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鐵血鑄新明》第50節 天雄軍
  第一卷風起於飄萍之末

  “我去把東西整理一下,你自己也收拾收拾。”

  余佑漢拍拍秦浩明的肩膀,無聲的歎口氣,拿起武器,走進村裡。

  他的腳步很穩,臉色很堅定。雖然村裡的血腥味讓他不舒服,可是他努力適應。

  秀才的轉變他從頭到尾瞧在眼裡,自己若不能緊隨他的腳步,二者之間的差距將越來越遠。

  不知為什麽,他腦海裡浮起的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或許,這是恢復自己祖上榮耀的機會。

  “長青,注意警戒,我去幫忙佑漢,順便換身衣服。”

  秦浩明收起憤懣的心情,深知此地不宜久留,必須速速撤離。

  “這些喪盡天良的殺胚,真真百死莫能贖其罪!”

  看見十幾個老者的慘狀,余佑漢的臉都扭曲了。

  村裡人口少,特別是在年輕人全部跑光的情況下,攏共沒有什麽東西。

  可為了區區十幾兩紋銀和上百斤糧食,王樸的部下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進行屠村。

  大明將士道德淪喪至此,國家何嘗有希望可言?

  “東西拿走,不要浪費。其他原封不動,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申訴於天下!”

  秦浩明稍微收拾一番,臉色陰沉,語氣更多的還是無奈。

  奢望罷了!

  此番韃子入關劫掠,大明朝廷若是還有精力顧及這些在他們看來雞毛蒜皮的事情,也不至於如此。

  況且有什麽事情往韃子頭上栽贓,豈不順理成章。

  這也是為什麽王樸和他的將士敢如此肆無忌憚的原因,他們聰明的緊,只是用錯地方而已。

  “伯玉,就快到了,要不再休息一會,也不差這片刻功夫?”

  盧欣榮身體不好,更和他們這些武人無法相比。

  可是這麽多天類似艱苦行軍的路上,硬是一聲不吭,獨自克服困難,令眾人敬佩。

  “謝謝浩明關心,奈何心急如焚,一刻也不想耽誤。”

  盧欣榮眼眶深陷,滿臉的胡茬未加修飾,嘴角邊還長了幾個水泡。

  實在是讓人上火得不行啊!

  不知族兄盧象升的具體情況如何?從外圍來看,所有的因素全部對他不利。

  軍事行動,保密最重要。

  可明軍卻大張旗鼓地宣布出兵時間和路線。

  三軍未動,師期先泄,這不是給後金韃子軍隊充分的準備時間嗎?

  現在就連他們都知道明軍的行動部署,這仗還有得打嗎?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三日,趙縣紫山山麓,秦浩明他們終於和盧象升的軍隊相遇。

  “煩請通報,海陵盧欣榮盧伯玉,大兄盧象升盧總督族人。”

  趁盧欣榮和明軍將士溝通之際,秦浩明細細打量周圍環境和軍隊狀況。

  盧象升的軍隊,是明末最強的軍隊之一,號稱“天雄軍”。

  天雄軍之所以戰役力強,與盧象升對戚繼光軍事思想的研讀不有關系,這其中也有他本人的發明。

  天雄軍的兵士,大多來自同一個地方,且互相之間多有親屬關系,凝聚力極強。

  故一人戰死,百人同恨,不死不休。

  與此同時,天雄軍的中級軍官,許多都是由富有戰役經驗的文官擔任,這些人無匪氣有血氣,打起仗反而更勇猛,紀律性更強。

  當然如此凝聚力,也得益於盧象升本人的身先士卒,每次打仗,他都是衝在最前面。

  另外軍隊有軍規:衝鋒時,

軍官要衝在兵士前面,軍官落在兵士後面的,戰後定斬不饒,真是吃苦在前享用在後。  百戰精銳,鐵血之師!

  不負天雄軍之名!

  秦浩明久在軍旅,雖說沒有冷兵器時代領軍的經驗,可是眼力還是有的。

  判斷一支軍隊是否強軍,首看精神面貌,次看全軍配合,其他才是內在的一些東西。

  他只是匆匆一瞥,盧象升的軍隊雖然裝備不是很好,可是將士精神抖擻,互幫互助很多,這才是重點。

  這就是盧象升傾盡一生心血才練就的無敵雄獅,可跟滿清韃子野戰而絲毫不遜色。

  崇禎九年一月,清軍韃子大舉進攻宣府、大同地區。

  這兩地自隆慶年間和蒙古封貢互市以來,曾經“六十年不識兵革”,當地守將不敢接戰,只是龜縮堡壘消極防守。

  二月,崇禎把正在與農民軍血戰的盧象升調任宣大總督。

  之後兩年,盧象升在當地整理軍隊,修築邊防工事,將不斷跟隨本人南征北戰的天雄軍帶來,在當地吸納精壯,擴軍備戰。

  到崇禎十一年時,已有了2萬人規模。

  他堅信,這支在中原戰場最精銳的軍隊,將是他匡扶天下的利器。

  可惜啊!

  秦浩明搖搖頭,現在這隻軍隊根本沒有兩萬人,只有一萬人。

  他的精銳天雄軍大部以及本來應由他指揮的關寧鐵騎,現在皆被高起潛扣著。

  身為“總督天下兵馬”的盧象升,手裡竟然只有一萬兵馬,真是笑話。

  “盧大人有請諸位,請隨我來。 ”

  盧象升的親兵來帶盧欣榮、秦浩明他們進去。

  盧象升面容清秀,溫文儒雅,一眼望去就是一個讀書人。

  楞誰第一次見到他,也想不到這個相貌俊秀的文士居然是高迎祥、李自成嘴裡的盧閻王。自領兵以來,身經大小百余戰,無一敗績。

  “榮弟如何過來了?”

  盧象升見到盧欣榮,又驚又喜。同時看著秦浩明等人,眼裡的詢問很明顯。

  “秦浩明,臨浦生員,才動應天府。”

  “余佑漢,臨浦試百戶,文武雙全。”

  “董長青,安徽無為人,其父是宣府正五品同知,崇禎九年以身殉國。”

  盧欣榮一一介紹。

  “賢侄受苦,汝父有功於社稷!可惜有負失土之則,功過不能相抵,殊為可惜!”

  說道董長青,盧象升無奈的歎氣!

  他是崇禎九年韃子退兵後接手宣府、大同地區,董父的事情他有上報朝廷,奈何崇禎不允。

  崇禎是一個刻薄寡恩的人,講究功過不抵。

  不僅是君臣之間刻薄寡恩,臣子之間也是刻薄寡恩。

  所以君臣之間離心離德,再也不能讓人共赴國難。

  “謝過盧總督仗義執言,長青感激不盡!”

  董長青眼眶微紅,這是二年來第一次有朝廷官員公正客觀評價其父,他心裡有所感動。

  可惜這一切都不重要了!

  大明將傾,任誰也無法挽救,包括眼前的盧總督都自身難保,秦秀才的話是正確的。

  何去何從?他的心裡早有答案。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