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帝國支撐者》第554章 皇宮議事
賽媽媽深以為然,點頭稱是。

 二人密議一番,分頭行事。

 接下來,京師重新恢復了風平浪靜,但隨著各地武人的到來,京師逐漸熱鬧起來。

 皇宮。

 弘治高坐龍案之後,左右坐著幾位大臣。李東陽赫然在座。

 “馬卿,此次武舉準備得如何了?”弘治望著一位大臣笑問道。、

 一位大臣站起身形,只見他面容剛毅,一縷白須飄在胸前,回稟道。

 “啟稟陛下,武舉前期之事已經準備妥當,近日,各地武者盡皆於兵部報名,兵部上下齊心協力共同操持,數日之後,諸事就將停當,武舉開試之期可期。”

 此人正是兵部尚書馬文升,字負圖,別號約齋,又號三峰居士、友松道人。鈞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景泰二年(1451年)進士。授禦史,歷按山西、湖廣,遷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禦史,入為兵部右侍郎。歷遼東巡撫、右都禦史、總督漕運。

 在歷任期間,巡撫陝西,整頓與各部的茶馬貿易,換取番馬,還生擒了平章鐵烈孫,戰功顯赫,還曾協調過延綏、寧夏、甘肅三邊軍務,逐漸成為處置邊事的專家。後被召回朝堂任職兵部右侍郎。繼而又被派出遼東進行邊備,後又三次赴遼東整頓,受到邊軍士卒歡迎。

 但隨後,被通政司左通政李孜省陷害,調往南京任兵部尚書。

 弘治繼位後,才被召為左都禦史,弘治二年,被改任兵部尚書至今。隨後又派兵深入西北哈密、土魯番等地,解決赤斤、蒙古部等與土魯番部的矛盾。

 “好,馬卿費心了!”弘治滿意地點點頭,轉而面向旁邊的幾位大臣,“武舉之事事關朝廷武備,諸卿還有何建議,不妨提提。”

 面容瘦削,白面無須,儀表堂堂,相貌俊偉的中年人站起身形,衝弘治一拱手,“啟稟陛下,臣有些話要說!”

 “謝卿但講無妨。”弘治一抬手,示意坐下說。

 謝遷,字於喬,號木齋,浙江余姚人。成化十一年(1475)中進士一甲第一名(即狀元),授以翰林院修撰。弘治八年(1495年),朝廷命謝遷同李東陽入內閣參與政務。當時,謝遷正料理父母的喪事,竭力推辭,直到居喪結束才接受任命。隨即又晉升為詹事,並繼續兼任侍講學士。

 謝遷向弘治致謝之後,坐下,侃侃而談,“武舉定為六年一屆,實乃是朝廷之幸事,也是網天下英才之壯舉。”

 弘治及各位大臣紛紛點頭,表示認可。

 “應試者為各地武學官生,皆為地方官所薦舉的‘通曉兵法、謀略出眾’且‘身家無礙者’,由所在官、司衙門和各軍衛投保或者數名應試者具結作保後方可獲準參加,今年由於邊防緊急,故此才在年底進行武舉,時間有些倉促。”

 一時間,大臣們紛紛思索,這謝遷一番鋪墊,到底要說什麽?紛紛望向謝遷。

 “然,此前六年前才舉行過武舉,時間間隔太長,各地並不重視武備,同時,如今這些參加武舉的人員根本就沒有經過鄉試的甄選,是否會有些良莠不齊?”

 大臣們紛紛點頭,包括馬文升這位現任的兵部尚書。

 “既然是良莠不齊,入得這繁華京師,是否會惹事生非?那必然會導致京師治安的緊張,故此,我想,除卻武城兵馬司、錦衣衛及都察院負責外,馬大人是否得讓兵部對這些參加武舉人員進行一番規范?”

 弘治不斷點頭,眾大臣看著謝遷也陷入了沉思。

 “另外,我希望順天府尹對這些武舉參試人員進行登記歸檔,令其在可控范圍之內,同時令錦衣衛嚴查,甄選出其中心懷叵測之輩。”謝遷繼續補充道。

 “還有嗎?”弘治微笑著問道。

 “我想,讓兵部令這些武者分類,從而將其分劃整理管治,如此的話,即可更好地進行管理,不致令京師治安出現不可控因素!”

 “劉閣老,你看?”弘治轉向一位面色圓潤頜下有白須的年老大臣道。

 這位大臣名為劉健,字希賢,號晦庵。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內閣首輔。

 自幼師從於薛瑄,於明英宗天順四年(1460年)登進士第,歷庶吉士、翰林編修、翰林修撰、少詹事,並擔任太子朱佑樘(弘治)的講官。弘治即位後,升禮部右侍郎兼翰林學士,入閣參預機務。後遷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改武英殿大學士。弘治十一年(1498年),接替徐溥擔任首輔,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劉健學問博大精深,敢於仗義執言,以天下為己任。當時太監李廣因清寧宮火災而畏罪自殺。劉健與李東陽、謝遷上疏說:“古代帝王沒有不遇到災害而恐懼的,向來奸人佞臣炫惑聖明皇帝的視聽,賄賂流行,賞罰失當。災異的積累,正是這些原因,現在所幸首惡消除,陛下開始醒悟,然而余惡尚未除盡,過去的積弊尚未革除,臣願意奮發有為於政事,舉薦賢才,貶退奸惡,賞罰分明。凡是所應當施行的,果斷處置毫不猶豫,不再因循守舊,以免後悔。“孝宗正讚賞接納劉健的意見,而李廣同黨蔡昭等隨即取到聖旨,給予李廣祭祀安葬和祠堂牌匾,劉健等極力勸諫,僅停祠堂牌匾。

 由於他位高權重,朝中諫官有時候彈劾他專權,他從不放在心上。弘治十一年(1498年)三月[9],國子監學生江瑢彈劾劉健、李東陽阻塞言路。孝宗為了安慰劉健、李東陽,將江瑢下獄,劉、李二人不計較私人恩怨,大力為江辯護,將他救了出來。他的為人,使朝中上下十分信服。

 作為一位首輔,朝中大小事務弘治自是須要與其商議。

 劉健撫須道,“謝大人的擔心甚是,此事確實不可小覷,必須幾個衙門合作無間,而武舉之事又是由馬大人具體操辦,不如,此事就交由馬大人進行協調統籌吧!至於其他衙門,還請陛下下旨,令其輔助馬大人,陛下您看可好?”

 弘治點頭認可,看看旁邊的李東陽,李東陽也是頷首不已,弘治衝劉健點頭道,“好,就依劉卿,此事就這麽辦!李卿就擬旨吧!”

 說著,弘治衝李東陽吩咐道。

 李東陽站起身形拱手道,“臣遵旨!”

 “諸卿還請同心協力,將這武舉取士之事辦得漂漂亮亮!”弘治環視一周道。

 “臣等遵旨!”眾大臣躬身應是。

 繼而大家又討論了一些朝堂之事。

 “諸卿,還有何事?”弘治環視一周,問道。

 “啟稟陛下,副都禦史顧佐來報,說是遼東李杲等誘殺朵顏三衛之事已經調查得差不多了,不日就將完結,他想要過些時日就返回京師。”劉健回稟道。

 “不錯,此事顧大人已經透露了一些,他擔憂有人會對他回京有所阻撓,故此臣想派人前去將他接回,以免糟了毒手。”謝遷在旁一臉排憂道。

 “有此事?”弘治一皺眉,望著謝遷。

 “臣怕此事還要嚴重!”謝遷鄭重其事地點頭道。

 朵顏三衛,建立於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大明在遼河以北的金山到龍安(今吉林省農安縣)、一圖河(今伊通河)、亦迷河(今驛馬河)一帶建立了朵顏、泰寧和福余三衛。朵顏衛在屈裂兒河(指洮兒河南支流歸勒裡河)上遊和朵顏山一帶;泰寧衛在塔兒河(今洮兒河)流域,即元代泰寧路;福余衛在嫩江和福余河(今烏裕爾河)流域。同時,明廷授封三衛首領以各級官職,進行籠絡和羈縻。封阿劄施裡為泰寧衛指揮,塔賓帖木兒為指揮同知;海撒男答奚為福余衛指揮同知;脫魯忽察爾為朵顏衛指揮同知。大明要求他們“各領其所部,以安畜牧“(《明實錄?洪武二十二年五月癸巳》),做明朝的“屬夷“。

 蒙古人稱朵顏衛為兀良哈,泰寧衛為翁牛特,福余衛為烏齊葉特。這是因為朵顏、泰寧和福余三衛分別是以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烏齊葉特三部為主組成。後來,明朝也把朵顏衛稱為兀良哈衛。當初,三衛當中以泰寧衛最強大,其次福余衛,朵顏衛在後。後來,朵顏衛實力迅速壯大,躍居三衛之首。因此,明朝往往把三衛籠而統之地稱作朵顏三衛或兀良哈三衛,把朵顏、泰寧和福余三衛的駐地統稱為“兀良哈地區“。

 隨後,在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向三衛借用了3000精兵,作為“靖難軍”的骨乾,南下奪取天下,朱棣即皇帝位後,為了酬謝“從戰有功“的兀良哈三衛蒙古人,決定把大寧衛(今承德市、平泉縣、建昌縣及老哈河流域)封賞給他們。同時,他還封三衛首領以都督、指揮、千戶和百戶等職;決定在開原、廣寧兩地開設互市,供兀良哈三衛蒙古人和大明進行交易活動。

 由於成祖皇帝未曾完全兌現允諾,兀良哈三衛蒙古各部,為了獲得大寧地區的駐牧權,聯合了當時頗為強大的阿速特部(明朝稱其為韃靼部)首領阿魯台。他們經常聯兵進攻明朝。成祖皇帝三次禦駕親征,打擊了支持阿魯台的兀良哈三衛,使他們受到極其慘重的傷亡。但他們並未屈服,不時擾邊,令大明不堪其擾。

 成化末年,朵顏三衛被韃靼所逼,走匿邊塞,以尋求明廷保護,其勢力衰久不振。而韃靼小王子部及火篩等部相倚日強,為東西諸邊患,遼東邊塞屢次失事。

 弘治十二年(1499)正月,遼東總兵官李杲與巡撫張玉、鎮守太監任良來信報捷,說是三衛分道入寇,官軍敗之。但劉健等大臣認為朵顏三衛近年來與明廷修好,疑其中有詐。

 而朵顏三衛也派人前來喊冤,說是遼東總兵官李杲與巡撫張玉、鎮守太監任良合謀,以為朵顏三衛積弱可欺,欲殺其冒功掩罪,乃令都指揮崔鑒、王璽、魯勳設酒席,誘其來市者三百余人赴宴,盡殺無余。實乃是殺良冒功。

 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故此乃命副都禦史顧佐前往核實。如今居然有此事,事涉邊境防務此事重大啊!

 弘治沉吟一下,道,“哦,此事諸卿有何意見!”

 “此事重大,必須派取精兵強將,護送於他!”謝遷道。

 “行啊,馬卿,就由兵部調派兵力前去吧!”弘治點頭認可。

 “陛下,不行啊,如今京師各衛各司其職,根本就派不出多余的兵力啊,而此事事關重大,如果兵力少了起不到作用啊!”馬文升苦笑道。

 “這樣啊!”弘治皺眉不已,“真的派不出兵力?”

 馬文升苦笑點頭道,“不錯!”

 旁邊的李東陽看著馬文升,心中一動,拱手道,“陛下,臣有一策,不知可不可行。”

 “哦,李卿隻管道來。”弘治眼前一亮。朝堂之中一直有“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的說法,既然李東陽如此說,還真說不定有主意。

 “陛下,武舉馬上就要舉行,也將取士, 這些中舉之人,必然是謀略武技精湛之人,應該能夠勝任,而現在有些武職正在京述職,不如,就由他們帶著這些中舉之人前往,既能解決兵力不足之事,又能鍛煉中舉之人,豈不是一舉兩得?而且,不日武舉就將舉行,時間上也能夠趕得上。”

 弘治一聽深以為然,面向眾臣道中,“諸卿覺得此策如何?”

 “臣等附議!”劉健等大臣紛紛首肯。

 “好,那就請諸卿統籌安排吧,盡快將此事落實!”

 “臣等遵旨!”大臣們應道。

 “好了,接下來,諸卿要勞累了。”弘治笑道。

 “此乃臣等本份!”劉健帶領群臣,向弘治躬身施禮。

 弘治滿意地點點頭,起身離去。

 李東陽看著弘治的背影,心中暗道,“中信啊,此番機會我是爭取來了,只看你的學員們是否爭氣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