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詭三國》第二千五百八十章人非木石
  考試歸考試,新年歸新年。
  長安三輔之地,一片熱鬧景象。
  長安和陵邑,大體上算是最為貼近後世大城市的雛形了。居民區,商業區,農業區,工業區,在斐潛的規劃之下初步形成規模,官道之上幾乎都沒有停歇的時候。
  除了前幾天的大雪,似乎才讓長安稍微放慢了一些步伐。
  不過到了新年將至的時候,即便是大雪也無法壓製民眾對於新年的熱情了。
  街巷之中,到處都是人頭攢動。
  平常的一些雜貨店鋪什麽的不用說,糧食店,乾果鋪,雜醬鋪等都是大排長隊,就連什麽香料鋪綢緞鋪也是人來人往,生意火爆。
  即便是在過去一年當中緊巴巴過日子的,也在新年之際多少擠出一些錢來采購,弄點白麵包個餃子,亦或是扯點布匹添置衣裳,再不濟的買不起布的,也找些邊角料,或是半截紅頭繩等等,反正在新年到來的時候,總是要有些新的東西穿戴在身上。
  說道餃子,其實早些時日已經有了,畢竟斐潛這個饞嘴的家夥既然搗鼓出了包子,也就斷然沒有放過餃子的道理。
  餃子的發源麽,有一種說法是和張仲景相關。說餃子原名是『嬌耳』,是張仲景為了幫助窮苦人們治療凍傷的耳朵,就把驅寒食材用面皮包成了耳朵的樣子,做成了驅寒嬌耳湯,後來人們模仿做嬌耳的方法,做起了食品,就是變成了餃子。
  實際上,這個說法麽,聽聽就好了。
  就像是從炊餅演變成為了饅頭包子一樣,餃子也是從餛飩演化而來的,跟張仲景啊亦或是耳朵啊沒有太大的關系,只不過為了找個說頭而已。
  餃子由餛飩演變的過程很漫長,並且被改了好多次的名頭,從『牢丸』到『扁食』,然後從『餃餌』改成了『粉角』,在斐潛沒有改成餃子之前,還被稱之為『月牙餛飩』。
  若是沒有斐潛亂入,這玩意會在宋代被改稱之為『角子』,到了清代之後才真正被叫做『餃子』。
  新年麽,一點白面,一點肉,一點菜,將團圓的喜慶,新年的期盼都包含在食物裡面,成為了長安三輔這些百姓家家戶戶都在忙碌的事項。
  因為有了一定規模的家禽和畜牧的養殖,因此肉類在三輔地區並不是那麽的稀缺,再加三輔兩側,左邊有隴西,右邊有河東,都是和畜牧之地相接,所以牛羊肉還是有的,再不濟也可以買些豬肉,故而在新年來臨之前,屠夫的肉鋪便是擁擠得連轉身都困難。肉鋪的夥計更是忙得滿頭大汗,連聲音都啞了。
  有肉,自然也就有酒,畢竟酒肉不分家麽。
  當然,酒水就不像是肉鋪那麽擁擠了,因為除了專門的酒肆有賣酒之外,雜貨鋪也有賣酒的,甚至連街頭巷尾的也有賣散酒的貨郎,挑著兩壇酒,一角一角的零散打出來給需要酒水的人家,賺些辛苦錢。
  街頭巷尾,都是充滿了歡笑。
  在民眾的臉上,也布滿了對於來年的期盼。
  他們相信,不僅是在來年,還有將來更長的時間裡,他們都會一天比一天過得更好……
  普通的百姓,需求真的不多。
  有口吃的,有點穿的,有個地方能落腳,就成了。
  這個新年,長安三輔的百姓過得心情舒暢,套個官方語言,便是充滿了勝利的喜悅和信心,每個人都緊緊圍繞……咳咳……
  一個國家有沒有希望,在百姓臉上是能看出來的。
  早些年的那種讓人提心吊膽的局面已經是不斷的改變,如果說前幾年三輔百姓的信心還不是那麽的足的話,那麽現在長安三輔的百姓一提起驃騎來,那就是宛如尊敬神靈一般的崇拜。
  相互熟悉的人見了面,便是拱手祝福。鮮紅的桃符貼上了門楣,彩色的絹布纏繞在牌坊之上,給整個城市都帶來了喜氣。
  希望,光明,就在身邊左右。
  石頭最終決定,和李貳置換。石頭也問過了許多人,都說直接拿銀錢不是什麽好主意,畢竟石頭從未做過什麽生意,拿了銀錢回來,頂多是再去買四五畝的地,畢竟在長安左近地價都高。
  而換去了隴西,一方面是可以多少有個官身,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從兩地房屋差價之中得到一些銀錢補償,便是可以用來和月妹子成親,安置家業,以及給月妹子的老爹養老送終……
  當然,所失去的,就是在長安陵邑的戶籍。
  過完年,石頭就要去隴西赴任了。月妹子和老爹都跟著同行。所以這一次,算是他們在這老屋過的最後一個新年。
  這幾天,他們都在大掃除。雖然他們完全可以不做這個事情,畢竟他們掃乾淨了,也不是他們住了。可是不管是石頭還是月妹子,亦或是腿腳更加不方便的老爹,都沒有懈怠,反而更加的認真,犄角旮旯都清掃了一遍,連房頂上壞了的瓦都換新的了。
  李貳來了一趟,為了感謝石頭願意置換,親自給石頭送了一隻騾子來,怕石頭不收,還說是折算在置換的銀錢裡。
  若說馬匹換在後世算四輪小車的話,那麽騾子怎麽也算是三輪農用車了罷。有這樣一頭騾子,這一路行進搬運行禮什麽的也方便得很多。
  然後李貳就看見石頭將舊屋打掃得這般乾淨,很是感慨,連連表示不需要這樣,到時候他叫人清掃就得了,但是拗不過石頭,最後也就笑了笑,走了。
  行李也都收拾得差不多了。
  院子裡面養的雞,除了留了些過年吃的,還有路上帶的,剩下一隻僥幸逃脫了性命的母雞和幾隻小雞,都被送給了王大爺。還有一些帶不走也用不上的家夥事,也是陸陸續續有人前來預定,就等著石頭等人離開的時候來分了。
  當然,這些人也不是說白白來拿,多多少少都會給石頭家帶來些乾糧白面,亦或是鹽塊茶餅什麽的,實在沒有,也湊幾個銅子表示一下,基本上沒有說死乞白賴佔便宜的。
  畢竟石頭身上還有半個官身,還暫未上任的巡檢,也是巡檢。
  更何況石頭和月妹子前日成親的時候,連長安城的巡檢總曹李勇都親自登門賀喜。石頭也沒想到李勇會來。李勇除了表示讓石頭放心到隴右上任之外,也告訴石頭說,是李貳跟他說石頭是個實誠人,值得相交,所以他才來的。
  事情就是這樣,交情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月妹子往後院給騾子舔了些草料,回來的時候就看見石頭站在院中,略有些不舍的在摸著院子裡面的樹乾。『石頭哥……』
  石頭回過頭,笑了笑,『沒事,樹挪死,人挪活,這是好事!』
  『嗯……石頭哥……』月妹子帶著些憧憬的問道,『我們……明年會更好吧?』
  『對!』石頭看著天空,『放心吧!明年,肯定更好!』
  不過,並非大漢所有的地方,在新年來臨的時候都是這麽開心。
  與關中三輔熱鬧非凡相比較,這一段時間的豫州,大漢天子所在的許縣,其實過得並不能算是太好。
  或許對於一般的百姓來說,在小農經濟的莊園之中日複一日,既沒有接觸外界的渠道,也沒有跳出原本藩籬眺望的能力,所以即便是有所感覺,也未必有什麽想法。
  可問題是在豫州,是原本大漢士族最多的區域,這些人面對大漢當下棘手的局面,可以說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
  可問題是,他們光有認知,卻沒有什麽解決的辦法。
  這一點,也在後續的晉代裡面展現了出來。
  看到問題,卻不知道應該怎麽去改。
  覺得太麻煩了,於是放棄了,躺平了,醉生夢死。
  反正既然感覺未來的前景不能算太好,那不如抓緊這當下的安靖歲月,有一天過一天,好好的高樂一場。
  據說幽州又出了問題,河內也出了問題,各種各樣的風聲在坊內流傳,還說什麽可能來年驃騎大將軍就可能出兵函谷,直撲豫州雲雲。
  要抵擋,拿什麽去抵擋?
  要據守,能據守多久?
  要躲避,往哪裡去躲避?
  百般無奈之下,也使得一些豫州的士族子弟出現了一種病態的逃避思維,反正將來的事情想了也解決不了,那就乾脆一味地吃喝玩樂,爽就完事了,也使得豫州許縣一帶出現了同樣病態的繁榮。
  在許縣西街,新掛了一個牌子。
  禦史台。
  舊上任,新官廨的禦使大夫郗慮多少有些鬱悶。
  這禦史台雖然是掛牌開張了,可是並沒有什麽事情。他雖然是禦史大夫,可依舊沒有什麽可以噴的對象。畢竟此時的禦史和大漢早年的禦史已經相差的太多了。
  大漢開國之時的禦史台,那可是權柄滔天!
  西漢之時,丞相、禦史大夫可是平起平坐,甚至禦史大夫還高丞相一頭!丞相府和禦史大夫府合稱二府。凡軍國大計,皇帝常和丞相、禦史大夫共同議決。丞相位缺,一般都是由禦史大夫直接升任。禦史大夫也和皇帝更為親近,所以群臣奏事,多由禦史大夫向皇帝轉達,而皇帝下詔書,也多是先下禦史,再達丞相、諸侯王或守、相。
  可是現在呢?
  雖然說掛出了一個牌子,可是政務一點都沒有,再加上快要趕上新年,大小官吏都封印待年後再行辦公了,更是讓郗慮感覺自己閑暇得都會長毛出來……
  可又有什麽辦法?
  難不成真的就按照天子的想法,去和曹操曹丞相去打擂台?
  他是來撈官做的,來給自己臉上貼金的,可不是為了真正豁出命去,濺得一身血的。
  就算是真濺血,也未必能濺到曹丞相身上,所以啊,何必呢?
  而且許多小官吏都清楚,之前郗慮也算是栽了一個大跟頭。
  雖說沒有直接關聯到了孔謙之事,但也被查出說是青州兵事件是郗慮塞給孔謙的。郗慮當時在許縣之外逃過了一劫,可問題是這事情將來會不會再被搬出來曬一曬就不得而知了……
  此時此刻,在禦史台衙署後院的一處小亭之處。郗慮置辦了一個小酒會,和幾個自家的心腹幕僚淺飲閑談。小亭之處張起了布幕,設了炭盆,倒也不會顯得多冷。
  就是心頭髮涼而已。
  雪後景象,雖然是別有一番景致,可是想起自己前程,或是錢程,在座幾人都有躊躇和迷茫,自然也是沒有什麽心思去欣賞雪景了。
  飲了一杯酒,郗慮微微撩開一些幕布,向外而望。
  寒風嗖的一下就竄了進來,撲到了郗慮的臉上,讓他不由得一哆嗦,忍不住歎息了一聲:『可惜如今風光,不複當年啊~!』
  在天子劉協面前,郗慮當然是拍胸脯表態度,可是退下了大殿,真遇到了一些麻煩的地方,郗慮便是也免不了拍大腿和拍屁股。
  說漂亮話不難。
  難在將事情也做的漂亮。
  他可是禦史大夫啊……
  可是現在莫說是他,就連整個的禦史台,有多少事情可以做,又能有多少的權柄?
  曹操大權獨攬,民生政事都是一把抓,甚至荀彧也在曹操收拾豫州潁川的時候,不得不離開了許縣避嫌。
  連荀彧都做小了,莫不成郗慮還跳出來?
  當然,天子劉協希望郗慮能跳出來,所以才在朝會上提出要重建禦史台。只不過光這個禦史台這個牌子,都是被一拖再拖,拖到當下才勉強掛起來,使得大家都沒了心氣了。
  人在此間,真是意氣消沉。
  聽到郗慮歎息一聲,語調當中大有頹廢之意,一名心腹不由得寬慰郗慮道:『台尊,禦史台畢竟初複……雖說氣象略有偏差……但上有天子注重,下有吾等鼎力,稍延時日,定然可使禦史台風光再現!』
  『是啊,台尊大可寬心……』
  『新年定然有新氣象!』
  幾名心腹,基本上都是和郗慮一樣,出身較低。好不容易有見到一些出頭的光亮,便是死死扒著,絕不松手。
  這幾個心腹難道不知道禦史台當下的窘迫麽?知道,可是他們不僅是要裝不知道,還要反過來寬慰郗慮,不僅僅是和郗慮已經形成了上下主仆的關系,更重要的是他們離開了郗慮,出了禦史台,便是無處可去。
  其實嚴格說起來,包括郗慮在內的這幾個人,都不能說是絕對化的『無處可去』,而是相對於他們心中的理想的『無處可去』,一旦離開了當下的職位,以他們的能力也好,聲望也罷,亦或是其他什麽指標,都沒有辦法支撐他們獲得相當的職位和收入。
  所以,郗慮只能是繼續抱天子劉協的大腿,而郗慮手下的這幾個心腹,也同樣的只能是跟著郗慮一起浪。
  只不過當下禦史台初複,位置很多,所以這幾個心腹也都盯上了一些坑位,能蹲一會兒算一會兒,即便是將來有可能被拿掉,也算是蹲過那個坑的人。故而這幾個人見郗慮露出了一些頹廢的樣子,便都想架著郗慮振作起來,好歹做出點事業,為將來打算。
  郗慮勉強一笑,『某聽到些風聲……曹丞相,年後還要繼續整頓吏治……這把火,還不真知道什麽時候才停下來……』
  這話說得悲涼,也的確是郗慮心中當下憂慮之事。
  郗慮知曉自家有幾分的重量。
  之前在長安三輔之時,郗慮就明白自己的才能和一些家夥是有一定的差距,想要站住場面搶到坑位不是容易之事,所以才趁機轉頭到了山東這裡,原以為可以開辟新天地,卻沒想到跳了槽一樣還是要面對相似的問題。
  不僅是郗慮他自己站不穩,就連天子……
  這一次,孔謙等人跌得鼻青臉腫,黯然失身……咳咳,失權,也讓郗慮不由得心中發毛,開始懷疑自己在牆頭中間的騎牆行為,最後會不會磨到蛋?
  或許,自請到某個郡縣,當個太守?
  按照大漢慣例,這三公九卿,都是至少要有些地方太守的資歷之後,再登上三槐之堂,才算是正兒八經的有些分量的『重臣』,可以有一大幫子的門生故吏,可以在局勢不穩的時候站出來說話的……
  像是郗慮這樣的,雖然說當下當了禦史大夫,可是跟在身邊的,也就是這幾個大貓小貓,再怎麽叫喚都沒人聽。
  居於外,郗慮多少還能表面上維持著一些寵辱不驚的氣度,可是當下位於禦史台後院,自己人圍坐之中,再加上一些愁酒下肚,也就難免流露出真實心態了。
  幾名心腹幕僚看著郗慮這個作態,相互私下對看,都不免心中感歎。不過他們都是郗慮提拔起來的人,算是郗慮的門生,而官場之中講究的就是站隊, 他們已經打上了和郗慮關聯的烙印,和郗慮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故而為自家前途計,也得讓郗慮振作起來。
  幾名幕僚相互看著,過了片刻,便有一名年長者沉吟了一下,笑著說道:『台尊,某倒是有個想法,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說罷。』郗慮緩緩的說道。
  年長的幕僚咳嗽了一聲,『既然如今北風漫卷……那麽何必逆風而行?不如順勢……』
  年長幕僚用手比劃了一下,然後露出了一些笑容,『彈劾……孔氏……』
  『孔氏?!』郗慮頓時將酒杯一頓。
  年長的幕僚嚇了一跳,臉色有些發白。『台尊,這個,在下……咳咳,嗯,在下之意……』
  『好主意!』郗慮忽然一拍巴掌,『好主意!就這麽辦!』
  郗慮答應得如此爽快,反倒是讓周邊的幕僚有些不敢置信。
  因為即便是不提之前郗慮和孔謙怎樣稱兄道弟,也還有孔子傳人的名頭在……
  郗慮左右看了看,心中暗罵一聲飲酒誤事,然後咳嗽了一聲,補充說道:『此乃天子之意!貪官蠹吏乃大漢之害也!吾等替天子分憂,自是當然!不可因小失大,因私費公……』
  眾幕僚聽著,然後左右相視,最後異口同聲,『台尊所言甚是!』

(https://)

1秒記住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