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遠對懷遠軍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編制上,軍銜上,還有軍服等全部都進行了了改革,還有樞密院的架構上,完成了懷遠軍的又一次進化。【最新章節閱讀】
此時,隨著劉明遠的改革開始,懷遠軍陸師四十萬人,被劃分成為三十個師,建立十個軍,海軍將近十萬人,被編制為八個師,編制為兩個軍,每個師配備戰鬥海船四十到五十艘,同時還有運送海船不等。
劉明遠對懷遠軍初步完成了改革,同時未來懷遠軍的擴建也將全部按照這個標準建立,也將避免了軍隊臃腫和建制混亂的局面,同時對於指揮調動,還有軍令指揮也將更加便利,而不是之前計算人數參戰,大大提升了指揮調動能力。
同時劉明遠也明確了軍隊的編制番號,陸軍就是以“陸”字開頭,然後後面是簡明的阿拉伯數字,然後就是部隊的級別。
比如陸一軍,就是陸軍的一個軍的番號,陸一師,就是陸軍一個師的番號、陸一團,也就是陸軍一個團的番號,陸一營,就是陸軍一個營的番號。
海軍也是如此,這樣的編制番號非常簡單明確,在戰鬥中非常實用,同時對於軍隊的管理也非常方便。
於是懷遠軍陸軍就有了十個軍的番號,三十個師的番號,九十個團的番號,四百五十個營的番號,然後就是連、排、班。
同時海軍也是如此,有了兩個軍的番號,有了八個師的番號,然後就是二十四個團的番號,一百二十個營的番號。
這樣的編制也非常詳細,對於軍隊的指揮作戰有很大的幫助,也是對軍隊管理最好的方式,以後也不會在稱呼某部的人馬了,直接可以使用番號,就可以明確軍隊數量。
此時剩下的就是軍銜製了,這也是武將們最關心的事情,隨著新的軍事改革開始,劉明遠也在龍鳳五年實行了新的軍銜製,這也是明確指揮和等級的重要標志,也是為了明確未來戰場上的指揮權。
劉明遠授予了陸軍四個上將軍銜,分別是常遇春、傅友德、馮國用和馮國勝四人,此四人中除了馮國用一直在樞密院之外,其余的三人已經是懷遠軍中的三位統軍大將了。
同時劉明遠還授予了陸軍十一個中將軍銜,分別為花雲、胡大海、繆大亨、王弼、華雲龍、鄧友德、張龍、陳桓、張天佑、唐勝宗、廖永忠。
這十一人除了唐勝宗不在軍中任職之外,剩下陸師十人全部本任命為軍長,統領十個軍的人馬。
劉明遠將廖永忠暫時劃歸到陸軍之中,也是為將來海軍陸戰隊做準備,廖永忠熟悉水戰,劉明遠準備將讓他在陸地上再歷練一番,然後組建未來的海軍陸戰隊。
隨後就是陸軍少將軍銜,趙德勝、康茂才、吳楨、盧德茂、沐英、繆義、藍玉、郭興、郭英、胡延瑞、張定邊,張必先、陳英傑、李明道、鄧克明、朱亮祖等,一共有上百人。
這些人大部分都被任命為師長,其中更多的都是懷遠軍中從戰爭中漸漸成長起來的子弟兵,就像以沐英為首的青年將官,經過數年的戰場生涯,加上被劉明遠軍事思想的影響,已經可以獨擋一面了。
劉明遠也非常看到張定邊和張必先,還有陳英傑、鄧克明這些投降的將領,於是也毫不吝惜地授予阞少將軍銜。
劉明遠知道這些人中有很多人都是可以擔當獨擋一面的大將,但是他們是投降過來的,如果上來就授予高軍銜,會讓很多懷遠軍老兵心中不服,於是劉明遠讓他們暫時擔任統領一萬人的師長,於是在陸師九十個師的編制中,
這些人就不顯眼了,同時他們任職的師戰鬥力自然也只是一般的師。在海軍方面,劉明遠授予了兩位中將,分別是俞廷玉和廖永安,然後就是少將,沒有上將軍銜,也是因為海軍畢竟晚於陸師,而且海軍投奔到懷遠軍之前,那時懷遠軍陸師已經初具規模,很多將領都已經在裡面廝殺多年,所以劉明遠沒有授予海軍上將軍銜,只是授予了俞廷玉和廖永安中將軍銜。
然後海軍少將為,桑世傑、張德勝、華高、俞通源、俞通海、俞通淵、趙庸、趙馘等。
劉明遠對海軍給予了非常高的期望,但是此時天下還沒有統一,北伐大業也沒有開始,陸師依然是重點。
敵人,陸師依然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一支力量,所以陸師將來只會壯大,甚至可能超過百萬的規模。
劉明遠這次針對懷遠軍的改革也是非常深入的,就是將來他登基稱帝了,懷遠軍也已經不用再進行改動了,只需要對稱謂進行一番改變就可以。
劉明遠清楚,後世的軍事思想和編制,自然是有道理的,而且又是軍事發展數千年來的一個結果,所以劉明遠才會采用這一套軍事制度,完全廢棄了這個時代落後臃腫的軍事制度,建立一套近乎現代的軍事制度,也為懷遠軍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劉明遠的改革是全面的,但是最先開始的就是軍隊,軍隊是劉明遠的基業,也是一切的基礎,所以他要最先改革,讓軍隊的改革完成之後,他才開始對行省和文官進行改革。
此時行省文官們看著劉明遠熱火朝天地改革軍隊,也是一陣眼紅和好奇,但是和歷朝歷代不同,劉明遠的軍隊改革讓文官完全不上手,就是李善長也只是一個看客。
文官們此時也深深地體會到了,他們和軍隊完全沒有任何交集,軍隊就是劉明遠一個人的天下,從軍隊編制到軍人的制度,都是劉明遠一人的思想,任何人都沒有手的機會,就是樞密院的馮國用也全部聽命劉明遠的安排。
於是眾人就看著劉明遠一個個地下達軍令,文官們完全手不進來,一時間讓很多文官都感受到了劉明遠的威嚴和智慧。
這些人此時才明白,整個懷遠軍的五十多萬正規部隊,全部都是聽命劉明遠的,任何人都調動不了,指揮不了,文武完全分開。
於是在經過龍鳳五年半年的軍事改革之後,懷遠軍的改革也全部完成了,懷遠軍頓時煥然一新,全軍上下士氣高昂。
此時文官們知道,懷遠軍的改革完成了,然後就是他們了,他們清楚劉明遠是一個個地來,因為這需要時間,同時也是為了穩定,最重要的軍隊已經牢牢地控制在劉明遠手中,並且完成了改革,那麽文官制度如何改革都已經沒有任何難度了,也是劉明遠一個人說了算的事情。
但是文官改革還需要一個契機,那就是此時劉明遠的身份要變動一下了,此時劉明遠還是大宋朝江南行省的丞相。
劉明遠對軍隊的改革是自成一派,無論是軍隊的編制還是官職軍銜,都是不同於這個時代,外界也不會引起任何波動,畢竟懷遠軍就是劉明遠的,劉明遠如何改革都是他說了算。
而且劉明遠沒有使用這個時代的官職稱呼,懷遠軍又和地方行政體制分離,所以不會影響到行省,也不會影響到安豐的大宋朝廷。
但是劉明遠對文官的體制的改革就不同了,因為眾人都知道劉明遠這個改革是為了將來登基稱帝做準備, 但是此時頭上頂著一個行省丞相的名頭,於是下面的改革和任命,還有官職的設置就有些不方便了。
而且劉明遠手下的文官們也不希望他們的官職太低,就像李善長只是一個長史,但是誰不知道他就是丞相呢,大家都希望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官職。
而且隨著懷遠軍越來越強盛,劉明遠手下的文武官員早就對現在劉明遠的名頭不滿了,眾人紛紛希望劉明遠能夠去除大宋朝的名頭,自立一家,甚至直接稱帝。
尤其是此時懷遠軍已經統一了南方,有了實力和底氣,所以這種呼聲也越來越高。
隨著龍鳳五年上半年,常遇春對元庭湖廣行省展開最後攻勢,元庭湖廣行省平章阿思蘭也是潰不成軍,野戰不是懷遠軍的對手,元軍退守城池之後,也無法擋住懷遠軍火藥的攻擊,於是殘留在元庭手中的湖廣行省,被常遇春在三個月內就平定了,阿思蘭也被常遇春俘虜了,然後被押解到了金陵城。
此時隨著湖廣行省徹底平定,還援軍海軍也登陸了海南島,於是懷遠軍已經完成了統一南方的戰略,此時還有雲南未統一,進入雲南的通道很崎嶇,都是大江大河,和川蜀一樣,劉明遠此時還沒有對雲南攻擊的計劃。
此時隨著懷遠軍統一南方,於是擁護劉明遠稱王的呼聲越來越高,而且這次出面的不只是一些下面的官員,還有懷遠軍中重量級的將領們,常遇春在平定湖廣,回到金陵之後,也擁護劉明遠稱王,同時行省李善長也出面了,帶著萬人請命書,請求劉明遠稱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