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戰隋》第977章 鼠目寸光
二月初四,甄寶車、澹台舞陽率後衛軍團抵達方城,聯盟高層全體出城相迎,歡慶鼓聲響徹天地。獵 文網Δ

 當夜,聯盟所有高層匯聚於大總管府,繼續商討遠征高句麗一事。

 昨夜李風雲已經把聯盟必須參加第三次東征的原因說得很清楚了,其一這是東都招撫安東的前提條件,沒有可商量的余地;其二這是聯盟快展的最好捷徑,如此天賜戰機不可錯過;其三這是為聯盟未來的生存展打下基礎,因為南北大戰結束後,不論中土勝負如何,聯盟都不可避免地走上割據自立之路,為此必須未雨綢繆,而眼下借助東都的力量滅亡高句麗,不但可以進一步開拓東北疆域,也徹底摧毀了這個將來必然會威脅和阻礙到聯盟展的遠東霸主。

 然而,很多豪帥對第三次東征之決策頗有爭議,一則他們剛剛抵達安州,尚未喘口氣,又要遠征高句麗,尚未享受到橫掃安東的戰果,又要為未來去衝鋒陷陣,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難以為繼,二則以聯盟現有力量,以聯盟現在“前有狼後有虎”的危險處境,傾盡全力去遠征高句麗,未免不自量力,極有可能顧此失彼,一旦丟了西瓜又沒有撿到芝麻,甚至被聖主和東都所算計,全軍覆沒於遠征戰場,那就是自取其禍了,所以他們不想參加第三次東征,但聯盟參加第三次東征是東都招撫安東的前提,而回歸中土又是他們改變叛賊身份和黑暗處境的唯一道路,因此在這件事上沒有討價還價余地,只能退而求其次,派出部分軍隊去參加第三次東征,以應付差事,敷衍搪塞。

 遠征高句麗的具體計策,正是今夜商討的主要內容,而討論的重點正是派遣多少軍隊東征。

 郝孝德、劉黑闥等河北籍豪帥率先提出建議,以部分軍隊東征,並詳盡闡述了提出這一建議的理由。

 先從軍事上來說,第三次東征的時間已經不夠了。正常情況下,東征決策做出之後,尚要數月時間進行軍隊和民夫征召、糧草輜重的運輸囤積等前期準備工作,也就是說,如果第三次東征的決策於去年年底做出,那麽經過三到四個月時間的準備,於初夏展開攻擊,於夏末秋初的雨季之前殺到平壤城下,遠征軍就能在冬天到來之前贏得充足的攻城時間。

 然而現在的事實是,聖主和中樞至今沒有做出第三次東征的決策,於是顯而易見,毋庸置疑,就算聖主和中樞於本月底之前做出東征決策,並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東征準備,遠征軍也肯定會錯過最佳攻擊時間,也肯定沒有足夠時間攻打平壤城了,第三次東征十有還是功虧一簣。既然如此,聯盟還有必要傾盡全力參加第三次東征?

 其次從東都當前面臨的內憂外患的困局來說,聖主和中樞當務之急是攘外必先安內,是先解決國內危機,而不是繼續進行對外征伐,所以第三次東征明顯就是個錯誤決策。由此可以證明,東都亡我之心不死,東都以參加第三次東征做為招撫前提條件,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借助第三次東征來達到遏製和削弱安東之目的,因此聯盟不能上當中計,派出少量人馬敷衍一下就行了。

 再次,撇開東都,僅靠安東的力量,遠征高句麗,能否一鼓而下,能否實現以滅亡高句麗來養肥自身之目的?如果不行,還必須借助東都的力量,必須借助東都動的第三次東征,那麽安東就是與虎謀皮,其中存在的風險太大,而收益卻不確定,兩者不成比例。

 最後,郝孝德、劉黑闥等河北籍豪帥,拿出了一個對策,以確保聯盟能夠實現摧毀高句麗和割據自立兩個目標,那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先是將計就計,既然東都要安東參加第三次東征,那就參加,派少量軍隊參加,如此既兌現了承諾,又逃避了中土的陷阱,保存了實力。而中土對高句麗的第三次攻擊,不論能否達到滅亡之目標,結果都一樣,鴨綠水兩岸已赤地千裡,一片廢墟,這就給了安東橫掃遼東之機會。

 “我們相信大總管對天下大勢的推演,對南北大戰的預測。”代表河北籍豪帥做呈述言的郝孝德,志得意滿地說道,“明年夏秋南北大戰爆,其主戰場肯定在代北、靈朔一線,而東都也必然把全部力量投到主戰場上,如此一來,大漠對安東的威脅就將到了最低,而遼東的鎮戍力量亦嚴重不足,恰是我安東橫掃遼東的最佳機會。”

 “當初在飛狐,知世郎曾有一個設想……”郝孝德手指王薄,大聲說道,“如果我們拿下了安東,又佔據了遼東,那麽就可據東北疆而稱霸,就如兩百余年前的馮氏燕國,其疆域便由幽燕、遼東和安東所組成,而從目前形勢來看,這一設想極有可能變成現實。即將爆的南北大戰對我們來說可謂天賜良機,南北雙方必將在這場大戰中損兵折將甚至兩敗俱傷,而我們只要牢牢抓住這個機會,乘著南北雙方大打出手、自顧不暇之際,就能割據自立,稱霸一方。”

 此言一出,立即對聯盟豪帥們的立場產生了嚴重影響。

 目前形勢下,聯盟以安東回歸中土,所得利益十分有限,東都不但不信任安東,甚至毫不遮掩地露出扼殺之意,一旦安東被榨乾吃盡,沒有價值了,必然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聯盟豪帥們對此一清二楚,雖然他們依舊對東都抱有期望存有僥幸,都想謀取一個好未來,但此次談判結果讓他們非常失望,不但意識到自身力量太過弱小,也清醒看到俯稱臣的最終結果必定任由宰割,所以保全自身利益的唯一辦法就是割據自立,就是做遠東霸主,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然後再憑借強悍實力與東都談判,到那時談判結果就不一樣了,才有可能謀取到自己所需要的利益。

 也就是說,對聯盟豪帥們來說,生存是第一要務,個人利益和集團利益至上,不要扯什麽大義,更不要說什麽中土利益至上,那沒有意義,如果自己的生存都保障不了,拿什麽去顧全大義、去爭取中土利益?胡扯八道嘛。

 王薄、郭方預、左氏兄弟等齊魯籍豪帥們當即做出反應,一致支持這一提議。

 接著霍小漢、韓進洛、帥仁泰等河南籍豪帥也積極響應。

 李子雄、韓世諤、周仲、來淵、楊恭道、虞柔等聯盟貴族勢力則保持沉默,非常有默契,一個個閉緊了嘴巴,一言不。

 他們肯定反對這一提議。安東的回歸已經解除了套在他們脖子上的叛逆絞索,打開了他們返回東都的大門,但功勳還是不夠,時機也還沒到,只能寄希望於第三次東征和南北大戰,所以他們肯定要竭盡全力說服李風雲兌現對東都的承諾。

 然而李風雲現在還沒有表態,大總管府主要官員陳瑞、韓曜、袁安、甄寶車等人也沒有表態,而忠誠於李風雲的嫡系將帥大都在松山以北的赤峰總營,他們根本就沒有機會表態,也就是說,現在表態的只有剛剛從飛狐北上而來的豪帥們,而恰恰就是這幫人,目前在聯盟的實力最弱,話語權最少,對聯盟決策的影響力亦是最小,但糟糕的是,他們並不知道李風雲的實力已經暴漲到了一個他們必須仰望的高度,他們還是以老眼光看人,想當然地認為李風雲的實力即便增加了一些,但在他們這三方勢力的聯合對抗下,依舊沒有什麽優勢。

 李風雲表現得很平靜,一直穩如泰山,只是凝神傾聽,不做任何評價。

 終於,想表態的都表態了,大堂上漸漸安靜下來,只是大家的目光不是集中在李風雲身上,而是望向了李子雄、韓世諤等人,畢竟他們這群人代表了聯盟內部一大勢力,他們在這件事上的態度肯定會影響到聯盟決策。

 李子雄、李珉父子不說話。虞柔、鄭儼、裴爽等人雖然身份顯赫,說話有份量,但手上沒有軍隊,此刻也不宜先行表態。而手握軍隊的周仲、來淵態度明確,肯定是傾盡全力遠征高句麗,只是這與草根豪帥們的立場背道而馳,如果表達出來,必然引爭論,這讓兩人很猶豫,躊躇不安,於是不約而同地望向了同樣手握軍隊的韓世諤。

 韓世諤面如寒霜,暗自冷笑。之前他不經李風雲同意,擅自離開赤峰總營,飛馬返回方城,試圖參與和影響招撫談判,就已經讓李風雲怒不可遏了,雖然李風雲沒有當面叱責韓世諤,但也拒絕韓世諤的拜見,拒不接受韓世諤的任何解釋,之前兩人之間的信任已蕩然無存。

 心高氣傲的韓世諤不但不檢討自己的過失,反而對李風雲的“冷臉”心懷怨恨,忿忿不平。李子雄不得不勸解,李風雲今非昔比了,實力很強了,正因為如此,不但聖主和中樞不得不“捏著鼻子”承認他的李平原身份,就連裴世矩都紆尊降貴,親赴安州與其討價還價,至於大漠方面,大邏便阿史那伊順、俟利楊善經亦是親自趕來談判,足見突厥人對他的重視,所以相比起來你韓世諤算什麽?大家攜手合作,齊心協力,或許還能搏個好未來,反之,與其對抗,恐怕難有善終。

 李子雄的“敲打”讓韓世諤有所收斂,否則依他的脾氣,今天軍議上早就“開炮”了,但此刻他忍耐不住了,破口大罵,“一幫無知小兒,坐井觀天,鼠目寸光,貪婪無度,大禍將至猶自不知,當真愚不可及。”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