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楊大人是想,接下來繼續架空皇上,然後與天下士子共治天下?”
“不錯!我有一個真正可以實現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制度。”
“願聞其詳!”
“我這個制度,咱們姑且命名為‘君主立憲製’。第一點,便如李大人剛才所言,要繼續架空皇上。當然,名義上皇上仍是國家的最高領袖,形式上可以任免宰相、大臣、將軍等各類職位。但這些只是形式上的過場,真正的權力要歸於政府,也就是咱們的朝庭。”
“問題是如何才能將這些權力真正歸於朝庭?”李綱插話道。
楊帆點頭道:“是啊,剛才說了‘君主’這層意思,下面便是‘立憲’了,這就是將權力歸於朝庭而非皇上一人的關鍵所在。所謂‘立憲’,便是讓全天下的士民,共同制定一部所有人都要遵守的憲法,只要在這部全天下人都同意的憲法裡,將皇權架空了,那國家的實權自然就名正言順地歸於朝庭本身。具體的做法便是,先成立一個議會,可分為上院和下院。上院嘛,由皇室、士族、大臣組成;下院則由學子、商賈、士兵等人組成。哈哈,全民麽,總不會真正普及到全民,先上一些代表就是了,而且這些代表五年一換,先期可由各地各行業推舉,過上一些年後,可改為選舉。這議院就是國家實院最高的權力機關,便是朝庭也要對它負責。這不就是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形式麽!”
“那朝庭呢,皇上既然沒有實權,朝庭之中總要有個說話算數的吧?”
“朝庭實行首相負責製,首相便是朝庭的最高長官。”
李綱皺皺眉:“那這首相與皇上何異,久而久之,他難保不會生出自立為皇的心思。”
“首相之權自然也要被限制的。首相亦是由議會選舉產生,他要對議會負責。如果他不稱職或是生有異心,議會有權通過決議彈劾其下台。而且,憲法之中也要有所規定——首相五年一屆,一人最多可任兩屆,兩屆之後,即便他乾得再出色,也要下台換人。”
李綱沉思一會,頷首道:“的確是個可讓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好辦法……只是,這議會什麽的如何能組建起來……還有這選舉什麽的,如何組織起來……而且那憲法還要全天下士民同意?這個……哈,這如何能做得到!”
“是啊!以現在大宋的狀況與士民的覺悟,想要做到這點確實有點異想天開……因此,我需要十年的準備時間……”
“十年準備時間?楊大人這十年裡打算如何準備?”
“這十年裡,我需要做到獨裁大宋的一應事務。這期間,一方面我會讓大宋富強起來,爭取創出個共和盛世來……另一方面,便是教化大宋的普通百姓,讓他們自我的意識覺醒。”
“楊大人想要獨裁十年,這朝堂之上的大臣們怕是也不會同意……”
“他們不同意是他們的事情,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現在我掌握著大量的槍杆子,也由不得他們不同意……不過,要想順利地組建起議會來,他們那股不同意的勁頭,倒是可以利用一下……”
“利用他們不同意的勁頭?楊大人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讓那些反對我的大臣自己想方設法地去成立我設想的議會。哈哈,我現在就可想像得到,他們為了防止我一直獨裁下去而不辭辛勞、四處奔波的樣子。”
“楊大人果然聰明……這欲擒故縱之計果然巧妙。只是,這些反對你的大臣又如何能想出用議會之法來對付你呢?”
楊帆盯著李綱,卻不答話。
李綱轉念一想,指著自己的鼻子道:“楊大人是要我去……”
“不錯,便是要請李大人引導引導他們……接下來幾年,我會大權在握,朝堂上下自會有眾多的大臣圖謀將我趕下台去。不過他們沒有兵權在手,也奈何不了我。此種情況下,李大人若提出這君主立憲之法,他們必會奉為上策,付諸實施。”李綱站起身來,踱步沉思。
“好!我答應你。但你也要信守承諾,要在十年內讓大宋再現盛世之況。”
“本官有這個信心。那李大人,咱們就此說定,不許反悔。”
“君子之約,定不負卿。”
“哈哈哈哈!”
“不過楊大人,眼下除了此事之外,金人之事亦要謹慎對之。楊大人將京中之師調出追擊金軍,是不是有些冒險?畢竟沒有火器的幫助,他們可不是金人的對手。萬一金軍殺個回馬槍,他們會吃大虧……”
“金人的事情,大局應該能定。金軍現下恐怕沒有心思再殺個回馬槍。咱們會嬴得幾年的和平之機。至於幾年之後嘛,哼哼,東北那地方可是有著木材、鐵礦等等資源等著咱們去開采呢。”
“大人又打啞迷,不過本官卻是信得過。”
“哈哈!等上幾天吧,過幾天后金國那邊就熱鬧了……”
……
秋天,飛馬踩過原野,百草折飛。
燕京城,慘敗而歸的金軍已經在此休整了五天。這五天裡,也有在汴梁附近被打散的小隊金兵陸續回到城中,然後被重新整編入其他的隊伍。到得九月初十,燕京城中的兵力已經達到五萬有余。這也算是給宗望等人一點安慰,至少他們還為大金保住了一支可以征戰的百勝之師。
宗望這幾日裡身體日見虛弱。這位被認為最有能力接任阿骨打、吳乞買之位的金國二太子,在金軍慘敗之際,氣急攻心,連連吐血,回到了燕京城之後,雖然好生休養,但身體非但不見起色,反而變得更加弱不禁風。
這也難怪,此次出征身為主帥,超過半個金國的精銳歿於此役,這其中更是包括完顏婁室、完顏闍母、辭不失等百戰之將,而西路主帥完顏宗翰也重傷不起,此後重歸戰場的機會不是很大。
這幾日裡,關於是否即刻回京向皇帝請罪的爭論在金軍之中也有爭論。按計劃宗望等人是應該北歸的,但原先駐於燕京城的宮明部隊絕大部分已經北上保護京都,而進逼過來的宋軍又在涿州之地虎視眈眈,只要燕京城內的部隊一撤,燕京很有可能會重新被大宋佔領。
九月十一,燕京皇宮之中,宗望、宗乾、希尹、宗弼等人仍然討論是留是退的問題。
“要走也要先擊潰南邊的宋軍再說,否則燕京哪有寧日!”宗弼先道。
“不錯!通過這幾日的觀察,那些宋軍戰力一般,不會是咱們的對手。”希尹也道。
“如今咱們的軍隊已經整編完畢,可以一戰。”宗乾點頭道。
宗望想了想,歎道:“也罷,那便解決了這些宋軍,再回京向皇上請罪。”
既已達成共識,軍令很快下達,這一天裡燕京城內所有金軍又重新躁動起來——他們明日便要出城為死去的兄弟報仇。
然而,傍晚時分一騎從北方疾馳而來,在城門處,跌下馬來的騎士剛剛把加急的軍情交給守將,自己便累昏過去。
北方有大事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