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偽裝之王》第一百五十九章 臥底剿總
歡迎您的光臨,請記住本站地址:,手機閱讀,以便隨時閱讀小說《偽裝之王》最新章節...
 1930年7月,在成立的中共中央總行動委員會上,年輕的潘武陽當選為委員,他的理想追求和人生價值都達到了高峰。

 然而,正當此時,一場黨內的政治鬥爭使潘武陽的人生從巔峰跌入低谷。

 1931年,白色恐怖持續籠罩著中國大地。

 正處在幼年時期的中國共產黨,在這一年命運多舛,內部矛盾和與共產國際之間的紛爭接連不斷。

 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王明取代了李立三,取得了黨內的領導地位。

 作為李立三的秘書,潘武陽被從上海調到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當宣傳乾事,這才有了他落難北平的遭遇。

 由於顧順章的叛變,1931年6月22日,向忠發被民黨上海警備司令部逮捕,寫下自首書後的第三天被蔣介石下令處死。

 隨即,中共軍委幹部胡章原投敵,導致中央宣傳部負責人羅綺同和中央監察委員楊匏安等16人被捕。

 羅綺同被捕後自首叛變,楊匏安被殺害。

 緊接著,中央北方局軍委書記廖化平在天津被捕,也向敵人自首,致使包括北平在內的河北省委所屬的許多機關遭到破壞。

 此時,潘武陽在河北省委負責地下聯絡工作。

 7月底,潘武陽奉命到北平西交民巷附近的文宣公寓秘密接頭,因事先不知,黨的地下機構已經被廖化平出賣,他在到達接頭地點時,落入民黨複興社北平特務機關手上。

 初到北平就落入敵手,這讓潘武陽感到非常意外。

 然而,讓他感到更加意外的是,廖化平叛變後投靠了複興社,出賣了黨組織,並親自參與了對他的審訊。

 潘武陽來自於上海的黨中央,又長期在中央主要領導人身邊工作,頗具知名度,廖化平很清楚他的根底。

 見廖華平親自審訊自己,潘武陽便設法與他鬥智鬥勇,想否認自己的共黨黨員身份已經不可能,於是,在審訊室裡,他坦然承認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

 潘武陽的被捕,引起了另一名叛徒李渤海的注意。

 李渤海是北大文科畢業的高材生,曾經任北平地下黨市委書記,1927年10月,他被張作霖的奉系軍閥逮捕,酷刑折磨加上灌糞湯,他招供叛變了。

 李渤海叛變以後,改名李天才,投靠了張作霖的奉系軍閥。

 此後,李渤海取得了少帥張學良的信任,被委任為民黨北平市公安局政訓部秘書,惜才的張學良拜這個北京大學的文科高才生為師。

 李渤海雖然叛變了,並且協助敵人勸降了很多被捕的革命同志,但他在張學良身邊也做了不少對黨有利的事,比如他利用權力,令警察不強行乾預北平民眾的遊行活動,變相幫助我黨發動的群眾運動。

 李渤海久聞“大秘書”潘武陽的大名,於是便利用職權,把潘武陽保釋了出來。

 在李渤海的勸說和複興社特務們的威逼下,對前途感到渺茫、又想做學問的潘武陽填寫了自首書,然後登報聲明脫黨得以獲釋。

 報紙上的聲明刊登後,潘武陽被黨組織開除出黨。

 脫黨後,潘武陽思想極為苦悶,他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初衷不改,內心希望為國家為民族再做一些有益的事,於是他埋頭翻譯馬克思的《資本論》,還在鮮明地抵製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的馮庸大學任教。

 這期間,賞識潘武陽才華的戴笠也曾派人邀他去南京工作,被他婉言謝絕。

 潘武陽的進步行為,引起了新成立的北平特科的注意,特科調查了潘武陽被捕後的表現,認為他雖被脅迫自首,但拒絕供出黨組織,更不跟隨特務去指認工作關系,並且繼續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

 北平特科把潘武陽的表現,給中央特科進行了匯報。

 中央特科傳達了伍豪首長的指示:

 “特科與陰險、狡猾的敵人打交道,在不損害黨的利益的原則下,什麽方式都可以采取,要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人為黨工作。”

 此時,新成立的北平特科急需人才,再加上,潘武陽被黨開除出黨的灰色身份,更有利於參加特科,北平特科成員周怡,受組織委托去做潘武陽的工作。

 周怡是中共北平地下交通站的聯絡員,他見到潘武陽後,便開門見山地說明了來意,希望潘武陽加入北平特科。

 潘武陽在明白了周怡的來意後,內心多少有些遲疑。

 周怡儒雅瀟灑,待人溫和而真誠,同時周怡又如實告訴潘武陽,中央特科對待他的態度,最終化解了潘武陽心中的疑慮和恐懼。

 潘武陽表示願意重新為黨工作,只要黨不嫌棄他,還信任他。

 周怡帶著潘武陽,見到了北平特科負責人吳成方。

 吳成方認真分析了當時形勢,對潘武陽指出:

 “北平特科是在上海中央特科遭受滅頂之災,特科成員遭逮捕、殺害的情況下組建起來的,環境遠比過去惡劣得多,各地共產黨人大批被屠殺、關押,你在敵人手裡有案底,再回來工作,風險可能比以前還大,要有心理準備。”

 對於吳成方擔心的問題,潘武陽已經嚴肅地思考過了。

 從蘇聯回國後,他得知中央特科不少同志被捕被殺,幸免於難的也都遠避他處。這個時候逆潮流而動,無疑是冒著生命危險的。

 但是,潘武陽出於對馬克思主義的執著信仰和對中國共產黨的向往熱愛,他在脫黨兩年多後,又重新回到了革命隊伍中。

 重新為黨工作,讓潘武陽從裡到外都變得明朗起來。

 潘武陽在特科指導下,逐漸改變書生氣,有意識地在待人接物中,培養著自己深藏不露的練達和城府,以適應情報工作的環境。

 為了保護潘武陽,北平特科指定,在北平特別市公安局工作的特科成員楊青林單線與潘武陽聯系,潘武陽獲取的情報,全部經楊青林轉交黨組織。

 當北平特科得知,戴笠曾經托人找過潘武陽,特科同意他與戴笠拉上了關系。

 同戴笠聯系上以後,戴笠即邀請潘武陽去南京做客,潘武陽欣然前往。

 果不出所料,戴笠想拉潘武陽進入複興社工作,潘武陽按照特科叮囑,對戴笠說,“奉系中的老朋友已經收留了我,不好這麽快就棄舊就新。”

 戴笠見留不住潘武陽,隻好約定今後可以合作,互相交換情報。

 叛變後的李渤海,是東北軍裡非同凡響的人物,他被少帥張學良任命為奉系東北憲兵教練處中校教官等職。

 潘武陽想要搞軍事情報, 少了李渤海肯定是不行的,為此,潘武陽與李渤海保持著密切的關系。

 “九一八”事變爆發時,李渤海盡心竭力幫助張學良,在東北建起了情報網絡,得到了張學良的加倍重視和重用,被調到張學良身邊工作,委以北平綏靖公署參事職務。

 “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逐漸傾向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張學良向李渤海詢問共產黨當前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等問題,並向李渤海索取對中共的態度和對策等。

 李渤海已經脫離共產黨多年,他無法回答張學良的問題。

 於是,李渤海向潘武陽討教。

 潘武陽立即把情況匯報給特科,吳成方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於是指示潘武陽告知李渤海一些黨的情況,並且幫助李渤海給張學良提建議當參謀。

 在不斷接觸中,李渤海逐漸意識到,潘武陽背後有中共組織的支持,兩人心照不宣,彼此各取所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