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孺子春秋》第五百四十一章 欲滅任國
那大胖子一雙賊溜溜的老鼠眼,下巴肥的有倆。

 不用猜,不是別人,正是那用柿子餅收買呂渠為其說情,最後被呂荼從家中放出的東門無澤。

 東門無澤聞言伸出豬蹄手驚愕的指著自己的鼻子道:“我?”

 呂荼點頭。

 東門無澤見狀趕忙搖頭,表示不乾,不乾!

 他上次去當琅琊令,為呂荼鞍前馬後,大殺四方,最後卻落得個被人罵,被呂荼關禁閉的下場,如今又讓他去任國附近當大城令,這不是自我找虐嗎?

 東門無澤下意識的就知道絕對又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他當然不願意乾。

 呂荼見東門無澤不願意乾,知道他在擔憂什麽,他道:“這次寡人不會讓你光杆一個人去,寡人會讓東海大營隨你一塊前去,這樣國范在你身邊你放心了吧?”

 東門無澤聞言雖然覺得這次去可能和上次不一樣,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還是不願。

 呂荼又道:“這樣吧,寡人把鹵水的鹽田賜給你,如何?”

 “真的?”東門無澤聽到鹵水鹽田,眼睛一下亮了。

 要知道這個鹽田出產的鹽可是在齊國非常有名的!

 嗯?

 不對!

 東門無澤突然想起來鹵水鹽田並不是呂荼名下的公田而是任國人的。

 他眼睛一眯,烏溜溜的立馬快轉了起來,突然他看到呂荼眼睛一直盯著沙盤上任國的位置,頓時明悟,感情這位主是想借自己的手到任國邊境搞事情,然後找個理由把任國給滅了。

 任國在當初呂荼討逆平賊時是站在中立方的,當時呂荼讓華周帶著平東大軍東進的時候,就曾給華周說過只要任國有任何的敵意,立馬滅了它。

 可是任國從開始到結束都是乖寶寶,華周無法下口,呂荼得知消息後一邊暗自大罵華周太過老實,一邊又是無奈,才把事情暫且擱下。

 如今呂荼一手參與下的國內賦稅改革,公田私田改革,政體改革等的具體細節已經由國相府逐級執行了下去,目前看效果還很不錯。

 所以現在呂荼他無事,就把精力轉移到滅任國的事上來了。

 東門無澤還是不願意去,最後呂荼一瞪眼,他立馬就慫了,像死了爹媽似的唉聲歎氣道:“諾”。

 呂荼這才滿意。

 就在這時,突然有健壯女宮婢急匆匆的跑了進來:“國君,國君,夫人要生了,要生了……”

 呂荼聞言大驚,撒起腳丫子就往外跑。

 東門無澤見狀給個怨婦似的,“惡狠狠”的看了呂荼急跑走的背影一眼,然後氣的豬蹄手直接把沙盤上任國給抹了。

 “牡丹,你得娃,可是咱家呢?看來耶又得受罪了!”東門無澤嘴裡陰陽怪氣,用著半調子鄉音道。

 鄭旦生了,懷胎九個月,生了,孩子是男孩,因為是早產的關系,體格十分的弱小。

 呂荼看著繈褓中“皺巴巴很醜很醜”的兒子,眼睛笑的眯成了縫,這個孩子雖然他呂荼的第二個兒子,但卻是他親眼目睹出生的兒子,那種情感是無法用言語描述的。

 呂荼他用自己的一個手指頭放在那繈褓中很醜很醜的兒子的小手前,那小家夥雖沒有睜開眼睛但似乎感覺到了,他小手一抓呂荼的那隻手指頭,然後就哇哇大哭起來。

 躺在炕上的鄭旦見聞心疼的母性光輝能融化整個世界,西子施夷光見狀忙把小家夥從呂荼的手中奪走,然後抱回鄭旦的懷裡。

 鄭旦哄了一會兒,小家夥便不哭了。

 呂荼卻是傻傻的一直看著,笑著,此刻在他的眼裡什麽都是浮雲,只有小家夥才是他的一切。

 施夷光見呂荼還在傻笑,便沒好氣道:“夫君,是不是給公子取個小名?”

 呂荼聞言一拍腦袋,哎呀一聲怎麽把此事忘了?

 “叫呂文吧?”呂荼道。

 鄭旦和施夷光聞言趕緊呸呸在天在地幾聲,然後又讓在屋外還在跳大神的巫師們,改跳一種特殊祈禱悔罪的舞蹈。

 呂荼卻是傻了,後來他才明白,這個時代給孩子起名是個十分神聖的事。

 一般剛出生的嬰兒是不能取正式名字的,只能取小名,譬如什麽狗蛋,大牛,水生之類,總之名兒就是越賤越好。

 因為這樣,在人們心中嬰兒才不會得到邪物的嫉妒,最終能健康成長。

 至於正式名字一般是在三個月後嬰兒的天靈蓋長實了才取。

 古人講名字對於人一生的走向影響是十分重大的。

 所以取一個好名,就意味著有了幸福生活的一小半。

 譬如老話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

 名排在讀書之後的第六位,可想而知!

 呂荼的這第二個兒子,小名叫賤奴,又名賤賤。

 呂渠得知自己有個弟弟後好不高興,嚷嚷著要抱他,但施夷光堅決不讓,說是天還冷怕著了風寒。

 呂渠聽罷很是傷心,呂荼安慰他一番,這才讓他高興起來。

 呂荼得第二子,是大喜事,按常理需要大擺筵席,宴賀一番,但是一則呂荼正在守喪不宜擺宴,二則剛出生就搞大陣仗慶賀容易遭受“天惡”。

 呂荼最終才無奈罷手。

 呂荼得子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國相府,接著傳到了臨淄各級大夫各級士人耳中。

 眾人無不為呂荼歡喜,大宗呂青更是喜極而泣。

 呂家遭受陳恆清洗後,血脈單薄,如今國君還未至而立之年便已得二子,實為上天欲興旺宗族征兆。

 可是喜事不止這一件,另一件也幾乎在同時間內傳來。

 范蠡讓兵士快馬傳報:楚國人撤兵了!

 楚昭王有熊軫瞅著此次“趁火打劫”的行動基本上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戰略謀劃:即, 一,滅掉那些曾經被先祖們滅掉,後來又為了國家爭霸戰略,幫助其復國的國家,如隨國(又稱呼曾國),鄖國,唐國,許國、胡國、沈國、道國、房國,東申國;二,吞並那些一直在自己身邊很囂張敵對自己的小國或者方國,如番國,有巢國,六舒,炎人國等。

 再加上北方晉國已經和齊國打成了和解,齊軍可以隨時南下的原因。

 楚昭王和心腹大臣商量一番後,最後決定讓眾軍退回楚國內地,結束持續三個多月的楚齊之間緊張對峙。

 呂荼看完范蠡具體的奏報後,正欲與伍子胥說話,就在這時府人府新任府人小個子的高柴急匆匆的跑了過來,他拿著一份奏報道:“君上,大喜,大喜”!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