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孺子春秋》第九百零六章 天子
吳起聽著呂荼的話,起初本以為呂荼這是要認下自己這個私生子呢,不曾想竟然是這麽個結局,最後失魂落魄的去了歷下。

 在歷下學宮,去拜見岑參,可惜,由於太失魂落魄,他把曾申當成了曾參,等意識到事情不對,錯拜了兒子為師後,後悔已經晚了。

 吳起拜了曾參之子,曾申,為了夫子,成為了繼“拖鞋找父”又一大天下談資。

 當然這都是後話,呂荼送走了吳起後,他也開始為後天的天子即位之事準備了。

 其實吳起被傳為呂荼私生子的傳聞,這個事情並沒有結束,他的余波很大,現在諸王子,雖然在呂荼的強勢干涉下,暫且放下了彼此之間的好勇鬥狠,你爭我奪,可是誰都清楚,一旦自家父王沒了,那個時候,有異族血統的太子渠就是個屁,誰的拳頭大,誰才是老大。

 所以這些王子開始把目光看向了自家父王這個傳聞當中的私生子,不少人已經蠢蠢欲動,準備拉攏吳起到自己的站隊下。

 在洛邑的王子文,王子圭,王子安在行動,甚至是遠在河西的王子恆聽到此事後,也派人到了吳家,表示慰問。

 吳起的母親很尷尬,她真的很尷尬,心中只能埋怨自己,當初怎麽救下了呂荼,讓他鑽進了自己的馬車裡?否則哪有這麽多的麻煩事!

 然而這一切,呂荼丁點都不知道,沒有人告訴他,他這個老人!

 他就像是被高高供奉起來的祖宗牌位一樣。

 郟甲又來拜見呂荼,雖然這當天子是齊國朝廷與自己合計的陰謀,但是畢竟自己是要當天子,這是關系到身家性命的大事,容不得他不多考慮。

 “姐夫,你真的確定讓我當天子?”正堂內,郟甲跪坐著,不自信的看著主位上的呂荼道。

 呂荼聞言把奏章放在了案幾上,沒有任何的猶豫道:“正是。”

 接著呂荼又想起一事補充道:“另外,你的姐姐,雅魚,今日黃昏就可能到洛邑了”。

 郟甲聞言大喜道:“姐夫,那我這就去準備去迎接姐姐”。

 說著轉身欲走,呂荼道:“現在時間還不到中午,還早!“

 郟甲道:“萬一我姐提前到了呢?“

 呂荼見他意志堅定,當下不再勸。

 郟甲走了兩步又再次回頭道:“姐夫,說好的,我當天子六百天后,退位給你,不許耍賴”。

 呂荼沒有回話,只是笑了笑。

 六百天,一天象征周王朝一年,大周王朝已經行進了六百年,六百年的滄桑巨變。

 六百天,六百天后,太子渠就能拿下楚蜀,就能實現天下基本的一統,到那時周齊交換,炎黃輪轉,自己即位,也就是水到渠成。

 衛晉魯,周王朝三輔弼之國,當初自己留著他們,一方面是為了還昔日的“人情”,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這一天和將來那一天,讓周王朝的三輔勸著新的周天子即位,然後他們再勸著周天子天子禪位到自己的手上。

 最後他們主動請降,歸化齊土。

 這是一個理想的王朝過渡模式,那麽的符合道德禮儀,那麽的溫文爾雅,又那麽的含人情味。

 呂荼為什麽要費盡心機這麽做?

 因為他是想給後世人樹立一個良好榜樣:

 任何王朝的更替,要想獲得正統性,就必須實行禪讓製。

 不禪讓,那就是得位不正,不符合人心,不和天道。

 當然,也是為了他自己,為了名聲,為了後世他的子孫,為了大齊王朝走向滅亡時,他的嫡系一脈能留下香火傳承。

 呂荼堅信,他沒有殺前朝遺孤,後世那滅了大齊的人也不會殺了大齊遺孤。

 “大王,衛國,晉國,魯國三國國君求見”

 郟甲走沒多久,這周天子三輔弼便後腳跟來拜見呂荼了。

 呂荼接見了他們,三國先是問候呂荼一番,然後說了一些自己此來的兩個目的,第一是向齊國進貢的,第二是他們願奉上自家母國,並希望能加入齊國,成為齊國的一份子。

 三國渾然不提參加周天子即位之事,呂荼心中暗笑,看來三國的國君都不是傻子,已經看出來這天子即位的背後政治考量。

 進貢的貢品,呂荼收下了,至於他們主動請降加入齊國,呂荼拒絕了。

 廢話,他當然拒絕。

 三國,如今說是三國,其實就是三個齊國國內小城邦國,地盤最大的就是魯國了,而魯國呢,如今一大城,兩小城之地,方圓不過百裡,這樣的國家現在就算是滅了又有何等意思?

 更何況,這三國還有重大的使命未完成。呂荼是不會允許他們請降的。

 三國國君見呂荼意堅,是面面相覷,最後又說希望自家太子能到河西學宮求學。

 呂荼這條允了,三國國君聽罷輕舒了口氣,讓自家太子去河西學宮求學,那不過是幌子,真正的意思是他們把太子送到齊國為質子,好讓齊國放心自己沒有異心。

 否則的話為什麽是河西學宮,而不是其他學宮。

 因為河西學宮離齊國的新國都最近,齊國更容易掌控這些質子。

 呂荼留下三國國君吃了午飯,方才放他們歸去。三國國君自是感謝不已。

 午睡清醒,呂荼換了衣裝,在眾軍的護持下, 出了行宮,他要去城外接他的妻兒們。

 洢水清濯,與泱泱洛水相聚。

 夕陽映襯的碧空雲朵成五彩。

 坐在王車上,呂荼翹首以待,他的家人。

 自從當初宋國之戰開始,他再也沒有回過臨淄,如今已經有十五載,十五載的春秋,好多人,呂荼再相見恐怕都有了陌生感。

 當然陌生不等於冷漠,更不等於戒心與防備。

 隊伍很大,很長,大的長的,讓呂荼都以為這是在十萬人行軍。

 呂荼身後諸王子王孫,看到馳道上的車架隊伍是越來越近,也顧不得禮儀,撒腿往哪裡跑去。

 不久,眾王子王孫跑到了第一個車架前,躬身一拜,說了些話,然後便四散,尋找各自的馬車去了。

 顯然是各找各媽去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