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極品醫聖》第141章中醫開顱
第141章中醫開顱

 鄭翼晨拿起手術刀,感受著細薄的刀刃傳來的鋒利感,神情前所未有的專注。

 既然西醫外科,已經救不了雷動,不妨試一下中醫外科的手術!

 今夜,失傳千載的《黃帝外經》,要重新綻放異彩!

 西醫外科手術進行前,有兩個很關鍵的步驟要處理。

 第一個步驟,就是嚴格的無菌‘操’作。

 鄭翼晨手中的手術刀,自然不是無菌的手術刀,臥室內也充滿了各種有害的病菌。

 用這種器械,在這種環境下動手術,病人往往會因繼發的感染炎症致死!

 如果一個正統的西醫外科醫生看到,也會斥之為草菅人命。

 無菌‘操’作,這是橫亙在鄭翼晨面前的第一道天塹!

 這也是鄭翼晨在第一眼看到《黃帝外經》時,看不下去的原因:書中並沒有記載中醫特‘色’的無菌‘操’作流程,僅僅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

 鄭翼晨遙想千年之前,神醫華陀進行外科手術時,似也沒有有菌無菌的講究。

 古人的醫療條件低下,自然不可能創造出無菌的手術環境,但是做完手術,也沒聽說病人術後感染而死的事例。

 這中間,必定有著玄機和貓膩!

 鄭翼晨相信這個玄機揭開時,一定是十分簡單的,《黃帝外經》字字珠璣,不願多費筆墨描述,自然是因為這個方法,實在是太過粗淺了!

 就是這個粗淺的方法,使得鄭翼晨對《黃帝外經》望而卻步,沒什麽翻閱的心情。

 直到幾個月前,他得了李三光,陳勇,梁思群這三個外科醫生的傳授,終於在外科手術方面,卓有成就,這才開始重新學習《黃帝外經》。

 在他將西醫外科的知識與《黃帝外經》的內容,兩相比對時,突然有了一個奇思妙想:西醫所謂的病菌,套用中醫詞匯,其實就是外在的邪氣。

 手術過程中,病菌之所以容易侵襲人體,是由於人體自身免疫機制的低下,才給了病菌可趁之機。

 西醫中的免疫機制,與中醫一直強調的正氣,何其相似!

 病菌侵入人體的過程,用中醫知識解釋,叫“正氣虛弱,邪必入侵”。

 反過來說,正氣存內,則邪不可乾!

 鄭翼晨想通了這一點之後,意識到自己終於掌握到了一個關鍵要素:何必想著消滅病菌(滅邪氣)?只要用某種方法,加強人體的免疫機制(強壯正氣),就能使病菌無法侵入人體(邪不可乾)!

 按照西醫的說法,人體共有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是由皮膚和黏膜構成的,他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還有殺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第三道防線主要由‘胸’腺、淋巴結和脾髒等免疫器官還有淋巴細胞組成。

 對於人體來說,皮膚和黏膜構成的第一道防線,足以抵擋大部分的病菌。

 手術中的病人容易被病菌感染,就是因為失去了這一道天然的屏障。

 西醫方面,要想提高免疫機制,也只有往微創的方向研究,盡量減少破損皮膚。

 中醫醫學中,起到抵禦外邪作用的,是衛氣。

 人體有營衛二氣,營氣主內,衛氣主外。

 《靈樞。本藏》有雲:“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者也”。

 衛氣主拱衛人體,具有溫養內外,護衛肌表,抗禦外邪,滋養腠理,開闔汗孔等作用。

 衛氣一經‘激’發,就能在人體體表樹立了一層抵禦外邪的屏障,不會受到空氣中那些菌類感染,就相當於外科的無菌‘操’作。

 相通這一點之後,他刮了自己兩記耳光:這麽簡單就能推理出來的東西,居然要思考那麽久,難怪《黃帝外經》壓根沒有記載。

 經過一番研究,他也找到了能‘激’發人體衛氣的幾個‘穴’道,佐以《靈針八法》的針法,絕對能使術中病人正氣充足,邪氣無法伺機入侵。

 第一道天塹,終於被他跨越了。

 第二個步驟,則是麻醉。

 西醫麻醉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但是很多時候,都難免會出現一些副作用。

 遠的不說,就說說近些年受到眾多孕‘婦’追捧的無痛分娩,就是采用麻醉的方式,達到無痛的目的。

 這些人大多數在日後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腰痛,不得不接受針灸推拿治療。

 以致於鄭翼晨有段時間,見到‘婦’‘女’因腰痛求治,總會習慣‘性’問一句:有沒有做過腰麻。

 中醫流傳的麻醉方式,早已街知巷聞,就是神醫華佗做外科手術時,所用的麻沸散。

 麻沸散早已失傳,後人也只能從一些野史文獻中感受到它的神奇魅力了。

 東漢之後,中醫在麻醉方面毫無建樹,也間接導致了中醫外科的停滯不前。

 世人不知道的是,東漢之前,就已經有麻醉的‘藥’物了,而華佗的麻沸散,沒準也是受那種麻醉‘藥’物的啟發。

 那便是《黃帝外經》開篇專‘門’詳細論述的天機散。

 “天機散,取曼陀羅‘花’1斤、生草烏、香白芷、川芎各4錢,天南星1錢,羊躑躅3錢、茉莉‘花’根1錢組成,磨成粉末,置於患者鼻下。以慢火熏之,煙霧既出,經鼻竅流傳全身,則開顱剖腹,患者不覺所痛。”

 鄭翼晨看到這篇文字時,如獲至寶,去‘藥’房配置了一份天機散,留待日後使用。

 這中間也費了不少‘波’折,天機散的組方中,曼陀羅‘花’用量過大,再加上不是常用‘藥’,中‘藥’房的存貨不是很多,他足足跑了十多家‘藥’店,才湊齊了一斤的曼陀羅‘花’。

 無菌‘操’作和麻醉這兩個步驟,都讓他解決了,這才讓他有膽氣做這個開顱手術。

 鄭翼晨拿起鋒利的手術刀,緊貼著雷動的頭皮來回刮磨,銀發飄落,不一會兒,就剃光了雷動的頭髮,蹭光瓦亮的腦‘門’在折‘射’著燈光,分外耀眼。

 接下來,他用毫針針刺在幾個‘穴’位上,‘激’發人體衛氣,確保手術過程,邪不可乾。

 下一步,則是從包中拿出用錫箔包裹的天機散。

 他打開錫箔,‘露’出呈白‘色’粉末狀的天機散,一手持止血鉗夾著錫箔放置在雷動的鼻孔下,另一手拿著火機在錫箔下烘烤。

 不一會兒,白‘色’粉末逐漸揮發,化為一股白煙,凝而不散,緩緩上升,盡數吸入雷動的鼻中。

 雷動猙獰蹙眉的模樣,緩解下來,宛如熟睡一般。

 鄭翼晨還不放心,特意將‘藥’粉全部用光,才撤去錫箔。

 他做好這些準備步驟之後,松了口氣,重新拿起一把乾淨的手術刀:“接下來,要開始乾正活了。”

 通過CT片的結果可知,雷動腦出血的部位,主要是集中在腦乾。

 他聚氣凝神,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腦乾區域的顱骨上,重重下劃,刀刃與骨頭劇烈摩擦,發出令人牙酸的磨骨聲。

 如摧枯拉朽,鄭翼晨僅用一根手術刀,單憑手臂的力量,就切開了顱骨!

 這一切,自然又要歸功於他練習的那套呼吸吐納的功法。

 鄭翼晨又劃了兩刀,整出一個三角形的圖案,小心翼翼將那塊三角形的顱骨取了下來。

 觸目所及,一片血紅。

 他放下手術刀,在頭上的角孫,頭維,四神聰,百會等‘穴’位扎上毫針,運針片刻,腦部的濁血,從三角形的缺口中泊泊流出,鄭翼晨早有準備,用一個小碗接住,底下墊上兩條厚‘毛’巾。

 他估‘摸’著出血量,兩分鍾後,神‘色’凜然,快速拔出毫針,缺口立刻停止出血。

 雷動臉上的紅‘潮’,終於漸漸消褪,比之前好了許多,但還是紅的嚇人。

 鄭翼晨放下毫針,擦了一把汗,面‘色’依舊凝重。

 接下來,才是最關鍵的步驟。

 他重新拿起兩件奇怪的器械,一件形似掏耳杓,另一件則像是一柄小型的手術刀,刀刃鈍厚,看上去無法切割物體。

 兩件器械,都有十多公分長,如牙簽般纖細。

 這兩件工具,是鄭翼晨看了《黃帝外經》的《開顱篇》後,根據書中描繪,專‘門’去五金鋪找人訂做的。

 他雙手並用,左手持杓,右手拿刀,將兩樣器械,緩緩探入顱骨的缺口中,開始進行別開生面的中醫外科手術。

 此時已是深夜,燈管光線不佳,再加上顱骨的缺口太小,腦部又有血汙阻礙視線,可謂是苦難重重。

 好在鄭翼晨《望氣篇》小有成就之後, 視力也隨之增強,透過黑‘洞’‘洞’的缺口,借些微星般的細弱光線,腦部的組織完美呈現在他眼前,纖毫畢現!

 鄭翼晨的思緒發生了一種奇妙的變化,手中的器械,仿佛成為他身體的一部分,他能透過器械,感受到腦部組織傳來的溫熱感。

 他細心體會器械傳來的觸感,遊走一陣之後,終於發現了異常,停止動作:“這裡就是出血點了。”

 他‘操’控著手中的器械,或點或戳,鼓搗了好一會兒,將出血點止住。

 鄭翼晨如釋重負,拿出刀型的器械,杓子狀的器械,還留在腦部。

 雖然排出了汙血,也止住了出血點,腦幹部位的組織幾乎活‘性’全失。

 如果不想辦法‘激’活腦乾組織的活‘性’,雷動‘性’命可保,也只是一個動彈不得的植物人。

 鄭翼晨現在要做的,就是依照,《開顱篇》的記載,進行醒腦回‘春’的手術方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