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搜狐記者是網站財經欄目的專欄記者,他長期從事房地產與國民經濟的研究,在他看來,現階段如果房地產經濟出現問題,那麽共和國的經濟基本就到了。( bi qi wu 的拚音)
建築行業對公民gdp的貢獻率為10%到15%,這種比例意味著民生意味著大量就業,不是某個公司或者是某種科技能輕易取代的。
記者看著沈淮,沈淮是共和國科技的引導者,混沌生物更是共和國乃至全世界最偉大的企業,混沌生物推出樹屋後能和國家得到雙贏,還是僅僅滿了自己的腰包。
王地產等人也期待著沈淮的答案,他的答案或許就是未來房地產行業不可逆轉的命運。
沈淮點頭,“這位記者的問題非常好!樹屋和過去混沌生物的產品都不太相同,因為它關系到每一個人,更關系到如今的地產行業。但是樹屋又和混沌生物過去發布的產品一樣,都是用新的科技新的事物代替舊的科技舊的事物。新舊事物之間的矛盾是無法避免的。”
地產商人們聽到沈淮這樣說,感覺沈淮的用詞還比較委婉,心中又對未來抱有了一絲希望。
許恆大默默想到,樹屋社區和地產社區完全能夠共存嘛,今後混沌生物的樹屋社區做高端的,普通的房地產做中低端的,兩者不相乾不就好了?
可惜,沈淮接下來的發言徹底打破了大家的幻想。
“我今天在這裡,可以很負責人的告訴大家,現在市面上存在的商品房在不遠的將來已經會被樹屋說完全取代,請大家記住我的話,完全取代!”
這話這話一出,全場嘩然!
這意味著和地產經濟宣戰,這意味著沈淮將自己混沌生物放到了地產商人的對立面,甚至放到了數億民工和建築行業從業者的對立面。
“沈老大這是在宣戰啊!”
“其實兩者本來就有矛盾與衝突,房價貴了咱們買不起,沈老大的樹屋咱們可能買得起,但是許多民工朋友和許多建築行業的人就沒有工作了,實在是太矛盾了。”
“做建築的老板我不同情,但是我比較同情民工這樣的群體,他們是共和國發展和建設者和實踐者,要是他們現在就失業被社會淘汰,那還是不忍心啊。”
“我現在在江城大學念書,我爸爸就是民工,很辛苦的在工地上賺錢為我湊生活費,要是因為樹屋的出現,我爸爸失業了,我們家也就沒有經濟來源。我不希望混沌生物站在我們的對立面,好矛盾。”
在發布會的興奮之後,觀眾們開始思考樹屋對普通民眾的影響,他們對地產商人一點兒都不同情,甚至希望趕緊因為樹屋而破產,商品房一個都賣不出去,但是他們對從事建築行業最底層的工作人員又於心不忍。
這個群體太龐大了,數以億計!
人們驚恐的發現,混沌生物每推出一種產品就會讓一個行業的人面臨事業,那些沒有技術沒有能力的體力勞動者更容易失業,被飛速發展的社會所淘汰。
今後如果智慧生物大量的出現,那麽人類該怎樣生活?
全世界六七十億人口,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科學家、思想家,他們也需要生活也需要養育後代,總不能將這些沒有先進科技技術能力的人全部殺了吧。
大家希望沈淮能給出一個答覆,這不僅是關系到樹屋的未來更是關系到人類的未來。
沈淮說道:“在我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補充下這名記者沒有說的很清楚的一個地方,就是建築行業經濟佔據全國gdp的10%到15%這個觀點,準確的來說建築行業不僅僅是包括了房地產還包括了基礎建設、水利工程等,而房地產對佔據共和國的gdp比重已經從2016年的6.5%下降到現在的5%左右。”
沈淮頓了頓說道:“一個行業要發展要改革,一定會有犧牲,伊諾能量存儲倉的出現改變了共和國的農業格局,到今天為止許多農民要麽拿著豐厚的補助,要麽經過國家的技能培訓後外出務工,要麽在家中種植著國家提供的樹種;宇力生物電池的出現讓共和國的電力發展擺脫了過去依靠火電為主的不健康方式,這也使得許多煤礦工人下崗另謀出路。
不過和這次的樹屋推出對房地產行業的衝擊而言,前面我說的能量級都比較小。”
“我這裡有一組數據,大家可以看一看!”
大屏幕上出現了房地產經濟佔據gdp的比重,從08年的15%下降到16年的6.5%到如今的5%,這說明房地產所佔據的體量越來越小,一種行業所佔經濟的比重變小,說明它正在衰弱。”
沈淮不用臆想說話而是用數據說話,他又用商品房的庫存和售價曲線圖說明問題。
庫存在不斷增加, 房價也在不斷上漲,但是從08年開始,庫存激增但是除了帝都和滬市等一線城市房價增長速度依然強勁以外,其他城市的速度已經放緩。
沈淮說道:“庫存激增,房價上漲放緩,部分城市人均住房在兩套以上,房地產市場已經積累的巨大的風險和泡沫,這個泡沫還在增加,遲早有一天會破滅,等待破滅的這那一天,引起的金融海嘯是在座的你我都無法預料的,按照共和國的人口基數和經濟體量,對國家的傷害一定會遠超七十年代房地產泡沫破滅對倭國的影響,也會超過08年次貸危機對米國的影響。共和國很有可能在那個時候停止前進的腳步,墮入經濟怪圈。”
沈淮的分析十分在理,特別是應用的準確數據讓觀眾和記者們連連點頭。
“那個時候,數以億計民工會怎麽辦?那個時候無數從事地產行業的人會怎麽辦?這一天並不遙遠。”
沈淮語重心長地說道:“與其讓地產經濟硬著陸,不如我們現在開始行動,對這個行業進行正確的引導,對數以億計從事建築行業的民工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在培訓,讓地產經濟軟著陸。讓我們卸下過去的抱負,輕松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