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孺子春秋》第六百八十一章 發瘋的燕國,嚇蒙了的中山國
呂荼聽到三十萬仆從軍全部到達,頓時哈哈大笑起來,扭頭對著孫武道:“大將軍,把骨乾將校全都分到三十萬仆從軍中,寡人要在他們行軍途中慢慢形成戰鬥力。”
孫武聞言稱諾。
隨著呂荼的一聲令下,三十萬仆從軍開始迎接他們真正的大軍時代。
燕國鄰國中山國。
中山國是從鮮虞方國中演化出來的。
所謂鮮虞是指鮮虞河水,即是居住在鮮虞河水之畔的部落,他們這些部落對外都統稱鮮虞人,這一點和贏,姬,薑上古八大姓來源差不多。
鮮虞人由於是部落聯盟而沒有統一建制所以稱呼方國,他們的部落主體是戎狄人,像被晉國吞並的鼓國,仇由國等。
但是中山國是個例外,他不是戎狄人,是周王室姬姓子孫。因為其先祖發動了“共和之亂”被周公召公二人聯手驅逐,成了野人,後來其子孫定居在了鮮虞水旁,漸漸壯大形成一個國家。
呂荼被迫害流浪諸侯國期間,燕國被鮮虞攻擊,齊景公曾經派高張,孫武,國范等齊國名將討伐過鮮虞,後來為了牽製燕國,齊國秘密幫助了鮮虞主部落建立了各自的國家。像中山國,鼓國,肥國,仇由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中山國由於部落力量最強盛,又是周王室遺脈,獲得了周王室的默認,所以成為了當初聚集在鮮虞水旁的諸部宗主國。
不過這也引起了晉國的強烈不滿,若是按正常歷史進程應該是晉國的智氏發動對鮮虞的戰爭,可是呂荼的出現讓整個歷史空間變得扭曲。
智氏被打壓縮回了國都之地,如今更是被韓趙魏三氏所滅。所以智氏攻伐鮮虞成了趙氏攻伐鮮虞。
趙無恤作為趙氏家主的下一代繼承人,他覺得時機來了,畢竟前幾年乘著中山國和燕國打的各自元氣大傷,而齊國呢又陷入吳國戰爭的泥潭,所以他率軍翻過太行山東進,滅了鮮虞的一些國家,譬如仇由。
仇由國和呂荼的情人白長腿一樣,都是白狄部落。他雖是狄人,但是心非常向往周文化,特別是愛好音樂,鍾。
趙無恤的麾下獻了一個兵不血刃滅掉仇由國的計策,那就是給仇由國的國君建造一座大鍾,大鍾建造好後告訴仇由國國君,因為路途需要翻越太行山,趙氏沒有能耐送達,所以希望擅長山路行走的仇由國君帶著人前來搬走。
仇由國君很天真,結果聽信了,帶著人一路上是鑿山填溝,鋪路架橋,真去搬鍾去了,誰料到達趙氏封地酒宴之請當中,趙氏來了個伏擊,把整個仇由國君還有各級大夫來了個一窩端。
趙氏兵不血刃的正式吞並仇由。
而這也是中山國所失去了的最後一個附屬國臂膀。從此後,當初的鮮虞十六部,只剩下了中山國一支獨挺。
呂荼以前注意力要嘛在吳國,要嘛在衛國,根本沒有關注此事,直到如今大軍北伐燕國,才得知了這其中的詳情。
他很是感歎說,本來以為自己的出現會使得百家姓千家氏或者是流傳於後世的成語,有所減少,所以自己拚命的去創造百家姓千家氏還有那些成語,可是看眼前這情形告訴他,有些東西其實並不需要他這麽努力。
因為華夏文化的命脈不會因為他的出現,導致百家爭鳴或者說千家氏與上萬成語的消失。冥冥當中,自有注定。
呂荼現在心情好受了些,因為他來這個世上,小的時候背負著保護父親的期望,長大後背負著保護齊國的期望,

如今他登上高位,成為天下第一諸侯,卻背負了華夏文化的期望。他不能因為自私獨裁暴虐讓引以為豪的華夏文明之根沒了。
斬岸堙溪,這個成語說的就是白狄部落仇由國的故事。在後世史書上這個故事的承運人本來應該是智伯,只是如今變成了趙氏而已,其他,內容並無實質變化。
仇由國滅了,他的子民們自稱仇由人,是後世百家姓千家氏,仇姓氏和由姓氏的老祖宗。呂荼深知這一點,他心想著待將來一天把仇由奪回後,自己定然要把仇由國子民們賜封為仇由世家,以完成歷史的任務。
中山國的國都,靈壽,此時一片喜洋洋之氣。
當代的國君叫姬慕華,年歲不過二十有一,是新繼任的國君。當他聽到齊國率領四十萬大軍北伐燕國時,整個人興奮的臉蛋潮紅。
因為他忘不了,父親的是如何死的。當年若不是燕國發瘋火燒常山,自己的父親也不可能被燒的體無完膚,讓人見了心生恐懼。
他父親臨死前拉著他的手說:“報仇,不可忘!”
姬慕華不能忘記自己父親臨死前那極其不甘的眼神,他在父親靈堂前發過誓言,定要為父親報仇,滅中山。
這位姬慕華就是文獻記載的那位中山文公的父親,中山國偉大的開國領袖之一。當然因為中山國如今還沒有被天子正式冊封為國,所以這個開國領袖,在後世出土的陪葬銘文中並未提及。
中山國正式得到天子冊封是在中山文公的兒子中山武公時期。
姬慕華看著朝堂上的各級大夫貴勳,眼光最後落在了他的新任國相赤章曼枝身上。
赤章曼枝本是仇由國的諫議大夫,因為勸諫仇由國主不要去趙氏封地迎接大鍾而遭到貶罰,後來赤章曼枝抵抗韓氏入侵無力,最後只能逃亡。
他本欲像歷史文獻記載的那樣跑到衛國,可是衛國的國君姬輒上位後, 他父親蒯聵在鄭國人幫助下,已經發動了歸還國都的戰爭。所以他無奈只能跑到了中山國,隱姓埋名。
可是他來中山國的消息被人傳出後,姬慕華在朝堂眾大夫的勸說下,親自迎接此人入都,並任命為了國相,主持中山國大事。
赤章曼枝本來是要拒絕的,可是看到中山國上下如此赤城,便答應了。在他的主政下,中山國已經開始慢慢恢復了元氣。
姬慕華對於這個國相很是滿意,他看著他充滿了信任與感激,自己畢竟是年輕,好多事都是這個國相來撐著的。
“朕今日高興,高興的原因是我們的盟友齊國,終於向卑鄙的燕國人動手了”姬慕華語氣裡充滿了不可遏製的興奮。
下面朝堂的大夫聞言無不高呼萬歲,顯然他們對於燕國是恨之入骨。
姬慕華自稱朕,是因為中山國和楚國一樣都是“華”文化的信仰者,在後世中山王墓出土的陪葬品銘文也證明了這一點,或許這也是周天子一直沒有正式承認中山國的原因之一。
齊國和中山是盟友,這一點也是對的,當初呂荼即位大典,姬慕華代表中山出使齊國,並在呂荼的九妹找婿大典上漏了臉,和趙無恤,韓不信,姬桓合稱譽為北國四大君子。
其中這四大君子裡面,只有中山國的他和齊國光明正大的簽署了盟約。
赤章曼枝看到朝堂上眾文武興奮的表情,心情卻是很沉重,他並不認為這是好事。
“相邦,你為何臉現愁色?”姬慕華看到了赤章曼枝臉色的不對,他心中微微驚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