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頂點中文),最快更新!無廣告!依照常理論說,陳叔慎的這一要求並不過份,畢竟蕭如水身份未明,單憑他的一面之詞就輕易發兵江北,萬一要是中了隋軍的埋伏怎麽辦?
可是,周羅喉因自己就是被江總找借口排擠出建康統軍的,唯恐自己的上章會再次被江總、施文慶等人擅自扣留,呈交不到皇帝手中,遂不顧陳叔慎的堅決反對,執意要發兵接應後梁宗室及百姓棄隋投陳,好出一出南陳五千多名細作、暗探被楊氏父子趕盡殺絕這口惡氣。
陳叔慎只是個半大孩子,從心底裡敬畏周羅喉三分,眼見周羅喉對自己的勸阻置之不理,一面向周羅喉主動作出了讓步,答應駐守九江一帶的南陳駐軍主動不超過三千水軍及相應的戰船過江接應蕭岩等人,一面自己口授,命手下書吏代筆,草擬了一道奏章緊急送往建康,向皇兄陳叔寶稟明在這件事情上面,自己和周羅喉各自秉持的立場,以求日後為自己推脫責任之用。
周羅喉一則顧及到始陵王陳叔慎畢竟是名義上駐守九江一帶南陳軍隊的主將,又和當今皇上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再則他自己心裡十分清楚,接納大批後梁宗室渡江來投,違背了南陳和楊隋兩朝間近年來達成的互不受降納拳的約定,勢必留下把柄給楊隋,此舉可以說是功過參半,也不好做得太過,於是便勉強答應了陳叔慎提出的條件。
可這一來就苦壞了蕭如水。他本打算周羅喉能出兵出船,到江北接應蕭岩率人來投奔南陳的,不曾料想到周羅喉答應了陳叔慎提出的限定條件,只能發三千水軍過江接應蕭岩等人南來,照此將這件事繼續推動下去,就需要蕭岩率領的數以萬計的後梁宗室和百姓自己解決渡江船隻的問題了。
苦口婆心地勸說周羅喉增派空船過江接應後梁宗室及百姓渡江不成,無奈之下,蕭如水隻得再次隻身渡江來見蕭岩,來向他說明這一最新出現的不利情況。
好在蕭岩棄隋投陳的態度十分堅定,告知蕭如水後梁滅國後,或許考慮到隋朝尚未正式下達伐陳詔書的緣故,秦王楊俊還未從沿江居民、商戶手中收繳船隻,下達封江令,因此他們可以自行解決所需渡江船隻這一問題。
除此之外,蕭岩還告訴蕭如水,有確切消息稱,秦王楊俊近日將到山南道行台下屬各州府進行巡視,屆時江陵城中將會隻留下江陵總管崔弘度一人統軍駐守,正可趁此時機發動後梁宗室及百姓渡江投陳。
蕭如水有感於蕭岩棄隋投陳的一片誠心,同時也是為了確保蕭岩率領數萬後梁宗室及百姓能夠一舉投陳成功,主動向蕭岩提出,要他設法打探出楊俊此番出行巡視的詳細路線,自己將在蕭岩率人渡江投陳的同時,前去行刺楊俊,以轉移隋軍的注意力,配合眾人渡江投陳的行動。
蕭岩隻道是蕭如水本人也出身於後梁宗室,為顧全本宗本族的體面才如此盡力地幫助自己,哪知蕭如水之所以肯如此不遺余力地促成此事,還另有他無法向蕭岩說明的一番苦衷。
三天后,蕭岩派人果然打探到了秦王楊俊外出巡視的具體日期和詳細行程,蕭如水即與蕭岩約定待楊俊一離開江陵,即可開始發動後梁宗室及百姓渡江投陳了,並派人渡江將這一訊息稟報給了周羅喉,請他及時發兵過江來接應蕭岩。
大隋開皇七年春三月甲子日,南陳長城公建興六年同一天,後梁王叔(後梁滅國後被封為隋朝安平王)蕭岩,蕭讞二人帶領後梁宗室及他們的部曲、佃客,同時還有受到他們鼓惑的一部分後梁百姓共約十萬多口人趁隋朝山南道行台尚書令、秦王楊俊分赴治下諸州府巡視的機會,從江陵城外沿江近百裡的江面上分乘數百隻大小船隻開始渡江投陳。
依照事先約定,南陳九江郡守、領軍將軍周羅喉親率三千水軍過江前來接應蕭岩、切讞等人棄隋投陳。
在遼闊的江面上,當日間滿目皆是滿載著男女老幼南渡投陳的船隻,黑壓壓鋪滿了整個江面。
留守江陵的隋朝江陵總管崔弘度在蕭岩率人開始渡江後不久就得到了稟報, 正欲率領水軍登船前去攔截,卻又接到了襄州發來的緊急軍報,稱秦王楊俊在從江陵趕赴襄州巡視途中,遭到了不明身份的刺客的半道行刺,請崔弘度速發兵前去解救。
崔弘度權衡輕重緩急,還是不敢置楊俊的求救於不顧,而去率軍阻攔蕭岩率眾渡江投陳,於是急命麾下佐領率領水軍登船前去阻攔蕭岩率眾南渡投陳,而他自己則率領五百精銳騎軍出城來救楊俊。
待崔弘度率軍在距襄州城約五十裡處的一處村莊裡找到了秦王楊俊和他的親兵衛隊時,經向楊俊當面一問方知,此次攔路行刺的這夥刺客人數雖有數百之眾(書中暗表,隨蕭如水前來行刺楊俊的都是蕭岩府中的親兵),卻像是虛晃一槍,一觸即潰,唯有領頭的一人,隨行護衛楊俊的梁默從他的身形、步法依稀他就是數月前從他手下逃脫的“雁巢”大護法蕭如水,一路追趕他去了。
崔弘度聽楊俊說到這裡,心中暗道聲不妙,情知上了對方的調虎離山之計了,遂將今日發現有大批船隻從大江北岸拔卯南渡,懷疑有大批後梁百姓欲渡江投奔南陳的情況向楊俊作了稟報。
楊俊當即傳命沿江諸州,盡出當地水軍,盡可能多地攔下南渡船隻。他本人也立即取消原定的行程安排,會同崔弘度一道返回江陵,親自安排部署在江陵附近江面攔截南渡船隻的行動。
待楊俊和崔弘度匆匆趕回江陵城,登上城樓,注目向南面的大江江面上望去,只見一片帆影已在視線中化做了一個個黑點,眼見數以百計的船隻即將渡過大江,到達大江南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