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戰隋》第183章 盲目擴張的惡果
( ) 魯西南義軍聯盟三路大軍齊頭並進,如咆哮颶風,在濟水河兩岸掀起驚天狂瀾。

 濟陽城在狂潮中顫抖,韋保巒和濟陰郡府的官僚們陷入絕境,而原本信誓旦旦支持韋保巒的一些濟陰地方鄉團宗團看到城外如海人潮,當即棄城而逃,如此背信棄義之舉,不但嚴重削弱了戍衛力量,也狠狠打擊了士氣和軍心,濟陽城在狂風暴雨中變得脆弱不堪,搖搖欲墜。

 李風雲抵達濟陽城下,下令,三路大軍即刻發動攻擊,不分晝夜地攻擊,不惜代價拿下濟陽城,打開進入京畿之通道,唯有如此,方能擄掠大河和通濟渠兩條黃金水道,方能獲得足夠的糧食拯救掙扎在生死線上的河南災民。

 形勢的惡化速度遠遠超出了韋保巒的預計,他沒有想到這些叛賊已經瘋狂,已經失去理智,明知道再往前將遭遇京畿天塹關防的有力阻禦,明知道實力雄厚的京畿衛戍軍將給他們以毀滅性的打擊,他們依舊義無反顧、不知死活地向前攻擊,而這種自殺式的攻擊不但把韋保巒推向了深淵,也把不計其數的河南災民推向了絕境。

 韋保巒十萬火急奏報東都:白發賊罪大惡極,罪無可恕,他以河南災民的生死來要挾官府,威脅東都,形勢已惡化到極致,某束手無策,若發動攻擊,則死亡者必是無辜災民,如此則官府和東都有濫殺無辜之罪,會在道義上受到詰難和譴責,即便我們最終擊敗了叛賊,也將在歷史上留下千古罵名。

 韋保巒為自己棄守濟陽、逃離濟陰尋找脫罪的理由。站在道義的立場上,他的理由可以接受,但從律法上來說,他這個濟陰郡守必須承擔濟陰失陷的罪責,妄圖把責任全部推給叛賊絕無可能。

 韋保巒僅僅堅守了一個時辰便放棄了,帶著寥寥可數的殘兵敗將逃亡滎陽

 義軍拿下了濟陽,開倉放糧,而糧食十分有限,於是義軍遍告災民,糧食都給東都和官府搶去了,若想拯救自己,拯救一家老小,唯有繼續進攻,攻打京畿,擄掠大河和通濟渠水道,為此,義軍需要更多的軍隊,需要更多的壯勇加入義軍。成王敗寇,我們唯有贏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才能頑強地生存下去

 義軍開倉放糧,義軍對官軍的壓倒性勝利,使得災民看到了生存的希望,而天災的連綿不斷、官府的貪婪欺詐和地方勢力的恃強凌弱,又讓災民陷入深深的絕望。是在絕望中而死,還是在希望中掙扎?不加入義軍,只有在絕望中死去,而加入義軍,尚有一線生存之希望。災民沒有選擇,既然有希望,當然要為希望而戰,為生存而戰。

 災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加入到義軍隊伍裡,魯西南義軍聯盟的人數急驟膨脹,由進入中原之初的不足五千人,迅速擴張到五萬人以上。

 蒼頭軍因為一路攻城拔寨,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聲勢最大,實力最強,而白發帥之威名更是人所皆知,使得災民都以加入蒼頭軍為榮,結果人滿為患,迫使蒼頭軍不得不提高加入“門檻”,即便如此,短短時間內,蒼頭軍也擴充到了兩萬多人。

 蒼頭軍本有十六個團,其中兩個團聽命於陳瑞,戍守蒙山,四個團受製於韓曜,留守魯郡,其余十個團隨李風雲征伐。西征開始後,李風雲帶著這十個團轉戰中原,但這十個團人數都不足,都缺員,實際上也只有八個團的人馬。突然間,蒼頭軍迅速擴充到兩萬余人的規模,人數膨脹了十倍以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困難可想而知,好在進入中原作戰的這一千多名將士也算是身經百戰的老軍了,蒼頭軍的軍官儲備較為充足,使得擴軍工作進展平穩,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混亂,也沒有嚴重影響到軍心和士氣,但是,軍隊的戰鬥力卻隨著人數的增加而迅速下降。

 攻克濟陽後,李風雲召集各軍統帥,緊急商議和解決因軍隊數量急劇膨脹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西征至此,戰果累累,雖然目前義軍聯盟深陷於救災困境,危機重重,但軍隊的擴張速度卻實現了戰前目標。戰前李風雲的目標是,在未來五個月內把軍隊數量擴張到十萬人以上,現在西征尚不足一個月,軍隊數量就已經擴充到了五萬人以上,依照這樣的擴軍速度,十萬人的規模很快就能實現,而且至少有一半左右的青壯。青壯兵丁經過強化訓練和實戰錘煉後就是精兵,就是主力,而義軍聯盟若能建立一支五萬人的精兵隊伍,實力就非同一般了,逐鹿中原都有可能。只是,以目前義軍聯盟的實力,建立一支五萬人的精兵隊伍純粹是癡人說夢,五萬人的精兵不僅僅需要青壯兵丁,更需要錢財,沒有錢財拿什麽去裝備、訓練和養活這支隊伍?

 所以李風雲在軍議上拿出來的第一個對策就是停止擴軍,馬上停止,否則因擴軍而帶來的弊端會迅速放大,義軍聯盟失去的不僅僅是戰鬥力,還有自身的生存。

 這個危機不需要李風雲分析和解釋,各路豪帥都知道。你的胃口只有那麽大,雖然眼前有一桌子的山珍海味,但你吃不下,如果不顧身體拚命地去吃,結果必定是害了自己,撐死都有可能。擴軍是一件好事,但前提是你必須有能力擴軍,就如人人都想三妻四妾,都想養一大群兒女,但問題是你如果沒有經濟實力,你拿什麽娶三妻四妾?又如何養活一大群兒女?

 現在蒼頭軍就是不堪重負,而韓進洛、孟海公等豪帥也是焦頭爛額,所以李風雲的建議當即得到了豪帥們的一致認同。

 然而,義軍聯盟已經擴軍到五萬人以上,已經“吃撐”了,盲目擴張的惡果已經出現了,必須想方設法解決危機,而首要解決的危機便是如何維持當前的戰鬥力。沒有戰鬥力,西征也就失敗了,而西征失敗了,義軍聯盟兵敗如山倒,現在得到的一切將在瞬間消亡,塵歸塵,土歸土,什麽都沒了。

 李風雲拿出了兩個方案。一個是繼續維持各軍的獨立性,各軍馬上擬定擴軍後的新建制,然後依照新建制以最快速度完成軍隊的整編,以穩定軍心。但各軍因為精銳主力十分有限,軍官儲備極其不足,如果依照這一方案執行,雖然能迅速穩定軍隊,卻無法遏製軍隊戰鬥力的銳減,也就是說,西征事實上已經難以為繼。

 河南災民之所以踴躍加入義軍聯盟,是因為他們看到了生存的希望,是因為義軍聯盟攻城拔寨贏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打開了一個又一個官倉,反之,如果義軍聯盟不打了,就此撤退,或者被官軍打得丟盔卸甲,他們的希望就此破滅,他們還會繼續待在義軍裡嗎?當然不會,他們肯定一哄而散,因為繼續待在義軍裡肯定是死,倒不如逃亡,向南方沒有受災的地方逃亡,或許便能找到一條活路。

 於是李風雲拿出了第二個方案,那就是各軍把自己的精銳主力一分為三,其中一部分精銳主力組建為新軍,由大總管府直接指揮,以維持義軍聯盟的戰鬥力;還有一部分精銳主力則與新兵中最強壯、最負戰鬥潛質的壯勇組建為備軍,以戰代練,讓他們在戰鬥中迅速成長起來,以便在最短時間內提高義軍聯盟的戰鬥力,考慮到西征的戰鬥越來越激烈,這支軍隊同樣由大總管府直接指揮,以提高義軍聯盟的整體作戰能力;剩下一部分精銳主力則承擔起統率和訓練新兵的重任,同時還負責戍守後方重鎮,籌集和運送糧草輜重,組織災民生產自救等等,以確保義軍聯盟以最快速度消化和吸收這次瘋狂擴軍的成果。

 這一方案的好處不言而喻,但它實施的前提是,從這一刻起,各軍必須最大程度地放棄自己的獨立地位,各軍豪帥必須把自己的大部分權力上交給大總管府,雖然它是暫時的,是為形勢所迫,然而西征只要繼續下去,這一方案給義軍聯盟,給義軍聯盟裡的每一個將士所帶來的影響難以估量,尤其隨著李風雲的威信越來越高,隨著大總管府的權力越來越重,各軍是否還能繼續維持自己的獨立性?各位豪帥是否還能繼續維持自己的權力?

 韓進洛、孟海公等豪帥心情沉重,思想鬥爭非常激烈。 一方面是軍隊的生存和發展,一方面是自身利益的損失,孰重孰輕?如果繼續維持各軍的獨立性,維持自己的權利,西征肯定進行不下去了,而西征一旦停止,也就無法繼續“綁架”河南災民,接下來義軍聯盟不但會喪失西征的前期戰果,還要承擔起塗炭生靈之惡名,失去民心,失去道義,為千夫所指,就算安全撤回魯郡,前途也是一片黑暗,敗亡是必然之事。

 兩害相權取其輕,很明顯,放棄自己在聯盟中的獨立地位,徹底把自己的利益和李風雲的利益捆綁到一起,才是目前唯一明智和正確的辦法。

 至此,豪帥們總算意識到李風雲的西征中原之策,名義上是為了大家的發展壯大,實際上是為了他自己的發展壯大,他步步為營,一個坑接著一個坑,終於把大家逼到了懸崖邊上,不得不把軍隊和權力拱手相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