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龍鳳五年之後,懷遠軍的大戰基本上結束,此時常遇春在武昌一帶集結十萬大軍開始針對盤踞在荊襄一帶的元軍展開最後的攻勢。【最新章節閱讀】
在荊襄一帶駐守的元軍為湖廣行省平章阿思蘭,但是此時湖廣大部已經被懷遠軍攻佔,並且阿思蘭部的元軍已經被斬斷,所以劉明遠知道,攻滅阿思蘭也只是時間問題。
此時劉明遠制定了一個五年計劃,利用五年時間積蓄力量,為北伐做準備,這個計劃非常宏大,如果能夠順利實行,那麽必然會讓懷遠軍實力大漲,最終取得北伐的勝利。
在劉明遠這個五年計劃裡面,首要的任務就是種地,也是一切的根本,劉明遠此時粗略地統計了一下,治下人口大概在四千萬左右,這已經是非常龐大的數字了。
此時中國人口也就在八千萬左右,劉明遠已經控制了一半人口,這主要因為南方氣候溫和,適宜耕種,基本上不會出現北方那種大面積的饑荒,所以人口一直保持著穩定,雖然這些年戰亂導致人口數量減少,但是南方依然不明顯。
得知治下有四千萬人口,劉明遠心中大為歡喜,他知道人口是最重要的基礎,也是一切的保障,四千萬人口,完全可以保障劉明遠的擴軍北伐兵源的供應。
隨後就是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如何養活這四千萬人口,所以劉明遠制定了一個耕地計劃,劉明遠粗略地估計了一下,養活這四千萬人口,加上未來為北伐做糧食儲備,劉明遠至少需要兩億畝的耕地,同時這些耕地中還包括可以種植兩季和三季的耕地。
眼下懷遠軍治下的耕地在一億五千畝左右,基本上可以解決吃飯的問題,這也是南方特殊的氣候所致,百姓基本上不會餓死,就是遇上了饑荒之年,吃樹葉也要比北方多。
但是南方多水,也是最大隱患,此時劉明遠治理南方的這幾年,都沒有出現洪澇,也算是風調雨順了,這也是劉明遠心中非常欣慰的事情。
於是劉明遠首先執行地就是兩億畝耕地計劃,開始統計治下的土地,然後給各州府分配指標,開始大力發展耕地,並且是平坦的耕地,將最好的土地要讓給耕地,準備在三年之內完成這個計劃。
糧食是一切穩定的基礎,劉明遠為了治下糧食的生產,除了大量開墾耕地之外,同時還對治下進行嚴格的管理,依然是限制人口流動,農戶都要安心在治下生產種地,如果在農閑的時候,除了正常的軍事訓練之外,才可以走動,但是也要得到地方官府的路條。
這樣嚴格的法令很好地保證了治下人口的穩定,同時也可以維持良好的治安,至於城池中的居民,也是被嚴格管理,百業人員全部登記在冊,你是作什麽生意的,是小本買賣,還是掌櫃的,大老板,都是要登記清楚,手下的雇員也要全部登記在案。
劉明遠知道人口流動才可以帶來更好的發展,但是此時還不可以,他現在需要的是穩定,而且現在的人也根本不需要大量的流動,首先交通也根本就不具備,十裡八鄉的走動已經是出遠門了,只有商人才會走動的更遠一些,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在經商。
而且經過元末的暴亂,此時天下百姓都想修養生息,好好過日子,所以百姓都渴望有一個家,安安穩穩地過日子,種下糧食,能夠吃飽,平日裡鄉裡之間走動一下就可以了,這些已經讓現在的百姓滿足了,他們沒有太高的奢求。
所以劉明遠的管理方式非常適用,而且也得到了很好的執行,這樣也可以保證治下人口的穩定,
同時也是維持良好治安的方式。流動人口太多,帶來的就是治安的混亂,這個時代可不是後世,什麽照片,指紋、基因之類的都有,此時出現一個江洋大盜,都很難抓到,所以這也是一種穩定治安的好方式。
隨後劉明遠就是擴軍備戰了,此時懷遠軍保持在四十萬左右,陸軍的規模依然沒有變化,但是海軍得到了發展,此時已經將近十萬人了,這也是劉明遠有意傾向海軍的原因。
但是未來北伐陸師還是主力,於是劉明遠計劃未來五年擴軍三十萬,將陸師的規模保持在八十萬人,同時編練一百萬地方守備軍和民兵,負責城池的守衛。
八十萬陸師中絕大多數都是要投入到北伐之中的,但是不可能全部投入,劉明遠準備調動一部分地方守備部隊,加入北伐大軍,但是兵力要保持一定的優勢,不然碩大的北方無法穩定。
擴軍需要的就是錢糧,糧食用土地保證,兩億畝土地的目標必須完成,這是劉明遠給各地官府下達的死命令,而且劉明遠認為完成沒有問題,南方土地本來就適合耕種,不像北方河流少,同時鹽鹼地也多,南方的土地還是非常肥沃的。
至於錢,劉明遠主要的途徑有兩個,一個是賦稅,繁榮治下商業,增加賦稅,同時擴大海上貿易,也是一個重要的增加收入的手段。
此時俞通源已經率領上百艘海船出發了,這也是劉明遠開拓的一次航行,歷史上還沒有如此大規模的海上航行,尤其是裝載這麽多貨物。
未來五年,劉明遠要將這些目標全部完成,只有這樣才能夠全力北伐,一舉將暴元擊垮,然後統一中國,完成統一大業。
劉明遠此時還是非常自信的,畢竟最富庶的地方都在他的控制之中,加上精心治理,完全可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同時劉明遠也開始了軍事改革,之前懷遠軍擴張迅速,加上常年征戰,於是很多存在的問題就被掩蓋了。
此時隨著進入穩定的擴軍訓練階段,劉明遠開始著手細化軍事管理,就是在原有的軍事體制下建立更加完整的管理制度,讓軍隊進入正規的管理和訓練之中。
首先就是軍隊的定為,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軍隊是忠於劉明遠本人的,這是一切的前提,劉明遠為了穩定這種思想,於是在軍隊中加入了思想教育人員,也就是指導員。
劉明遠效仿後世的做法,在軍隊中加入了指導員,負責軍隊的日常思想教育,和作風問題,這是軍法之外的事情,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早在龍鳳三年,劉明遠就開始著手指導員的組建,在金陵軍官學院中設置了思想教育班,開始嘗試教學,也就是洗腦,宣傳對劉明遠的忠誠,和對韃虜的仇恨,同時也要加入愛民的思想。
經過兩年的時間,劉明遠也初步掌握了一套教學方法,效果也非常明顯,於是在龍鳳五年初,開始擴大培訓人員,從軍隊中招募那些文化水平高的士兵,然後開始指導員的培訓。
劉明遠計劃未來五年內完成指導員的全面覆蓋,每一支基層部隊都要有指導員,同時擔任部隊的教員,講課、教育、宣傳的作用。
隨後劉明遠又給懷遠軍進行了詳細的劃分和編制,首先懷遠軍編制中有兩個兵種,一個是陸軍,一個是海軍,這也是當下懷遠軍的一個重要區分。
同時又對之前的編制進行了整編,之前懷遠軍都是以團為單位,下面是營和隊,這樣的編制在懷遠軍人數不多的時候還非常清楚。
但是隨著懷遠軍兵力越來越多,於是開始出現問題了,經常有一個營就是之前一個團的人數,甚至出現了有兩萬人的團。
於是劉明遠開始按照後世的方式,進行非常清楚的編制,那就是最基層的為班,然後就是排、連、營、團、師、軍、集團軍。
劉明遠完全按照後世的模式來,以師為固定編制,軍和集團軍為臨時編制,也是後世常用的做法。
本來劉明遠也想使用這個時代的編制,但是他很快發現,這個時代的編制非常混亂,同時也不利於管理,最重要的是劉明遠想要執行一套完善的軍銜製,而不是官品製。
如果繼續沿用這個時代的軍隊編制,那麽武將們也將必須要有官階,同時文官也是如此,於是很自然的就會將武將和文官攪合在一起,因為都是在一條官階下面,而且都是使用這個時代的官職和編制,於是文官和武將見面之後,本來是毫不相乾的兩個人,但是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的就是官階。
於是劉明遠選用了後世的軍隊編制,全部都是五五三製,一個班編制為十個人,五個班為一個排,五個排為一個連,五個連為一個營,五個營為一個團,三個團為一個師,三個師為一個軍,三個軍為一個集團軍,但是軍和集團軍是臨時編制,編制的師和軍也可以多余三個,具體根據情況而定。
這樣下來,基本上保持一個團的兵力在三千到四千之間,一個師的兵力在一萬出頭,這樣指揮體系將會更加明確,同時也會避免一些大規模的團出現,更好地管理和指揮軍隊。
海軍和陸軍全部都是采用這種編制,但是海軍需要加上戰船,基本上像運輸船,或者小型船隻,都是以排為單位,也就是五十人編制的排來駕駛一艘船。
至於一些戰鬥海船,就是以連為單位,一個連的編制在兩百五十左右。船手,水手,火炮手,還有一些戰鬥人員,這也是一艘一般戰船的承載能力了,而且接舷戰的時候,船上的人都是要參加的。
這樣海軍的編制也就比較清楚了,一個營基本上就是五艘海船,一個團是十五艘,一個師是四十五艘,這也根據具體和情況而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