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戰隋》第760章 局面對我有利
安州四面臨山,東面是馬盂山,西面是壩上高原,南面是綿延千裡的燕山,北面則是平地松林和松山,而進出安州只有四條要道,其中東南方向是經馬盂山到遼西,東北方向是經松山到弱洛水,西北方向是經平地松林到大漠,南下越過燕山的古北口長城就是幽州,地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

 安州境內河流較多,大多數發源於西面的壩上高原,東南而下奔騰入海,唯有索頭水出自平地松林,南下貫穿安州平原與濡水匯合,而安州人的主要聚居地就在索頭水一線,安州重要城池都在索頭水兩岸,安州境內唯一的一條交通要道也與索頭水齊頭並進。這條南北向的交通要道是安州的生命線,它在貫穿安州的同時,也把進出安州的四條要道串聯了起來。

 現在聯盟大軍就在平地松林,就在進出安州的西北要道上,接下來聯盟大軍的任務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到索頭水上遊重鎮鬼方,然後沿著索頭水呼嘯南下四百余裡,一路過關斬將攻城拔寨,直至燕山古北口長城。

 “我們必須以最快速度殺到古北口,打通安州與幽州之間的聯系,從幽州獲得糧草武器的支援,以確保大軍的持久攻擊力。”李風雲說到這裡看看帳內諸將,神情嚴肅,“古北口對我們的重要性無須贅述,所以某的要求只有一個,此次選鋒軍南下攻擊,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必須克服一切困難,更不要爭一城一地之得失,只求速度。我們的速度越快,到達古北口的時間就越早,糧草武器的補充就越及時,我們攻佔安州的把握就越大,反之,我們極有可能功敗垂成,一敗塗地。”

 聯盟諸將表情凝重,都知道能否及時到達古北口的確關系到了大軍存亡,但糧草武器的持續供應,並不代表聯盟就能如願以償攻佔安州,這一仗難度很大,遠比想像得要大。

 “為了確保我們能以最快速度殺到古北口,選鋒軍的兵力配備要做重大調整。”李風雲繼續說道,“在做出這一調整之前,我們首先要對雷霆馬軍進行新一輪整編。”

 之前雷霆馬軍下設前後左右四個軍,大約四千騎,現在平地松林的馬賊隊伍也要加入雷霆軍,雷霆軍要擴編到六千騎,編制肯定要做調整。而在馬軍建設上,李風雲大包大攬,一言九鼎,沒人可以插手,他也不允許其他人插手。

 李風雲對雷霆軍進行了新的改造。成立雷霆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和第四軍,每軍下轄兩府,每府下轄五個團。雷霆第一軍總管呼延翦,總管地駱拔巢和總管安北海副之,各領一府,兩千騎。雷霆第二軍總管米庸,總管高虎和總管赤小豆鐵衣,各領一府,兩千騎。雷霆第三軍總管斛律霸,總管阿史德俞祁副之,暫時下轄一府,一千騎。雷霆第四軍總管井疆六斤蜚,總管爾朱天嘯副之,暫時下轄一府,一千騎。

 依照這一整編方案,把戰鬥力參差不齊的六千騎合並擴編為四個軍,貌似很彪悍,實際上是把有限的優勢轉化為了劣勢,不但未能把馬軍裡的精銳控弦的戰鬥力發揮出來,反而讓馬軍的整體戰鬥力下降了。

 值此關鍵時刻,馬軍的整編應該是把精銳控弦全部集中到一起,以便最大程度地發揮馬軍的戰鬥力,然而李風雲卻反其道而行之,雖然李風雲的目的可能是利用這種辦法以老帶新,以戰代練,力爭在最短時間內讓馬軍的戰鬥力有明顯提升,但風險太大,搞得不好就是好心辦壞事,功虧一簣。

 只是沒有人當面質疑,畢竟聯盟大軍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基本上毫發無傷地進入平地松林,完成了收復安州大計的第一步,可以說是奇跡,而這個奇跡的誕生顯然與李風雲的謀略有直接關系,尤其全程參與此策的李子雄、韓世諤、周仲、來淵等貴族的感受最為深刻。之前他們對李風雲的不信任,對此策的懷疑,都已經隨著大軍安全進入安州而煙消雲散,此刻他們為了成功收復安州,已經決心遵從李風雲的命令,對李風雲言聽計從,即便對李風雲的決定有所質疑,也只會放在心裡,因為他們自己沒有能力創造奇跡,那麽就只能寄希望於李風雲。

 “奚族有五部,辱紇王、莫賀弗、契個、木昆、室得,每部由俟斤為帥,尊強者阿會正為王。”李風雲站在地圖前,以索頭水為中心,手指沿著馬盂山、燕山、壩上高原、平地松林和松山,劃了個大圈,“在東北的霫、奚和契丹三大族群中,奚族地盤最小,而且與中土的幽州遼西、與大漠的磧東南、與契丹和霫族的居住地全部接壤,可謂強敵環伺。奚人之所以堅持到現在,完全是因為突厥人和霫人、契丹人等東胡諸虜面對中土這個龐然大物,都需要一個緩衝地帶,而中土在國力尚不足以支持自己橫掃塞外諸虜之前,同樣需要這麽一個緩衝地帶以緩和南北矛盾,所以奚人雖然頑強生存下來了,但生存環境十分惡劣,在列強鬥爭的夾縫中拚死掙扎,難以發展,未來希望渺茫。窮則思變,奚人不會坐以待斃,為此他們必須突破列強的重重包圍,給自己爭取到更大更好的生存空間。”

 “在奚族周邊的敵人中,中土和大漠都太強大,都是它的宗主,它只能利用,而不能對抗。霫族雖然實力較弱,但雙方隔著一個平地松林,難以逾越,另外霫族是突厥人的忠實藩屬,有突厥人的鼎力支持,奚人攻打霫族實際上就等於得罪突厥人。而更重要的是,霫族居住地在弱洛水以北,貧瘠荒蕪,奚人先輩曾世世代代生活在那裡,世世代代都想南下佔據一塊更好的棲息地,如今好不容易立足安州,又豈會再度北上,重返祖地,自尋死路?最後就剩下一個實力與其相近的契丹。”

 “契丹人的居住地主要位於弱洛水以南的平原地區,它在西北方向與霫人、室韋人相鄰,在西南方向與奚人和中土的遼西、遼東毗鄰,在東北方向與高句麗、靺鞨等遠東諸虜接壤。由此可以看到,真正可以威脅到契丹人生存的,只有一個中土,其他諸如高句麗、靺鞨、室韋等遠東諸虜都威脅不到它,奚人就更不行,突厥人距離它太遠,遠交近攻只會選擇‘遠交’。如此一來,奚人當然以契丹人為突破口,向契丹人口密集的托紇臣水一線發動攻擊,這必然會贏得中土的支持,而中土也的確支持,塞外諸虜互相征伐,塞外局勢混亂,互相消耗,這對中土肯定有利。契丹人的應對之策則是結盟高句麗、靺鞨、室韋和霫族,向中土和大漠俯首稱臣,只要中土和大漠不給奚人以實質性支持,契丹人就可以與奚人打個旗鼓相當。”

 “契丹在遼東這一塊,面對中土強大威脅,不得不與高句麗、靺鞨結盟,聯手對抗。契丹要削弱中土對自己的威脅,高句麗要實現遠東霸主的夢想,而靺鞨則想帶著族群遷徙到生存條件更好的東北地區,於是三方有了共同利益訴求。三方攜手結盟,不斷侵擾中土遼東,步步進逼。至於突厥人,面對遠東這一局面,當然樂見其成,於是牽製奚人,脅迫奚人冷眼旁觀,任由契丹、高句麗和靺鞨的東胡聯盟入侵中土。中土忍無可忍,發動了東征,給了高句麗以重創,給了契丹和靺鞨以嚴厲警告。”

 “這種局面下,奚人當然要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實施突圍發展大計,雖然中土人不支持,不想看到東北大亂,給東北疆防禦帶來壓力,但突厥人支持,突厥人願意利用東北小范圍的混亂,來脅迫中土做出妥協,繼而從中牟利。”

 “八月中旬,奚王阿會正率軍越過松山,與契丹人激戰於托紇臣水一線。”李風雲抬手指向地圖上的松山,然後手指上移,停在了托紇臣水中遊重鎮落馬城,“據我得到的最新消息,大約在六天前,阿會正集結了全部主力向落馬城發動了攻擊。契丹人在高句麗遭受重創,已經無力給予它有力支援,在中土遠征大軍雲集遼東,隨時都有可能北上攻擊它的側翼之際,必然擔心自己陷入腹背受敵之困境,為此它肯定不敢與奚人打個兩敗俱傷,最好的應對之策莫過於拖延到大雪來臨。大雪一下,中土遼東的遠征大軍北上攻擊契丹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而奚人的攻擊也會因為惡劣天氣而難以為繼,如此契丹人就佔據了主動,進可攻退可守,陷入被動的反倒是奚人,進退兩難。時間一長,糧草短缺,將士疲憊,天氣又越來越差,最終只有撤離。”

 “所以我對托紇臣水戰局的判斷是,契丹人為保存實力,極有可能主動撤離,主動放棄落馬城,不會與奚人爭奪一城一地之得失,主動撤到托紇臣水東岸,誘敵深入,為後期發動反攻創造更好條件。”

 “當然,即便我的判斷是錯誤的,現在奚人和契丹人還在落馬城激烈廝殺,局面亦對我有利。”李風雲的手指從地圖上的落馬城快速移動到松山,“落馬城距離松山有四百余裡,距離鬼方有五百余裡,而我們……”李風雲的手指放到了地圖上平地松林的望月泉所在,“我們距離鬼方只有兩百裡。這就是我們的優勢所在,如果我們能把這個優勢發揮到極致,不但可以迅速佔據安州,還能把奚王阿會正和他的五部大軍的主力阻擋在安州之外,與尾隨追殺他的契丹人一起形成前後夾擊之勢,迫使奚王阿會陷入腹背受敵之困境。”

 說到這裡,李風雲停了下來,看看帳內凝神傾聽的眾將,微微一笑,“願望是好的,至於能否實現,則要看我們是否可以做到出敵不意、攻敵不備。”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