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一旦獲得智能汽車的生產資格,我們就必須盡快搶佔時間,推出能被市場接受且質量合格並運行穩定的智能汽車產品。?
因為作為生產廠商,到時候我們將面臨四到六家和我們同等規模,甚至比我們實力還要強大、技術也更先進的汽車廠商的同時競爭。如果無法在這個過程中佔據到先手,很可能就算我們能夠順利地將智能程序轉化為應用在汽車上的智能駕駛系統,成功推出產品,也不得不在這個新型市場上,面對數款功能跟技術和我們相似的產品擠在一起進行殘酷的比拚淘汰。
相比之下,只要有明顯的市場優勢,成本方面的問題其實可以忽略不計。
就像開荒一樣,先到者贏得一切,而那些後來者,只能在前者劃下的地盤之外進行慘烈搏殺,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利代價才能保住相應的地盤,最重要的是很難有精力再繼續往前追趕。”
孫芳林說完後也是心有戚戚焉,雖然他自己的主要工作是技術類研究開方面的,不過對於技術類產品,尤其是高附加值技術類產品在市場當中實際面臨的生存狀況,他還是比較了解的。
就好比手機行業,在當初傳統按鍵手機大行其道的時候,蘋果革命性地推出了iphone這一劃時代意義的智能手機產品。結果,不僅將當時如日中天的手機市場霸主諾基亞掀翻在地,還一舉墊定了蘋果公司在智能手機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導致近十年來無法被後來者撼動的同時,也從全球狂瀾數千億美元的利潤,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靠的就是基於時間上的技術先進性,和由其帶來的市場地位。
這種先優勢,讓後來那些進入智能手機市場的公司,只能跟在蘋果公司的屁股後面,撿它不要的剩湯來喝。就連現如今,被粉絲評為精品象征的三星手機,一開始也是避開蘋果利潤率最高也是主打的高端品牌,將市場方向定位在中低檔的智能手機上面,不但要面臨諸多同類廠商的利潤競爭,打殘酷的價格戰,還要無時無刻不追趕著蘋果的技術更新步伐,免得一個不小心就會腳步落後從而慘遭淘汰。
任何行業位於底層的生存狀況無疑都是相當艱難的。
而像華為、中興、小米這些國內新晉手機廠商,後面之所以能夠慢慢迎頭趕上,靠的還是國內這個新興的最大智能手機市場行業所帶來的收益增長跟人才優勢,不然也會像諾基亞一樣,幾年間就被蘋果公司逼得破產,以至於最後不得不由微軟進行收購,才苟延殘喘至今。
即使智能汽車產業被所有人看好,較少的生產資格廠商在競爭時,也不會像智能手機行業那樣,屬於完全你死我活的血淋淋廝殺狀態。可卻沒有那個汽車廠商不想成為蘋果公司第二,獲得它那種在智能手機市場中所能擁有的強硬地位。以不到市場出貨量12%的份額,卻佔據市場總利潤的9o%以上,這簡直就是躺在鈔票上數錢的典范。以至於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蘋果公司的問題就是,賺來的錢太多,都不知道該往哪裡花。
在它的帳面上,最高峰時居然有著過一千四百多億美元的現金儲備。要知道,進入兩千年以後,這種事情幾乎不可能在現代的上市企業公司裡出現,因為,被銀行和股市視為良好負債率的情況是佔到總資產的一半左右,這就更不用說企業常備的現金流了,大部分公司企業實際都是靠著銀行的貸款活著。可想而知,在成為蘋果公司第二之後,他們會變得有多幸福,能夠將錢多的燒手當成一種煩惱的也是沒誰了。
孫芳林能夠想到的東西,在場的眾多商業精英自然不會看不出來,先前之所以沒有提及的原因,無非是還不到時間罷了。
可誰能料到,這汽車產業園區的事情撇呢,孫芳林就迫不及待地直接把這個問題擺出來,讓他們之前不約而同地打含糊舉動都成了無用功。
要不是顧及你老的那個院士身份,這種場合絕對沒你言的地方.....搞技術研究的就是麻煩!
一票人哀怨之余,只能是根據孫老帶出來的節奏進行言。
“孫老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我們差點忽略了這個最關鍵的問題,生產基地的選定還要看當地zf的執行力,相關產業園區的投產建設必須要快,一旦我們拿下了智能汽車的生產資格,就要抓緊時間對產品進行上線開,免得到時候產品出來慢了一步,以後我們就處處慢人一步。”
“這個請放心,公司這邊已經準備好了,幾個事業部的相關人員都已是抽調出來進行培訓,部門的組織架構也差不多成型,雖然辦公地點暫時還沒有確定,不過只要項目落實到位,就能迅搭起來一套班子。如果時間上來不及的話,相應的生產線也可以套用原來的那些,多虧我們這些年堅持自主研究、自主展的路線,有足夠的經驗和技術底子對這些設備進行改造,以滿足智能汽車生產方面的要求。”
見討論終於有了點實質性進展,董事會方面的幾個主要股東也是松了口氣。
“那麽就這樣吧,留意國資委方面的信息,看最近審批的產業園項目有那些,如果條件合適的話,我們可以先期和當地zf進行聯系,搭在一起上報的話,也可以加大我們獲得生產資格的把握。 ”
董事會主席張泉林講到這裡,又望向坐在一邊的孫芳林懇切說道。
“聽說孫老已經收了那個年輕的智能程序開者做了關門弟子,要是有機會的話,孫老也可以把他拉進來,別的不敢多說,和技術有關的部門一級職位可以任他挑。相信有了這個原創者的加入,在產品的開時間和技術穩定方面,相對於其它公司,我們會更有把握。”
他的話無疑是代表了董事會方面的集體意見。
和高技術附加值的智能手機產業一樣,誰都能看得到這裡面藏有的巨大利益,而比起單價最多只在數千元的智能手機,智能汽車方面的利潤很明顯要高的多。即使現在的產品都還沒有開始進行設計,缺乏相關的成本核算報價,但以他從事汽車產業這麽多年的經驗足可以判斷出來,這樣的一台智能汽車產品,最終的售價應該是在二十萬以上,屬於中高檔的汽車價格。而這方面的出產價格利潤率一般是在3o%左右,智能汽車的情況肯定會更好,所以,即便扣掉相應的研費用和專利費授權成本,收益也堪稱恐怖。
換算成去年國內中高檔汽車市場兩百五十萬的銷售規模,一年下來那就是五千億的規模,總利潤方面很可能高達一千多個億,在這樣龐大的利益面前,沒有那個股東、公司高層不會為之振奮神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