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429年十一月二十日的上午,在寧波城州牧府的一間議事廳內,東南大都督張明奇朗聲對幾名謀士以及數十名東南廂軍的將領說道:“大家對朝廷讓我們東南廂軍出兵支援涪州之事,有什麽看法?大家可以暢所欲言!”
張明奇麾下原來的五員領兵大將趙連晉、周繼陵、劉豐寶、吳瓚和陳洪昕,此時都在這間議事廳內,另外還有東南廂軍各個衛的統領,也都趕到了寧波城,參加東南廂軍的這次軍事會議,這些統領包括原大晉東南四個屬國之一,谷國的大將樊東英,還有原大晉東南四個屬國之一,焦國的第一猛將袁天霸。
樊東英和袁天霸這兩員新加入東南廂軍不久的超級猛將,在東南廂軍抵抗魯國入侵軍隊的大戰中,表現的可圈可點,多名魯國的猛將,死在了他們兩人的手裡,如今張明奇已經各交給了樊東英和袁天霸一個衛的兵馬,兩人也晉升為了一衛之統領。
張明奇話音剛落,趙連晉就跟著說道:“主公,如今我們東南廂軍剛剛擊退了強大的魯國軍隊,士氣正盛,這次朝廷讓我們東南廂軍出兵涪州,抵抗東蠻各族的聯軍,正好可以讓我們東南廂軍趁機擴大地盤,一旦我們東南廂軍進入了涪州,再讓我們東南廂軍退出來可就不容易了!”
周繼陵緊接著說道:“何止是涪州,我們東南廂軍想要進入涪州,必須經過宜州,我看我們東南廂軍還可以趁機把宜州也奪下來,朝廷讓我們東南廂軍出兵抵抗入侵的東蠻各族聯軍,總不能讓我們東南廂軍白白幫忙,涪州和宜州完全可以當做我們東南廂軍這次出兵的報酬!”
劉豐寶摸了摸下巴說道:“要是能趁此機會,讓朝廷把另外半個蘇州也讓出來,那就更加完美了!”
張明奇哈哈大笑說道:“你們啊,比本大都督還要貪婪,一下子就想吞並朝廷的兩個半州,不過本大都督願意舉雙手讚同,有破虜軍在,我們東南廂軍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再揮兵蒼龍城,奪取整個大晉的權柄,但我們東南廂軍吞並一些朝廷的地盤,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何況這次朝廷讓我們東南廂軍出兵涪州抵抗東蠻各族聯軍,也不能讓我們東南廂軍白忙活。”
張明奇隨後扭頭對謀士唐焱問道:“唐先生對我們東南廂軍出兵涪州之事,有什麽看法?”
謀士唐焱沉吟了一下說道:“主公,這次東蠻各族的聯軍,是以青彝族為主,雖然青彝族是東蠻兩大強族之一,擁有上千萬的人口,又加上東蠻各族全民皆兵,青彝族的軍事實力可謂非常強大,但是東蠻各族的軍隊,包括青彝族的軍隊,最擅長的是在山地作戰,而涪州卻基本上都是平原,所以只要我們東南廂軍能派出足夠多的兵力,把青彝族攆回十萬大山應該是沒有問題,至於吞並涪州、宜州和半個蘇州之事,我們最好還是從長計議。”
張明奇眉頭一皺,“唐先生,莫非我們東南廂軍吞並涪州、宜州和半個蘇州,朝廷還能有實力進行阻攔?”
謀士唐焱搖頭說道:“我們東南廂軍想要吞並涪州、宜州和半個蘇州,朝廷以及這三州的地方軍隊根本無力阻擋,不過我們應該考慮破虜軍的態度,畢竟現在破虜軍已經從西域和草原的戰事當中脫身了。”
張明奇臉色突然變的凝重,“唐先生言之有理,別看我們東南廂軍這次擊退了魯國軍隊,但是破虜軍可是先後打敗了西域四大強國的聯軍以及草原一百多個遊牧民族的聯軍,實力甚至還在我們東南廂軍之上,我們東南廂軍想要吞並涪州、宜州和半個蘇州,
確實得看看破虜軍是什麽態度,本大都督暫時還不願意與破虜軍硬碰硬。”謀士唐焱接著說道:“主公,屬下建議我們東南廂軍直接以出兵為理由,向朝廷討要好處,如果是朝廷把涪州、宜州和半個蘇州,劃分給我們東南廂軍管轄,我們東南廂軍也就無需去看破虜軍是什麽臉色了。”
張明奇隨即點了點頭,臉上又變的輕松起來,“唐先生這個辦法好,本大都督直接向朝廷討要涪州、宜州和半個蘇州,如果朝廷不給,我們東南廂軍就不出兵。”
謀士唐焱又說道:“主公,有些事情倒是不必操之過急,我們東南廂軍一開口就討要涪州、宜州和半個蘇州,朝廷應該不會答應,一定會與我們東南廂軍討價還價,主公最好定出一個底線。”
張明奇摸了摸下巴說道:“如果朝廷想讓我們東南廂軍出兵涪州,最低也得把半個蘇州劃分給本大都督,讓我這個東南大都督能名副其實,當然從朝廷那裡要來的好處是越多越好。”
商量完出兵涪州之事,張明奇又說道:“這次把我們東南廂軍大部分將領都找來,是為了重新整合一下我們東南廂軍的編制,在魯國軍隊入侵浙州和福州之前,我們東南廂軍的五十四個衛,每個衛的兵力都在十二萬以上,而在抵抗魯國軍隊的戰鬥中,我們東南廂軍的損失超過兩百萬,可是五十四個衛在戰後,兵力卻不降反升,所以我們東南廂軍的編制必須重新整合一下。”
接著張明奇扭頭對謀士唐焱說道:“唐先生,你公布一下我們東南廂軍的新編制吧!”
謀士唐焱隨即朗聲說道:“按照主公的意思,我們東南廂軍將組建七個軍團,每一個軍團下面都設有若乾個衛,其中第一軍團為主公的直屬軍團,下設十二個衛,第一軍團的軍團長由主公兼任,樊東英將軍則為第一軍團的副軍團長。”
頓了一下謀士唐焱接著說道:“第二軍團、第三軍團和第四軍團,各下轄八個衛,軍團長依次是趙連晉將軍、周繼陵將軍和劉豐寶將軍,第五軍團和第六軍團則下轄六個衛,軍團長分別是吳瓚將軍和陳洪昕將軍,另外還有一個禁衛軍團,也歸主公直屬,禁衛軍團下轄十二個衛,由袁天霸將軍擔任禁衛軍團的副軍團長,七大軍團各個衛的編制將與之前相同。”
謀士唐焱的話音剛落,張明奇就說道:“按照我們東南廂軍新的編制,我們東南廂軍將新組建六個衛,而這六個新組建的衛,會由各個衛超編的那些將士所組成,人數不夠則再從各地進行招募!整合之後我們東南廂軍七大軍團一共下轄六十個衛,總兵力在七百五十萬左右,大家對此有何異議?”
議事廳內的眾多東南廂軍將領,包括趙連晉、周繼陵、劉豐寶、吳瓚和陳洪昕這五位領兵大將,都對東南廂軍的新編制沒有提出什麽異議,對於張明奇一人就兼任兩大軍團的軍團長,也沒有任何將領感到奇怪,張明奇一直以來,都把兵權看的比命還重要。
劉豐寶大聲說道:“主公,您說啥就是啥,誰敢有什麽異議!”
趙連晉、周繼陵、吳瓚和陳洪昕也紛紛出言讚同東南廂軍的新編制,按照張明奇的劃分,他們五位領兵大將的兵權,不但沒有被削弱,反而還增強了一些,要知道之前東南廂軍的五十四個衛,被張明奇直接掌控在手中的,就超過了三十個衛。
張明奇隨後笑了笑說道:“既然大家沒有異議,那我們東南廂軍的新編制就這樣決定了,接下來各軍團盡快完成整合,等待朝廷答應了我們東南廂軍的條件以後,我們東南廂軍就去涪州,與東蠻各族的聯軍較量較量。”
“啪嚓——”的一聲,一個瓷杯被吏部太尉楊仲,狠狠的摔碎在了地上,“簡直是喪心病狂,張明奇竟然敢一下子向朝廷索要涪州、宜州和半個蘇州的控制權,他為什麽不把蒼龍城也要去!”
兵部太尉竇岩歎氣說道:“楊太尉也不必太生氣,我們之前不是就已經預料到,劉基和張明奇的胃口一定不小,再說張明奇漫天要價,我們朝廷可以落地還錢,不是非得把涪州、宜州和半個蘇州都交給東南廂軍。”
吏部太尉楊仲咬牙切齒的說道:“我們堂堂大晉朝廷,現在卻只能受張明奇這樣宵小之徒的威脅,實在讓本太尉感到憤怒!”
刑部太尉趙伯然苦笑了一聲說道:“如今東蠻各族的聯軍,還在對襄州和涪州的眾多城池大舉進攻,襄州州牧馮子恆和涪州州牧畢墨已經向朝廷發來了多封求援信,想要把東蠻各族的軍隊攆回十萬大山,也只能靠東南廂軍以及破虜軍了。”
工部太尉孫明韜隨即沉聲說道:“把涪州、宜州和半個蘇州都給東南廂軍是不可能的,不過這次為了讓東南廂軍出兵涪州,本太尉覺著可以三者選其一,算是給東南廂軍這次出兵的報酬。”
工部太尉孫明韜讓其他朝廷重臣,都陷入了沉默,最後還是兵部太尉竇岩打破了僵局說道:“還是先與東南廂軍談一談吧!希望張明奇不要太貪得無厭了!”
這時禮部太尉王之煥問道:“破虜軍那邊有消息傳回來嗎?”
兵部太尉竇岩搖頭說道:“破虜軍那邊還沒有消息傳回來,根據我們朝廷得到的情報,劉基目前還沒有返回成陰縣城的征虜將軍府,他帶著破虜軍的一部分主力,還在返回成陰縣城的路上。”
面對張明奇一下子索要涪州、宜州和半個蘇州作為出兵涪州的報酬,朝廷方面斷然拒絕了,當然朝廷也沒有把話說死,畢竟朝廷還指望著東南廂軍出兵涪州,把涪州的東蠻各族軍隊攆回十萬大山。
隨即東南廂軍與朝廷開始了一頓扯皮,最終雙方各退讓了一些,朝廷同意以半個蘇州為代價,邀請東南廂軍北上,去涪州境內抵抗東蠻各族聯軍。
十一月二十八日的傍晚,在涪州肅渭郡欒西縣的縣衙內,青彝族南部大王烏蒙克茲皺眉對麾下數十名將領說道:“剛剛得到一個不算好的消息,晉國的東南廂軍已經與晉國朝廷達成一致,很快東南廂軍就會來到涪州,與我們各族的軍隊交手了,要知道晉國的東南廂軍,可是剛剛在晉國東南的浙州和福州,擊退了魯國的數百萬精銳部隊,其戰鬥力絕對不可小視。”
數十名將領裡面,青彝族的將領佔了一大半,其余將領則是依附青彝族的各族土司。
傣赫族的土司沙瑪日拉皺眉說道:“烏蒙大王,如今我們各族軍隊能在涪州境內連戰連捷,最為關鍵的是,涪州境內的晉國軍隊,在兵力上遠遠不如我們蠻族聯軍,可是晉國的東南廂軍,卻擁有著極其龐大的兵力,一旦東南廂軍進入涪州,我們蠻族聯軍在涪州所取得的優勢,將會蕩然無存。”
傣赫族可以說是依附青彝族的眾多東蠻民族裡面,實力最強的一個,整個傣赫族擁有大約兩百多萬人口,輕輕松松就可以聚起二十萬以上的軍隊。
而傣赫族的土司沙瑪日拉,今年剛剛二十二歲,今年年初才接任了傣赫族的土司之位。
青彝族土司烏蒙阿果甚至有意要把失蹤的青彝族公主烏蒙伊莎,許配給沙瑪日拉當土司夫人,在東蠻各族當中,土司夫人就相當於是正妻。
傣赫族土司沙瑪日拉對青彝族公主烏蒙伊莎也是一見傾心,如果烏蒙伊莎不失蹤,傣赫族的聘禮,此時應該已經送到青彝族了。
這次烏蒙伊莎和烏蒙格夢遇襲失蹤,傣赫族土司沙瑪日拉的憤怒,一點兒也不比青彝族土司烏蒙阿果小,所以得知青彝族要出兵晉國,沙瑪日拉很快就聚集了二十萬傣赫族的軍隊,追隨青彝族的軍隊,一起攻入了晉國的涪州。
青彝族南部大王烏蒙克茲歎氣說道:“東南廂軍如果進入涪州,那麽我們各族軍隊弄不好就得退回十萬大山,我們青彝族隻想找回本王的兩位妹妹,並不想與晉國軍隊魚死網破。”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