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沐向峰為人很是樸實,加之家裡條件簡樸,給人的感覺就是富裕一些的普通農戶,讓傅王爺很是唏噓。
還是走仙道之人才這般淡泊名利吧,他在這住了三天的時候,便被影響的也產生了一絲退隱之心,再多的富貴都趕不上長長久久活著重要,有了修為,學會仙法就是一隻腳踏入仙門,自己年歲已過花甲之年,不敢過多奢想,只要能跟著學一些參禪之道就行。
可是,當提出這個想法後,沐向峰忍不住大笑起來,參禪之道他們兩口子哪懂啊,又沒有出家,那些禪理誰也不會啊。
不過說到仙法,自然要說仙緣,仙緣是可遇不可求的,這都要看自己的運氣和機緣,誰也勉強不了的。
傅王爺有些失望,不過還是想在這裡買塊土地蓋上一所院落,自己時不常來這裡沾沾仙氣,同時還將傅陽留在這裡,跟著方佑生活學習。
提到買地蓋房子,沐向峰兩口子才後知後覺地想到,自家的房屋也要在增加一些,尤其是方知,作為穿越者,既然在趙家村落地生根,那麽就該好好享受生活,尤其是現在沐向峰還有爵位,自家院落在增加多大面積也不會越製,那就將家裡收整的漂亮一些。
於是,兩口子像是暴發戶似的,在傅王爺要買地之前,將村口到自家這一片的土地都買了下來,開始建設監國公府。
為了加快修繕速度,方知提議,將村裡到鎮子上的道路自家出錢重新修繕,這樣往村裡運送材料車輛,也能走的快些。
這是一件利村利民的好事兒,在村長的號召下,乾完農活的村民,都會沒事就過來幫忙,就是老人小孩也都乾些力所能及的事兒,還都是義務勞動,修路,成為趙家村另一種模式的凝聚力。
方知的眼光和想法自然跟當地土著人不一樣,她修的路是要能並排走四輛馬車的寬敞馬路,同時上面還鋪上青磚,避免下雨下雪道路泥濘,影響行駛速度,道路兩邊還種上青銅樹,所謂青銅樹就是梧桐樹,只是現在人還沒有識別它的美好。
方佑的書院則建在許晚家的後面,那裡是一片荒坡,過了荒坡就都是齊雲山的山腳,依山傍水正適合書院所需的景致。
而傅王爺則在方知家的對面,也就是村裡馬路另一邊買下一片土地,房子的樣式及規格,都參照方知的設計,尤其是茅廁和浴室及取暖方面,也都按照方知家的模式修建。
於是,整個夏天,趙家村都是塵土飛揚的,傅王爺帶著方佑和傅陽先回去,這裡的建設就都交給管事安排,沐向峰家裡沒有管事,只能事事親力親為,不過,他勞動慣了,不僅沒有因為勞累而煩躁,反而能自己親自參與建設家園而興奮異常。
方知給他的評語是:勞碌命。
快過中秋節的時候,一大群人又到了,這次來的又都是熟人,最高興的就是豆包兒,因為是吳大壯帶著那些改過自新的土匪來了,說是皇帝下旨將這些人撥給沐向峰當親兵。
沐向峰沒想到皇帝這麽貼心,高興的立刻讓方知準備酒菜,要好好地跟這些屬下喝一口,只是當晚,唐書生竟然也到了,豆包兒激動地邁著小短腿跑過去,被唐書生抱起後,緊緊地摟住他的脖子哇哇大哭,這親昵的樣子,很讓沐向峰吃味兒,當晚,拉著方知絮叨半天。
原來唐書生這次也算是立功了,雖然得到升職,但卻受到上司的嫉妒打壓,於是他便辭了職務來投奔沐向峰,覺得還是跟著沐向峰兩口子生活,日子才過的順心,就這樣,背著行李來到趙家村。
沐向峰雖然有些嫉妒豆包兒跟唐書生的親密關系,
但還是很歡迎他的到來,不論是原來合作還是在京城合作,兩人都很默契,也很投緣,唐書生的來到,家裡許多的事情就有人幫著分擔了。由於房屋還沒有蓋好,便先讓這些人都住在許晚那裡,何興的家裡住著侍衛們,兩口子被方知安排在自家前院裡,余小青就幫著方知管理這些人生活事項。
中秋節,方知並沒有去太武城那邊,一方面家裡正在蓋房子走不開,另一方面天氣太熱,路途也遠,她有點後悔幫著娘家改換門庭了,因為回一次娘家,不如在王家村時容易了。
房子在十月中旬終於竣工,大門不僅莊嚴還很是氣派,裡面雖沒有雕梁畫棟,但也簡潔大氣,尤其是佔地面積極大,不僅侍衛們都住了進來,就是吳大壯他們也都住了進來。
當然,何興這樣成家的,還是回自己家住,不過,沐向峰出錢, 幫著何興又重新蓋了一所新院子,與王大娘家做了鄰居。
而原來何興的家,則重新修整,給了小包子,糖包兒豆包兒的小院子是新蓋的,面積不如小包子的面積大,也是挨著主院建造的。
另外又蓋了三所院子,一所在前院作為客院,另兩所院子建造在竹林旁邊,是為了給沐家和王家來人準備的。
家裡的牲畜都被轉移到鹿場那邊,二院三院的院牆都拆了,養魚池變成盛開荷花的池塘,以這裡為中心,在能工巧匠的手裡,慢慢變成院子裡最美的美景。
方知時不常在院子裡轉悠,她現在每天基本沒有什麽事兒,因為賀嬤嬤又回來了,是王老太讓她回來幫襯方知的,燕嬤嬤沒有回來,不知是不想來鄉下吃苦,還是在那邊混得很好,方知也沒有多問,畢竟是她自己的選擇,賣身契已經給她了,她算是自由人,所以該怎麽生活,都由她自己定。
賀嬤嬤又買了些丫鬟和粗使婆子,都是為了收拾院子衛生用的,方知不喜歡自己院子有下人居住,所以丫鬟進院子裡,只是為了幫著打掃衛生,拿走髒衣服去洗,其他的就不用管了。
家裡花了這麽多的錢,方知那點銀子是不夠的,那麽這些錢哪裡來的呢?一方面是沐向峰的俸祿,另一方面是皇帝將衍江城的稅收撥了一半過來,說是給沐向峰一家生活的補貼。
當方知見到皇帝派來官員送過來的銀票時,驚愕的半晌說不出話來,稅收的一半那可是好幾十萬兩銀子啊,他們家幾輩子也花不完啊。
所以,山上那金礦還是留著吧,不用在想著破壞環境去開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