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演業》第169章 各方動作
袁術棄了廬江北六縣,命鎮守大將回合肥,又派紀靈領軍鎮守歷陽,隻守這二地,以縮短戰線,西據楊錫。?八?一中?文???㈠㈠?㈧?㈧?㈧

調度剛剛完畢,就聽到曹操親領大軍一萬五,以夏侯惇為大將,南下侵襲汝南郡的消息。

這當然在袁術預料之內,但未曾想曹操如此無恥,竟然不動一點聲色,趁人之危。

劉表此時收到了袁術的書信,聚眾商議,張繡也參與了討論。

劉表道:“今楊錫領水6大軍五萬,進擊袁術,卻是收回江夏的最好時機,但北方曹操又征袁術,亦為北上良機,諸位有何話說。”

張繡道:“江夏楊錫,商賈之輩,不足為慮,但北方曹操,如今挾天子以令天下,若能趁機而入,襲擊許都,奉迎天子,屆時令天下討之,其勢頓解。”

劉表不置可否,再看向其他人,卻有劉表帳下蒯良道:“曹操此時雖奉迎天子,然北方未平,河北有袁紹佔四州之地,領大將軍,主公可與書一封,請袁紹南下襲擊許都,則曹操自解。江夏楊錫,卻是我心腹之患,務必盡早除之,否則一旦做大,其在淮水以南,再無敵手。”

張繡欲再爭辯,劉表卻道:“今楊錫大軍東征,永除後患,正在此時。”

“著蒯良總督軍事,領軍一萬南下,匯合江夏黃祖、長沙張機,南郡蔡瑁,水6軍馬四萬,討平楊錫。”

長沙張機,卻是張仲景。

原來張羨死後,劉景升表張機為長沙太守,卻有張羨之子張懌,聯合舊部,欲奪取長沙郡,趕走張機,幸得劉表早有準備,命蔡瑁與黃祖率兵平之,張機才得以上任。

張機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是辰河商會會員,此刻接到書信,早傳信於楊錫,問計楊錫該當如何。

楊錫得到書信,臉上浮現詭異笑容,甘寧道“此時江夏危機,公子卻為何還笑得出來。”

楊錫道:“江夏危機?呵呵,你想差了,江夏如鐵桶,我坐鎮江夏這麽多年,能沒有些後手,是時候啟用這些棋子了,你們就等著聽好消息就行。對了,袁術放棄六縣,蔡考已經接收了,張昭已經北上接手六縣政務,我們也該開拔,往合肥。”

楊錫給了張機書信,再傳訊給鎮守領六千新兵暫時鎮守邾縣的龐統,讓其依計拿下西陵。

楊錫知道,劉表的蒯良軍馬,定然是會東進西陵,與黃祖來拿邾縣,因武昌段長江根本不能渡河,巨浪號與長江船隊在守著呢。

就憑蔡瑁那一萬水軍,就是打醬油的。

楊錫給張機的書信卻是,讓其依劉表之意,整頓軍馬,緩緩出行,待收到西陵戰敗的消息後,再抵達江夏境內,到時候必然收到劉表的退兵令。

龐統到了邾縣,再收到楊錫的第二封書信,才知道楊錫還有後手。

原來當年黃祖族弟黃傑,加入辰河商會後,楊錫命其私蓄軍馬,在大別山中****操練,平時還能耕作棉花,自給自足,幾年下來,竟然有精兵六千,兩個營了。

楊錫早命其暫聽龐統號令,第一步出山,是先敗黃祖,拿下西陵。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南北相加,再算上台島和船衛,辰河商會如今已經帶甲十多萬了。

二月初,楊錫大軍差不多兩萬,抵達合肥,右路軍太史慈兵九千,抵達歷陽,形成兩路大軍夾攻之勢。

鎮守歷陽的紀靈聽聞太史慈才九千人馬,遂領城中軍馬五千,出城來戰,與太史慈兩軍對峙。

兩員大將互通姓名,也懶得派什麽先鋒試探,直接主將先比鬥一陣。

太史慈早聽過紀靈大名,

因公子常說,袁術營中,唯有一人可當得大將,那就是紀靈,是以太史慈早想與紀靈一戰,一決高下。紀靈也聽說太史慈斬華雄之名,兩人約住本方兵馬,只是單打獨鬥,鬥五十合竟然不分勝負。

紀靈使一口三尖刀,凶險異常,太史慈棄弓不用,隻使長槍,兩人武力不分上下。

太史慈此時的身體機能已經達到了98,這幾年雖然領兵在外,但楊錫交給他的訓練方式,一點都沒有落下,這也是楊錫敢命他一人去拿歷陽的原因。

楊錫給太史慈的任務並不是拿下歷陽,還是以為虛兵,佯攻歷陽,牽製袁術的一半兵馬。

若紀靈出戰則戰之,若不出戰則扎營據守,並不主動攻城。

有九千兵馬,加上堡壘艦隊在長江中每日巡遊,紀靈定然也不敢分兵再來救合肥。

戰八十合,歷陽兵馬中傳出收兵之聲,於是兩人約好飯後再戰。

袁術在壽春收到張勳在合肥來的書信,心下已然麻木,隻命張勳死守合肥,不許出戰。

長史楊弘道:“主公還可修書一封與孫策,請其從廣陵出兵來援,以解困局。”

袁術道:“先有之前之事,孫策可還願意出兵相助?”

楊弘道:“所謂唇亡齒寒,若楊錫得了九江,便與孫策的廣陵相鄰,孫策自然是願意有主公在左,替其抵擋楊錫來勢的。”

“唉!也隻好如此了,對了,怎麽沒有收到汝南的戰報。”

“就在這一二日了,主公不用擔心,曹操有張繡之患,必不能盡全力,若孫香全力據守,還是有相當的希望。”

再說孫策得了書信,聚眾商議,帳下大將謀士雲集,卻也有些氣候。

魯肅道:“楊錫勢大,又有興師理由,袁術怕是難以阻擋,就算主公救援也無濟於事啊。再者袁術橫征暴斂,消耗民力,此時只怕九江百姓,正期待楊錫興師。”

孫策道:“子敬之語, 正中要害,若袁術為仁義之人,則還有救,但不救,則我幾無任何屏障,楊錫若揮兵東進,何以抵擋?”

周瑜道:“眼下已然沒有任何退路,進則還有一絲機會,退則永無存身之地。”

“如何進?”

周瑜道:“吳郡、丹陽為主公根基,必不可失,若揮軍渡江去直接救援袁術,會稽王朗,與會稽上虞楊錫留守精兵,必渡浙水北上,取主公根基之地,此事卻萬萬不能,但若主公只是揮兵西進,去取蕪湖等地,或許還能牽製一部分九江兵馬,退還可守吳郡。”

孫策算算,此時自己手中有兵三萬余,吳郡兩萬,廣陵一萬,若隻留一萬守吳郡,以防會稽王朗,則還能抽出一萬,進攻丹陽。

黃忠此時守軍就有九千,加上水軍支援,卻也不好打。

周瑜道:“主公卻不用真攻蕪湖,只是做出姿態,引楊錫調九江兵馬來援,若能調動一支兵馬,也能緩解袁術一些壓力。至於最後結果如何,卻要看天意了,在絕對實力面前,其他算計,都是多余。”

孫策聽了周瑜之言,深感無力。

楊錫坐擁數百萬百姓之力,更是富可敵國,他吳郡才幾十萬人口,且軍備無可相比。

他是親身到過辰河城的,那繁華景象,當世絕無僅有。

周瑜並不知道自己有多厲害,因為人如果沒有做到那一步,哪裡能知道自己有多大能量。

楊錫之所以沒有給孫策周瑜太大壓力,對於他們一直采取懷柔政策,就是怕他們在絕大的壓力之下,奮起反抗,反而攪亂自己的布局。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