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商戶嫡女奮鬥史》第872章 驚人的消息
姚芷玥所言,姚夫人知道其中的風險,哪裡像她想得那樣容易?

如今北地戰局不明,朝內政局不穩。往日與太子交好的那些權貴、大臣個個夾緊了尾巴做人,正是多事之秋。

如今封明賢倒了台,太子一家獨大。

在齊王還是太子的時候,和封明賢鬥得旗鼓相當之時,武家旗幟鮮明的站在了齊王一側,頓時讓齊王獲得了局面主動。

姚夫人雖然是後宅婦人,也知道太子被廢的後面,定然有齊王的手筆。

武家是老牌勳貴,他日太子登基,武家更加如日中天,有從龍之功。在這個時候,人人恨不得藏得越深越好。

只有武家人,越揚眉吐氣。連出來采買的下人,走在街上脊背都格外直一些。

這時,去謀害武正翔的夫人?姚夫人簡直覺得就是在找死。

可是,若是不去,姚芷玥將那件陳年舊事告訴了姚尚書。這後宅之中,自己恐怕就會失去所有權勢。

姚夫人心頭愁腸百結,不知該如何抉擇。

……

姚夫人走後,姚芷玥緩緩起了床,拿起妝台上的玳瑁象牙梳,一下又一下的梳著自己的長。

她端詳著鏡中的少女,綻放出一個豔麗的笑容。

比之以往,她的笑容中藏了幾分天真的陰狠,少了幾分少女的甜美。

權墨冼,無論他是怎樣的男子、是不是做繼室,她都絕不會嫁給他。她的心,已經滿滿的被武正翔佔滿,不留一絲縫隙。

只要能嫁給他,她能克服一切困難,鏟除擋在她面前的人!

香寒小心翼翼的端著托盤進來,將茶水和糕點放在桌上。夫人剛剛離開,她原以為會見到很生氣的六小姐,此時見到她眉眼都是笑意,暗暗舒了一口氣。

……

是夜,一個滿身風塵的驛兵,背後插著三竿八百裡加急令旗,帶著千裡煙塵策馬到了京城城下,漏夜進了京城。

翌日清晨,一個驚人的消息在京中傳開。

太子領兵貪功冒進,在並州晉陽外被巴家軍分而擊之,大軍損失慘重。朝廷大軍潰逃,分散成幾股幸存下來。東宮衛率府親衛護著太子逃進了晉陽城,死守。

叛軍勾結晉陽城中內奸,攻入城中燒了糧倉。奮戰一夜,才將叛軍打退出城,但城中損失慘重,太子也身負重傷。

只剩晉陽城太守,領著軍民守城。但缺衣少糧難以持久,軍情如火請求朝廷立刻增兵援助。

據說,慶隆帝收到了這個消息,在宮中被氣得吐血。

流言像風一樣,刮過了洛陽城。街頭巷尾之間,人們壓低著聲音,將這個消息傳得有鼻子有眼,宛如親見。

慶隆帝急招重臣議事。

以宰相朱自厚為,率集賢院大學士關景煥、六部尚書,齊聚宣政殿。

慶隆帝大雷霆,命兵部立即擬出應對方略,調京畿大營、抽調南衙六衛、及北衙兩軍,北上迎敵。

眼看著慶隆帝精力不濟,在議事時連連咳嗽,底下眾人都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

太子已經重傷失陷於晉陽城中,而且如軍情顯示,晉陽城情況危在旦夕。

就算馬上調兵,從糧草準備到大軍開拔,最快也要半個月功夫。等大軍抵達晉陽,就算能將巴家軍全部剿滅,也救不回太子。

當下,這些人就起了別的心思。

慶隆帝接過吳光啟地上的手帕,擦了擦因為咳嗽而導致的唾沫。用手帕掩了,眼神陰騭的望著眼前這些國之棟梁。

國難當頭,他倒要看看,這些人究竟在想些什麽。

軍情緊急,朱自厚也不能再裝糊塗。作為宰相,他必須拿出態度。

“皇上,南衙、北衙拱衛皇城,驟然調離,恐宮防空虛。”他奏道:“不如就近調集府兵,令他們在京畿大營集合。”

他這個建議,中規中矩的很。既沒有落井下石,也沒有為太子著急的意思。

上一次調府兵,就已經就近抽調。這次的府兵只會從更遠的地方來,時間只會更慢。但他滿口為皇上著想,有大義的名分壓著,倒顯得大公無私不偏不倚的很。

慶隆帝在心頭笑了笑,今日就算他過關,這個老狐狸。

“姚愛卿,你是兵部尚書。”慶隆帝點了名:“你來說。”

姚尚書拱手道:“朱大人所奏有理,只是府兵集結需要時間,就怕北地戰事等不了這麽久。另外,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戶部調集錢糧需要多少時日?”

這是把球踢給了戶部。

“上次調集糧草,已動用了今年新收的秋糧。前年黃河水患、瘟疫橫行。 皇上寬仁,下令開倉放糧減免兩年稅賦。”

“這兩年,朝廷全靠江南、鹽稅支撐。眼下各地糧倉只夠使用,京中糧倉空虛,再動就怕會影響根本。”戶部尚書鞏元緯回稟。

聽到朝廷如此困難,眾人頓時議論紛紛起來。不多時,便分成兩派。

一派以關景煥為,刑部顧尚書等人附議。主張收縮防線,放棄太子率領的朝廷大軍,憑借函谷關據守,拱衛京城。

另一派,以吏部柳伯承為,禮部吳尚書等人附議,主張先派一隊精兵北上,馳援晉陽。後面再慢慢召集大軍,收復失地。

朱自厚和鞏尚書保持中立,隻陳情不戰隊。

兩派人主張不同,不多時便吵得面紅耳赤。一邊說孤軍深入,是羊入虎口白費兵力。一邊說寸土必爭,必須要保太子不失。

慶隆帝看著兩派爭論,面色不辨喜怒。在吳光啟的伺候下,緩緩的品著茶。

朝臣知道皇帝看著,誰也不退讓,個個引經據典據理力爭,在禦座前唾沫橫飛。單聽他們說話,大義凜然絕無私心。

“好了!”慶隆帝道:“明日,兵部擬個條陳出來。”

他不決策,隻讓姚尚書擬條陳。揣摩不透他的心意,一時間眾人摸不著頭腦。

“都退下。”

眾人從宣政殿出來,個個心事重重,尤其是姚尚書。他受命要擬出條陳,但究竟是戰是守?慶隆帝的態度實在令人看不明白。

關景煥落後幾步,待姚尚書路過時,道:“姚大人若有時間,不妨一道走走。”4674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都來讀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