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偽裝之王》第一百六十三章 會師大會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由於文件太多,黎明來臨的時候,三人還是沒能抄寫完畢。

 “智勇同志,恐怕趕在上班前我們抄寫不完。”潘武陽起身,站在窗戶邊看了看外面露出的一抹曙光,焦急地說。

 “是否給康正同志匯報一下,讓楊青林同志在武漢再多等一天?”張智勇建議道。

 “恐怕不行,北平特科那邊有急事,楊青林同志今天必須走。”潘武陽說。

 “那怎麽辦?還有這麽多沒抄寫!”廖素紅看了看還沒抄寫完畢的文件說道。

 “算了,我們不抄寫了,把已經抄寫好的文件,連同沒有抄寫的,一並送給楊青林同志,讓他帶走。”

 潘武陽心一橫,丟下了手中的筆,開始整理著已經抄寫完畢的文件。

 “武陽同志,這樣不好吧,原件你讓楊青林同志帶走,這樣容易出問題,萬一剿總那邊需要這些文件時怎麽辦?”張智勇勸說著。

 “智勇同志,現在這是唯一的辦法,黨的利益最重要,紅軍的命運最重要,剿總這邊萬一問起文件來,我可以搪塞。”

 潘武陽目光堅定地望著張智勇,在心中做出了最終決斷。

 潘武陽吩咐妻子廖素紅,煮了一鍋面條,三人匆匆吃過,潘武陽便帶著抄寫好的文件,以及幾份沒來得急抄寫的文件,去找楊青林去了。

 同楊青林在預定地點接上頭,潘武陽把抄寫完的文件,連同沒來得及抄寫的文件原件一股腦兒交給了楊青林。

 在沒抄寫完的文件中,有一份原件,詳細印有武漢“剿總”所屬部隊番號、兵力、駐地,以及團以上主要軍官姓名等。

 這份文件是武漢“剿總”的核心機密,隻發給“剿總”長官及直屬的各廳、處、組。

 潘武陽手中的這份,是他負責存檔保管的。

 潘武陽知道這份文件的重要性,這份文件,有助於紅軍確切地掌握敵人的兵力和分布情況,只是文件太長,來不及抄寫了。

 也就是這份機密文件,直接導致了潘武陽的暴露和犧牲。

 ……

 楊青林離開武漢這天,正是紅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以北的兩河口,舉行會師大會的時候。

 在兩河口一個叫撫邊的村莊裡,紅軍官兵搭起了一個會場。

 這個偏僻的小村莊,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場景。

 房屋上掛滿了紅旗,草地上搭起了講台,講台四周還用松枝鑲嵌起一道綠色的邊緣,這道綠色,令這個荒涼的小村莊頓時充滿了生機。

 中央和中革軍委的領導們,從小村莊步行了三裡多路,到達一條小路的路口,他們要在這裡迎接紅四方面軍領導人張國燾。

 幾千名紅軍官兵,在他們的身後列隊完畢。

 驟然間,天上下起了大雨,但所有的人都站在大雨中沒有動。

 大家就這麽等了許久。

 突然有人喊了一聲:“來了!”

 放眼望去,泥濘的小路上,三十多匹高頭大馬,在大雨中飛奔而來,馬背上是全副武裝的紅軍戰士。

 張國燾騎在一匹白色高頭大馬上,在衛兵們的簇擁下從雨霧中出現了。

 這是中國革命史上難以形容的重要時刻。

 紅軍官兵們用力地敲打著鑼鼓,努力地喊著口號。

 在大雨中久候的毛偉人,扯了扯已經濕透了的灰色軍衣,向著那匹白色的高頭大馬緩步地迎了上去。

 大雨中,張國燾的高頭大馬踏起的泥水,幾乎濺了毛偉人一身。

 但是,當張國燾看見了毛偉人的時候,他立即飛身下馬,兩個人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接著手牽著手朝著講台走去。

 在紅軍官兵的歡呼之中,兩個人登上了臨時搭起的講台,講台是從藏族群眾那裡借來的一張桌子。

 毛偉人發表了歡迎詞,張國燾發表了答謝詞。

 隨後,二人說笑著一起往村子裡走。

 並肩行走在路上,毛偉人說:“國燾,我們到達這一帶已經四天了,專門等著你來,我們好商量兩軍會合後的軍事方針。”

 “呵呵,老毛,我從茂縣到這裡,也是騎了三天的馬,一路上多是經過藏族聚居區,山高林密,河流湍急啊。見你們的心情很迫切呀!”

 接下來,張國燾給毛偉人描述了,他來的路上,住過一晚的一所石建的教堂。

 張國燾說:“老毛,你是不知道,這座教堂裡住著一位英國傳教士,特別會享受,教堂除了擁有一個很大的養蜂場和一座精致的小磨房外,這個傳教士竟然還運進來了整箱的蘋果洋酒,供自己享用。”

 毛偉人同張國燾並肩走在一起的瞬間,讓在場的紅軍官兵感觸很深,那個溫暖的時刻給予他們的希望與信心,使他們覺得之前所付出的所有犧牲都是值得的!

 接下來,中央政治局召開了會議,史稱“兩河口會議”。

 會上,周副主席首先發言,他根據一、四方面軍都已經離開從前的根據地,現在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新的根據地,他闡述了選擇新的根據地的必要條件和今後紅軍的行動原則。

 周副主席強調,新根據地的選擇地域,要有利於紅軍的作戰和生存,而目前紅軍所處的這個地域顯然不符合這個原則,應該選擇向北,向川、陝、甘方向發展。

 周副主席的發言,代表了中央和中革軍委的意見,主要是說給張國燾聽的。

 兩河口會議最後形成的決定是:

 “紅軍的戰略方針是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戰中大量消滅敵人,以創造川陝甘蘇區根據地。

 為了實現這一戰略方針,在戰役上,必須首先集中兵力,消滅與打擊胡宗南的軍隊,奪取松潘與控制松潘以北地區,使主力能夠勝利地向甘南前進。”

 會議結束後,張國燾回到了他在撫邊北端的住處,他的秘書黃超拿來了一份中央出版的《布爾什維克報》。

 黃超小心翼翼地說:“張主席,規定這份報紙,隻給一方面軍的幹部看,不給四方面軍的幹部看。”

 “哦?為什麽?”張國燾感到很是奇怪,隨口問了句。

 “你看看報紙就知道了。”黃超把報紙遞給了張國燾。

 張國燾接過報紙看了看,馬上明白了,為什麽黃超說,隻給紅一方面軍的幹部看了。

 報上刊登的文章,出自宣傳部部長凱豐,標題是《列寧論聯邦》,文章將批判的矛頭直指張國燾提出的組建西北聯邦政府。

 文章說,這樣一個“聯邦政府”在理論上是違背列寧主義的,在組織上是背離中華蘇維埃政府的。

 凱豐的文章被登在《布爾什維克報》上,說明中央領導層意識到張國燾提出的“聯邦政府”即使沒有政治野心,名稱也是令人疑竇叢生的。

 既然建立的是一個蘇維埃政權,那麽按照慣例,為什麽不叫“川康蘇維埃政府”,弄出個不明不白的“聯邦政府”是什麽目的呢?

 成立西北聯邦政府是張國燾的主張。

 凱豐的文章刊登後,張國燾便借機生事,找到黨內負總責的張聞天同志,一連提出了6個問題:

 “中央機關報發表凱豐這篇文章,用意是不是要展開關於西北聯邦政府的辯論?

 這篇文章是不是根據中央的決定寫的?

 如果是,為什麽不等我到了撫邊,讓我有機會參加討論之後,再行發表?

 又為什麽我已經到了此地20個小時,還不拿一份報紙給我看?

 難道在中央機關報上可以隨便批評一個政治局委員的政治主張嗎?

 我已公開提到西北聯邦政府這個問題,而其他同志並沒有發表批評的意見,現在卻在機關報上登載出來了。為什麽要這樣做?”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