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謙卑地躬下身,向呂布深施一禮:“在大司馬面前,在下不敢以才智之士自居。”
呂布笑道:“子敬莫要妄自菲薄,子敬之能,本公素有耳聞,一直派人前來征辟,奈何子敬一直托以照顧祖母,遲遲不肯前來,現在子敬高親業已仙逝,子敬在此地已無牽掛,能否前去幫助本公,蕩平天下?”
魯肅再度躬身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非常爽快地答應了呂布的邀請小說章節 。
魯肅要是在這個時候要擺譜,就得不償失了,畢竟現在呂布已經佔據了天下的四分之三,對手只剩下袁紹,袁紹一旦被掃平,益州的劉璋、劉備旦夕可平,更何況,呂布現在麾下謀士如雨,能人濟濟,魯肅雖有大才,卻也屬於多他不多少他不少,魯肅若是隨便倨傲一下,呂布甩袖走人,魯肅可能終身再無出頭之日。
魯肅心裡感激涕零,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呂布還能禮賢下士,親自來請,給足了魯肅的面子,讓魯肅在後來的同僚面前有足夠的自信發表自己的言論,而與呂布相比,之前曾垂涎過魯肅才能的袁術、袁紹,都被秒殺了,不論是袁術還是袁紹,之前都是派了一些不入流的使者前來邀請魯肅。
魯肅請呂布上馬,親自為呂布牽著韁繩。
呂布連忙勸阻:“子敬乃賢才,不可如此自貶,作此馬夫之事。”
魯肅朗聲笑道:“主公,您親自前來請魯肅,讓魯肅在天下人面前嶄露頭角,顏面大展,魯肅感激不盡。可主公前來,卻遭到鄉民慢待。魯肅如此,便為自己贖罪,也為鄉民贖罪,也告知鄉民,我魯肅魯子敬自此之後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力,以我為榜樣。請鄉民順從主公之法度軍令!”
果不其然,魯肅牽著呂布的馬在臨淮走了一圈,鄉民們都知道連魯肅都效忠呂布了,其他那些保持觀望態度的世家豪強都紛紛向中央軍低頭,接受呂布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此時,呂布在魯肅的引領下,和孫策、周瑜、劉曄一起,拜祭了魯肅的祖母。
自袁術竊取淮南之後,臨淮一直都不太平。魯肅放棄了庸俗的買地建房富翁生活,他不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錢財,賣出土地,以周濟窮困,結交賢者,到他祖母去世後,家中土地、財物已經消耗大半。正在魯肅有些按捺不住經濟壓力時,呂布前來。請他參讚軍機,魯肅便完全放棄了富家翁生活,把家裡剩余的所有土地和財物都分增貧民,帶著一百多個精壯的鄉兵跟隨呂布而行。
呂布和魯肅邊走邊聊,周瑜、劉曄在旁附和,漸漸地。呂布了解了魯肅的很多故事。
原來,魯肅和周瑜本來只是互相知道對方的存在,卻從未見過面,四年前,周瑜被舉薦為居巢縣令。當時居巢有災,周瑜聞魯肅之名,帶數百人來拜訪,請他資助一些糧食。當時,魯肅家裡有兩個圓形大糧倉,每倉裝有三千斛米,周瑜剛說出借糧之意,魯肅毫不猶豫,立即手指其中一倉,贈給了他。經此一事,周瑜確信魯肅是與眾不同的人物,主動與他相交,兩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時公孫僑和季劄那樣牢不可破的朋友關系。
臨淮當時在袁術的治下,袁術聞聽魯肅之名,想請他出任臨淮縣令,但魯肅發現袁術部下法度廢弛,不足與成大事,率二百余人南遷到居巢投奔周瑜。南遷時,他讓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強悍的青年在後。袁術得知魯肅遷居,急忙派人趕來阻攔。魯肅排開精壯人等,張弓搭箭,對追兵說:“你們都是男子漢,應該明白大勢。方今天下紛紛離亂,有功,得不到賞賜,無功,也受不到責罰,為何要逼迫我呢?”說著,命人將盾牌立在地上,遠遠開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追兵一方面覺得魯肅的話有道理,一方面估計憑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隻好退回。
後來,周瑜東渡長江,投奔孫策,魯肅與他同行,見到了孫策,孫策很賞識魯肅,但孫策限於呂布的命令,不敢接納魯肅,便隨便找了一個理由把他打發走了。
魯肅回到居巢,當時劉曄給魯肅寫信,信中說:“方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還迎老母,無事滯於居巢。近鄭寶者,今在巢湖,擁眾萬余,處地肥饒,廬江間人多依就之,況吾徒乎?觀其形勢,又可博集,時不可失,足下速之”。
魯肅當時很不明白劉曄的意思,因為他看得出鄭寶不是能成大器的人物,想必劉曄也能看出,為什麽劉曄要自己前去呢,正在疑惑間,劉曄的使者告訴魯肅,說送信必須要經過鄭寶的領地巢湖,必須要這樣寫信,但劉曄的真正意思是想和魯肅聯手,做掉鄭寶,然後領著他的人馬去投奔呂布。
魯肅當時動心了,可他祖母病重,沒辦法,隻得放棄前往,劉曄沒有魯肅的支持,隻好一個人略施小計,除掉了鄭寶,劉曄得到鄭寶的人馬,想要北上投靠呂布時,卻被廬江太守劉勳所阻,隻好暫時依附劉勳麾下。
後來呂布大軍打過來,臨淮被中央軍佔領,魯肅才放心地舉家回轉臨淮。
隨後呂布就來了,魯肅下定決心,跟隨呂布,掃平天下。
魯肅已經不可能再重複歷史上的故事了,因為他在那一世的主公孫權已經被呂布處死了。魯肅歸依呂布帳下,數日後,便向呂布進獻策謀,漢室傾頹,不可扶也,希望呂布早做定奪,呂布再次印證了一點,原來孫吳政權的這幫人都是目無漢室的,呂布可以把他們拉到從龍派裡面,為自己將來問鼎天下做好鋪墊。
呂布麾下一些謀士對呂布器重魯肅有些看法,畢竟現在魯肅只有二十出頭,名不見經傳。呂布並沒有多做解釋,畢竟他不能說歷史上魯肅有多厲害。只能盡量給魯肅表現機會,讓魯肅的才能彰顯出來。
歷史上,周瑜向孫權推薦魯肅,孫權對魯肅說:“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余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魯肅答:“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複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孫權又說:“今盡力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
如同現在呂布麾下一些謀士看不慣魯肅一樣,當時孫權的謀臣之首張昭認為魯肅不夠謙虛。多次非議、詆毀他,說他年少粗疏,不可重用,知人善用的孫權卻對魯肅另眼相看,非常器重,他厚賜魯肅。使魯家的富有程度達到了舊時的水平。
魯肅也盡力輔佐孫權,每遇大事,他都參讚謀劃,且思深慮遠,有過人之明。
魯肅極力勸說孫權和劉備聯合。共同對付曹操,正因為魯肅的努力,孫劉聯盟締結,才有赤壁之戰的勝利,不然按照張昭之言,孫權只能歸順曹操了。
大戰結束,魯肅先行歸來。孫權聚集眾將,大張旗鼓地迎接他。魯肅進殿拜見孫權,孫權起身向他示敬,並對他說:“子敬,孤持鞍下馬相迎,足以顯卿未?”魯肅趨前幾步,搖頭說:“未也。”眾人聞之,無不愕然。魯肅就座後,才徐徐舉鞭說:“願至尊威德加乎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更以安車軟輪征肅,始當顯耳”。孫權聽後,撫掌大笑。此後愈加倚重魯肅,把他稱作自己的鄧禹。
赤壁戰後,劉備派人謁見孫權,請求借荊州。呂范等將領勸孫權扣留劉備,周瑜在外地,也上疏陳說此意。唯魯肅從全局考慮,勸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以孫劉聯合,共同抗曹。魯肅說:“您固然神武蓋世,但曹操的勢力太大了。我們剛剛佔有荊州,恩德信義尚未廣行於民眾。如果把荊州借給劉備,讓他去安撫百姓,實是上策。因為這樣一來,曹操多了一個敵人,我們多了一個朋友。”孫權同意了魯肅的主張。曹操聞孫權借荊州給劉備的消息時,正在寫信,震驚之下,落筆於地。
歷史上的單刀會,真正值得讚頌的是目光深遠顧全大局的魯肅,而不是關羽。
當時魯肅已經接替病逝的周瑜,執掌東吳前線兵權,與關羽鄰界統兵,疆土犬牙交錯,多次發生摩擦,魯肅顧全大局,總是以友好的姿態安撫雙方。
劉備平定益州,孫權請劉備歸還荊州中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不肯。孫權派呂蒙率軍進取,長沙、桂陽二郡望風歸附,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堅守不降。劉備得知,親自引兵五萬從成都趕回公安坐鎮,派關羽率軍三萬爭奪三郡。孫權也從秣陵進駐陸口,派魯肅率領一萬人屯守益陽,和關羽對抗。
魯肅為了大局, 邀請關羽相見,提出各自將兵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將軍們各帶單刀赴會。魯肅做出決定後,他部下將領怕出變故,勸魯肅不要輕蹈險地。魯肅毫無畏懼,他說:“事到今日,應該把話說清。劉備辜負國家,是非尚未論定。關羽又能怎麽樣呢?”毅然赴會。
會上,魯肅數次指責關羽:“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
魯肅話音未落,荊州方面的一將說:“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魯肅當即大聲喝叱,辭色嚴厲。關羽此時也操刀而起,對那人說道:“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用眼光示意那人離去。
單刀會沒有結果,雙方僵持不下,戰爭一觸即發。時曹操進攻漢中,劉備害怕失去益州,派人跟孫權講和。雙方議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屬孫權,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屬劉備。孫、劉休兵罷戰。同盟繼續保持,讓曹魏沒有可乘之機。
魯肅在世時,孫劉同盟繼續保持,讓曹魏沒有可趁之機,這是魯肅的遠見卓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