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道全言及上書奏請蕭唐另設邊關醫署的原宋廷臣子趙將之,也按正史所載的軌跡那般,他曾於磁州擔任知府之際,而在金軍侵攻河東路太原時上奏進言道:“種師中兵潰,有被傷之人,疲曳道路甚多。臣已隨宜措置,出榜招收。權置一醫藥院,收管醫治,如臣一州所醫已二百余人。切慮別路州郡,尚多有之。乞下諸州將重傷者每人支絹一匹,錢一貫;輕傷者半支。並以系省錢物充,仍委守臣當官給付。依已降指揮,將詔到潰散人並發上邊應援太原外,有被傷未堪驅使人,並令逐州醫治。俟平愈日,逐旋結隊發遣,從之......”
然因當初宋廷時局動蕩,故而趙將之上諫請宋廷於諸路州府醫藥院,並且建立對於傷兵安撫、診治、撫恤、乃至傷愈後整頓返回軍旅的體系等建議終究未能付諸於實踐,但他亦曾在治下設置醫藥院,專門負責救治傷患將士。換而言之,也可說是中華歷史中開創設立戰地醫院的措施。
到底是術業有專攻,雖同為醫科,往下也須細分髒腑、寒熱、虛實、大小方脈、雜醫、口齒、正骨、金瘡、腫囊、針灸...等諸般類屬,而專門負責搶救治療傷患將士的戰地醫官,他們未必須是浸淫醫道時日甚久的名醫高人,也只須掌握針對因箭矢、刀斧等軍械損傷須采用何等藥物、針、炙及膏藥治傷,以及善後調息休養等學識。
而做為於邊關各處州府設立醫藥院,擇選培養專門用於診療各部軍馬將士的醫療人員的主持官員,非但專治諸疾內外科,也曾做為隨軍轉戰,屢次救助傷勢險急將官的神醫安道全,無疑也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安道全遂與趙將之奉蕭唐禦旨,先後趕赴川蜀、陝北與大理、夏國接鄰路治州府實地考察,擇選戰時治療傷患將士的軍醫屬吏,也是勤勤懇懇、事必躬親。
而冷兵器時代軍隊缺乏醫療保障,導致受傷將士大批死亡的破傷風等因外傷感染而引起的疾患致死率居高不下。如今卻有安道全傳授軍醫屬吏針灸留針、散風解痙處方,於齊朝進討大理、夏國之際所設立的各處醫藥院搶救從前線退下來的傷患將士及時,也大大的降低了傷兵折損病亡的概率。也有不少領軍出戰的軍將得益於眾多軍醫郎中救治,雖受重創經治療得以幸免,也全是由安道全悉心栽培教導的功勞......
安道全又返回京師太醫局、翰林醫院複職,因官身富貴,也時常出入得三瓦兩舍(然而期間他也曾念及當初於江寧府時為青樓娟妓李巧奴所迷,而被其吃得死死的那段往事,也不免喟歎自嘲),但隨後收心而娶妻成家之後,也不曾再於青樓瓦舍間流連忘返,在任期間亦是恪盡職守。
而除了自己所擅的肘後良方、金針玉刃等醫道本事,安道全但得閑暇時,也撰寫了這些年來他隨軍救治負傷將士的傷患症狀、搶救技法,以及設立戰區醫藥院時的官署籌備、人選征用,培訓能夠應對急救處理,於戰場前線治療護理傷患的醫署人員的書經傳世。而由於安道全的勞心盡力,先後也培育得許多軍署醫官與診治諸般疾症的妙手郎中,於齊朝時節,他神醫大名不但與宋時唐慎微、錢乙等名醫相提並論,所著醫經可說開創了中華冷兵器史中官設軍醫,戰區醫署的先河,是以也一直流傳到了後世,而供後人研究考證......
※※※※※※※※※※※※※※※※※
宋時本為淮東重鎮,屬淮南東路治下,楚州治所山陽新設淮東安撫使司經齊朝擢升封賞的官員赴職上任。雖然安撫使、宣撫使等官階並非是路治州府常置官階,但齊朝並下宋朝江山時日不久,也仍須調派官員授任,以穩定民生秩序,梳理一路吏治民政。
而時至今日,楚州乃至淮南東路治下諸州各縣政通人和,各處司署府衙下情上達、諸地百姓安居樂業,全因那位上任的安撫相公勵精圖治,勤勉施政,而端的惜軍愛民的功勞。
然而這位淮東安撫相公,卻正是又得蕭唐論功擢升,而按水滸原著的軌跡他也合當至此赴職的宋江(原著中宋江征方臘功成後被封為楚州安撫使,但按宋朝官製,安撫使級別的官員不是按州府任命,而是以路治為單位加封,故按淮東安撫使而論)。
雖然宋江當初身為梁山寨主力主受宋廷招安,也曾奉令率軍與蕭唐為敵,在齊朝建元之時加封的眾多功臣當中他的確是個爭議人物。而且後世無論是喜愛與排斥水滸的民眾有太多人也都對著這個黑三郎深惡痛絕。然而蕭唐看待水滸中人,也從來不曾聽信一家之言而跟風黑,他也很清楚的記得宋江被朝廷賜封為安撫使後勤政愛民,而得楚州百姓推崇擁護,按他原本的軌跡被高俅、楊戩等權奸設計喝下毒酒身故之後,楚州當地民眾的反應非但無不嗟歎,在書中也明言表說道“楚州百姓,感念宋江仁德,忠義兩全,建立祠堂,四時享祭,裡人祈禱,無不感應”......
是以蕭唐很清楚宋江只要是肯心悅誠服的投從自己,那麽他這個昔日在綠林中也曾呼風喚雨的黑道梟雄,卻也能夠成為個打理得地方政事通達、民心和順的治世能臣。而如今宋江得以被厚封為掌管一路兵民之政的封疆大吏,的確也全憑著他的治政本事,而爭取到其應得的封賞。﹐
也經歷了無數大風大浪的宋江也已是安於本分,對自己投從齊朝為官所得到的待遇知足感恩。而於公事之暇,他時常出郭遊玩,在楚州地界也尋覓得個去處,地名竟也喚做蓼兒窪,而其山四面都是水港,中有高山一座。其山秀麗,松柏森然,甚有風水。雖然是個小去處,其內山峰環繞,龍虎踞盤, 曲折峰巒,陂階台砌。四圍港汊,前後湖蕩,儼然如梁山泊水滸寨一般......
宋江見了此處蓼兒窪的山水景致也是心有所感,而暗付道:我若死於此處,堪為陰宅。但若身閑,常去遊玩,樂情消遣。
而除了處理路治公事,宋江照拂自己兄弟宋清的遺孀遺子,也是毫不怠慢。只是似乎也是因當初納閻婆惜為妾那刻骨銘心的教訓,本來與故妻恩愛,對男女之事向來也不如何上心的宋江雖然如今官身富貴,也並沒有再另行續弦娶妻。
好生拉扯安平侄兒長大成人罷了...宋家自也有他可以延續香火,如今我也只顧為國事盡責,而爭取青史上留個好名便是......
忽一日,宋江收到當初與宋軍殺伐時因屢番諫策有功,而得賜封為提點刑獄司屬官,至兩浙路巡撫婺州一帶的吳用(原著中吳用被宋廷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可武勝軍所在婺州由五代時吳越國所置,宋初廢,承宣使無定員,無職守,雖冠有軍名而不赴任,僅為武臣加官虛銜,故封吳用為巡按兩浙婺州一隅吏司官員)署吏送來的書信,情知這個故交摯友趁調任有閑暇時,也將前來楚州拜訪相會。宋江當然心中歡喜,遂也安排人手至蓼兒窪備置席亭,等候與吳用重逢敘舊。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