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巾軍向明月山方向移動,他們打著赤色烈火旗幟,高聲吟誦著“……生有何歡,死有何懼,喜怒哀樂,皆歸塵土……”的口號。
赤色頭巾與赤色的戰旗交相輝映,如炙熱的鐵流,無可抵擋。
對面那座山上有鄉兵駐扎,那裡全是明尊弟子,此刻卻被壓製的鴉雀無聲。一方堅定的明確自己為何而戰,另一方不知道自己在為賣命,雙方士氣不可同日而語。
山腳下,五六十個身穿灰白色布衫的漢子沿著無人覺察的小路行走往北邊行走。他們太熟悉這裡了,走了一條只有本地經驗豐富的獵人才知道小路。
小鷹一臉迷惘:“少爺,我們真的要去攻打翠竹坪嗎?”他們剛剛從那裡逃出來,雖然在突圍的時候殺了教中弟子,但那與回頭攻打翠竹坪是兩回事。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明尊弟子不願同室操戈。
張寬仁很平靜的回答:“是啊,鄭晟不是張世策,他不會放棄任何機會。”前天晚上和昨天晚上,他與鄭晟幾乎長談了兩個夜晚。鄭晟還是那個鄭晟,他認真的聽自己的策略,到了下達命令時才不會對他心慈手軟。
“可是,”小鷹撅起嘴,“我們拚死救出了張金寶,他不該再來為難少爺。”明月山的人都知道張寬仁是個孝子,鄭晟逼迫兒子去攻打老子,確實是在為難張寬仁。
“為難我?他沒有。”張寬仁搖搖頭,“這才是聖教的宗主啊。”
鄭晟到達武功山第三日,四千紅巾軍出山逼近明月山,張嗣博率明軍弟子組建的鄉兵迎擊。
張寬仁奉命潛入明月山周邊聯絡舊部。
明月山周邊很大,紅巾軍出山沒有在這裡引起恐慌逃離。明教的信徒不認為之前一直被壓製的紅巾軍能擊敗張嗣博,而且,潛意識裡他們沒有把紅巾軍當做生死仇敵。
張寬仁領著自己從翠竹坪帶出來的五十六個左翼護法走進了一個不顯眼的村落。這裡離明月山的中心有二三十裡路,偶爾會有巡邏兵經過,他們在山邊等了很久,直到見巡邏的鄉兵離開這裡才走進來。
從翠竹坪突圍是個悲劇,張寬仁是在為自己,也是在為張家做出那麽激烈的事情。不到逼不得已,張寬仁不會主動與明尊弟子殺個屍橫遍野。
大鷹率領一乾護法留在村口處,張寬仁帶著小鷹走進去。
他們剛從山林裡走出來,立刻被村裡站在高處的村民發現。
二十多個漢子端著長槍迎著衝出來,“賊人來了,賊人來了。”明尊弟子就是這樣,見到有盜賊進村,首先想到的不是逃走,而是拿起兵器把賊人趕走。
走在最前面的漢子氣勢洶洶,手裡的長槍挺直,見只有兩個人進村腳步放慢下來,等走到近處驚呼道:“左使!”
“張翰,我已經不是左使了,”張寬仁張開雙手,以示自己沒有惡意,“我現在是紅巾軍。”張翰原是左翼的人,是他尋找的第一個目標。
“左使,山裡都傳瘋了,你怎麽能背叛明尊。”張翰把長槍柄杵在地上,甕聲甕氣的問:“紅巾軍裡有明尊弟子嗎?”
張寬仁道:“沒有,但如果你自認為是明尊弟子,紅巾軍就不是敵人。今日的明教已不是十年前的明教,當年我還年幼,眼睜睜看著教內好漢如飛蛾撲火般死在蒙古人手裡,今天官兵竟然駐扎在翠竹坪了。”
漢子們站在張寬仁對面,沒有一人出言反駁。
許久之後,張翰扔下長槍:“左使,你說到我心坎裡去了,明尊弟子怎麽能為官府賣命,我叔叔可是死在韃子手裡。”木槍杆摔在地上撲騰作響,“左使,你說怎麽辦,我跟著你。”
張寬仁很清楚自己在明月山的影響力,他是教主的兒子,即使不能讓明尊弟子都投靠到自己的麾下,但已足以讓心裡不那麽堅定的人對翠竹坪信心動搖。教眾心一亂,鄉兵不戰自敗。他吩咐道:“你把我的話傳遍明月山,就說我明尊弟子不為韃子賣命。”
張翰拱手答應:“好的,一定會有許多人追隨左使。”
“好的,希望能不讓這場仗打起來。”張寬仁燃起了希望。
兩天前的夜晚,鄭晟剛到達武功山時,把他拉到住處說的第一件事就是準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明月山。在明尊弟子早有防備的形勢下,張寬仁不認為鄭晟會偷襲成功,但他也相信明月山的鄉兵不是紅巾軍的對手。從士卒走路的姿態便可以看出,此次跟隨鄭晟來到武功山的兵馬是紅巾軍的精銳,不是鄉兵能抵擋的,到時候明月山一定血流成河。
父親力主投靠官府是為了張家,他想讓明尊弟子加入紅巾軍也是為張家。他們對未來的看法不一樣。
張翰把身後的二十多個漢子招過來,讓他們一一拜見張寬仁。能親近張寬仁、在左使心中留下印象的都是明尊弟子中的佼佼者。 他曾經是左翼的護法,在這個村子裡頗有威望。
張寬仁從衣袖拿出一份名單,道:“這裡有二十一個人,你把我的話一一轉到,願意追隨的可以來後山來找我。”
張翰轉變的很快,拿到名單找了兩個同伴便往村外去了。
張寬仁叛離明教是左翼護法的噩夢,張嗣山擔心他們留在翠竹坪成為兒子的內應,把所有左翼余下的人都驅趕出鎮子來到明月山。這些人剛剛回家,正好趕上紅巾軍出山,恰逢其會成為張寬仁的幫手。
說服過去的部下張翰後,張寬仁沒有在村裡久留,而是迅速返回山裡,在近處監視這個村子。
在山裡過完一個夜晚,次日半上午光景,明月山山腳下傳來呼喊廝殺聲,紅巾軍與明尊弟子發生了小規模衝突。
戰爭一觸即發,張寬仁終於焦躁了。鄭晟答應給他三天的時間,三天后,如果明月山的人不投降,紅巾軍就要先打明月山,再攻翠竹坪。三天太短,他擔心自己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