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孺子春秋》第三百五十一章 鬼谷子王詡的第2次出場
伯魯見聞不再說什麽,看著董安於慢慢離去的背影,伯魯返回了內屋,接著就是一陣皮鞭抽人的咆哮聲與女人的哭啼慘叫聲:“你們都不信任我,那還要我這個少主有什麽用?混蛋,混蛋……”

“少主,饒命,饒命……”

目光返回到齊晉邊境大河兩岸。

鎮北將軍孫武一身的縞素,此次他是戴孝出戰,原因是他的祖父孫書去世了,他本在家中守孝,奈何北方邊境狼煙四起,而齊國大軍的主力又在南方作戰,朝中無老帥,年輕一輩國范又不能輕舉離開臨淄,所以杜扃把個人的政治利益放在了一邊為了齊國的大局不得不選擇他孫武戴孝出征。

起初齊國北境軍隊沒有料到晉國會發難,齊國宰相杜扃也沒有預料到,一時間猝不及防被晉國打的是節節敗退。

杜扃見情勢危急,也顧不得昔日的私人恩怨,讓在家養病的大司馬田穰苴出兵作戰。

可是田穰苴病的太嚴重了,他整個身體枯瘦如柴,滿臉泛著瑩黃,雙眼也很無神,靜靜的躺在病床上,一張嘴說話就會咳血,似乎隨時都可以沒了性命。

杜扃見狀,一顆心涼了個透底,齊國第一能打的帥將老孫書死了,第二能打的帥才田穰苴病成這樣,眼瞅著也要歸西,而自家軍隊的精銳全都被帶到了南方。

北方大河旁駐扎的軍隊在鋒芒正盛的晉軍面前不堪一擊,據說晉軍已經度過了大河,難道我杜扃已經沒有底牌可出了嗎?

他只能把目光放在朝中最能作戰的人中挑選,孫武和國范。

國范是不可能,自家君上臨走的時候下過強勢命令,任何人沒有得到自己的允許無權調動國范和臨淄大營。

孫武,孫武在家守孝,他本是鎮北將軍,杜扃曾想著借守孝的機會把孫武給拉下水,免去他的鎮北將軍職位,讓陽生公子一系的人物接下,事實上他也做到了,可奈何那人太不爭氣,和晉國作戰是連戰連敗,一直敗到歷下。

這下杜扃急了,歷下離臨淄不過十天的路程,無奈杜扃低聲下氣三訪孫府,孫武本來對杜扃公報私仇是有怨氣的,可是想著朝堂大局,又在孫憑和妻子藍薑(前一百章提到的呂藍)的勸說下這才出征。

孫武到達鎮北大營時,整個大營軍隊十不存三,士氣更是低迷到了極點。

孫武深知治兵首要治氣,他召集殘軍演講一番,並當場殺了那原有帶頭逃跑的陽生系將領,士氣這才恢復些。

孫武在歷下燕子山設關門打狗之計,打的趙鞅前軍是死傷慘重。

趙鞅動怒,大罵孫武無恥只會用陰謀詭計,命大軍穩步前進誓殺孫武。

誰料這正中了孫武的圈套,孫武在百花洲設疑兵,而主力大軍則迂回到趙鞅的糧草囤積之地並在一個風高夜黑的晚上,一把火燒的乾淨。

趙鞅得知消息後氣的吐血,而這時正好伯魯和董安於的聯名信到了。

趙鞅看了前來送信滿身傷口的郵無恤一眼,急忙讓隨軍的巫醫為其診治,然後打開了信件觀看,他越看臉色越是發白,最後額頭的汗涔涔的往外冒。

“無恤,到底是誰人截殺你?”趙鞅咬著牙沉聲道。

郵無恤被包扎好了傷口,他回憶起這一路上所遇到刺客,嚴肅道:“家主,他們故意隱藏身份,但我明顯的看出他們刺殺的招式卻是出自中行氏和范氏。”

趙鞅聞言渾身一震,聯想如今的局勢,他怒的一拍案幾:“好你個荀吳(中行氏)士鞅(范氏),我趙鞅與你們沒完”。

言罷趙鞅在軍帳中來回踱步著,接著身子一停讓郵無恤下去休息,

並讓兵士敲響戰鼓召集眾將商議退兵之事。晉軍眾將是反對退兵的,原因很簡單,他們雖然失去了糧草,可是歷下到臨淄已經不足十天的路程,只要他們咬緊牙關定然能攻克臨淄,到時候還害怕沒有糧草嗎?

趙鞅當然不能與眾將說退兵的真相,他和韓須商量一番,強勢命令眾軍準備明日天一亮往回退。

眾將無奈只能歎息怏怏離去,多好的機會啊,當年英勇如老將軍趙武也沒有打到歷下,而我們現在打到了,若是放棄了,真不知什麽時候我軍還能攻擊到歷下?

趙鞅見眾將皆是交頭接耳不滿的離去,獨留一小將在他帳內不願離去,不由看向他道:“王佐將,可是有事?”

佐將是那小將的職位。

王佐將年齡應該和呂荼歲數差不多大,但比呂荼多了些英武殺伐之氣,最讓人難忘的是他的額頭有四顆肉痣十分的顯眼。

趙鞅看著王佐將的相貌氣勢不免心中生出了好感。

“大佐閣下,您難道真打算撤兵嗎?”王佐將看向趙鞅語氣很硬。

大佐是趙鞅的官職, 閣下是對六卿的尊稱。

趙鞅聞言眉頭一皺,突然想起王佐將是出身魏氏之地鄴城,對其先前的好感一下子全無,他喝聲道:“王佐將,本將先前的命令你沒有聽到嗎?糧草被燒,冬季就要來臨,難道你要讓我軍喝西北風嗎?”

王佐將見聞氣勢並沒有減弱而是淡淡道:“大佐退兵之意恐怕不只是糧草被燒這個原因?”

言罷王佐將瞥了一眼趙鞅。

趙鞅聞言眼中殺機畢露,他一拍案幾道:“王詡,你什麽意思?”

原來這位額頭長四顆肉痣的年輕將領就是當年在鄴城高丘上與眾小童說,“我王詡誓,總有一天會讓你們看到,讓世人看到,我王詡比那個肉食者呂荼強百倍,千倍!”的漏襠褲童子。(詳情參見第163章)

也就是後世文獻記載中那位大名鼎鼎的一代聖人鬼谷子。

有文獻記載王詡(王嬋)的夫子是老子,也有文獻記載王詡是自學成才,這些信息皆不可確認,但王詡若真的存在的話,有一點可以斷定他出身低微。

小說中王詡的夫子采用的是前文已有多次暗示的吳國巨賢季扎。

原因主要是季扎的學問和王詡有太多的相像之處,在先秦大概同時代諸賢中只有季扎是集兵法縱橫道學為一體的人物,而季扎雖是貴族王子出身,但卻不拘泥貴賤,其曾經周遊天下,在晉國待過很長時間,特別是鄴城的高丘之地,而那裡恰恰正是王詡的誕生地。

王詡微微一笑:“大佐閣下,您何必動怒?我王詡不想參合到你們六卿的爭鬥當中,我王詡要的只是晉國的整體利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