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戰隋》第124章 危如累卵
  就在此刻,任城大俠徐師仁如及時雨般出現了,向濟北義軍獻上了結盟之策。這是雪中送炭啊,仁義之舉,不愧為大俠。韓進洛、甄寶車猶如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喜出望外,滿口答應,但兩人也有擔心。蒙山義軍實力強,而楚人與齊人與生俱來就有矛盾,假如楚人借結盟之名,行吞並之事,濟北義軍豈不有全軍覆沒之危?

  徐師仁反問,“蒙山義軍和張須陀的齊軍,哪個更厲害?”

  當然是張須陀的齊軍厲害。既然張須陀厲害,那張須陀殺進魯郡,蒙山義軍也有全軍覆沒之危,楚人也需要盟友,需要援軍,所以這個結盟之策,對雙方都有利,雙方都需要。既然雙方都需要,各取其利,蒙山義軍當然不會背信棄諾,在生死之刻攻擊盟友自取敗亡了。

  韓進洛和甄寶車實際上根本沒有選擇的余地。張須陀正銜尾追殺而來,其選鋒軍距離宿城只有幾十裡了。帥仁泰實力不夠,張須陀來了他也要跑,所以去平陸毫無意義,相反還連累了帥仁泰,搞得不好兩支軍隊一起完蛋。唯有去結盟蒙山義軍才是唯一的求生之策,迫不得已的話還可以上蒙山,當然到那時他們也顧不上是否被蒙山義軍吃掉了,逃一時算一時吧。

  這樣一想也就釋然了。韓進洛和甄寶車馬上率軍渡過汶水,一邊向南章城靠近,一邊遣使隨大俠徐師仁急速趕赴汶陽城拜會李風雲。

  李風雲馬上傳令位於南章城的選鋒軍,密切注意正向魯郡殺來的齊軍動向。同時告之沿河諸團旅,濟北義軍結盟而來,沿途護送,切莫因為誤會而發生衝突。徐師仁則火速會合韓進洛和甄寶車,與他們一起帶著濟北義軍急速趕赴汶陽,與蒙山義軍主力會合。

  齊軍主力追殺至宿城。

  帥仁泰不敢與之交鋒,果斷撤離平陸,與盤駐巨野城的霍小漢會合。帥仁泰和霍小漢隨即遣使告之孟海公當前危急形勢,並委婉提出,一旦張須陀殺到巨野城,他們迫不得已,只能南下進入濟陰郡,撤往荷水一線。不過,他們撤進了濟陰郡,張須陀如果窮追不舍,那麻煩就大了,一幫難兄難弟往哪逃?再南下就是梁郡,就是彭城,進入徐州地境了,而徐州諸鷹揚實力強勁,且主力都戍守於通濟渠兩岸,隨時可以阻截南下義軍,如此義軍便腹背受敵,岌岌可危。

  孟海公沒有直接拒絕,而是大膽分析和預測了局勢發展,認為他們南下濟陰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張須陀既然氣勢洶洶地殺來了,豈肯空手而歸?為此他提出建議,乘著張須陀尚沒有追來,亦沒有與段文操聯手對義軍展開包圍之間,火速進入魯郡,與蒙山義軍結盟,攜手共抗官軍。

  孟海公這個主張有“禍水東引”的意圖。你們南下等於把張須陀引來了,而我也打不過張須陀,大家都會走投無路,陷入困境。你們與其禍害我濟陰義軍,倒不如去禍害蒙山義軍。蒙山義軍有個最大的優勢,它佔據了蒙山,各路義軍即便聯手都打不過張須陀也沒關系,大不了撤進蒙山,據險死守,生存肯定沒問題。

  孟海公最後直言不諱地告訴帥仁泰和霍小漢,如果局勢對我越來越不利,我也要東去蒙山。當前魯西北地區的各路義軍都在大平原上征戰,因為實力弱小,在與官軍、官府的對抗中沒有任何優勢,相比起來,蒙山義軍佔據了蒙山,進可攻退可守,具備一定的優勢,而這正是蒙山義軍的實力越來越強,名聲越來越大的原因所在。

  孟海公雖然存有私心,

但這番話還是很有道理,對局勢的分析和判斷還是很準確,既不盲目自信,也不過度悲觀。兩害相權取其輕,生存至上,實屬明智之舉。  帥仁泰和霍小漢遂斷絕了南下濟陰的念頭,不過也沒有即刻采納孟海公的建議。蒙山義軍對他們來說很陌生,且來自徐州,彼此沒有信任感。此刻他們的心理就像之前的韓進洛和甄寶車一樣,既不想卑躬屈膝去寄人籬下,亦擔心自己實力不濟被蒙山義軍連皮帶骨頭一口吃了。

  就在兩人一籌莫展、左右為難之際,任城大俠徐師仁出現了。大家都是熟人,多年的朋友,彼此信任,說話也不遮遮掩掩了,直來直往。徐師仁是來“救火”的,拿出來的“救火”之計與孟海公的建言不謀而合,都是與蒙山義軍結盟,都是借“蒙山義軍”這棵大樹暫時躲避狂風暴雨。

  結盟與投奔不一樣。結盟是兄弟們平起平坐,大家獨立自主,投奔就是寄人籬下、看人臉色了。帥仁泰和霍小漢把事情問清楚了,又得到了徐師仁的承諾,另外還有韓進洛和甄寶車已經“投石問路”了,結果如願以償,蒙山義軍很仗義,白發帥很有氣魄,並沒有發生任何以大欺小、恃強凌弱甚至落井下石的事情。現在張須陀來了,蒙山義軍也面臨生存危機,也迫切需要盟友和幫助,大家利益一致,想法一致,結盟之舉當然順利。

  帥仁泰和霍小漢當即下令撤離巨野,帶著軍隊火速趕赴汶陽會盟。

  徐師仁與孟海公也是朋友,關系還很好,為了邀請孟海公參加這次會盟,他特意讓自己的弟弟趕赴周橋,勸說孟海公參加這次會盟盛舉。大家造反的目的都是反隋,都想推翻關隴人的統治,都想顛覆乾坤圖王霸大業,既然如此,為何要錯失此次發展壯大的機會?

  孟海公卻非常謹慎,沒有對徐師仁的邀請做出回應。各路義軍魯郡會盟,聲勢是大了,但也正好給了張須陀和段文操聯手剿殺的機會,所以張須陀暫時不會南下濟陰。當然,張須陀不來,不代表濟陰義軍就安全,若想安全,還必須擊敗張須陀,而要想擊敗張須陀,各路義軍以會盟之策來增強實力是唯一的辦法。然而,各路義軍各自為戰,各有其利,一盤散沙,結盟的難度實在太大了,雖然蒙山義軍舉旗最早,又有地盤,實力也還可以,但蒙山義軍來自徐州,是楚人,其統帥既非豪門望族的世家子,又非聲名顯赫的地方豪帥,只是個籍籍無名的盜賊而已,既無聲望,亦無號召力,根本不具備領袖氣質,如何主盟?又拿什麽征服群雄,把各路義軍凝聚到一起共抗官軍?

  孟海公打算先觀察一下,看看形勢的發展,若會盟成功,就趕去湊湊熱鬧,看看能不能渾水摸魚撈點便宜,若會盟失敗,各路義軍還是一盤散沙,或蒙山義軍乾脆“大魚吃小魚”吞並了盟友,他就要慶幸自己沒有聽信大俠之言匆匆去會盟了。

  =

  張須陀的速度非常快,由東平郡的宿城進入魯郡的平陸縣,接著渡過汶水,橫掃平陸,其選鋒軍沿著兩郡邊境直殺巨野城。

  好在帥仁泰和霍小漢的撤離速度也快,就在齊軍逼近巨野城之際,火速越過洪水渠道,由茂都澱方向進入洸水西岸,然後沿著洸水北上,直達洸水和汶水的交匯處剛城。

  秦瓊率齊軍選鋒將士銜尾追擊。張須陀聞訊,遂率主力直殺洸水,試圖在洸水中遊重鎮寧陽城一帶阻截東平義軍,但終究是遲了一步。齊軍一路狂奔而來,日夜兼程,急行七百余裡,人疲馬乏,至此已經精疲力竭,不得已陳兵寧陽,暫作休整。

  張須陀的火速馳援,大大出乎段文操和牛進達的預料,兩人吃驚之余不禁心存感激之念,但出於關隴人和山東人根深蒂固的矛盾, 這種感激裡始終帶有某種懷疑的成分。

  相比較起來,齊郡形勢實際上比魯郡更惡劣,齊郡不但內部賊勢猖獗,其外部叛賊亦是從四面八方虎視眈眈地盯著他,這種情形下,張須陀傾盡全部力量馳援魯郡,置齊郡安危於不顧,實在是有悖常理,不得不讓人懷疑他的動機。

  段文操帶著一些郡府官員和鷹揚軍官,還有十幾車酒肉粟絹,赴寧陽犒勞齊軍,順便探查一下張須陀的虛實,這位性情剛烈,勇略過人,打起仗來又不要命的衛府老軍,到底搞得什麽名堂,怎麽突然間就像我段文操的生死兄弟般,不顧一切地跑來支援我,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嘛。事出反常即為妖,張須陀該不會落井下石,借著這群叛賊的手,渾水摸魚,要置我於死地吧?

  見了面,寒了暄,繁文縟禮一套弄完了,兩人得閑坐到一起,不待段文操主動試探,張須陀就開門見山說明了來意。

  “某傾盡全力而來,目的是把濟北、東平、濟陰諸賊全部趕進魯郡,逼迫他們與蒙山賊會合。在生死重壓之下,諸賊必然結盟,齊心協力阻禦我們的攻擊。如此一來,魯西北諸賊便集中到一起,實力是增強了,但也給了我們將其一舉全殲的機會。”張須陀拱手為禮,“事出倉促,沒有及時告之使君,讓使君誤會了,以為某為解齊郡之危而故意把魯西北諸賊趕進魯郡。某在此向使君告罪。”

  段文操面露喜色,心裡卻更加懷疑了。張須陀說的是真話,但不是全部真話,他隱瞞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