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孺子春秋》第三百三十四章 桃梨論戰之第2彈
尹喜對於呂荼的回答時而皺眉時而笑顏,顯然他有讚同,也有反對和疑義。

“公子聽你言,我覺察到的是術,而非道”

“術者,方也!故稱為方士,道者,事道也,稱為道士。今公子言美則響美,言惡則響惡。就如同我身後的那棵大梨樹,想要美好的果實卻隻為它施肥殺蟲,在我看來實為棄道而修術,棄本而養末也!”

呂荼明白尹喜的意思,他這是對自己誇大人的力量和個體的努力而感到不認同,但他沒有否定自己觀點有弊端:“荼在魯國曲阜時,曾經住在荼的姑母敬薑家,她家裡後院種了許多葫蘆”

“荼有一表弟,名叫公父文伯,有一天荼見葫蘆藤上有了蟲子,荼對公父文伯說,表弟,葫蘆藤上有了蟲子,應該殺死它”

“誰料表弟不當一回事道:兄長,我要的是葫蘆又不是蟲子”

“後來葫蘆藤被蟲子吃盡,沒有結出葫蘆來”

“所以荼認為道對於人而言就是要逆的,就像那葫蘆藤自然而然生出的蟲子般,我們不殺死蟲子,我們就得不到我們的想要”

“先生,您現在還認為道就比術高貴,根就比末就重要嗎?”呂荼最後反問。

尹喜聽罷呂荼的話陷入沉思當中,顯然他被呂荼的話打動了,甚至有了頓悟。

“公子,您認為道有善惡嗎?”尹喜把手中接下的梨花全都灑出,春風以來,飄入了空中,然後打了個卷,飛往了山下。

“道沒有善惡,人賦予於善惡”呂荼回答道。

“何解?”尹喜對於呂荼越發覺得興趣了,他發現呂荼的觀點和夫子和自己皆是有所同又有所不同,而不同的地方往往正是自己和夫子的所困惑的地方。

呂荼指著那一輪慢慢落山的紅日道:“太極有陰陽,如黑夜白天,本無意,然人畫作黑白”

“人們喜歡白天,因為白天是光明,是他們人生最光彩的時間”

“人們痛惡黑夜,因為黑夜往往隱藏著覬覦與恐怖”

“可是人們不知道的是,黑夜卻是野獸們最幸福的天堂,野獸們幸福了,人們便不幸福了,所以善惡是以人評斷”

這一點得到了尹喜的讚同,接著他想到了什麽道:“公子你先前講到術,那公子又修何術呢?”

呂荼道:“幼時,荼曾經聽孔夫子和老國老在杏壇下辯論(詳情參見第019章),孔夫子言:論道的極致是世間人情冷暖與百姓的柴米油鹽”

“可是荼卻認為那不是道的極致而是術的極致,哦,確卻的說是人術的極致”

“所以公子將來成不了聖人,只能成為塵世的明君”尹喜突然喟然長歎。

呂荼聽罷沉默,世人們都說自己是聖人轉世,可是他們注定是失望了,自己因為有太多太多生前的注定和所遇的注定,這些注定都逼迫著自己走向卑劣,走向那個所謂的明君。

每個人無論承認與否,身體裡都有一個奴性,這個奴性影響著你走向晦暗的人生。

不要說是對方的武力把你馴化成奴隸,你為了活命不得已,這只是找了個虛偽的借口,就像是說黑馬不是馬一樣。

“公子,修道修術其實都是漫長的道路,這條道路需要人一點一點的探索,在探索過程中到處是困苦荊棘,你忍受得了嗎,能堅持得了嗎?”尹喜見呂荼發呆似乎在想什麽,於是又道。

“人心肉長,遇到荊棘困苦自然會痛會退縮,然而跬步不積累無以到達千裡,小流不積累無以匯成江海…投石擊水,不起浪花,也起漣漪!”

“荼相信只要一點一點的去做去忍受,

為了理想像那誇父追逐太陽一樣,在身體還能動的那最後一刻也不要放棄,我相信只要理想不死,我就能堅持下去”見呂荼神情堅毅,尹喜很是動容。

“先生,道和人的關系是什麽?”

“人可以含道,但道不是人!人應道而生,故是道的一部分,人可以得道。”

“如何得道?”

“兩個字,順與清”

(先秦十大聖人裡,尹喜貴清,非杜撰)

……

“先生之道和老國老,老萊子之道有什麽區別?”

“夫子言道為一為二為三,老萊子之道講一講五,我之道說三說四說三千”

……

呂荼和尹喜從早晨一直辯論到天色黑暗,二人這才戀戀不舍下山。

下山後,尹喜讓呂荼一行人化妝成自己的隨從然後出了關,呂荼拜謝而別。

看著呂荼一行人踏著月色離去,尹喜陷入了飄飄沉思當中,月華照在他的身上, 瀟灑若仙。

呂荼不知道的是尹喜再和他論完道之後,便掛印封金離去了。

至於尹喜的目的地,和老子一樣,是那鬱鬱蔥蔥的西南。

在尹喜的幫助下,呂荼出了函谷關,並繞過澠池,直接渡大河(黃河)進入了晉國的地界。

晉國的泥土地明顯有股乾裂味,這種味道讓呂荼感覺很不好。

“荼聽聞晉國之所以稱霸天下百載是因為土地肥沃,人們辛勤,可是如今為何這晉國的土地變的如此貧瘠了呢?”呂荼不解的環顧眾人道。

眾人一時間不知如何作答,張孟談似乎聯想到了什麽:“公子,是不是和耕作的方式有關?”

張孟談的話引起了眾人的疑惑,見狀他解釋道:“昔年,公子為泰安邑令時曾經除了泰安一害,那一害稱之為沙土地”。

“哦,公子是如何除害的?”公明儀叫嚷道,這事他可是第一次聽說。

張孟談笑了笑:“那一年,公子為了滅掉泰山的虎害,號召百姓們上山獵虎,由於夜色深了,公子便和百姓們露宿在山下,夜間有風,有百姓不小心讓火苗飛濺到了枯草中,等到眾人意識到時,大火已經燒上了山”。

“此事,我倒是聽過”說話的是顏刻,只聽得他道:“那場大火把泰山燒成了灰燼,後來便有傳說是公子殺虎引起了山神的動怒,所以才降下災厄的。”

張孟談點頭:“正是因為此點,公子被陽生公子誣陷,無法公子只能挽轉乾坤,利用被燒掉的草木灰改良沙土地的貧瘠,後來證明公子的那一舉措是對的,那一年糧食出現了從未有的良好長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