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召喚之英雄集結》第207章 小霸王崛起記(3)
  周瑜和孫策義氣相投,在江東確實小有名氣,可是拿到天下來說,那什麽都不是。  而且,孫策畢竟才虛歲十七。

  雖說古有甘羅十二歲為相,那他有巨大的背景,爺爺甘茂是秦國左丞相,如果沒有這一層關系,哪個傻得會讓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家夥成為自己門客,並且出使趙國?

  何況那個是一代人傑呂不韋?

  孔融讓梨,那是孔子後人,才有人記載下來這事,要是李子、張子、傻子讓梨,隔壁王二都不見得知道。

  曹衝稱象還用說嘛?曹衝放個屁也有大把的人衝上去說是香的,誰不怕曹操這個活閻王?

  人家上面有人!這是沒法比的事。

  “兄長如是想袁公還歸兵權,小弟卻是有個法子……”周瑜笑了笑,成熟在胸。

  果然是聞弦歌而知雅意。

  “賢弟快教我!”

  “袁公其人,重名好利。兄長只要趁著其大宴賓客的時機,哭訴報仇,袁公必然會應你!”

  袁術好面子,喜歡名氣大的人。好歹孫堅也是人家手下的人,當著他請的那些名士的面,哭著說自己想要報仇,依他的性格十有八九會當場答應的。

  孫策鼓掌大笑:“賢弟真乃當世之留候也!”

  周瑜聞言愣了愣,羞澀道:“兄長過譽了,弟哪裡能與留候相提並論呢?”

  雖說二人甚是投機,相談甚歡,但是孫策心中有事,總是惦記著要回舊部,在周瑜家草草呆了幾天,提出離去之意。

  “賢弟,你我兄弟暫別。來日愚兄起兵之時,賢弟定要來襄助才是!”

  周瑜知孫策心中想法,也不多做挽留,拱手道:“兄長放心,瑜若冠禮,必投兄長處。”

  “如此,保重!愚兄這便去了!”

  兩人相對深深一禮,起身時,都有些淚意。

  孫策心急如焚,辭別周瑜帶著孫河趕往壽春,趁著袁術大宴賓客之際,突然撲倒在大廳中央,淚流滿面哭訴著不幸,哽咽著倒出欲求父親舊部意思。

  廳中為之一靜,袁術也被孫策這一出弄得有點捉摸不透,細長的眸子仔細打量著深情並茂的孫策,聆其語言,察其舉止,知道他能屈能伸,大有過人之處,想留下己用,許諾以九江太守相賜。

  不過袁術為人反覆無常,言而無信,不久,就改用自己的親信丹陽人陳紀擔任九江太守。

  之後與廬江太守陸康交惡,袁術就派孫策去攻打陸康,並且又許願說:“之前我錯用陳紀,經常後悔自己用錯人了。如果這次你拿下陸康,廬江郡一定封給你。“

  孫策奉命出擊,輕松拿下廬江。可袁術居然又出爾反爾,任用他的老部下劉勳當了廬江太守。

  對袁術,孫策一次比一次感到失望,直至絕望,他明白依靠袁術是沒有出頭之日,也完不成與張紘的約定,咬牙,拿出父親孫堅以命相搏換來的玉璽與袁術做交換,於是孫策就去見袁術。

  孫策見到袁術說:“吾父舊日於江東多有恩義,舅父征伐橫江無果,吾願帶兵相助。攻克橫江,可在當地召募士卒,屆時再率領麾下人馬助袁公平定天下,謀成大業,若袁公不信,可以玉璽為質“

  袁術雖明知孫策對自己不滿,但他認為,劉繇佔據曲阿,王朗佔據會稽,孫策未必能有什麽作為,且有玉璽巨大的誘惑,欣然同意孫策請求,並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為折衝校尉。孫策遂率父親舊部程普、黃蓋、韓當以及數千兵馬南渡。

  此時,周瑜得知孫策獨自領軍南下,帶兵相助,並以糧草相贈。

  自此孫策一發不可收拾,先破橫江、當利,樊能、張英戰敗。接著,孫策連續出擊,所向披靡,難掩鋒銳,且孫策軍隊的軍紀嚴明,百姓們很是擁護。

  自此孫策,文有張紘,武有周瑜、程普、黃蓋、韓當開始了他的江東傳奇之旅!

  鮮卑,烏桓,古代中國三國北方遊牧民族,源自東胡部落,名稱有吉祥與神獸的意義。漢朝時期,匈奴以東的遊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頓單於擊敗後,退居烏桓山和鮮卑山,成為烏桓和鮮卑二族,合稱東胡民族。鮮卑起源於遼東塞外鮮卑山,後主要活動於內蒙古東部阿魯科爾沁旗哈古勒河附近。二世紀時鮮卑佔據匈奴領地,稱雄塞北。四世紀西晉滅亡後,鮮卑陸續在今天的中國北方建立前燕、代國、後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及北魏等國,而漠北則由鮮卑別支柔然稱霸。439年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時常與柔然發生衝突。而後北魏經歷六鎮之亂後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西魏隨後也分別被北齊、北周所篡。最後北周統一華北,於581年因楊堅篡位而亡。稱霸塞北的柔然汗國也於552年為突厥汗國所滅。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在青海建立的鮮卑別支吐谷渾汗國則維持到663年為吐蕃所滅。

  同為東胡一支,鮮卑縱橫北方幾百年,甚至建立了國家,烏桓則不然,公元前119年(西漢武帝元狩四年),漢軍大破匈奴,將匈奴逐出漠南,烏桓又臣屬漢朝,南遷至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駐牧,代漢北禦匈奴。公元49年(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烏桓又從五郡塞外南遷至塞內的遼東、漁陽及朔方邊緣十郡,即今遼河下遊、山西河北北部及內蒙古河套一帶駐牧。烏桓在兩漢時先後兩次南遷,逐漸發展壯大,但受漢護烏桓校尉管轄,分成若幹部落,各自為政,一直沒形成統一的部落聯盟, 直至泯滅在歷史長河中。

  不過此時的鮮卑、烏桓正是發展壯大時機,時常出兵劫掠幽州,致使北方常遭鐵騎襲擾,不得安寧。東漢末年幽州逐漸被兩大勢力掌控,一是,幽州牧劉虞佔據薊縣以西郡縣

  劉虞,字伯安。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漢室宗親。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當地的遊牧民族,在鮮卑、烏桓、夫余、濊貊等外族間有崇高威望,隨時朝貢,不敢侵擾,因為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人心。

  二是,十八路討董諸侯之一的公孫瓚,佔據右北平等幾個州郡。

  公孫瓚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隻當了郡中小吏。他貌美,聲音洪亮,機智善辯。涿郡劉太守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自此踏上成名之路。公孫瓚作戰勇猛以三千騎兵追討張純等叛賊,立下戰功,升為騎督尉。此時,屬國烏桓首領貪至王率眾歸降公孫瓚。公孫瓚又升為中郎將,封為都亭侯,進駐屬國,此後的五六年間,與北方遊牧民族爭戰不斷,屢次建立大功,升為奮武將軍,封為薊侯,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不死不休,威震邊疆。

  幽州兩大勢力,公孫瓚好戰,劉虞懷柔。劉虞漢室宗親,公孫擁兵日重,屢次上報朝廷撤銷公孫瓚的駐邊部隊,隻余萬余步兵、騎兵屯駐右北平,這不是要公孫瓚的老命麽?公孫瓚怨恨劉虞與異族互開互市,資助異族,二人政見不合矛盾逐漸激化。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