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戰隋》第467章 打算用陽謀?
?一秒記住【中文網】www.,為您提供高速文字首發。 “北疆貧瘠,又有北虜侵擾,李風雲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困難重重,如果南北關系持續惡化,發展壯大對他來說無疑於癡人說夢。”趙懷義一口否決了李密的推斷,“在某看來,李風雲可以放棄蒙山,但他不會放棄齊魯,他肯定還是回齊魯發展壯大,而要實現這一目標,他首先就要把齊王和東萊水師這兩股強大力量誘出齊魯,於是他就到了中原,殺進了東都,並借助這場風暴和我們的力量洗劫來東都,繼而實現一石二鳥之目的。”

 趙懷義的這一觀點符合諸如李風雲、韓相國這等叛賊們的現實利益,相比起來,李密的推斷就有些不切實際了。叛賊們遠離故土去北疆,不但困苦還要與北虜廝殺,這未免太脫離實際了,而李密之所以有這樣的臆測,估計與李風雲的“洗腦”有關。李密被李風雲蠱惑了,欺騙了,信以為真了,而李風雲的目的顯然是借助李密之力來欺騙楊玄感和兵變同盟,讓他們得出錯誤的結論做出錯誤的決策,繼而方便自己攫利。

 “李風雲不可能單純為了劫掠而殺進東都。”王仲伯對趙懷義的觀點提出質疑,“某告誡諸公,千萬不要忘記了齊王。在某看來,李風雲之所以積極參加這場兵變,不計代價殺進東都,十有是為了齊王,而齊王的目的當然是爭奪皇統。”

 實際上大家都沒有忘記齊王,只是現在身處東都城下,大家都集中精力實施調虎離山計,也就選擇性地忽略了齊王。齊王遠在齊魯,就算他匆匆趕來,也還有天塹防線的阻礙,一時半會到不了東都,再說齊王出於謹慎,即便決心進入東都戰場,也不可能沒頭沒腦一口氣衝進來,而是左顧右盼先看看形勢再做定奪,這又需要時間,但兵變同盟沒有時間耽擱,該於什麽還是於什麽,而李風雲的立場和態度直接決定了調虎離山計能否成功實施,所以重點當然在李風雲身上。

 “齊王的確重要,但以齊王目前的實力來說,奪不了皇統,除非與我們攜手合作。”趙懷義當即為自己的觀點做出辯解,“但在我們沒有攻陷東都之前,齊王不要說進入東都了,就連奪取皇統的決心都不會有,因為完全不具備奪取皇統的條件。然而,我們攻陷東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齊王進入東都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最多雙方有所接觸,互相利用一下,以便把西京大軍更快的誘進東都戰場。從這一推斷出發,齊王在這場風暴中的現實目標是,竭盡所能牟利,而不是傾力豪賭。事實上就算他想賭,也沒人陪他賭,不論是我們還是西京,抑或是東都的越王,都有各自的既定目標,都沒有打開皇統大戰這個賭局的想法,所以齊王對我們來說的確很重要,但也僅僅就是重要而已。”

 楊玄感眉頭緊皺,突然開口道,“某想問一下,東都風暴結束後,齊王會去哪?他又能去哪?”

 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在思考。

 齊王的處境實際上非常險惡,之前聖主和中樞之所以一再遷就他,一再向他妥協讓步,一則是為了二次東征的政治需要,二則是為了東征結束後一勞永逸地解決齊王這個隱患,提前開始布局。這場風暴爆發後,二次東征肯定功虧一簣,國內外大環境因此日益惡劣,這就迫使聖主和中樞不得不迅速解決掉齊王這個隱患,所以現在齊王為了生存,必須充分利用眼前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要麽鋌而走險奪取皇統,但風險太大,勝算太小;要麽攫取到足夠的可以保證自身安全的政治利益,而最好的辦法莫過於鎮戍邊疆,遠離政治中心,如此既能有效緩解與聖主和中樞之間的矛盾,又能以武力保證自身安全,同時還能報效國家建功立業,若時機合適,還能割據稱霸,甚至逐鹿天下,一舉多得的好事。

 江左是聖主的根基所在,齊王肯定不敢去;關隴對齊王來說有得天獨厚之優勢,聖主肯定不讓他去;齊魯距離京師太近,根本不合適;西南疆窮山惡水,齊王不會自我放逐;最後就剩下北疆了,正好南北關系惡化,南北大戰一觸即發,聖主正愁北疆鎮戍力量嚴重不足,而齊王正好需要建功立業,於是各取其利,一拍即合。

 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剖析和推演之後,事情又回到了原點。楊玄感不但接受了李密的推斷,還有所補充,做出了更為大膽的推斷。

 李風雲要北上發展,齊王也要去北疆發展,這就是李風雲積極引發和推動東都風暴的原因所在。

 如果基於這一觀點再次去分析和推演,那麽在過去一段時間裡,李風雲、李子雄父子和齊王的一系列非同尋常的舉動就有了比較合理的解釋。雖然這個答案讓人難以置信,甚至有些匪夷所思,但正因為難以想像,才能達到欺騙和隱藏之目的。

 “如果李風雲的背後的確是那幫人,那麽李風雲去北疆、齊王去北疆的可信度非常高。”胡師耽打破了沉默,緩緩說道,“對那幫人來說,南北關系直接決定了中土的興衰,這也是自聖主登基以來連續發動對外戰爭的重要原因,但戰爭並不是穩定和改善南北關系的最好手段,相反,它迅速惡化了南北關系,尤其東征的失敗,更是給了岌岌可危的南北關系以沉重一擊。”

 “今年東征又將無功而返,可以想像南北關系會進一步惡化,這將迫使東都不得不把主要精力和國力都放在應對南北危機上,而這正是我們選擇在此刻發動兵變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個時機非常好。只是,國內局勢的急驟惡化,必然會影響到南北關系,會加速南北關系的惡化,這種困境下,以李風雲的叛亂軍隊來加強北疆鎮戍力量,以齊王的尊崇身份來威懾北虜,提振邊軍士氣,還是能起到一些緩和南北危機的作用,可以有效幫助東都把更多精力和國力放在處置國內危機上。”

 換言之,如果李密的推斷是正確的,那麽從楊玄感和兵變同盟的立場來說,就必須破壞“那幫人”的謀劃,必須阻礙齊王和李風雲北上邊疆,必然讓東都把主要精力和國力都放在應對南北危機上,從而給他們實現兵變目標創造最好條件。雖然南北關系惡化甚至爆發南北戰爭必將對中土造成嚴重傷害,但對楊玄感和兵變同盟來說,他們寧願中土造成傷害,寧願利用這些傷害來摧毀聖主和改革,也不願自己受到傷害,也不願看到本利益集團被聖主和改革所摧毀。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利用北虜的強大武力,與北虜裡應外合,前後夾擊,必能擊敗聖主,摧毀改革,甚至終結國祚,重建新王朝。

 “阿兄,既然這個推斷可信,那麽在接下來的東都大戰中,我們不但要把李風雲埋葬在東都城下,還要把齊王誘進東都,以引爆皇統大戰,置其於死地。”楊玄挺大手一揮,信心十足地說道。

 “難就難在這裡。”楊玄感神情凝重,撫髯歎道,“我們在算計對手的同時,對手也在算計我們,我們要置對手於死地,但對手又何嘗不想把我們埋葬在東都城下?”

 “阿兄,計將何出?”楊玄挺問道。

 “合則兩利,分則兩害。”楊玄感毫不遲疑地說道,“我們若想順利殺進關中,就必須與李風雲合作,舍此以外,別無他途。”

 胡師耽、王仲伯、李密等人面面相覷。這怎麽可能?雙方之間的信任基礎太薄弱,就算楊玄感放下身段,願意與李風雲平起平坐,精誠合作,但形勢擺在這裡,雙方若想達到自己的目標,就必須犧牲另外一個,這是死局,無解的死局,如何合作?退一步說,就算李風雲沒有估猜到楊玄感的真正目標是殺進關中,但李風雲的目標如果正如李密所猜測的那般,他肯定要在西京大軍進入東都戰場之後逃之夭夭,否則他就來不及渡河北上了。

 李密卻是若有所悟,遲疑了稍許,問道,“明公打算用陽謀?”

 楊玄感微微頷首,“能否成功,取決於你的斡旋,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齊王,只要齊王鋌而走險,東都局勢必然失控,李風雲無奈之下,唯有與我們合作,竭盡全力保全自己,否則我們依舊有可能西進關中,而他卻只能為齊王陪葬了。”

 聽到楊玄感這番話,胡師耽、王仲伯等人頓時恍然。

 所謂陽謀就是公開告訴李風雲,我要去關中,而你要北上,雙方計策一樣,都是利用對方、犧牲對方,結果可想而知,玉石俱焚,同歸於盡,所以必須合作,合作的辦法是把齊王誘進東都,以犧牲齊王來實現各自的目標。

 但問題是,齊王是否中計?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