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嶽林和苗鳳山帶頭的醫療專家小組,行走在從林老居所到大院門口的一段甬道之上,他們一個個低著頭沉默不語,到現在還沉浸在李曉所展現出來的精湛醫術和針法。
一個困擾他們已久的醫學難題,竟然被對方運用幾根不起眼的銀針,就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饒是他們這些醫療專業人士,也要羞愧三分。
其中尤以嶽林的面色最為複雜,方才被打臉的那一幕歷歷在目,眼神閃爍,似羞似惱,自我心中樹立起的那高大形象,海外西醫學成歸來,榮譽無數的嶽林,在每每面對中醫時,卻持有派別之見,油然而生一種優越之,但是到了今天,他卻第一次有種彷徨失措,搖搖欲塌的感覺。
當他走到來時所搭乘的救護車前,要和其余的醫生分別時候,嶽林忽然停下了腳步,扭過頭來對著苗鳳山道:“苗老,在您心中是不是覺得,中醫要遠勝於西醫?”
苗鳳山聞言,捋了捋下頜的山羊胡須,淡然一笑道:“只要能夠醫人苦痛,救死扶傷,是中醫或是西醫,又有何區別?”
這句話在嶽林的腦海中不斷響徹回蕩,口中也跟著喃喃自語。
“只要能救死扶傷,是中醫或者西醫又有何區別?”
是啊,正所謂醫者仁心,這是醫學院中導師們讓他們謹記的最重要一點,可以說是醫術之本,為醫之基。對待病人,不管他的貴賤貧富,老幼美醜,是仇人還是親近的人,都應該一視同仁,竭力醫治,不僅是對病人,對於醫術也應該是相同的道理,應該要摒棄掉派別之見。
很多時候,都是局中者迷,而這些年來,伴隨著嶽林學術和醫技不斷的增進,醫學界地位的節節攀升。不知不覺間卻是將這最根本的一條給遺失了,否則也不會出現今天如此狼狽不堪的一幕了。
“看來我是得要好好反省自己了。”嶽林幽幽一歎之後,這才拾階走上了救護車。
……
……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內,在李曉針灸術搭配醫經藥方,精心的治療下,可以說,林老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高血糖和皮膚潰爛等一系列的並發症,也是得到了很大的緩解。
一個星期後,經過護士好幾天的跟蹤檢測之後表明,他血糖血漿的數據,都漸漸地趨於平衡,與指標靠攏了,在飲食方面也有了極大的改善,體征也在逐漸恢復,整個人的精神面貌,臉色也越發的紅潤,身體狀況有了極大的改善,已經可以用拐杖下進行簡單的行走了,見此情形,就連汪強也是一改以往的愁容。
一些林老曾經的下屬和戰友,更不乏身居高位的重要人物,也紛紛地前來探望,當他們發現身體在好轉的林老時,無不是驚奇和讚歎,簡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醫學奇跡,甚至幾個老戰友已經是提前相約,等到林老病愈的那一天,再好好的聚會一堂,對酒把話敘!
而這份功勞,當然是離不開李曉的努力,同樣的,在為林老治療的過程中,李曉的針灸和醫術也是突飛猛進,現在的他,即便是精神念力高度緊張之下,憑借對於銀針撚動和脈絡望氣的領悟,即便是針灸兩個小時,他也能夠做到氣息平緩,不紊不亂。
……
……
在半月之後,林老的病情也是真正的穩定下來了,有李曉所開出的藥方,以及醫務人員的精心照料之下,相信林老完全康復的那一天也是指日可待。
這天當李曉最後一次,為林老做完針扎和艾灸後,便是準備和林老告辭,離開燕京,返回安城市了。
“李曉,多謝謝你,要不是你的話,恐怕老朽已經是半截身子邁入黃土了。”
林老那枯皺卻明顯要有力幾分的雙手,緊緊地拉住李曉,感激之情,更是溢於言表。
“林老,這是我應該做的,您只要康復了,往後的日子還長著呢,到時咱們再重回魯省的鐵道紀念館,回憶往昔的金戈鐵馬,崢嶸歲月!”
“好,咱們一言為定!”林老拍了拍李曉的肩膀,不禁是發出了爽朗的笑聲,汪強見此情形,心中也感到無比的欣慰,自從老爺子重病的這段時間,他已經很久沒看見他發出這麽暢快的笑意了,由此可知,他的心情也是非常不錯的。
就在李曉和林老、汪強告辭,拒絕他們相送的請求,準備要前往機場的時候,就在這時,屋外卻傳來了一陣腳步聲。
門扉被推開之後,外面出現了兩個人的身影。
正是嶽林和苗鳳山,此時他們看著李曉手中拎著的旅行包,以及和林老話別的場景,自然也明白了原因。
……
“小友,你現在是要走?”苗鳳山不由得眉頭一挑,詢問道。
李曉目光在兩人身上逡巡一掃後,便是淡淡地點點頭道:“沒錯,現在林老的病況已經是趨於穩定了,而我回安城也是有些事情要辦,所以便準備先回去了。”
“啊, 這麽倉促?”對此苗鳳山也是顯得頗為意外,眼中流露出一絲不舍之色道:“小友,此行一別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夠再敘,不過你這一身醫術實在是精湛絕妙,只要你原因的話,我中醫協會的大門永遠是為你敞開的。”
此時,苗鳳山也是很明顯的表露出,想要拉攬李曉的意思,畢竟像李曉這樣的奇才,真是他屈指所見,自然也是萌生了愛才之心,甚至想要將他好好培養,成為一代中醫大師。
而這番話,李曉自然也是聽苗鳳山跟自己講過,不過最後卻是委婉的拒絕了,畢竟對於他來說,醫術更多的只是一種輔助修行的方法,況且自己穿梭諸天世界,而在現世界則不想有太多束縛,所以對這中醫協會,也並非太感興趣。
這時,另外的嶽林在躊躇片刻之後,終於是一腳踏出,鼓起勇氣道:“李曉,我那日當真是有眼不見泰山,你醫術之精湛,實在是嶽某生平之僅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