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演業》第345章 我的世界猜想
歡迎您的光臨,請記住本站地址:,手機閱讀,以便隨時閱讀小說《三國演業》最新章節...
 建安十四年,楊錫決定再寫一本書。

 這本書不是教科書。

 考慮到悉尼回去之後傳信回來,將政體改成了民主共和製,還是不能激活科技樹的狀況,楊錫覺得應該還有一部分,那便是認知。

 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宇宙的認知和人本身的認知。

 楊錫決定把後世對於這三者的認知,編寫成一個自己的猜想,給這個世界的人留下一條不確定線索,讓他們自己去找證據證明自己的猜想是對的,然後才真正成為他們自己的認知。

 “書名就叫《我的世界猜想》吧。”

 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世界猜想。

 在這部分中,楊錫開篇寫道:我猜,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到底是不是天圓地方呢,如果是的話,那麽以下我所說的所有種種,便不可能存在。

 接下來,楊錫開始例證。

 在例證中,穿插圖文。

 比如海上,兩艘船離得遠,你就只能看到他的頂部,把這種狀態延長,竟然能構成一個圓,各種實例證明,我們所站立的這個世界,是圓形的。

 這一部分,楊錫用了兩萬字。

 就為了告訴你們,我猜呀,我們生活的地方,是一個球體。

 這太嚇人了!

 可不能直接說,會被唾沫淹死!

 第二部分,宇宙猜想。

 我猜,我們看到的星星、月亮,應該就象我們腳下的球體一樣,他們是同類吧?

 這一篇,楊錫用了一萬字。

 最後第三部分,楊錫猜想了人類的由來。

 為什麽人類與猿猴如此象呢?楊錫在書中自問。

 然後通過一系列的猜想來解開自己的答案。

 這一部分,總共兩萬字。

 一本五萬字的書,楊錫花了近兩個月才寫完。

 寫完之後,楊錫自己為自己作序,並在序言中言明,這書中一切,皆為自己的猜想,若有不同意我之猜想者,可找事實來進行論證反駁。

 建安十四年十一月,《我的世界猜想》書籍發行,第一期十萬冊,隻用了半個月便銷售一空。

 於是辰河區各地印刷廠爭相購買書籍印刷版權編號,三十余處印刷廠同時加印,第二批三十萬冊,在年底如石沉大海。

 據各大報紙評論員文章分析,這本書銷量好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作者為楊錫。楊錫要寫本書,幾乎每家每戶必買。

 第二點,這書太有意思了,腦洞開得太大。雖然荒謬,但是有趣,可以作為業余讀物,並且邏輯嚴謹,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雖然這種道理近乎不可能,但這也只是楊錫的猜想不是!

 共四十萬冊發行出去之後,這事還沒有完。

 因益州、交州、曹操掌控區還有一千多萬人口,此時也有極小部分開始開化,這書傳入之後,也引起一股不小的購買收藏潮流。

 於是年底,此書再次刊印五十萬冊。

 此書的大賣,一時間引起許多知識分子紛紛效仿,課外讀物的春天來了。

 辰河區的許多知識分子,沒想到還能出這種腦洞讀物來進行賺錢。

 有人算了一下,楊錫這本書,九十萬冊下去,每冊售價三百多錢,三冊為一兩銀子,便是三十萬兩銀子的毛收入。

 除去成本,淨賺十萬兩銀子最少有吧。

 這個市場就大了,關鍵現在辰河區之人,不缺錢啊。

 於是各種腦洞文,小說,開始湧現。

 西陵縣,如今新江夏郡的郡治,有一人名為杜祖安,便是當初西陵被劉備佔領時,寫文抨擊劉備者。

 此人竟然開時代先河,寫了一部特別的長篇小說,據說得到了楊錫的親自指導。

 杜祖安的小說名為《荊軻行俠傳》,十余萬字,楊錫在報紙上極力推薦,言此書開創武俠小說之先河。

 從此,這類小說,便被稱為武俠小說,杜祖安作為開山鼻祖,得到《辰河十日報》聘用,在報紙上連載其第二部武俠小說《俠客傳奇》。

 《荊軻行俠傳》一年銷量達二十萬冊,而《俠客傳奇》則讓《辰河十日報》發行量再創新高。

 西陵杜祖安,成為小說界泰鬥人物,這是十年後之事,近一兩年,出來與其競爭的,也不在少數。

 一時間,百舸爭流、百花齊放、百無一用、百那個啥。

 再說建安十四年年底,楊錫的這本書出來之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部分都作為一個有趣的讀物來看待。

 但有幾個人卻不是這麽認為。

 作為這個時代的頂尖人物,他們從頭到尾,從裡到外的分析過楊錫此人。

 他們得出的一致結論便是,楊錫此人絕對不會無的放矢。

 他不會有這麽多時間浪費在玩腦洞此等事情之上。

 --

 賈詡從來不認為楊錫簡單,也從來不放過楊錫的任何蛛絲馬跡。

 此刻,得到楊錫新出書籍的賈詡,將其內容仔細研讀了至少十五遍,基本上都背下來了。

 賈詡找出了《地理》這本書,然後靈光一動,開始裁剪。

 十幾頁世界地圖被賈詡裁剪下來之後,賈詡將其像拚圖一樣拚接好,再看看地圖末端。

 端起地圖,賈詡的手有些發抖,在微微顫抖中,其將地圖慢慢卷起,反轉過來。

 當賈詡看到地圖兩段連接,奇跡般的合成一處時,賈詡開始大抖起來,無數念頭閃過腦海。

 賈詡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他不知道該不該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則意味著相信楊錫,因自己對楊錫的判斷,便是認為其不會無的放矢,這猜想,應為現實。

 同樣的一幕,陸續出現在天下許多地方,郭嘉、諸葛亮、周瑜、劉巴等人都面臨同樣的疑惑。

 天下智者何其多,特別是三國這個井噴時代,又有了楊錫之前的知識傳授儲備,能看透其中奧妙者,不在少數。

 年底,繼楊錫的此書出版大賣後,又一神作面試,此書來自於華佗。

 華佗以“麻沸散”的發明,獲得過天下最大的發明獎勵“辰河科技獎”,此時其名氣如日中天。

 在醫學院幾位院長共同提供資料和華佗多年來的刻苦學習下,華佗終於將自己的著作,《解剖學》發表於世。

 此書出來,震驚醫學界,緊接著又震驚學術界,接下來又震驚了政界。

 為何?

 根據此書上例證,原來辰河商會在十五年前,便已然秘密有了解剖學實驗室。

 解剖動物還可以接受,竟然在十多年前便開始解剖人類。

 雖然是解剖死屍,但這也太匪夷所思,顛覆禮教了。

 這書,華佗剛開始不敢發表。

 經過醫學院院長胡郎中的推薦, 華佗跟著胡郎中來見楊錫。

 華佗沒有抱多大希望,畢竟一旦發表,整個辰河商會,將會面臨內部、外部各種壓力。

 但讓華佗沒想到的是,楊錫看了整本書籍,竟然沒有提出任何指責,反而極盡鼓勵之詞,支持華佗發表此書,並將其列為辰河區十幾所大學的醫學院必修教材。

 楊錫親自纂文,在《辰河十日報》上發表觀點,親口承認解剖實驗室為自己親自發言建立,並取得不俗的成果。

 一時間,天下嘩然,就連辰河區有些老頑固,都對楊錫作為頗有微詞。

 中原等地自不必說,各種口誅筆伐,甚囂塵上。

 如今活字印刷早已經被曹操、劉備等人學到,造紙技術也不亞於辰河區,是以各地報紙亂飛,抨擊楊錫此舉。

 楊錫坐懷不亂,看庭前花開花落,觀天際雲卷雲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