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折錦春》第六百六十五章 論泗水
李玄度並不曾看秦素,然眸子裡卻有微波漾動,似有笑意點點散開,如竹篙劃破滿湖星子,漣漪不斷。

 秦素暗自咬牙。

 就知道他得意得很,有事沒事就愛拿他的腰啊他的臉啊來引誘她,偏她又沒什麽骨氣,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經受不住這妖孽的誘惑。

 早早晚晚叫本宮收了你。

 秦素在心底裡恨了一聲,站起身來,探手將李玄度氅衣上的風帽給扣上了,沒好氣地道:“也不曉得遮一遮,老讓人分心。”

 風帽扣下,將李玄度的臉遮住了大半,唯留下了一個挺立的鼻尖以及少許下巴。而即便如此,那也仍舊是天下難得的俊美,越發讓人恨不能將風帽給一把扯去,以窺美郎君的全貌。

 “若果如殿下所言,則呂將軍危矣。”薛允衍淡然的語聲傳來,立時讓秦素回過了神。

 她轉頭看去,卻見薛允衍此時已經站起了身,緩步踱向一旁的高幾,淡靜的眉眼間不見半點情緒,唯微涼的語聲傳了過來:“呂將軍若危,則諸事皆危。”

 秦素聞言便蹙起了眉:“正是如此。呂將軍如今已經在泗水駐扎下來了,若要將他往回調,只怕極難。”說以這裡,她凝眸看向了薛允衍,帶著幾分希冀地問:“大郎君可有法子將他調回來?”

 薛允衍沒說話,唯望著高幾上的一尊花斛出神。

 秦素的面色飛快地黯淡了下去,歎聲道:“若是連大郎君亦無法,此事怕便是無可轉圜了。”

 “我並未說做不到。”薛允衍微涼的語聲傳了過來,沒有半點煙火氣,“殿下方才也說了,這是四年之後的事,四年的時間足夠我等籌謀,調個把人回來,並不難。”

 說這番話時,他的語氣可謂平靜,仿佛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

 然而,秦素要的卻不是這樣的答案。

 “我的意思卻是,此事宜早不宜遲。”她的語氣有些急迫,眸中劃過幾分焦灼,“江仆射幾番獻計,我總覺不妙。如果蘇長齡也同樣擅術數,那麽,他舉薦呂時行過去,很可能還有後手,我們不得不防。”

 李玄度此時便插言道:“呂府近來如一潭死水,那個呂時敏除了按時點卯之外,便如同隱居一般足不出戶。據我的人得來的消息,此人似亦有些詭異。”

 這事兒秦素在來的路上已然聽說了,否則她也不會如此急迫地想要把呂時行調回來。

 “陛下生性多疑,依我看來,要調回呂將軍並不難,隻消讓陛下起疑,此局即可解。畢竟,手握重兵的將軍在外,坐在龍椅上的人,總會有些不放心的。”她輕聲地說出了自己想法,停了停,複又言道:“泗水關大敗本就不可避免,調回呂將軍後,大郎君大可暗中操作,將這一局大敗換成我等的大勝。”

 若要鏟除異己,借助敵人之手顯然是最高明的法子。

 陳國府兵本就分屬各士族,否則中元帝也不會對七大姓氏如此忌諱。如果想法子把江氏或杜氏府兵派去泗水送死,則桓氏扶太子登基的路上,會少很多阻礙。

 但這一切有個前提,就是不減損陳國的精銳兵力。

 秦素不會忘記前世滅國時的情形,如無意外,她還是希望在陳國好生地活下去的。

 薛允衍轉過身來,琥珀般的眸子凝在秦素的身上,眸底深不可測。

 “此計可行。”李玄度再次插言道,冰弦般的聲線似有韻律,讓他說出的每個字都格外動聽,“貴國陛下對太子之忌,與我國很是相似。我父皇便將太子母族的軍權解了,如果呂將軍願意解下部分兵權,此事則更容易。”

 “此法雖妙,仍有不妥。”薛允衍淡聲說道,“泗水軍本就分屬七姓,形如散沙,呂時行調度起來極為艱難,其掌中兵權有名無實,陛下並不笨。”

 妄想以區區幾句話就騙得中元帝改主意,薛允衍認為,他們並沒有如此樂觀的資本。

 “此事交予我罷。”他最後說道,算是結束了這個話題。

 秦素聞言,與李玄度對視了一眼,頷首道:“好,就看薛大郎君的了。”

 這種事情她一介女流是根本使不上力的,李玄度就更是管不著了,也唯有薛允衍有這個實力去管。

 “大郎君還請小心些,陛下身邊的金禦衛,實力不俗。”秦素輕聲提醒了一句。

 薛允衍淡然地一拂衣袖:“我明白。謝殿下。”

 秦素向他笑了笑,便換過了一個新的話題,問:“盧士程的調令下來了麽?”

 盧士程便是盧商雪的父親,依照前世軌跡,他會在明年調回大都。

 “尚無。”薛允衍說道,神態一派淡然,似是與當朝公主論及朝臣動向,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不過,桓公最近卻經常過問吏部諸事,觀其言行,大有兼任吏部尚書令之勢。”

 此言方出,秦素的眉頭便蹙了起來。

 桓公如果想要謀求兼任吏部尚書令,倒也不是壞事。只是,他的做法卻顯得急迫了些。

 “據我這邊的消息, 桓子瑜在吏部的動作也不小。”李玄度說道,一面給秦素的盞中續了些茶。

 秦素端起茶盞,淺淺地啜了一口,蹙起的眉心沒有半分放松。

 桓家父子兩個都在往吏部使勁,毫無疑問,他們是想要借著吏部掌管天下官員之機,為桓氏羅織力量。

 “桓公任吏部尚書令的可能性,有多大?”秦素問薛允衍道。

 “幾無可能。”薛允衍想也未想地道,眼底深處劃過了一絲冷意:“桓氏本就深為陛下所忌,似此等要衝之地,陛下絕不允其染指。”

 “可是,桓公卻有志在必得之勢。”李玄度立時接口道,顯然,他的觀點與薛允衍不同,“以桓氏的力量,如果桓公一力要拿下這個位置,也未必不可能。桓氏的實力遠在七姓中任何一姓之上,這一點不容置疑。”

 秦素其實也有這樣的想法,並且,她還是支持桓公拿下吏部大位的,但前提是,不能引起中元帝的反感。找本站請搜索“”或輸入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