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松自己同樣不懂海軍,不懂海戰,但他可以看到北洋海軍的缺陷。
甲午海戰的失敗,北洋海軍戰敗的因素有很多,林安松只要將這些因素提出來,告訴李鴻章就可以了。
說到底,還是沒有人,沒有優秀的人才。
現在高薪聘請的英國教官、德國教官,真實水平到底如何?中國人中沒有一個能看清,只是覺得他們是英國人、德國人,水平比我們自己高。
或許這兩個教官,在他們自己的國家中,也只是排在末流。
真正的海軍名將,他們祖國就會重用他們,會有什麽原因,讓他們來中國給中國的海軍訓練?就為了那點錢?
和李鴻章說了許多,至於李鴻章會如何去做,林安松是干涉不了的。
從總督府中出來,回到武館,一群孩子圍了過來。
這些孩子,都是當初王紫欣收留的,已經被吳傑從京都帶到天津,現在就住在武館中。
比起京都四合院中的生活,武館更受這些孩子的喜歡。
這些孩子都是孤兒,已經將武館當作他們的家,每天跟著霍元甲學武,跟著老師學字。
對於這些孩子,林安松自然也是要好好培養。
“我要不要將他們送到英國去?”林安松想到。
中國現在太落後了,留在中國,很難看清世界,讓他們看看西方的工業文明,才能清楚明白東西方的差距有多大。
這些孩子中,小的只有七八歲,大的也有十三四歲了。
七八歲的讓他們去英國可能還不合適,但十三四歲的應該沒問題了。
“皮蛋,想不想去洋人的國家?”
“為什麽要去洋人的國家?”皮蛋是這群小孩中最大的一個,已經十四歲了。
原本在京都,王紫欣和吳傑不在家中的時候,都是皮蛋在照顧這群小孩。
“去洋人的國家學知識。”
“我就在這裡學,為什麽要去洋人的國家學。”皮蛋雖然已經十四歲了,但對於東西方知識差距,卻沒有一點感受。
在他的心中,學知識在這武館中就可以了,他也不知道有什麽知識,更不知道西方國家的學校,教的知識和中國的大不一樣。
日本明治維新的時候,派了大量的留學生去歐洲,中國的大清雖然也有派。
但作為一個已經有四億人口的國家,派出的留學生卻沒有日本這個只有幾千萬萬人口的小國多。
中國國土面積是日本的幾十倍,日本如果派出一千多的留學生,就可以將歐洲的技術帶回來,傳遍日本。中國就要是他們的三十倍。
林安松現在也只是和這幾個少年提一句,真的要讓他們去英國,肯定也要取得王紫欣的同意。
不過讓林安松失望的是,這些孩子中,沒有一個有強烈的意願,想要去歐洲看看其他國家。
林安松可以看出,他們內心的恐懼,抗拒。
或許他們心中有對其他國家的好奇,但這好奇已經恐懼抵消,在中國,他們都不敢面對洋人,去了歐洲,入眼的都是金發藍眼的白人,他們幼小的內心,可能連想都不敢想在那樣的環境中生活。
想到就做,林安松馬上就給王紫欣發去電報。
現在的電報站可是奢侈的東西,發一封電報,至少也要十幾兩的銀子,主要就是官吏和洋人在用。
普通百姓雖然有知道的,但根本沒有這個錢去使用。主要還是用書信。
商人中,
如果有急事的,也會使用電報。 山東那邊的電報站的人員,在接收到林安松發的電報後,就會去通知王紫欣。
雖然不如電話方便,但比起傳統的書信,還是要便捷很多的。
王紫欣聽說有電報,心疼不已,覺得林安松不該浪費這個錢,有什麽事情,寫封信就好了,發什麽電報。
不過在看過電報上的內容後,她也顧不得貴不貴了,馬上發了一封電報給林安松,不準林安松將皮蛋等人送去歐洲。
王紫欣雖然也就隻比皮蛋他們大個幾歲,但這幾年都在她照顧他們,早已將皮蛋當作是自己的家人,這麽多年來,雖然皮蛋他們叫她姐姐,可王紫欣就像是他們的母親。
王紫欣不知道歐洲是個什麽樣子,她只知道,現在她也皮蛋他們只是相隔幾百裡,她就無比想念他們,如果讓皮蛋他們去歐洲,沒有人照顧,他們會不會有事情?
林安松重新發了一封電報,讓王紫欣不要急,等她忙完棉花廠的事情後,回到天津在說這事情。
和王紫欣說好這事情後,林安松開始準備運往歐洲的貨物。
不過主要還是向蒙在負責。
向蒙也聽了林安松的建議,暫時不先購買船隻。
林安松打算先花一萬兩的銀子,收購一批茶葉。
英國現在和全球都在做生意。
在英國的商人中,流行一句話。
中國亞洲是他們的茶葉大米的種植園,大洋洲是他們的牧區,南美洲是他們的棉花園,北美洲是他們的林區,非洲的是他們的礦區。
因為工業文明的發展,人口的急劇增加,歐洲對食物以及其他原材料的需求非常大。
當然,現在的這種交易並不公平,歐洲的國家,可以說是在掠奪,和不是貿易。這個時間段,大量的財富流入歐洲。
這個時候,人們對於經濟,對與貨物貿易並沒有深刻的認識,沒有所謂的貿易學,經濟學。所有人想都是,只要把錢帶回家就是掙的。
像英國的在印度的東印度公司,就是一味的索取,將印度的財富全部掠奪到英國本土,而不知反哺,以至於印度的經濟體系奔潰。
在印度經濟體系奔潰後,當初給英國創造了無數財富的東印度公司,也就名存實亡,轉而做起了行政上的事情。
直到第一次金融風暴的開始,人們才真切的意識到經濟的重要性,它需要一種平衡。
這是第一次,林安松覺得還是小心一點,用一萬兩銀子試水。
一萬兩銀子,收上來的頂級茶葉,也就只有一百斤。
即使在中國這個茶葉產地,頂級茶葉的量也很少。當中最好的一部分,還要上貢給皇上。
王公大臣等在分潤一下,每年能剩下的頂級茶葉全國加起來都不會超過一千斤。
向蒙能收上來一百斤,也是用高於市場的價格,才收上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