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津浦路後,與趕來迎接的魯北特委臨時負責人馬振華和東光縣大隊接上了頭。由東光縣大隊和魯北特委領導的由救國軍改編成的國民革命軍別動總隊第31支隊做向導,引導部隊分路向冀魯邊縱深處疾進。
馬振華是1932年入黨的老黨員,今年33歲。他原是津南工委負責人,與山東省委特派員於文彬匯合後共同組建了魯北特委,由於文彬任書記,馬振華任組織委員,趙明新任宣傳委員,特派員邸玉棟,委員王俊峰,在魯北組織抗日武裝。2月份於文彬負傷犧牲後,魯北特委與山東省委失去聯系,馬振華臨時負責魯北特委工作。
歷史上,我黨創建的冀魯邊區根據地位於河北省東南部與山東省北部的接壤處,東臨渤海,西接津浦鐵路和運河、南瀕黃海、北到獨流減河,大體包括現在河北滄州地區的鹽山、黃驊、海興、孟村、東光、南皮、吳橋七縣和滄縣、青縣的津浦路東部分;山東省德州市和寧津、樂陵、慶雲、陵縣、商河、臨邑、濟陽七縣和平原、禹城兩縣的津浦路東、齊河縣的津浦路北部分;山東省惠民地區的惠民、無隸、陽信三縣和沾化、濱縣的一部分,人口大約600萬。
這個時候冀魯邊地區形勢錯綜複雜,除了日偽勢力,還有各種地方勢力和土匪武裝,這些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反共。魯北特委開始的時候處於地下活動狀態。拉隊伍初期實力過弱,一直在夾縫中生存。後來,教導師攻佔天津的消息傳到了冀魯邊地區,31支隊開始對日偽勢力積極作戰,最近剛剛收復鹽山縣城,將駐守縣城的500名偽軍和100名日軍驅除。31支隊也發展到了1300人左右。
見到如此規模的主力部隊,馬振華激動的不行,他一直從事地下工作,都是在敵人眼皮子底下活動,到冀魯邊地區建組織拉武裝後,也一直在敵人勢力的擠壓下生存,哪裡想過能遇到我軍如此強大的部隊。因此,當張洪濤向他傳達中央成立山東局和教導師主力大舉東進如魯的精神以及教導師決定成立冀魯邊黨委、冀魯邊行署、冀魯邊軍區後,馬振華就緊緊地握住張洪濤的手,連聲說總算是盼來了上級組織、盼來了大部隊。
激動過後,馬振華馬上就向張洪濤和符竹庭建議,是不是趁大部隊在次過路,直接把那些日偽勢力清掃一遍,把那些雜色武裝予以整編。這樣的話,以後冀魯邊的抗戰形勢就穩定了。
張洪濤和符竹庭原來也有這想法,但怕耽誤東進部隊行程,再說憑著自己強大的教六旅,還怕整編不了那些還不成氣候的雜色武裝麽?
見馬振華這樣說,張洪濤就考慮大部隊路過,掃蕩那些日偽勢力和雜色武裝如秋風掃落葉一般,一下子就可以解決冀魯邊地區的大部分問題,對邊區創建和以後的發展壯大起到奠定基礎的作用。可惜。師長說的清楚,是要隱蔽東進,短期內不打大的殲滅戰,只是要求各部隊廣泛開展冷槍冷炮運動,積小勝為大勝。
張洪濤雖然不知道劉一民為什麽下達這樣的命令,但他清楚這是要隱蔽部隊的戰略企圖,避免將日軍重兵集團的攻擊鋒芒引向即將建立的山東抗日根據地。師長說的很清楚,要在山東埋頭髮展兩年,建立起強大的根據地,拉起幾十萬精銳的野戰大軍,最後於日軍重兵集團實施戰略對決,並要求全師上下都要圍繞這一目標而奮鬥。再說了,這冀魯邊東面是大海,西面是津浦路,南面是黃河,一馬平川,無遮無擋,現在日軍還不知道教導師主力已經離開冀中、冀南東進,如果他們知道了教導師東進的消息而且有四個旅在冀魯邊,恐怕成群的飛機馬上就會飛來,現在搞大規模軍事行動得不償失。還是要靠自己冀魯邊軍區的部隊慢慢消耗日偽勢力。待時機成熟,師長一聲令下,就可以大打狠打。
張洪濤耐心地向馬振華說明了不能拖主力東進後腿,並告訴他,以教六旅的實力,整合冀魯邊各色地方勢力武裝易如反掌,就是徹底鏟除日偽在冀魯邊的勢力也是可以辦到的。眼下,需要趕緊組織力量,幫助大部隊快速渡過黃河,繼續東進。
馬振華是老黨員了,張洪濤一解釋它就明白了,這支大軍另有任務,是秘密路過這裡。於是就趕緊組織力量為大部隊過路燒水做飯,好讓戰士們吃一口熱飯。
李清原來就是十八團、中央警衛師的政治部主任,從小水伏擊戰開始,都擔當著獨當一面的重任。劉一民讓教三旅指揮教七旅、教八旅東進,事實上就是讓李清負責指揮三個旅的東進作戰。這一點,幾個旅的首長都是非常清楚的。
在東光縣域短暫休整後,李清與張洪濤、符竹庭話別,交待二人按照師部命令,一手抓政權建設、發動群眾,一手抓對敵鬥爭,堅決徹底地把日偽勢力驅逐到鐵路線上去。短期內不要大打要小打,不要亮出教導師的牌子,部隊偽裝成31支隊進行作戰。要讓鬼子相信,教六旅只是活動在冀魯邊區的民間抗日武裝,教導師主力仍然在冀中、冀南,為冀中、冀南部隊鞏固根據地盡可能地爭取更多的時間。等師部東進沂蒙山區後,及時向師部請示作戰方略。
最後。李清提醒張洪濤和符竹庭,要貫徹師長講的平原作戰原則,組織訓練民兵,用地道戰、地雷戰對付鬼子,爭取把地道修到鐵路邊,把地雷埋到鐵路邊,讓鬼子龜縮在鐵道線上不敢隨意出動掃蕩。特別要注意瓦解偽軍,爭取控制幾條隱蔽的、安全的鐵路通道,保持和冀中、冀南、魯西聯系暢通,利於互相配合作戰。
李清說了許多,張洪濤感動的不得了,不是李清講的有多好,同是劉一民一手帶出來的骨乾將領,李清能想到的張洪濤也能想到。關鍵是李清說這番話裡包含的濃濃的戰友情,讓張洪濤唏噓不已。戰爭年代,往往分別就是永別,也只有他們這樣的從井岡山一路走下來的老戰友,才會如此不厭其煩地叮嚀交待。
陳大勇、趙山和李清一樣,都是與張洪濤一起以罪犯身份參加長征的,也都是在湘江邊被劉一民起用的。這一走,與冀魯邊和教六旅就是隔海隔河相望了。冀魯邊又是這樣一個地理環境,戰略回旋余地小,鬼子隨時都可能大規模掃蕩。確實是萬分凶險。陳大勇就交待張洪濤,任何時候都務必保持與劉建立教二旅的聯系,情勢危急時不放不下面子,該讓劉建立出手解救就馬上求救,萬不能將部隊和自己置於危險境地。
趙山說的更絕,建議發展八路軍海軍部隊,或者在黃河上建立幾座隱蔽浮橋,必要時,教六旅可以渡海過河支援魯東北清河地區作戰,教三旅、教七旅也可以越過黃河支援冀魯邊作戰。
趙山這一說,馬上就提醒了張洪濤。完全可以想法繳獲一點日軍的船隻,也可以造一些船,還可以利用船只在黃河上搭建浮橋,這樣的話,教六旅不但可以北上平津、西到冀中、魯西,還可以直接東進清河、魯中,加入魯中戰場,部隊的機動性就大大增強。
張洪濤馬上要馬振華派骨乾幹部隨大部隊行動,到師部劃定的渡河點時,發動群眾幫助部隊搭建浮橋,確保部隊安全通過。
李清一聽就說帶路可以,需要架浮橋的時候幾個旅的工兵營就可以勝任,不用麻煩老鄉。現在不是長征時候了,工兵們的裝備大大改善,架浮橋已經是正常作業了。
張洪濤想想也是,自己教六旅工兵營的訓練已經全面提高了,教三旅在天津呆的時間長,裝備好,物資多,架浮橋應該沒什麽問題。再說,說不定不用架浮橋就可以利用冰凍渡過黃河呢!
送別李清他們後,張洪濤隨即主持召開會議,宣布教導師黨委成立冀魯邊黨委、行署、軍區,將魯北特委並入冀魯邊黨委,張洪濤任書記,符竹庭任副書記,馬振華任組織委員,趙明新任宣傳委員,何明亮、邸玉棟,王俊峰任委員。符竹庭任冀魯邊行署專員,馬振華任副專員。冀魯邊軍區司令張洪濤、政委符竹庭、參謀長何明亮。將從編練司令部接受的2000名新戰士和31支隊的1500名戰士與部隊混編,給教16團、教17團、教18團、新六團、補充團各補充300名新戰士,給野炮二團、旅騎兵營、工兵營、輜重營、火力支援營各補充100名新戰士。完成混編後,從五個團中各抽出300名幹部戰士,從工兵營、輜重營、火力支援營各抽出50名戰士,組建冀魯邊獨立一團。黃驊任冀魯邊獨立一團團長,楊忠任冀魯邊獨立一團政委。
各位書友。今日有事,寫少了,望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