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他“病”了兩年多。【全文字閱讀】 . 太子妃不肯假手旁人,一直親自陪伴照顧他,眼睜睜地看著他一日比一日虛弱。
這對一個心疼兒子的母親來說,無疑是世上最大的折磨。
太子妃也迅地憔悴蒼老,時不時地以淚洗面。
長期的憂思過度,掏空了她的身體。也因此,後來太子意外“病逝”後,太子妃也病了一場,沒能熬過去,也跟著離世。
那份錐心刺骨的喪母之痛,至今依然歷歷在目,痛徹心扉。
這一世,他要讓母妃平安長久地活下去,安穩地坐上鳳位,一世尊榮。
“好好好,我都聽你的。”太子妃無可奈何地笑著應道:“我一定保重自己的身體。你也要聽太醫的叮囑,按時喝藥,安心靜養,早日好起來。”
短期之內,怕是“好”不起來了。
太孫眸光微閃,隨意地扯開話題:“閔表妹就在兩日後出嫁,我這個做表哥的,不能親自去道賀。到時候,母妃去閔家,替我向舅舅和舅母道賀一聲吧!”
兩天后,就是閔媛出嫁的日子。
提起閔媛,太子妃余怒未消,面色一沉,輕哼一聲道:“閔家嫁女兒,和我沒什麽關系。到時候打人送一份賀禮去,全了顏面就是了。”
閔媛做的那些事,實在讓人糟心。也令太子妃在太子面前顏面無光。
好在閔大老爺閔大夫人還算識,早早為閔媛擇了親事,年底就要嫁到趙家去。也算了了太子妃的一樁心思。
太孫溫言道:“閔家到底是我的外家,打斷骨頭還連著筋。若是閔表妹出嫁,母妃都不肯親臨,外人免不了要胡亂揣測。母妃還是親自去一趟的好。”
太子妃也就是嘴硬罷了,怎麽可能真的扔下閔家不管?
閔家嫁女兒,她這個太子妃,總得去露個面,為閔家撐一撐場面。
太孫這番話,正好給太子妃鋪了個台階。
太子妃故作不情願地應道:“罷了,你說的也有些道理。到時候我就勉為其難地去露個面就回來。”
太孫素來孝順體貼,既清楚太子妃的微妙心思,自然不會說穿了令她難堪,順著太子妃的話音笑道:“母妃果然寬宏大度,堪為內宅婦人的表率。”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更何況,這個馬屁還是來自自己的兒子,就更入耳了。
太子妃聽得心中舒泰,笑著白了太孫一眼:“你整日就會說些好聽的來哄我。什麽內宅婦人表率,讓人聽到了,豈不是笑掉大牙。”
“我們母子兩個閑話,別人怎麽會知道。”太孫笑道:“母妃去閔家送賀禮,別忘了替我也帶上一份。”
閔家再上不得台面,畢竟是自己的娘家。
太孫不計前嫌,著實令太子妃欣慰。
出於“投桃報李”的微妙心思,太子妃難得主動提起了顧莞寧:“顧莞寧那丫頭還算有些良心,知道你病了,還知道登門來探望。”
太孫眉眼柔和地笑了:“阿寧說了,過了年還會再來看我。”
阿寧……
太子妃嘴角微微抽了一抽:“雖說你心悅於她,不過,到底還沒定下親事。在人前,還是收斂一些,別直呼她的閨名為好。”
“這裡不是沒有外人嘛!”太孫笑著接過話茬:“就我們母子兩個,說話就輕松肆意了些。想來母妃總不會挑兒子的不是。”
太子妃啞然,過了片刻,才說道:“橫豎都是你有理,我總是說不過你。你既是心心念念惦記著顧莞寧,索性早些定下親事。等她及笄了就娶進門來。”
這還是太子妃第一次主動提起親事。
太孫精神一振:“母妃真的點頭同意我和阿寧的親事了?”
“我同不同意,你都要娶,我再反對,豈不是成了惡人。”
太子妃語氣還是沒好到哪兒去,不過,態度還是有了明顯的改變:“既然你已經認定了她,倒不如早些娶進門來。將來你身邊也有個知冷知熱的人照顧,我這個親娘也能省些心。”
太孫眼中閃出了奕奕光彩:“多謝母妃。等我這場病好了,我就去向皇祖父皇祖母稟明此事,然後登門提親。”
……
申時正,顧莞寧顧謹行回到了定北侯府。
兄妹兩個回府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正和堂。
太夫人心中也在惦記著太孫的病情,張口便問:“你們今日去太子府,可見到太孫殿下了?”
顧謹行笑著應了聲是,不等太夫人追問,便說道:“太孫殿下感染了風寒,身邊有兩位太醫還有徐大夫照顧著,應該沒什麽大礙。”
太夫人還是不放心,追問了一句:“真的只是風寒嗎?”
“是,”顧莞寧面不改色地應道:“祖母不必太過憂心。太孫殿下很快就能好起來了。”
顧莞寧從不說謊,太夫人對她的話深信不疑,聞言松了口氣:“這樣就好。”想了想,又忍不住說道:“太孫殿下什麽都好,就是這身子骨稍差了些。”
稍微感染個風寒,就要躺著靜養數日。身體顯然比常人弱了不少。
果然是人無完人。
顧謹行笑著安撫太夫人:“太孫殿下又不必領兵打仗,身體稍弱一些也不是什麽大毛病,平日衣食住行精心一些就行了。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太孫殿下除了這一點點小缺憾之外,實在是無可挑剔了。”
這倒也是。
太夫人對這個未來的孫女婿還是頗為滿意的,很快舒展眉頭笑道:“你說的也有道理。人活在世上,少不得有些病痛坎坷。太孫殿下也是有福之人,這點病症算不得什麽。”
又看向顧莞寧:“寧姐兒,你今日見到太孫了吧!”
這句話問的意味深長。
既然去探病,怎麽可能見不到太孫?太夫人口中的“見到”,顯然頗有深意。
顧莞寧臉頰微熱,卻沒否認。
何止是見到,還被佔了不少便宜……
顧謹行飛快地瞄了難得露出羞澀的堂妹一眼,隨意找了個理由先離開了。
正和堂很快又只剩祖孫兩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