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演業》第81章 得子義揮軍齊相聚
  太史慈此時正在家中聚集了十幾個兄弟,開懷暢飲,卻聽到有人來報信,說是嗇夫大人領了三四十郡兵,來家中拿人,頓時一屋人大驚失色。

  其中一人建議道:“我等未曾犯事,郡兵卻來拿人,定然是得罪了人,不如一起跑路?”

  其他也有人應和。

  太史慈卻道:“此時跑路,就真成了賊人了。”

  又有人建議道:“聽說青州黃巾,黑山賊人都很強大,官府拿他們都沒有辦法,我等不如直接去那裡落草?”

  “不行,若是一旦落草,此生再無翻身之日,且看看他們來幹什麽,再行定奪,料想幾十郡兵,卻還不放在眼裡。”

  說罷,太史慈提了自己弓箭,就大踏步而出,郡兵未至,其已經自行來迎。

  行走間,果見郡兵甲胄鮮明,部隊整齊,嗇夫大人走在前頭,一路行來。

  由於沒有搞清狀況,太史慈等人也不說話,卻見嗇夫指著中間的太史慈回首道:“郡尉大人,此人就是太史慈。”

  看這嗇夫一副邀功模樣,太史慈不禁極為厭惡。

  那郡尉見到太史慈一乾人等,卻並不令人馬上捉拿,而是確認道:“太史慈何在?”

  太史慈不卑不亢,也不跪拜,只是拱手道:“某即是!”

  “大膽刁民,見了郡尉大人,還敢無禮,即刻跪拜謝罪!”嗇夫卻聲色俱厲的大喊。

  太史慈瞪了其一眼,並未有所動作。

  出乎意料的是,那郡尉並未理這嗇夫,而是點頭道:“不錯不錯,是條漢子,今日我來,並不是為捉拿爾等,只因太史慈祖上與太守大人的一位友人祖上有舊,故而太守大人拖我來請,其余人等就散了吧。”

  聽到這裡,嗇夫早已傻眼,原來是這麽回事,自己還以為這太史慈聚眾犯事了,這下弄了烏龍,好生後悔,但卻也不好再說什麽。

  太史慈也不問是誰,這郡尉算是整個東萊郡排名前三的官吏,也犯不著特意來誆騙自己,遂跟了郡兵,舉步往黃縣而來。

  太史慈到達楊錫兵營時,楊錫卻不在,此時蔡考和祖郎,正在訓練本部兵馬。

  楊錫早有交代,讓蔡考先招待太史慈,蔡考也不知道太史慈為何人,反正他隻管將太史慈送到楊錫的營帳。

  太史慈稀裡糊塗到了大帳內,呆了盞茶功夫卻有些無聊了,遂出大帳看兩軍操練。

  三千兵馬在平地上縱橫馳騁,太史慈雖然對自己的戰力有自信,此時也被深深震撼。

  再看祖郎時,感覺其勇武只怕不在自己之下,當下也收了些自傲的心思。一邊看操練,一邊卻在想著,自己祖上到底與這營帳的主人,什麽關系,怎麽從來就沒有聽說過。

  “可能是父母走的早,我當時還小,沒有來得及告訴我吧。”太史慈只能這樣想了,要不然,自己無名小卒一個,這樣的大人物,怎麽會認識自己。

  楊錫好說歹說,蔡伯起給了三百郡兵,也算是個謹慎的人。

  楊錫隻好領了三百郡兵回營,著蔡考先去安排,自己則回營來見太史慈。

  一進營帳,卻發現一個大漢,袒胸躺在自己榻上,打著呼嚕。

  楊錫沒有出聲,便開始拿出紙筆,開始計算這次的收入支出,算算得失。

  算完之後,再拿出規劃的東萊港地圖,開始在上面設計起來。

  進行到一半,太史慈終於醒了,楊錫趕緊放下筆道:“子義久等了。”

  太史慈莫名其妙,

這人竟然真的知道自己表字,再一看自己在人家行軍塌上睡覺,頓時羞愧難當,趕緊起來拱手道:“太史慈參見將軍,不知道將軍可否為某解惑?”  楊錫扶起太史慈道:“其實我與你並無祖上那層關系,這麽說,只是為了方便行事而已。”

  太史慈卻更疑惑了。

  “子義不必如此,我名楊錫、字辰河,商賈而已,手下有幾千人馬,卻為私軍,這次專為討董而來。至於如何知道子義,卻是因為子義勇武有名聲,我辰河港,有些東萊流民,將子義之名,傳入了荊州,故而特來相請,與我一起共討董卓。”

  太史慈沒想到自己名聲這麽響,到了荊州,都快等於傳遍天下了,頓時倍感自豪,馬上信誓旦旦點頭,欲與楊錫為國出力,掃蕩國賊。

  楊錫暗笑,就這麽簡單得一大將,簡直了。第二日,楊錫就命太史慈為親衛營營長,領蔡伯起支援的三百郡兵,歸警衛營長蔡考節製。

  楊錫知道祖郎肯定會有所不服,不過隨著戰場表現的機會來臨,到時候不會有人不服。

  “大腦開發度10%,身體機能97.”

  “這個數據不錯,應該跟孫堅等人相差不多,不過還有提升的空間。”

  楊錫將預備的甲胄和長槍給了太史慈一套, 但弓箭卻沒有,太史慈自己的弓箭太差了些。

  沒辦法,楊錫隻好再次找到了蔡伯起,請了一匹好馬和一把好弓。太史慈主要的實力在弓箭上,沒有弓太可惜了。

  弩是殺傷力超過弓的,但厲害的弓手,卻可以一箭數發,弩卻做不到。

  楊錫尋思,到了戰場,要給太史慈弄把真正的好弓才行。

  楊錫要走時,太史慈卻提議給他一天時間,讓他將十幾個同鄉一起請來入軍,楊錫肯定求之不得,誰知太史慈這一去,卻引來了三十多人,楊錫隨即將他們全部歸入太史慈帳下。

  楊錫又飛鴿傳書給辰河港,命董丸為東萊港主管,領第四條巨艦天山號,護衛船十艘,工匠配齊,載約五百噸貨物和粗鹽,北上建設東萊港。

  至於建設人員,楊錫早已和東萊太守打好招呼,隨便招募,工錢自然是讓這些府官們目瞪口呆。

  長江艦隊到達黃河口後,長江號則不再前進,船衛營長衛瓜率長江號,開始返程。

  此時,黃河口屬袁紹的渤海郡,王獒軍既然為討賊,自然是安然通過,並給與糧草補給。楊錫只是名義上的代言人,倒是沒有受到為難。

  三月份,董卓見各路諸侯起,便遷都長安。

  袁紹自號車騎將軍,與河內太守王匡屯河內,韓馥留鄴城,供給軍糧。

  豫州刺史孔伷屯潁川,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與曹操屯酸棗,後將軍袁術屯魯陽,各有軍隊數萬。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