擄掠。

  汝陰鷹揚府密切關注著叛賊動向,根據連續三天的觀察,汝陰鷹揚府判斷,叛賊還是要渡淮南下,遂急報董純。董純下令,渦水一線的諸鷹揚馬上西南而行,向淝水下遊和淮河北岸移動,淮陽和汝陰鷹揚府則緊緊跟隨在叛賊之後,力爭把叛賊圍殲於淮河和淝水交匯所在的下蔡一帶。

  然而,就在這天夜裡,李風雲卻帶著義軍將士披星戴月,沿著淝水西岸,向北狂奔一百余裡,於黎明時分潛伏在一處僻靜的河谷裡,呼呼大睡。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