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演業》第123章 辰河城落成
  之前說到曹操之父曹嵩和弟弟曹德,被張闓殺了,曹操遷怒於陶謙,以為乃陶謙指使,正好曹操也向擴大自己的地盤,於是再次興兵,來征陶謙。

  也正是這個夏季,辰河城正式落成。

  開城之日,來者數萬人。

  楊錫將辰河港門面盡搬入城中,此城規劃南北、東西各十五公裡,但目前建設好的部分,才十分之一。

  也就是最中間兩公裡方圓有建築。其他地方還有待開發。

  最中間是辰河廣場,廣場中間有個雕塑,卻是一個巨大銅製天平。

  這天平在一根五十米高的水泥柱子上,在長江上都能看到他。

  圍著辰河廣場的,全部是紅磚建築,有商業街,貿易街,美食街和紅樓街。

  巨大的辰河廣場上,只有一棟建築,上書“縣民中心”四個大字。

  縣民中心共五層,第一層的周圍,卻是玻璃,為縣民接待中心,其上是紅磚牆,楊錫的辦公室就在其中。

  這裡將是整個辰河區的政治中心。

  廣場周圍的建築往西十裡,鐵軌並行,那裡被楊錫規劃為鐵軌站,此刻鐵軌已經鋪好,有幾輛人力鐵軌車正停放於此處。

  毛巒帶了三千人維持秩序,還是有點亂。楊錫則是領蔡邕、龐德公、陸康等少數大腕兒級別的人物,參觀了辰河學城這個區域。

  學城在城南,包涵了辰河小學,辰河中學和辰河大學三個部分,全部用圍牆圍起來,以免魚龍混則的人等破壞治安。

  至於醫院,也在建設當中。

  龐德公看了辰河學城的規劃,心中大為感慨。

  陸康道:“如今我已然辭官在家,若是舉家搬入你這辰河城中,就在學城外選一塊地方,日日與學子近在咫尺,辰河以為如何?”

  楊錫心中一動,舉家遷來,那敢情好,陸家可是有幾個大好人才的,陸遜如今十一歲,正是培養期,而且陸遜的父親剛剛過世,恰好由陸康帶著。

  陸遜是陸康的哥哥的孫子。

  再有陸康有個兒子叫陸績,也是個人才,是陸康六十二歲才生的,比陸遜還小。

  至於陸績到底是不是陸康親生的,這楊錫就不管了。

  想到這裡,楊錫又開始打廣告。

  “我們辰河城,歡迎任何人到城中置辦產業,屆時會有規劃好的生活區,陸公若是來時,只要打聲招呼,我親自安排。”

  龐德公也有些意動,但他想想,自己還是更喜歡清靜。

  楊錫一路走,一路向人們介紹這裡的一點一滴,這裡是他的心血。

  由於鄂縣人口已達二十萬,楊錫從鐵路和水渠建好之後,就開始動員將此前拓寬的道路,鋪上水泥。

  他覺得陸地交通,要有些變化了。

  可惜橡膠還沒有研製成功,否則楊錫現在就會把人力車和腳踏三輪車給設計出來。

  人力車很簡單,腳踏三輪車就加了一跟鐵鏈和齒輪等,對於楊錫來說,也不是什麽難事。

  有了腳踏車,那就基本告別馬車和牛車時代了。

  三輪車後面有個拖鬥,不用吃草不用管理,有了這個,小的行商和攤販,就節省了更多成本,又會為社會變革,貢獻出相當的一部分力量。

  現在的《辰河十日報》,每期的銷量在五萬份以上,雖然交通有些滯後,但辰河城開城的消息,江夏、廬江、豫章和丹陽四郡,是基本識字的人,都知道的。

  楊錫就等著接下來的入駐狂潮。

  光是辰河商會的會員單位,如今已經突破了三千家。這些單位入駐進來,就是一個龐大數字。

  楊錫預計了一下,光到開城為止,所登記入冊,進入城中居住的人,將達到三萬人。

  辰河區在急速發展,現已經超過人口百萬,陸軍三萬。

  但今年的中原,卻大旱,是超級大旱。

  谷價飆升,一石米漲至錢五十萬錢,特別是關中,竟然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

  五十萬錢一石米是什麽意思,就是有錢,是買不到米的,錢已經變成了廢物。

  大量的饑民逃亡南方,荊州、揚州二地接受饑民最多。

  至六月份,已經有上百萬人逃亡,餓死者不計數。這些難民,為了吃飯,有一部分身體強壯者,被各大軍閥招募入伍,袁術掌九江,兵增至五萬人。

  孫策都增至兩萬。

  辰河區流入難民十余萬,但楊錫卻並沒有讓一人進入軍伍,而是全部妥善安置。

  又從東萊港運回兩次難民,辰河區人口已達一百二十萬,鄂縣是楊錫重點照顧對象,人口達三十五萬。

  至於廬江郡四縣,人口也從十五萬增加至二十萬。

  七月,獻帝令侍禦史侯汶出太倉貯米作粥施舍饑民,但侯汶克扣糧米,饑民死者如故。

  都到了這種時候了,還有人貪汙饑民那點粥米, 所以說為什麽這個社會沒救了。

  獻帝生疑,親自於禦座前量米做粥,遂知有詐。使侍中劉艾追查,將侯汶治罪,自此之後,饑民多得保全。

  說句中肯的話,獻帝並不是不想重振朝綱,但人力有時盡,大漢朝已經快是過去式了。

  饑民暫時得救,但今年的收成,已經沒辦法挽回,朝廷的救濟,不可能持續。

  於是七月份,楊錫領長江號船隊,巨艦五艘,辰河船五十,糧百萬石,沿海北上。

  辰河區的糧食產量,已經遠遠超過這個時代的想象。

  因為農具,水利的完善,良田比以前增加了五倍之多。以前一人只能耕種十畝,現在一人可耕種二十畝不說,還增加了每畝產量。

  因為有磷肥、鉀肥的出現,讓農作物產量更加穩定。

  楊錫到東萊港,帶來百萬石糧食之事,瞬間像一個重磅炸彈,炸出了東萊郡蔡伯起,挨著東萊郡,同在山東的北海國孔融。

  最後傳到了袁紹、曹操和公孫瓚處。

  於是紛紛遣人過來借糧。

  一百萬石,可以供一百萬人扎扎實實吃一個月!如果只是救人,一百萬人可吃三個月。喝粥才要多少米。

  楊錫就在東萊港,船就停在東萊港。

  楊錫主動宴請蔡伯起。

  說實話東萊郡災情不嚴重,本來東萊郡人口四十來萬,但現在的情況是,災後人口達到五十萬。

  所以要他一時養活這麽多人,也有點為難,關鍵是這些人是社會不安定因素。

  這就是楊錫宴請蔡伯起的原因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