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友,勸你一句,莫要沾染王事,更不要去做那起事造反之事,不然,不出數年,道友的一身修為,不論是金丹也好,元嬰也罷,都會消退個乾乾淨淨。”
王修抬頭,凝視著李靜虛,齊漱溟夫婦。
難怪蜀山世界,中原大地上有這般強悍的修行者群體,不論正道魔道,都坐視著中原大地被外族輕辱,甚至入主中原,奪了江山,他們也都不管。
是了,他們本就是自命為神仙的人物,就像《哈利波特》裡的魔法師視普通人為麻瓜一樣,怎麽可能會管這些事,更別說干涉這些事是吃力不討好了。
隨著靈氣日漸稀薄,這世間修行者們的修為越來越低,自然越發沒人去幹涉人間王事了,回憶歷史的話,在漢以前,還有黃巾之役,有修行者干涉王事,那時顯然還是有高人的。
大約是以漢為時間點,那三國之亂後,第一次五胡亂華出現,就是修行者群體漠視著這一切……
王修心頭齒冷,明明是享受著這世間最好最精華的天地靈氣的人族,卻漠視著自身族群最悲慘之事發生,也不去管。
這蜀山世界,不論正魔兩道的修行者,都不是什麽好東西,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想到這,王修不再言語,面色不變,語氣微冷的對著李靜虛三人道:“師命難違,道友不必多說了。”
齊漱溟這時聽著眉頭皺起直言道:“前輩心懷天下黎民是好的,但是,如今天下百姓生活漸穩,那清朝小皇帝也是無為而治,顯然未來是一場盛世天下,前輩這般做,卻是妄沾因果,小心未來不測。”
王修當時扭頭冷笑,哼聲道:“什麽叫天生百姓生活漸穩?你等去民間生活過?親眼見過?你是峨眉派掌教,平日裡躲在深山裡服食靈氣,逍遙自在的,倒是在這裡說起風涼話來了。”
“前輩,我等非是凡人……”
“所以,你們這些正道人士,就眼睜睜著看著這中原大地被外族欺辱?神器被蠻清霸佔?”
“那又如何,這是凡人的事情,我等是修行者,追求天道不死者,妄沾因果,太過不智了。”
齊漱溟也是心頭有火氣,你這外道之人,無緣無故跑到我峨眉地界引出天劫,還要起事造反,明明修行界有大事要發生,那些邪魔外道,如綠袍之流,不去管,偏要去做這種禁忌之事,真不知是什麽原因。
“哼!當真是數典忘祖的東西,你齊漱溟看來不是漢人。”
“我等已非凡人,怎能以一家一族而論,前輩所言未免太過偏激了。”
“好了!王道友自有其道心所執,師侄不要多言。”李靜虛這時開口插話道。
“那便不說了,道不同,不相與謀,就此告辭吧。”
結果並不算太好,也不並不算太壞。
不好,是因為王修因為感觀的原因,與李靜虛三人對話沒有什麽好臉色,以這三人的身份,又怎會熱臉貼冷屁股。
所以並沒有和這三位某種意義上代表著蜀山正道頭面人物們締結出什麽友誼來,再加上王修又婉拒了接下來要進行的慈雲寺鬥法事件,更是把王修定義成了不識大勢的旁門中人。
不壞,則是因為王修的謀劃告訴了他們後,與齊漱溟夫婦約定了從此以後,峨眉山的凡俗地盤都讓歸於王修名下,顯然是打定了主意與王修這樣作死的道友敬而遠之。
臨別前,王修忽然又道:
“我聽過這樣一句話,便送與你們,道路不同,好生思量。”
“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可報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李靜虛突兀轉頭,臉色一皺:“道友欺我等不知大西王這是張獻忠之言嗎?那等人物,與邪魔何異,濫殺無辜,何其無道。而且這又與我等修行者有何關系。”
這句話,正是出自張獻忠之言,聖諭碑。
後世中人聽到的更多的是——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正是所謂的七殺詩也。
但是後世史料卻是源於清朝,呵呵……要知道歷史這東西永遠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在清史中將張獻忠寫成了殺人如麻的大魔王,還說他入蜀後殺了數十萬川蜀人。
但這等說法何其荒唐,張獻忠是在川蜀立了體制,立了大西國朝之人,再蠢的人也不可能自毀根基屠戮自己治下子民的。
也是後面,有清人將張獻忠的這句詩改成了殺氣慘慘的七殺詩。
王修笑道:“道友,這句話難道聽不懂嗎?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這天,到底是什麽?哪個又是天?是這王朝?是這蒼天?還是你們所不想管的芸芸百姓大眾?”
“這世間靈氣為什麽越來越少?你們這些修行者天天想著成仙了道,又想過對這個天有一絲報答?”
“又問你,什麽才是天?!你們所認為的天道嗎?”
“再問你!萬年前,為何道祖臨世要教化萬民,道祖若是像你等都這般想,視凡人之事不管,任由外族欺凌,萬年後的你我還存於這世上嗎?”
“哼!還聽聞如今修行界分成了什麽正道邪道,為了一點屁大點事,鬥個你死我活!”
“這,就是修行界?這就是你們要修的仙,求的道嗎?”
“道友也是有道之人,有散仙正果,此番出世是為了求的外功圓滿,但我又問你到底知道不知道什麽是功?什麽又是德?到底什麽是功德?”
“殺一殺那些旁門左道,邪魔妖道的人就是功德嗎?”
“豈不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你有這一身散仙道果有何用?你有一柄仙劍在手又是為何而持?”
“就只為了自己成仙了道嗎?屁!!我看你們修成的不是仙,修的是寄生蟲吧!”
一番話下,齊漱溟被這等話氣的氣息不穩,臉色發青,哼聲轉身與夫人離去,而另一邊李靜虛卻怔立了數息,深深凝視王修一眼,做了個稽首禮,平和淡淡的道。
“那李某便靜觀道友未來功果成就。告辭。”言罷,身化青色劍光,眨眼而逝。
三人都走後,王修摸了摸下巴,微搖了搖頭:“看來忽悠大法,不是什麽人都能忽悠的。只有李英瓊這個傻丫頭被忽悠成功了。這旁人嗎,罷了,罷了,反正我的目地已經達到了……呵呵……”
“蜀山世界,劇情正傳,三英二雲,峨眉當興……正道,魔道,旁門……我管你們怎麽鬥,你們在窮山惡水間鬥的天昏地暗,全鬥死了我也管不著。”
“現在知道了,你們不會干涉人間王事,不論是正道魔道,都不會去幹涉,否則便會法力,功力衰退。”
“那便再好不過了。”
“我之前還擔心自己起事造反,會引起什麽天機變化,會引出你們強行出來干涉什麽王朝氣運。”
“現在好了,原來干涉王朝之事,是作死行為。誰也不敢這樣做,除非不要一身修為了。”
“但我不怕!我這一身法力,這一顆金丹,不過是陽神凝成後,以這世界的內功修行法為基礎而修出的附贈品,不要就不要了,又有什麽可惜的。”
“這造反,這革命,我是做定了!”
“只是……學生們的修行,卻是要改變了,不能讓他們往修真者轉化了,功法也要變變,不然一突破先天,就不能再理俗事,這種修行法學來有何用。”
“本來還想將他們培養成修真者大軍的,有一百個學生禦劍殺敵,那滿清八旗,不過十萬之眾,夠殺幾劍的。那時便是催枯拉朽式的造反進度了。”
“但現在,卻要從基礎慢慢來了,恩,先建個軍隊再說。”
時間荏苒,轉眼時間已經過了年後,蜀山修行界的正魔兩道,慈雲寺大戰已經過去,大雪初化,過了新年,峨眉山上王修帶著12個學生,這些時日,王修正思考著怎麽樣最大程度的增強學生們未來的戰力,又不能讓他們成為此界的修行者,不然一打仗起來,自身功力就倒退,甚至走火入魔,那還玩個屁啊。
王修想了許久,也只是微微有些頭緒,思路還沒理清,原本的學習依舊不變,思想課依舊在上,革命道理也天天在教,還多了一門國術要學習。
學生們的身體在日漸強壯長大,內功進展也在王修不惜功力下,每日絲毫不心疼的揮霍著金丹真元給他們洗髓伐體,反正這金丹日後也會因為要造反而漸漸衰退消磨掉,還不如現在多用掉些。
與此同時,遠在另一處的李英瓊此時卻是走上了氣運之子般的道路。
在她老爹李寧被白眉和尚收為徒弟後,她離開老爹後,經歷了許多事情,來到莽蒼山,在明月之夜,遇古廟,遇妖龍相鬥,恍若一夢,原來是一把神奇法寶紫郢劍。
自從得此劍後,她便在這連峰數百裡的莽蒼山中再無危險,並且奇遇連連。
一路上雖然餐風露宿,好生難受,卻也安全,並且摘得了許多奇花異果,如黃精、何首烏、松仁、榛栗及許多不知名而又好吃的異果,一路吃來,身體更加強健,內功越來越強,漸漸已要突破先天之境,入道築基了。
又過了些時日,在山中碰到了兩個巨人怪物,與人相似,但甚為巨大,一個大頭,有大缸大小,一雙眼睛有海碗大小,閃出綠光,凹鼻朝天,長有二尺,那血盆一般的大嘴,露出四個獠牙,上下交錯,還有一頭藍發,兩個馬耳長約尺許,足長有數丈,粗圓約有數尺。兩手大如屏風。渾身上下長著一身黃毛,長有數寸。
原來這卻是兩隻山魈巨人,一雄一雌,山中馬熊最多,常常被兩巨人當成口糧,一番惡戰下,英瓊仗著紫郢劍斬殺了兩個巨人,被一群馬熊視為救世主。
馬熊做了個支架將英瓊抬走,來到一處大山洞,洞裡還有一群猩猩,有一成了精的老猿帶領,馬熊與猩猩們隨後奉上了十數顆奇珍異果,那果血藥,桂圓大小,卻是朱果。
吃了朱果後,李英瓊覺得體氣大增,當下閉目打坐,呼吸吐納,再睜眼來,氣息湧動,居然破了先天之境,這才知這朱果是山中奇珍,十分珍貴,之後,又厚顏再求。
結果才知道那些猩猩們為了去摘這朱果,有不少被一怪物所殺,很是悲傷。
之後的結果沒的說了,李英瓊再次又仗著寶劍要解決這怪物。
且說她在老猩猩的帶領下,來到那怪物巢穴,是在一個峭壁後面,有一座孤峰,有百多丈高,山上長滿了奇花異果,那山峰上還有一個幽長且深的山澗,山澗旁有一孔洞,孔洞旁有一個奇形古怪的大石頭,石頭上長著一株丈許高,紅似珊瑚的小樹,朱乾翠葉,這卻正是朱果樹,上面還結著百多個朱果。
李英瓊剛靠近沒多久,那孔洞中一隻似猴非猴的怪物出現,身披一身黃毛,身長五六遲,兩隻臂膀奇長,雙手如同雞爪子的雙手,頭披一頭金發,也是雙眼發著綠光,眼大如同銅鈴。
這怪物名為木魃,力大無窮,兩隻鋼爪可穿金石,鋒利無比,專食生物腦髓。
那棵朱紅小樹,正是道家傳說中的朱果母樹,凡人吃了,可健身益魄,伐毛洗髓,延年益壽。
那老猩猩身後的族群名為猩猿,通人意,有智慧,平日裡也深受這木魃欺負,在知道李英瓊解決了馬熊們的天敵那兩人巨人後,一番操作,居然利用起了李英瓊也解決了這禍害。
當然,這種事也是各取所需,那老猩猩欺英瓊年少利用了她,自然也奉上報酬,況且李英瓊有紫郢寶劍在手,也只是有驚無險而已。
卻說那木魃也是成了精的,在和李英瓊交手後,知道了那紫郢劍的厲害,不敢試其鋒芒,退走而去。
李英瓊之後仔細觀看著這木魃洞穴前的奇石,高約兩丈,姿勢突兀峻峭,上豐下銳,遍體俱是玲瓏孔竅,石色碧綠如翠,非常好看。
無意間,在石頭後面看到刻有字跡,上刻到:“雄名紫郢,雌名青索,英雲遇合,神物始出”四句似篆非篆的字,下面刻著一道細長人眉,並無款識。
李英瓊一看這話,驚醒似的想起了自家手裡劍正是紫郢劍,原來還有另一個青索劍,藏在這裡。
李英瓊忽然想起了初見王修時,聽到他師尊洞陽真君曾送他一句批言:“中原豈是滿人物,一遇英雲便化龍。”
李英瓊心道:“這,英,雲遇合,難道是說的就是我李英瓊與這紫紫郢劍,而那雲字,應該是另一個名字中有雲的人,命中得這青索劍……”
“一遇英雲便化龍……是不是說有我還有另一個名中有雲的人來輔助王修大哥,就能化龍呢……”李英瓊想起王修大哥說的革命大業,一時間浮想聯翩。
當於一番尋找起來,可惜什麽都沒找到,一直到後來,殺了那木魃後,還是沒找到那青索劍,李英瓊想來,這莫不是時機未到。
之後外面下起了大雨,一直未能出洞,直到兩日後,李英瓊才離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