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板甲和水力鍛機被成功製造出之後,張世華也不禁對日後滿懷憧憬起來,心中的快樂和興奮更是難以形容。所以在此之後,張世華並沒有著急返回舞陽,而是留在了礦場,與麾下的眾將官以及礦場的眾官吏們一同宴飲起來。
在張世華的大帳之中,酒桌之上,張世華和諸將皆是推杯換盞,好不自在。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眾人喝的皆有些飄飄然的時候,張世華舉杯看著帳下諸將官,不禁朗聲說道:“如今,天下之間,放眼望去,盡是韃虜蠻夷。此等蠻夷,沐猴而冠,竊我華夏之地,已有八十載之久。”
“八十年來,我漢家男兒,為守土復國,血染疆場埋骨他鄉者,實屬難以量計。他日文信公做《過零丁洋》,自表其志,不願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隻願‘留取丹心照汗青’。其忠其節可敬可歎!”
“今日,我等效法先輩,行湯武革命之事。卻又不知,汝等有何志向?”
帳中諸將官聽到張世華這話,皆不禁放下了杯中酒。然而其中,唯有張明通一人依舊在哪自酌自飲,張世華見此,不禁將目光轉向了張明通,看著他問道:“明通,你可願表露一下你的志向,讓本將我聽聽嗎?”
張明通聽到張世華這話,有些微醉的他,不禁放下了杯中之酒,看著張世華說道:“明通我,命運卑賤,我的母親在我未記事起,便撒手人寰,父親在我五歲的時候,也不幸故亡。”
“為謀生計,我只能乞討偷竊。在記事起,便可謂是做盡了下三濫的卑賤事情。唯在我八歲時,將軍您不在意我卑賤的出生,收留我至家中,賜我衣食名姓,教我讀書明理、為人做事。故,明通此生,無有它望,惟願做將軍手中利劍帳下鷹犬,為將軍掃盡天下之敵。”
說完這話時,張明通已然跪倒在了地上,神情顯得無比鄭重,仿佛剛才就像是在起誓一般。
張世華見此,不禁雙目微紅。只見他緩身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並緩步走到了張明通的位置,親手將跪在地上的張明通扶了起來,並握著他的手臂,對著帳中其他人說道:“明通,吾兄弟也。”
帳中諸將官見此一幕,皆不禁對著張明通再度舉杯。
而在眾人再度舉杯之後,張世華又返回了座位和眾人喝了不少酒之後又問道:“明通之心,我依然知曉,卻又不知爾等,志向為何?”
帳中諸將官再次聽到張世華這話,也不禁在酒精的作用下,再次接二連三的表露起了心中的志向。
楊喜童這個老匠,願自己可以名垂青史,成為召公杜母那樣的人物;郭羽則是想要像西漢的霍驃騎那樣,遠征塞北,封狼居胥;而白希他則是想要在亂世之中,成就一番不世之功。
至於帳中其他將官的志向,便不再多言。隻說在白希沉醉這說完自己的志向之後,因醉酒滿臉通紅的他,不禁看著大帳之上的張世華問道:“吾等皆以自表其志,卻又不知將軍您,有何志向?”
帳中眾將官聽到白希這話,皆不禁將目光轉向了高坐於主坐的張世華。而張世華見此,也不禁端起酒杯,看著帳下的諸將官們說道:“吾有一小志、一大志,不知爾等願聽那個?”
“請將軍說,小志為何、大志為何?”聽到張世華這般說,帳中諸將官不禁再度追問道。
張世華見此,笑了笑,放下了酒杯,用手直接天空,對著他們說道:“我的小志向,願驅逐韃虜,匡扶中華,九州從此無兵戈。”說完這話張世華又捉刀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俯看著帳中諸將官再度說道:“我的大志向,願四海之內,八方之間,凡陽光普照之地皆為漢土,凡文明所有之族莫不漢風。”
聽到張世華說完這話,白希等人皆不禁放下了杯中之酒,帳中諸將皆用著崇敬的目光看著張世華,其中白希更是滿臉崇敬的對著豪情萬丈的張世華跪拜道:“臣白希願為將軍帳下鷹犬,助將軍開創大志。”
見白希如此,其他人皆也跪拜道:“臣等願為將軍帳下鷹犬,助將軍開創大志,助將軍開創大志……”
……
第二日,酒醒了的張世華緩緩的睜開了雙眼,此時已然日上三竿了。
醒後張世華不禁摸了摸頭,而後當他又想起昨夜自己在眾人面前表露的志向之後,臉上也不禁露出一抹微笑。與此同時,他心中更是不禁暗暗自嘲道:“沒想到,自己竟然也酒後吐真言了。”
是的,昨日的那番話真的是張世華內心真正的想法。一開始的時候,那是張世華初在太和起兵,那是他心中自然沒有這麽大的志向,那時候他只是想著在亂世之中可以獨善其身、獨善其家便好。
但,當他麾下的士卒越來越多,當他的力量越來越大時。骨子就是一名現代人,且有著極強的民族意識的他,自然會必不可免的產生‘兼濟天下’的想法。
至於這般表露自己真正的志向,會不會給自己造成麻煩,這個問題張世華一點到都不擔心。畢竟,他僅僅是表露自己的志向罷了,有沒有說要乾坤獨斷、登臨九五,劉福通不可能因為這個就懷疑他要造反。
再說,就算劉福通懷疑他又能怎樣,難道劉福通還能因為自己的這種懷疑就要和他火拚,開什麽玩笑。而且,再退一萬步說,麾下有著如此多精兵悍卒的張世華,就算劉福通要和他火拚交戰,誰勝誰負可還不一定呢,張世華擔心個鬼。
當然這些後話暫且先不提,單說現在。當張世華在醒來之後,洗漱完並用完飯的張世華也不禁再一次將楊喜童以及軍中的諸將官們召集了過來。
張世華下達召集令時,已然是中午時分,郭羽、楊喜童他們也早已醒來。所以,這些人在接到張世華的召集令後,自然也是在第一時間便相繼趕到了張世華的中軍大營。
而當這些人相繼的趕到大營之後,高坐在大帳主坐上的張世華也便不由開口對著他們說道:“阿羽、明通、白希你們三人,傳我軍令下去,讓士卒們準備拔營,一個時辰之後,大軍起航、返回舞陽城。”
郭羽三人聽到張世華這話,自然是高聲應命,然後便各自退了下去。而在他們三人都退下之後,張世華看著楊喜童,也不禁對著他安排道:“楊大匠,從今日起,板甲以及水力鍛機之事,便列為我軍中最高機密。”
“沒有我的親口命令,此二物製作之法決不可向外流傳,若你發現有匠人敢泄露此法,你可先斬後奏。否則,此二物製作之法一旦流傳出去,我必拿你是問,明白嗎?”
楊喜童在聽到張世華這般嚴肅無情的話語後,自然知道此事的重要性。因而,在聽到這話後的第一時間,他也忙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並向低頭向張世華保證道:“請將軍大人放心,下官就算是死,也絕不會將此二物製作之法泄露出去的。”
聽到楊喜童這般嚴肅的保證,張世華也不禁點了點頭。然後,他頓了頓,便又接著說道:“楊大匠,自此之後,你便將心思暫且全部放在打造軍器上吧。至於礦場之事,便由你的兒子楊山負責,你覺得可好?”
而楊喜童聽到張世華這樣的話,自然也無有不許,畢竟這可他們父子來講可是件大好事。
而張世華見楊喜童答應下來這件事之後,便又接著和楊喜童商議了一些板甲打造的事情。而在此次之中,楊喜童也是向張世華保證了,說是一個月後,它可以將板甲的產量提升到每個月三百副。
對於這個產量,張世華也還算是滿意的。
畢竟現如今,舞陽和葉xian兩地的礦業工作才剛剛開始,張世華相信,只要兩地發展起來,日後板甲的產量一定可以再創一個新高。
因而,在得到一個令自己滿意的消息之後,張世華便也擺手讓楊喜童他退了下去。而在楊喜童他離開之後,張世華便也傳令三軍,帶著麾下的士卒返回了舞陽城。
在率軍返回到舞陽的時候依然是傍晚了,不過誰讓舞陽的縣尹是周四九。由他做縣尹,張世華他們這樣一支凱旋之師,自然不可能沒人迎接。相反,非但有人迎接,而且迎接的人還不少。
反正周四九這個家夥,在舞陽沒有了什麽拿得上台面的高門大戶之後,愣是把自己招募的六房主事和三班衙役的頭,都拉出來湊人數了。
而對於周四九這種溜須拍馬的行為,張世華也不禁有些感到哭笑不得。不過,對於這種情況,張世華自己倒也沒有什麽反感。雖說迎接自己的人都是周四九這個家夥強湊的人數,但至少張世華的面子上過得去。
所以在見到周四九之後,張世華倒也面帶微笑的在眾人之前誇獎了他兩句。
而對於張世華的這種肯定,周四九這家夥自然是喜上眉梢。所以在張世華誇獎完之後,周四九當即便順藤摸瓜的提出,希望張世華可以賞臉,由他們再準備大軍的慶功宴。
不過這一次,張世華卻沒有賞他這個臉。畢竟周四九這個家夥是個什麽性格,張世華實在是太清楚了。這家夥,完全就是給點陽光就燦爛的主。要是張世華答應了他這一次,下一次這家夥為了拍自己的馬屁,還不知道能搞出什麽么蛾子來呢。
再說,士卒的賞賜和酒宴,早在大軍攻破方城的當天,張世華就已經全部辦完了。回到舞陽再辦一次,完全就是多此一舉,根本就是沒必要的事情,張世華自然不會同意。
所以,在張世華否決了周四九的慶功宴之後,也並沒有再帶著麾下的將官們去搞什麽慶功宴。而是在率領著麾下的士卒回營之後,張世華便帶著李五等親衛士卒,返回了家中。
現如今,張家因為張世華的原因,其實已然是分家了。畢竟,雖然說張世華的堂弟張世輝和二叔張烈文都是張世華的親人,但他們在另外一個方面卻也算是張世華的部下。
有這樣的關系在,大家在住在一起,便免不了的會產生尷尬。所以,還不如各自分家過的好。
當然即便是這樣,張世華也並不是家中的老爺。畢竟張世華的老爹張烈武可還健在,在這個孝道最大的時代,哪怕兒子當了皇帝。在家中,名義上卻也是要聽自己父親的話的。
不過,張世華的老爹張烈武也知道兒子已經長大了。所以,哪怕是在家中,張烈武也很少很少會插手兒子的事情,更不要說去過問自家兒子在外面的事務了。
現在的張烈武,其實就像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現如今他每天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找幾個說得上話的同齡人,一起下下棋、釣釣魚什麽的。可以說是在搬來南陽的那一天起,張烈武便就已然不再過問兒子在外面的那些事了。
因為張烈武他知道,以自己父親的身份去插手兒子的事業,只會讓兒子難做,根本幫不了兒子。
而張世華對於自家父親的這種無私奉獻,自然也是無比感動的。畢竟只有他知道,向父親這種事業心極重,且工作忙碌了半輩子的人,在自己還算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就這般一下子變得無所事事到底有多難受、多痛苦。
所以,在這之後,張世華只要是在家中,就絕不是一個將軍,而是一個兒子一個丈夫。
甚至,張世華再將家人接過來之後,就從未在家中處理過外面的事務。因為他骨子裡就是一個現代人,他並不像把他現如今的事業和家庭混在一起。
畢竟他現在並不想做皇帝,更不想自己心愛的妻子見到自己自稱臣妾。當然,張世華也不知道自己未來會變成一個什麽樣子,但是他現在真的希望,自己和家人和妻子,永遠都是“隻若初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