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第一書生》第一十一章 院試也不難
  等到差役舉著木牌來到陸誠的號舍前,陸誠便看到了此次的考題,一時也有些撓頭,那上面赫然寫著七個大字:“枉己者,學則不固。”

  枉己者,學則不固?

  陸誠心裡一陣鬱悶,這提學大人果然是在玩截搭,也不知道這麽刁鑽的考題,有沒有的抄?

  這是明朝科舉考試中的特色,出小題或者截搭題。

  小題就是選出一句話,截掉下半句或者上半句,隻用那句話的一半來當做考題。而截搭就更變態了,從《四書》之中任意找出兩句話,然後各自截掉半句,拚湊在一起就成了考題了,有些驢唇不對馬嘴。

  這種情況在童生試裡邊十分普遍,畢竟是地方上的小考,朝廷是不會過多去關注的。院試又是童生試裡最為關鍵的一次科考,是考生們科舉入仕的第一道門檻。

  因此,往往鄉試和會試所出的題目,還比不上院試的考題難。不過難易都不能決定甚麽,越是簡單的考題,越是難以從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

  從鄉試開始往上的考試中,出題倒是中規中矩。畢竟後邊的都是大考,不會允許主考官出這類型的題來為難考生,這太有損朝廷的形象了。

  這種小考朝廷就不會過多地去理會了,隻要是按著正常的科舉規矩來,出甚麽樣刁鑽的考題都行。

  其實這也不能全賴主考官,科舉出題隻能從四書五經中選擇文句,范圍就會被縮小許多,這制度進行了那麽多年,難免會有許多重復出過的考題。

  如此一來,就會有考生在科考前進行猜題,選定一個范圍,背誦許多前人科考中被錄取過的程文,一旦臨考時碰到同樣的題目,那就真的是賺大了,只需要對自己背誦過的程文做些小的改動,便可直接用於答題了。

  程文這東西,就相當於後世的作文范本,專門有編撰成書出售給考生的,比四書五經還要受到考生們的歡迎。也有人是請到當世的名士大儒,花錢請他們作上一二百篇的程文,來供自己背誦的。

  考生們使用這種死記硬背、投機取巧的方式來應付科舉,就會造成考生學無所進的情況,朝廷將來若是錄用了這樣的人當官,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考官們才想出了這種出小題,截搭題的方法,來盡量避免程文應付科考的狀況。

  今天這道考題的上半句,出自《孟子》,原先的句子是“枉己者,未能有直人者也”。意思就是說,錯誤地扭曲自己的看法,是不可能讓別人正直的。

  而這下半句,則是出自《論語》中的學而篇:“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這句話的解釋就是:孔子說,君子如果舉止不莊重,就沒有威信,學到的知識也記不牢固。

  可讓這位提學大人這麽一搭配,原來的意思都變了。

  這算甚麽?

  不正直的人,所學到的知識是不牢固的?

  這科舉考試,難就難在這裡了,這東西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很多時候能不能考上,完全得靠揣摩主考官出題的心思。你猜到了他題目中所隱含的深意,那就很容易中榜了,反之則會名落孫山。

  這考場裡有五六百位考生,而閱卷的時間隻有三天,主考官就算是再勤勞,也不可能每一張卷子都看完的,除非他有分身之術。

  因此,破題就顯得尤為重要,主考官會認真看的卷子,基本上都是那些破題破的好的。

  不會破題的人怎麽會寫文章?

  反過來就是,

會破題的人文章一定寫得好!  這便是考官們的思維,隻要你破題破對了,就算文章寫的差了一些,也很有可能會被錄取的。

  陸誠可不敢對自己的破題盲目自信,一邊研著墨,一邊將這句話截取到了腦海中,搜索到的答案讓他眼前一亮。

  看來這題雖然刁鑽,也並不是沒有出現過同樣的考題呀,光搜索到的八股文就有一千多篇,都是被院試錄取的文章。

  他挑挑揀揀,找出了一篇看上去十分不錯的文章,是明朝末年一位院試案首的。雖說自己寫不出那麽好的八股文,可光是看,也還是能分辨出好壞來的。

  陸誠仔細地對比過了其他的幾篇文章後,發現破題都很相似,應該是錯不了的了,便直接在卷子上抄了起來,連草稿都不需要打。

  正所謂腦袋裡裝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完全可以用來形容陸誠此時的狀態。

  反正案首的文章是絕對好的了,至於自己能不能考上,可就全看能否迎合這位吳提學的喜好了。

  在許多考生還在苦思冥想,猶豫著應該如何去破題時,陸誠已經完成了第一道四書題。準確的說是抄完了,這抄文章的效率還是很高的,旁人沒法相比。

  答完了第一道《四書》中的考題,接下來還有一道考題是從《五經》中選出來的。應該說是五道考題,考生從中選出一道來作答。

  而考生要選的這道考題,是和自己的本經有關的。

  明朝的科舉考試不像此前的朝代,“墨義”、“帖經”等科目早就不考了,更為著重於經義。考題皆從四書五經中選擇文句,用八股文來答題,格式也有嚴格的要求,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

  不允許考生自由發揮,而必須得引經據典,借用聖人的論點來作出文章,此謂之曰“代聖人立言”。

  大明朝尊崇的是朱熹,考生皆要熟讀他所編撰的《四書章句集注》以及《五經傳注》、《孝經》、《周禮》、《戰國策》以及《國語》等儒家典籍,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學》、《中庸》、《論語》四書。

  所謂的“本經”,相當於選修的一門科目,由於五經的經注實在是太多,考生很難全部都學會,因此只需從五經裡邊選學一經就行了。

  這年頭,大多數考生一般都會選擇《詩經》作為自己的本經,陸誠也隨了大流,從小選的本經便是這個。

  不過他可不需要理會這麽多,再次開啟腦袋裡的圖書系統,輸入這道本經的考題,尋找出了一篇案首的文章,開始大抄特抄,忙得不亦樂乎。

  一般來說,考官閱卷主要看的都是第一道四書文,隻要這道題答得讓主考官滿意了,基本上就能中榜了。至於五經題,寫的稍微差一些也是可以被原諒的。

  在其他考生還在答第一道題時,陸誠已經再次答完了題,滿足地伸了個懶腰,心道:“抄起來都這麽累,就甭說靠自己思考來答題了,這考科舉,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抬頭看看窗外,還沒到晌午時分,便從自己的考籃裡拿出了大餅啃了起來。

  連續兩次使用腦袋裡的圖書系統,陸誠感覺精神很是疲憊。索性時間還早,他吃完了東西便趴在木板上,和周公下棋去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