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繼續講述著明中信的點點滴滴。
明家的身處困境,明中信的臨危受命,接掌家權,隨後的大刀闊斧,名軒閣改製,書坊轉型,明家學堂建立,一系列改革措施,引來的明家崛起。
蘭婷文會、詩詞會友之上的驚才絕豔、力壓群雄,縣試、府試的絕佳表現。
還有與蘭家的糾纏,與蕭颯的恩怨,甚至與彌勒會的恩怨,與錦衣衛的合作,極盡誇張之能事,盡數一一道來。
可把劉老頭驚得夠嗆,這明中信的經歷還真的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啊!
劉老頭疑惑,這明中信有那麽出色嗎?不會是李老頭在忽悠他吧?
而且,他既然如此自立,如此出色,自己盡可以解決所有問題,而且府試已過,勇奪案首,提學魯子善又是李老頭的弟子,院試更不在話下,還有何困難需要自己幫忙!
哦,對了,蘭家,難道李老頭讓自己去為明中信向蘭家提親?
這倒是可以,君子有成人之美!想必依自己的身份地位,那蘭家估計會受寵若驚吧!
不對,應該沒有這麽簡單!
劉老頭探究的眼神望向李東陽。
李東陽不再說話,而是從袖中取出兩本書冊,遞給劉老頭。
劉老頭有些疑惑,接過書冊,低頭觀瞧。
上面一本為《幼學瓊林》,劉老頭繼續翻看,越看越驚訝,越看越吃驚。
仔細翻封面,卻見左下角郝然寫著四個小字“明中信著”。
這,這,他驚疑地抬頭望向李東陽。
“不錯,就是他所作。”李東陽點頭肯定道。
劉老頭驚歎不已,這文,沒點閱歷根本就寫不出,這明中信要如何妖孽才能寫出此書,而且聽剛才李老頭介紹,他今年才十五歲,小小年紀居然寫出如此著作,太妖孽了!
看著《幼學瓊林》,劉老頭居然不忍釋卷,翻來覆去地看。
李東陽望著劉老頭的樣子,心中暗喜,成了,依劉老頭那尿性,只要他認為明中信可堪造就,一定會出手的!
“行了,還是看看另一本吧,更加精彩!”李東陽提醒道。
“是嗎?”劉老頭一驚,難道那本也是這明中信所作?
帶著驚疑的心情,劉老頭把《幼學瓊林》拿在右手,左手取過書冊,卻見書題為《論述八股文的創作理論、寫作技法》。
劉老頭大吃一驚,抬起頭望向李東陽。
“再往裡看!”
劉老頭心懷忐忑地翻開書冊,映入眼簾的是“序”。
“余陸氏明遠”,開頭這幾個字就令劉老頭一驚,再次抬頭望向李東陽。
“正是!”李東陽仿佛知道劉老頭想問什麽,直接點頭。
“那位?”劉老頭一臉的不可置信。
“那位!”李東陽繼續點頭。
劉老頭深思一會兒,繼續看。
“年近知天命,見鄰人弟子幾上秋試,僅叨末第,秦裘履敝,齊瑟知非,落魄春風,孤舟夜雨,此時此味,此恨此心,惟親嘗者脈脈識之,未易為旁人道也。見其早生華發,疲態盡顯,故心有戚戚,誓將孤幾十余年科舉應試經驗結於此書,讓小友明中信整理校對!望後來者以此為鑒,以此入門,聊慰此心。弘治戊午年十一月。”
明白了!這是在為明中信背書,吸引仇恨呢!劉老頭看明白了。
但就是想不通,為何這陸明遠要為明中信背書?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明中信還有其他身份?
“這明中信?”
未等劉老頭將話說完,李東陽直接打斷道,“他沒有任何背景,只是其父、其祖父皆為官場中人。也未與陸公有任何接觸。
”“那就怪了!”劉老頭搖搖頭。
低頭繼續觀看內容,臉色越看越白,不自禁吞了一口唾沫。
太直白了,太精辟了!
“此書刊印,讀書之人此題無憂矣!”劉老頭感歎道。
“先別說那個!此書的影響你是知道的!要如何善後?”李東陽打斷他的感歎,問道。
劉老頭沉吟不語。
“不要忘了,那藥可是還在你懷中!”李東陽提醒道。
劉老頭翻起白眼看了他一眼,並未言語。
“你不想去見見我那小友?要知道,他可是有可能根治你的病哦!而且,你的命可比那些麻煩事重要得多!”
見劉老頭依舊不說話,李東陽下了一濟猛藥。
“如果你怕了,就把藥還我,我立刻動身,回京城去周旋!”
“你別逼人太甚!”劉老頭雙眼圓睜,怒喝道,“我總得先考慮一下如何安排家中事務吧!”
“好, 今日才知劉老頭還真是一位俠肝義膽的人物,別人真沒說錯!”李東陽恭維道。
劉老頭目瞪口呆,從來沒見過,李東陽這麽會變臉,太快了!看來以前還真是低估了李東陽的厚臉皮了。
第二日,劉老頭安排好家中諸事,二人相攜而去。
此時的明中信也將各種技能書籍編撰成冊,交給了明中遠刊印。
明中信對明家生意進行了又一輪的視察檢閱,一一查漏補全,諸般事宜安排妥當,回歸了三點一線的生活,為即將到來的院試進行備考。
這卻讓明家學堂的學員們興奮不已,明教習終於又回歸了,這令無限崇拜明中信的學員們欣喜若狂,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效率迅猛提升。
這一切看在孫宇眼中,不由得一陣無奈,自己累死累活,居然不如明中信無形中的影響,太打擊人了!
相應地,明家各個生意口,所有的明家人都好似找回了主心骨,所有夥計服務態度急速提升,每日笑臉迎人,顧客滿意度大大增加,營業額噌噌上漲,各位管事掌櫃喜笑顏開。
明中信的回歸效果是顯著的!成績是喜人的!他也是滿意的!
總之,明家各項生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發展著。
這一日,陵縣縣城外來了一隊風塵仆仆的人馬,
黃土大道上塵埃滿天,鞭影飄飄,蹄聲陣陣。
好似有車隊向城門駛來。
陵縣趕往田地進行種植的佃農們駐足觀看。
咦,當先一輛馬車不正是明家馬車嗎?
難道明家有人又出遠門回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