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演業》第148章 戰事平息
上一頁返回最新章節列表(回車)下一頁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廬江大戰未果,江夏大戰複起。書迷樓

時蔡瑁引水軍一萬,著其族弟蔡中、蔡和、蔡勳三人為副將,引大船十艘,並不帶小船艨艟,往江夏而來。

又有黃祖重新募兵足八千,以呂公為部將,來攻邾縣。

邾縣早被楊錫安排了祖郎在此,引本部三千,加縣兵五百,只是堅守不出,黃祖攻城已有兩日,並不能下。

周泰則與毛巒各引兵三千,西據張羨,張羨遭前次戰敗,心有怯懦,並不敢疾行,直至大戰起三日,才踏入武昌縣邊境,與周泰毛巒兵各自扎營對峙。

蔡瑁領水軍行至長江武昌段,本欲報前次大仇,卻有龐統早領了楊錫將令,領堡壘艦隊來迎,蔡瑁一看,頓時心涼到谷底。

乍一看堡壘艦隊與巨浪艦隊一模一樣,但明顯船殼上有巨大的堡壘號字樣。

蔡瑁刹那間明白了,自己與江夏辰河商會越來越遠了,人家第二隻艦隊都上戰場了。

龐統早就用望遠鏡看到了蔡瑁船隊,於是令船隻只在其大船周邊遊走,並不靠近。

當距離進入射程時,便打開窗子點射,對方還擊時,又關上窗門。

蔡瑁在損失了一兩千兵時,知道事不可為,遂命船隊沿江返回。龐統命艦隊追擊了十余裡,也引兵回港。

江夏戰事並無大的輸贏,廬江大戰卻已然進入尾聲。

楊錫將劉勳頭顱掛出,又命眾將士將舒縣團團圍住,隻留東門一個缺口。

韓當自不敢貿然出城相鬥,兩軍相持了三日,戰況終於傳出了廬江。

袁術接到戰報,現場大罵三聲楊錫惡賊,仰天便倒,陷入昏迷。

孫策接到戰報,隻氣得全身發抖,大罵劉勳庸碌之輩。周瑜卻陷入沉思中,孫策卻是明白,周瑜的家小叔父,還有幾十口在舒縣城中。

孫策道:“公瑾!可有營救之策?”

周瑜道:“已然無法可想,我雖有萬般妙計,卻也鞭長莫及啊,如今楊錫已經命人封鎖長江,能不能過另說,就算過了,到達舒縣時,也已然是多日之後了,屆時估計城池以破。”

“那只能將蕪湖之兵撤回,再修書一封,向楊錫示好,請其放回公瑾家小,也算是暫時與楊錫不撕破臉皮。”

“只能如此了。”

卻說楊錫圍了三日,韓當並不出戰,也不投降,楊錫於是命人將信箋射入城中。

韓當拆信閱之,信中大意為韓當可以不投降,可領五百兵馬,護送周瑜家小,投奔丹陽孫策,楊錫絕對不會為難,並護送其過江。若是不如此,大戰發生,不知多少將士犧牲,多少家庭要陷入悲痛之中。

韓當接到信後,考慮了一日,最後決定答應楊錫建議,第五日,打點好行裝,帶了周瑜一家老小七十多口,出東城往南,去投孫策。

楊錫也果然守信,畢竟此時還沒與孫策翻臉。

韓當一邊走一邊想著,這是少主公的大好基業,卻被自己斷送,這天殺的袁術,還有那庸人劉勳,簡直無能至極。

他卻怪錯人了,不是隊友太弱,而是對手太強。

韓當走後,楊錫一一了解了詳細經過,感概歷史果然如出一轍,甘興霸百騎劫曹營,變成了百騎劫劉勳。

而廖威的穩重行事,也被陸儁報於楊錫,楊錫將所得俘虜和舒縣降兵共一萬余人集中,則願意留下者,組建警衛軍團第四營,由廖威做這第四營營長。

但這一萬余人,願意留下的,卻只有兩千,其余七八千,都是不想再征戰沙場,

楊錫命培訓之後,再行分配。大別山中的閻象,領殘兵在其中活動,當舒縣投降的消息傳來後,多有逃走者,閻象抄小路回到九江時,只剩下了千余人。

楊錫安排好這邊,馬不停蹄,領軍團蔡考、太史慈、甘寧三人,兵九千,往北征伐。

至於太史慈領的兩千水軍,則與廖威的第四營共同守衛舒縣。

這次楊錫九千大軍,直抵龍舒,龍舒守軍望風而降,至此,楊錫卻不再往北,而是將北方讓給袁術去領。

因楊錫目前的影響力,也就到龍舒而已,再往北,就算自己佔領,也與豫州接壤。

楊錫現在還不想參與到北方各諸侯的相互攻伐當中,還是讓袁術去接招吧。

佔了龍舒,只要在龍舒陳兵一支,往西是大別山區,袁術無路可進,往東是舒縣,這一路守住,廬江便是鐵桶。

於是楊錫命太史慈守龍舒城,蔡考引中軍據城外,廖威守舒縣,甘寧往東據襄安。

廬江陳兵一萬余,全部由蔡考的警衛軍團防守,想必萬無一失。一旦鐵路連通,那更加鐵桶一般。

袁術元氣大傷,不再向楊錫提糧草之事。

他也不怎麽需要糧草了,因兵已然由五萬變成三萬,歷史上一度成為實力最強大的諸侯的袁術,估計再沒有這個機會。

孫策撤了丹陽兵,直接聚兵猛攻劉繇,劉繇失了曲阿,退守丹徒。

丹徒是劉繇最後的退路,再退往東就是大海,往北是長江。

孫策緊逼不舍,劉繇已然快要崩潰。

劉繇截然一身,細數自己一路走來,自從得罪了江夏楊錫之後,本來得的丹陽郡,瞬間丟失一半,然後才有了孫策步步緊逼。

他不知道,就算沒有楊錫,他也一樣會被孫策逼到同樣的境地。

劉繇算算,身邊那麽多大將,全部被殺,如今沒有任何念想,只有一個地方可以去了,只能去徐州投劉備。

於是劉繇連夜乘船,隻帶了許劭過江,棄了丹徒,望江北投劉備去了。

許劭好點評人物,以識人著稱於世。

曹操未入仕前,曾備厚禮卑辭請許劭予以品評。許劭素鄙曹操為人,不得已評曰:“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大喜而去。許劭與其族兄許靖皆以識人著稱,每月核其鄉黨中人,為其品評,時人謂之“月旦評”。

後天下大亂,許劭投奔揚州刺史劉繇。

孫策攻破曲阿,劉繇帶了許劭,奔劉備,但其已然病得厲害,劉繇知其快死,但也帶了他一起上路。

此時劉備得知了廬江消息,不勝唏噓,心中暗想,早知道就向袁術陳兵示威,也該在楊錫處得個好名聲了。

任誰也沒想到,會是左右被攻的楊錫最終得了勝利,還擴充了地盤。

黃祖收到戰報,沒等祖郎反應過來,悄然撤兵,張羨更是求之不得,於是江夏戰事也自動熄火。

此時以至十一月半,很快就要天降大雪,楊錫領五百保安團回到了江夏,命張昭為廬江郡總督,領各級管理人員三百多人,分製各縣,從事工農商業改革。

至此,張昭與顧雍分南北治廬江和丹陽,各自成為一方大吏。

原本張昭主管所有辰河區的農業,現因武昌港已經建設得有聲有色,於是龐統又有了政治資本,楊錫遂調回了龐統,領整個辰河掌控區農業部長職。

書迷樓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收藏書迷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