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戰隋》第691章 野心很大
第一次東征雙方實力對比懸殊太大,中土數十萬大軍打一個小小的番邦高句麗,卻陰溝裡翻了船,陣亡二十萬將士,導致衛府軍元氣大傷、邊疆鎮戍陷入危機、南北關系急轉直下,那麽在南北戰爭中,雙方實力對比差距就不大了,中土元氣大傷、國力不濟、實力虧損、雄風不再,而北虜如果傾力南下,控弦肯定超過二十萬,這種情況下,國內政局如果動蕩,比如再出一個公然叛亂的楊玄感或者暗中賣國的斛斯政,結果如何不言而喻,必定重蹈第一次東征大敗之覆轍。

 如果未來趨勢如李風雲所言,如果聯盟消極應對未來危機,可以預見,聯盟十有八九要在戰爭中灰飛煙滅,退一步說,即便僥幸生存下來了,也是苟延殘喘,而聯盟沒有了實力,拿什麽謀取預期利益?難道大敗之後身陷政治困境的聖主還會兌現承諾,論功行賞?打了敗仗哪來的功勳?不罪加一等就算天大的恩賜了。

 所以李風雲對聯盟北征的詮釋非常精辟,那就是主動出擊,利用戰爭爆發前的有限時間和空間,搶佔生存先機。何謂生存先機?說白了就是發展實力。沒有強大實力就無法在戰爭中生存下來,也無法在戰爭後謀取足夠利益。

 聯盟軍隊是反叛軍,不是衛府軍,聯盟轉戰北上參加南北戰爭就是為了謀取利益,沒有足夠利益怎麽可能打動豪帥們?保家衛國、浴血殺虜、馬革裹屍,那是既得利益者的責任,而豪帥們是既得利益者的敵人,他們即便有這個義務,但在雙方你死我活不死不休的局面下也不會去履行這個義務。“大義”就是一件金縷衣,誰都願意穿在身上,既能遮掩其中的敗絮,又能欺騙普羅大眾,何樂而不為?既得利益者天天穿著“金縷衣”,豪帥們也天天叫喊著“大義”,但實際上他們都是利益至上,沒有利益,“大義”在他們眼裡狗屁都不是。

 南北戰爭如果打敗了,還有何利可圖?所以必須要做兩手準備,要預留退路。但李風雲絕不會在當下這個時候,當著李子雄、韓世諤、周仲等權貴的面,公開揚言要在戰爭中保存實力,要在戰爭後乘著中土和大漠兩敗俱傷之際,割據北疆稱霸,逐鹿天下,這純屬沒事找事,蓄意挑起矛盾,有分裂之危。

 李子雄、韓世諤和周仲等權貴之所以投奔齊王暫居聯盟,就是為了打贏南北戰爭,將功折罪,重返仕途,所以他們對聖主和中樞抱有信心,對南北戰爭抱有厚望,雖然他們也承認李風雲的推論有一定的說服力和可能性,但他們不會像豪帥們一樣,因為相信和盲從李風雲就對這個推論深信不疑,就另謀他策,他們不會放棄,這是他們唯一的現實可期的“重生”機會,不可錯過,也不容破壞,如果李風雲出爾反爾、背信棄義,打著大義的旗號利用他們牟取私利,雙方必然撕破臉。李風雲看得透徹,所以在關鍵點上“含糊其辭”,甚至隻字不露,反正不論你們怎麽理解,我絕對不承認有私心。

 李風雲再度等待了片刻,看到韓世諤、周仲等人並沒有提出質疑,隨即繼續說道,“當然,誰也不知道未來,推測也罷,假設也罷,都沒有實際意義,不過它對我們卻是一種警告,警告我們任何時候都要小心謹慎,要做最壞打算,要未雨綢繆,要防患於未然,要做兩手準備,要給自己留一條退路,而這就是我們北征的目的,就是要創造在戰爭中生存下來的先機。”

 “在飛狐軍議上,某已經說得很清楚,南北戰爭的正面戰場肯定是代北,而我們如果投身於正面戰場結果只能是灰飛煙滅,所以我們若想在戰爭中生存下來,必須避開正面戰場,於側翼戰場上伺機殲敵。但是,如果我們困守燕北,戰爭爆發前,東都為鏟除一切隱患,勢必無條件招撫,不答應的後果是可想而知的,於國於己都不利,而我們如果答應了,是否還有選擇戰場的權力?當然沒有。怎麽辦?很簡單,跳出燕北,突出重圍,以收復安州來贏得主動,以戰場上的主動權來迫使東都妥協,這樣戰爭爆發前,東都為增加中土優勢,只能以利益來換取我們的合作。”

 李風雲說到這裡,語氣嚴肅起來,“北征關系到聯盟的存亡,關系到聯盟的未來,如此大計,我們這些實力最強的軍隊不去衝鋒陷陣,不去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難道還要讓那些心懷異志的豪帥們去衝鋒陷陣,讓他們來決定我們的命運?”

 聯盟諸將神情肅穆,一言不發,心裡已是“透亮”。

 在飛狐軍議上,李風雲在北征目的上,重點強調的是逆轉北疆鎮戍危機,增加中土在南北大戰中的勝算,是站在大局大義的立場上,而今天在代王城軍議上,李風雲立場悄然轉變,完全是站在聯盟的角度,重點強調聯盟在戰爭中的生存和在戰爭後的發展,甚至公開做出了南北戰爭中土戰敗的推論,這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李風雲的北征之策,實際上是建立在戰爭失敗的基礎上。

 這背後的玄機就大了,往小了說是保存實力,往大了說就是居心叵測,有乘火打劫的意圖,再往深處延伸一下,那就是割據稱霸了。這符合聯盟的利益,符合這些追隨李風雲四處征戰的豪雄們的利益。求人不如求己,與其指望朝廷的施舍和恩賜,倒不如自己打出一片天地,生殺予奪,快意恩仇。

 李子雄、韓世諤、周仲等人也是心知肚明。目前很多事實都能證明,裴世矩正在失去對李風雲的控制。李風雲的翅膀長硬了,能飛了,野心勃勃,至於野心有多大,雖然還要依賴於中外大勢的發展,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李風雲不看好齊王,對南北戰爭也十分悲觀,甚至匪夷所思地認為國祚可能坍塌,統一大業可能崩潰。如果中土分崩離析了,李風雲又有實力,理所當然要割據稱霸逐鹿天下,不過這在李子雄等權貴看來,純屬癡人說夢。偏偏李風雲就是一個瘋狂之徒,一直以來他都在利用裴世矩的威名,榨取齊王的價值,甚至將計就計,利用聖主和中樞的借刀殺人計出塞作戰,為他自己牟取最大利益。

 這樣一個瘋狂之徒,有這樣瘋狂言論,很正常,雖然這才剛剛離開飛狐,尚未出塞,就急不可耐地暴露出自己的“真面目”,但也不是一無是處,最起碼“真面目”可以有效安撫這幫聯盟豪帥,平息這些豪帥們的心中怨氣,激勵他們的士氣,為出塞作戰打好堅實基礎,同時也給李子雄等權貴敲響了“警鍾”,賊就是賊,叛逆就是叛逆,千萬不要指望一個賊一個叛逆在“大義”之旗的引領下突然就能棄惡從善,慷慨赴死,舍命衛國,所以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一定要保持安全距離,以免猝不及防之下被這群叛賊連皮帶骨頭吃得乾乾淨淨。

 “剛才你們還說了,收復安州,兩路大軍會合後,留守豪帥們必定要平分北征之利,不勞而獲,是以憤憤不平。”李風雲說到這裡忍不住笑了起來,“某想問一下諸位,你們從何處得到消息,說收復安州後,兩路大軍要會合?誰告訴你們留守軍團要離開燕北,遠赴安州?”

 眾將面面相覷,集體失語,帳內的氣氛突然變得有些奇詭。

 李風雲說過兩路大軍會合的話嗎?沒有。飛狐軍議上,商討過會合的事,做出過擇機會合的決策嗎?也沒有。但是,出塞作戰,收復安州,不就是要跳出燕北,突出重圍,逆轉聯盟的被動局面嗎?如果兩路大軍不會合,留守軍團困守飛狐,豈不等於拋棄了他們,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呂明星、徐十三和郭明等聯盟將帥茫然不解,無法揣測到李風雲的真實意圖,而李子雄、韓世諤和周仲等權貴稍一思量便有所領悟,無不暗自吃驚。果然,李風雲有野心,而且野心很大。

 北征的目的太複雜,出塞作戰收復安州的背後也有太深玄機,李風雲天縱之才,竟然巧妙利用當前各方勢力的矛盾和衝突以及由南北戰爭所帶來的重壓,暗中為他的未來秘密布局。聯盟兵分兩路,東西呼應,互為支援,如此可確保聯盟兩路大軍的生存和發展,而聯盟實力的擴張又能帶來更多更大的利益,這反過來又能幫助聯盟兩路大軍進一步發展壯大,而壯大後的聯盟在南北戰爭爆發前必定會迫使東都妥協,繼而以參加南北大戰來攫取到更為豐厚的利益。 剛才李風雲說了,南北戰爭勝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由此可以預見,李風雲必定要在戰爭中保存實力,以便在戰爭後利用南北雙方兩敗俱傷的機會,據北疆而稱霸。

 這是陽謀,說到底關鍵就在南北戰爭,如果中土贏得了戰爭,李風雲的野心就破產了,反之,中土反而需要李風雲這股力量在危難時刻守護長城,阻禦北虜,幫助中土贏得喘息時間,所以即便李風雲有野心,甚至李風雲已經做出了割據北疆之態勢,東都也只能忍氣吞聲捏著鼻子認了,等到將來元氣恢復再秋後算帳。

 李子雄無奈歎息,怪不得李風雲急不可耐露出“真面目”,原來他早已做好了“兵分兩路、遙相呼應、共同發展”的決策,出塞北征這一路從現在開始就要獨立生存和發展了,現在說出來恰逢其時。

 只是,如此大事,關系到聯盟存亡的大事,為什麽李風雲要蓄意隱瞞?為什麽在飛狐軍議上諱莫如深,甚至給出兩路大軍必然會合的錯誤暗示?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