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踢開永樂》第二百二十二章 軍醫系統
,!

 所以任用解縉的事情在輔官這裡就通過了。至於朝堂之上,除了王度和他的朋友以外,其他的人也不會反對的,因為這代表著自己萬一的親人過世了,自己也可以不回家守孝。不是不孝順,而是三年過去指不定什麽樣子。並且多半家裡人其實還不願意當官的親人回來守孝。

 =======================================================

 禮部侍郎董倫的府邸,在客房中,一名看起來三十歲左右,又瘦又高的男子在寫著什麽。

 這人就是解縉。解縉和董倫是好友,此次解縉來到京城,就借住在董倫的府邸。

 解縉剛到京城也沒幾天,這幾天正打算著讓董倫上書舉薦自己。

 解縉作為才子,自然也不會閑著。他知道允熥作詩很好,以為允熥也是喜歡詩詞的,所以正在把自己這些年寫的自認為比較不錯的詩詞謄錄一份,讓董倫代為呈遞到允熥面前。

 另外還有幾份策論,寫著解縉對於國家大事的見解。他可不想成為一個詞臣,整天陪著允熥吟詩。

 就在這時,一名董府的下人小跑著進來,對解縉說道:“解先生,有宮裡的人來傳旨了,要給先生傳旨。”說完,用敬佩的目光看著解縉。

 他可是知道自家老爺還沒有上書舉薦解縉,結果皇上就已經注意到了他,真是有本事的人啊。

 解縉本人也極為驚訝:‘難道董兄向皇上舉薦我之後,皇上馬上派人來傳旨了?’一邊想著,一邊穿上正裝,小跑著來到前廳。

 解縉來到前廳一看,來傳旨的人還是熟人,中書舍人蹇義。

 解縉剛想打個招呼,蹇義就說道:“解縉聽旨!”

 解縉只能馬上跪倒地上說道:“草民解縉聽旨。”

 蹇義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原河難道禦史解縉,人傑聰慧,……,特命其任中書舍人,兼翰林院學士,欽此。”

 解縉強忍著激動的心情說道:“草民解縉接旨。”

 等他接完了旨,蹇義笑道:“謝兄,以後咱們又是同僚了。”原來解縉曾當過翰林院編修,同中書舍人同在皇城內。

 解縉說道:“剛才蹇兄不與我寒暄就直接宣旨,我以為是不認識我了。”語氣中卻含有淡淡的諷刺之意。

 蹇義面無異色的說道:“解兄說哪裡話,我怎麽可能不認得解兄呢。當年解兄上《萬言書》,又上《太平十策》,頗得先帝讚許,天下誰人不識君。”

 解縉被他一句話哄得又高興起來,說道:“蹇兄也很不錯,當年太祖皇帝為蹇兄親自改名,也是少有的福分。”氣氛變得融洽起來。

 說了幾句話,蹇義說道:“解兄,隨我入宮面聖去吧。”

 解縉當然不會反對,與蹇義一起進宮面聖去了。

 這次是出公差,所以還有馬車可做。車上,解縉問蹇義道:“蹇兄,當今聖上,到底是如何之君?”

 要是一般人問這樣的問題,蹇義才不會回答的,這是擅自揣測皇帝的為人,沒有皇帝喜歡的,嚴重的話可以處死。

 但是蹇義剛剛就在乾清宮,知道允熥是如何的看中解縉。所以蹇義說道:“當今陛下,為人仁愛,體恤大臣的難處,並且眼光極遠,是我等遠不能及的。”不過蹇義仍然隻說了優點,沒有說自己認為的缺點。

 不過這同解縉一路上聽董倫等人說的差不太多。因為允熥提高官員的俸祿,又說要編纂《大明大典》,又給京城的官員謀福利,所以風評不錯。

 當然不好的評價也是有的,主要是說允熥眼睛裡不揉沙子,太過小心眼,對於‘稍微’有點兒私心的大臣就處罰的很嚴厲。不過官員們都是從洪武朝過來的,還是覺得當今聖上比先帝對官員是強多了。

 解縉雖然情商不高,和同僚的關系沒有太好的;但是智商很高,知道蹇義不可能說缺點的,所以也沒說什麽。

 不一會兒,到了承天門。蹇義和解縉下車步行往乾清宮走去。他們是貼著牆走的,然後聽到了牆的那一邊傳來的“叮叮當當”的響聲。

 解縉問蹇義:“這是在幹什麽?響聲還不小。”

 蹇義看了看,說道:“牆那一邊是禦馬監的地方,到底在幹什麽,我也不知。昨日還沒有這些響動的。”

 解縉不過是隨口一問,見蹇義回答不上來,也就罷了。又走了一會兒,到了乾清宮。

 此時今日的奏折已經處理完了,允熥和手下的大臣在商量事情。在場的不僅有輔官和中書舍人,還有齊泰、練子寧、景清、耿璿等人。

 商量的事情當然不是關於和朝鮮談判的事情了,這件事允熥和秦松商量好了就行了,不會和他們商量的。

 今日要商量的事情是關於在衛所設立專職郎中的事情。

 允熥三年以前出行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這個時代的大明軍隊是沒有專職郎中的,都是需要的時候臨時征召,主要是從地方的醫學部門那裡征召郎中。

 允熥知道以後一個計劃就在腦中冒出了,然後經過不斷的完善,今日正式拿出來要與親信討論一下然後實行了。

 允熥說道:“朕三年前北巡北邊,才知道我大明的衛所無有郎中,這樣的話我大明的軍士平時生了病或者打仗時受了傷,卻沒有郎中能及時給他們治病治傷,多少大明的兒郎就這樣死去了。朕於心何忍!”

 “所以朕打算在每個百戶所分派一名郎中,每個千戶所分派三名郎中,每個衛除以上分派的郎中外,分派五名郎中。”

 “這些郎中不需懂得如何高深的醫術,與前幾年派到各宣慰司的郎中醫術一樣即可。正好今年年初從醫學堂結業的郎中尚未分配,正好可以作為第一批分派到衛所中的郎中。眾卿以為如何?”

 幾位武將出身的人當然是馬上支持的。平日裡很少說話的張溫說道:“陛下此舉真是我大明軍士之福啊!”

 郭鎮也說道:“陛下,大明的軍士一向因為缺醫少藥在打仗的時候病死、受傷而死的不少,這樣一來可以大大減少這一事情。”

 文官們處於本能,當然是不願意的,但是他們又說不出什麽反對的話來,特別是允熥舉出了對於宣慰司派出郎中的事情,他們更不能反對了,總不能明說大明的軍士比不上宣慰司的土官吧?雖然不少文官是這樣想的,但是現在不敢說出來。並且這樣的文官現在乾清宮裡有資格發言的也沒有。

 允熥又說道:“但是為防衛所武將將郎中挪作己用,所以規定衛所的武將無權命令郎中除了收治官兵以外的其它事情,任免的權利也不在武將手中,而是所有的郎中層層管理。並且所有的郎中都算作未入流的官員,並給俸。”

 “千戶所的一名郎中管理百戶所的郎中和另一名千戶所的郎中,衛裡的一名郎中管理所有的本衛的其余郎中。”

 “最後在中軍都督府設立郎中司,由中軍都督府的掌判官陳性善管轄。諸位以為如何。”

 既然對於是不是設立都沒有反對意見,那麽對於怎樣管理更不會有反對意見了。

 景清倒是反對把他們都算作官員,但是允熥堅持,並且這時的未入流的官員和吏員的待遇一樣,也就罷了。

 張溫感覺到了些許的不對勁,但是到底是怎麽不對勁卻說不上來,也沒有反對。

 所以這一條就這樣過了。

 允熥當然不僅僅是給衛所的官兵安排郎中這麽簡單了,他還有更深層次的目的。

 如何在不削弱軍隊戰鬥力的情況下保證對於軍隊的絕對掌控,是自從秦始皇已來歷代君王都思考過的問題,但是一直沒有好的辦法。要麽像唐玄宗一樣保證了戰鬥力卻無法保證忠誠,要麽像宋代的軍隊保證了不會叛變卻在除了保衛自己家鄉以外的戰爭中基本沒有戰鬥力。

 但是來自後世的允熥見到過一種同時保證了戰鬥力和忠誠的方法。

 當然, 時代不同,生搬硬套也是不行的,所以允熥準備迂回前進。

 在各個衛所設立郎中,因為大家都有生病、受傷的可能,所以都會親近郎中的,郎中就可以慢慢地融入這個集體,而不是像文官一樣高高在上。

 然後郎中又算作了官員,並且不歸衛所武將管理,所以是獨立的機構武將也那他們沒什麽辦法。

 允熥再親自進行一定程度的培訓,估計會起到一定程度的政委的作用。

 當然現在的這些人是不行的。因為現在醫學堂的結業生大多派往邊境,就算是算作官員大多數人也不願意去,所以很多用的都是犯錯的文官再培訓一下。允熥怕這些人在軍隊中故態重萌,所以必須找真正的民間的郎中。

 好在這不是去邊境,又算作了官員,估計民間的郎中會有人有興趣的。

 允熥對這個系統的期望很大,不過就算完全沒有起到政委的作用,允熥也不會撤銷這套系統,允熥也希望軍人的地位提高一些,待遇提高一些,不要好像軍戶是打入另冊一般。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