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詭三國》第三千零三十一章今非往昔的函谷關
負責佯攻的夏侯惇和樂進,統禦的兵卒都不多。

 不多的原因很簡單,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明白,船小好掉頭。

 如果夏侯惇和樂進都是帶著重兵囤積在太行山中,且不論這後續糧草運輸的問題,就算是用腳趾丫蓋思考,都能明白若老曹同學的兵馬被樂進夏侯惇所統領了,那麽曹操的中路二階段計劃還怎麽展開,用什麽兵卒進軍長安?

 可曹軍北路兵馬兵卒不多,也自然有兵卒不多的問題,就是不抗揍。

 稍微有些損耗,就不免出現問題。

 繞道河東雖然是一個不錯的計謀,但是時間長了,路程也長了,隨時可能就會被斐潛的兵卒堵在河東地反打,而如此一來,就會導致戰事拖長,並且也會讓斐潛抓到曹軍的破綻。就算是沒被抓住,山東自己的問題也會扯爛了曹操的後肘子。

 河東不是不打,而是不能放在曹軍進攻的重點上。

 重點依舊是關中。

 而現在,曹軍進攻的第一階段,基本上到了不得不結束的時候,必須進入第二階段了。

 而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後方卻有了亂子。

 曹操原本以為,這個亂子出現的時間會更晚一些……

 曹操不是傻子,所以他並不相信在他身後的這些人,在一兩次的『統一思想』之後,便是能夠萬眾一心,齊心協力,但是他真沒想到,這些人竟然膽大包天,亦或是說肆無忌憚。

 如果不是任峻親自前往,吊著一隻胳膊到一線當中,不打任何招呼的去抽查,說不得什麽都查不出來,畢竟只要糧食上了路,就可以說是路上的問題。

 漢如此,唐也如是,宋元明清等等莫不如此。

 誰能證明糧食是在路上發霉的,還是運出來的時候就發霉了?反正達官貴人永遠吃不到發霉的糧食,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小農場,有專供的小食堂。就像是後世的米帝,在海水核汙染之前,就已經在開發防輻射的藥物,並企圖以此來收割全世界的財富。

 在士族子弟眼中,百姓就是牛羊。牛羊不就是用來苦一苦,吃一吃的麽?所以給曹操手下的兵卒一些發霉的糧食,又有什麽問題?牛羊吃好糧食,豈不是浪費麽?只要給曹操的,以及其他文官武將的那一些不是發霉的,不就可以了?所以有什麽問題?

 曹操站著,沉默了一會兒,忽然問道,『軹關未出兵?』

 從河岸往北而望,可以看見巍峨的太行山就像是在天邊的一道屏障,似乎完全不可逾越。

 『妙才將軍多方打探,並未有動靜。』郭嘉在一旁說道。

 曹操點了點頭,然後又問道:『這是真放心上黨,還是準備放棄上黨?』

 從軹關陘一路向東,所穿行的是太行山最南端的『尾稍』,在戰國晉文公時期就一再的拓寬、加固,其大軍正是通過這條道路深入中原,爭霸天下,可謂是出軹道則中原驚。

 要是想要抄攻打上黨的曹軍屁股,斷曹操的糧道,無疑走這一條路最為便利。

 曹操擅長斷人糧道,當然也對於自己的糧道小心防護,他和夏侯淵在河道兩側並未冒進,就是為了防止從這一條路出現的斐潛騎兵襲擊了自己的糧道。

 不過……

 軹關陘的斐潛軍沒有動作,曹操並不能無限期的在這裡等下去。

 他必須施行下一步的進攻計劃了。

 斐潛軍並沒有因為曹操的分路進攻,而相應的分散兵力,這使得曹操原本計劃的第一階段的分兵合圍的策略,幾乎是落空了一大半。

 在原本曹操的計劃之中,當樂進突進上黨之後,就會牽扯到了河東和太原的兵力,而下一步夏侯惇侵襲太原,甚至會勾引到陰山和北域的斐潛兵馬,而太行山這一個山脈,不僅是對於曹軍來說難以翻越和穿行,也同樣對於趕來救援的斐潛軍隊一樣是巨大的障礙。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曹軍固然是有被斐潛軍隊埋伏的風險,但是同樣的曹軍也可以反過來埋伏斐潛的軍隊,尤其是在斐潛離開了大本營,其下將軍並不是很出名的時候……

 還是說,龐士元就這麽穩?

 亦或是黑胖鳥管不過來了?

 斐潛麾下,之前讓曹操留下深刻印象的騎將,要麽在西域,要麽在北域,並不在長安左近。而相比較斐潛的騎軍來說,曹操自詡在單獨比較步卒戰陣上,他就沒輸過!

 斐潛的騎將不在長安左近,那麽這一次就可以好好施展一番自家的長處!

 確實,曹操當下對於魏延,並不是多麽重視。

 歷史上的魏延,也是在漢中才出名的。

 至於其他的人,比如朱靈,馬越什麽的,曹操也有所了解,但是他覺得肯定是要比什麽太史慈趙雲要弱許多的,所以……

 這就是最好的機會。

 但是也有一個問題。

 當第二個階段展開之後,想要收手就不是那麽容易了。

 雖然斐潛不在關中,但是關中一樣不好打。

 曹操回頭眺望,雖然他看不見遙遠的兗州之地,但是他知道,從陳留到河洛,便是有一群群的勞役,像是蟻群似的,前前後後,一條條,一行行的將糧草輜重匯集而來,然後轉運到這裡。

 曹操雖然也有效仿斐潛的後勤配給,製作了不少的乾糧儲備,但是一般情況下,這些乾糧都要留下來應急,不能隨意食用消耗,否則真等到了急迫之時,卻沒有了乾糧儲備,豈不是誤了大事?

 這些該死的蠹蟲。

 曹操心中的火氣,似乎又有些翻騰了起來。

 在曹操身後的郭嘉,對於曹操非常熟悉,見到曹操眉毛亂動,便是知道曹操其實心中忿怒依舊不平,也不敢怠慢,連忙說道:『主公若是心中有氣未平……臣還有一策……』

 『哦?』曹操笑道,『奉孝請講。』

 『此等之人,不是正給明公多送糧草麽?』郭嘉笑著說道,在『多』字上加重了語音。

 『多送?』曹操微微皺眉,但是很快他就明白過來,便是哈哈大笑著,用手點了點郭嘉,『果然,還是奉孝懂我!哈哈哈哈……』

 以次充好,壞的到了曹操這裡,那麽好的呢?

 只要沒被立刻吃掉,用掉,毀掉,那麽不就是還在曹操的地盤上?

 現在裝作不知道,然後暗中探查,到時候……

 曹操眯著眼,『來人!傳令文若,伯達,糧草以次充好之事,且暗中追查,切勿驚擾……待旬月之後……再說……』

 傳令兵下去了。

 曹操似乎才覺得舒坦了些。

 郭嘉笑著,但是在眼眸深處,卻有擔憂。

 糧食,向來都是國之重器,敢朝著這個玩意下手的,要麽就是真愚鈍到了一定的程度,被鬼迷心竅了,要麽就是……

 到時候真查出來,還不知道會有什麽花樣?

 不過還沒等郭嘉將後續的問題都想好,曹操像是又想到了些什麽,眉頭微微皺起,提出了新的問題,『種元常之議,奉孝可是知曉了?』

 『啊……』郭嘉點了點頭,『方知之。』

 『廢死之事,汝意如何?』老曹同學眯著眼問道。

 『種元常此舉,固有私心,然亦可引眾旁顧,而絕勞役之爭也。』郭嘉似乎沒有絲毫猶豫,便是直接說道,『征調勞役糧草,民間多有怨言,不論疏堵,皆是為難……而廢死之事,正好可以引得民眾旁顧……』

 『呵呵……』曹操笑了笑,『就知道奉孝會如此說。這種元常……嗯……』

 廢死,真的是對百姓有益?

 曹操心中清楚,絕大多數律法,若是對百姓有一分益處,那麽就意味著對於上層統治者有九分的好處,否則上層統治者又何必辛勞的去推動新律法呢?沒看見大漢立國以來,改動的律法之中,那一條不是如此?

 但是曹操也能夠明白郭嘉的意思,畢竟現在大軍在外,後方的事情就只能是求穩為主。在這個時間段,必要的妥協和讓利,是不可避免的。

 郭嘉看了看曹操,又是說道:『今元讓將軍於北,率兵馬破滏口陘,得涉縣,雖說太行難行,不過若是陰山之兵南援,恐怕也是不可久敵……可及時撤歸,以應幽北。』

 曹操沉吟著。

 郭嘉雖然說是為了夏侯惇的安全考慮,以應幽北什麽的,可以先讓夏侯惇這一隻佯攻的部隊先撤,但是實際上夏侯惇等同於是曹操的軍事後勤大管家,也是曹操一直以來的軍事後方的主要統帥,只要有夏侯惇坐鎮後方軍營,那麽曹操必然可以放心向前進攻。

 可是一旦撤回夏侯惇,在戰略上,對於太原陰山的牽扯就等同於放棄了。

 不僅是如此,夏侯惇撤退之後,樂進的局面就越發的凶險,而從河內過太行陘往北攻打高平長平的趙儼部隊,一旦不能順利打通,與樂進匯合,樂進就有可能陷於孤立的狀態,到時候……

 曹操吸了一口氣。

 雖然郭嘉提出的讓夏侯惇後撤的辦法,確實可以解決他的當下的後顧之憂,但是……

 『先取了函谷關再說!』

 曹操揮動手臂,『待克了函谷,再看關中應對!令前鋒開撥,進軍函谷!』

 ……

 ……

 函谷關。

 漢函谷關在澠池和雒陽之間。

 『函谷守不住的。』魏延站在函谷關牆之上,望著函谷北面的邙山和大河,又看向了函谷東面的雒陽方向,『這地方原本就不是用來防備東面的……』

 沒錯。

 漢函谷和秦函谷,大有不同。

 除了在地理上面的不同之外,漢函谷在東漢時期,是作為雒陽的西大門而存在的,所以其原本設計的防禦方向,是向西抵禦外敵,而不是向東向雒陽方向展開防禦。

 再加上大河在東漢年間的改道……

 大河在後世,被華夏所歌頌為母親河,這倒也沒有錯,只是誰也沒有說,其實這『母親』脾氣可暴躁了,一言不合就改嫁……呃,改道,給孩子來一套左右勾拳痛毆一頓。

 上古大禹治水,其中的這個『水』,就是大河。

 因為其含沙量極高,也有了息壤的傳說。

 大河不僅是在河南河北地之間搖擺,也在潼關之北的河東之地內左右晃蕩,每一次改道都會帶來巨大的傷害,以及一大片的黃泛區。

 對於大河的治理,其實說起來並不算是大禹的功勳……至少不能完全算,因為大禹之前就有鯀在治理水患了,而之所以鯀沒有成功,並不是簡單的歸咎於鯀的無能,而很有可能當時雨水沒停,大河泛濫不休,等到鯀死了,大禹治水的時候,剛好也不下雨了,水位下降,只需要將擁堵堰塞的地方挖開讓水流回到大河裡面就可以了,於是就有了堵不如疏的這個詞語,也有了大禹的威名。

 時勢造英雄,或許即便不是大禹成功了,也會有大魚,大峪什麽的應運而生。

 魏延就覺得斐潛才是當下大漢應運而生的英雄,而曹操麽,不過是宦官之後,跳梁小醜而竊冀豫而已。

 不過在講武堂之中,強調的就是要在戰略上藐視對手,在戰術上要重視對手,因此魏延特意到了函谷關一趟,視察具體情況。

 漢函谷,之前一直握在手中,就是為了防止雒陽楊氏侵佔了函谷關,然後對關中形成封鎖,而現在雒陽被曹操所得,那麽這樣一個雒陽西門戶,自然不可能會輕易交還給曹軍。

 魏延對著朱靈說道,『都準備好了麽?』

 朱靈點了點頭,但是很舍不得,『這……這真的要棄了麽?』

 魏延背著手看著函谷關上下,『這關隘太小了……畢竟時過境遷,此關已經不是當年函谷……這關隘就沒有好好修整過……』

 魏延說得沒有錯。這漢函谷關在最初建設的時候,漢武帝下令,說棄了秦函谷就棄了,改在三百裡外的此處修建,但是並不是以國家的名義,財政支持來建設的,而是以弘農楊氏的私財來建的。

 沒錯,就是楊彪楊修的弘農楊氏。

 從這一點來看,就能明白為什麽袁氏當年風光無限,也對於楊氏恭敬三分,而曹操即便是殺了楊修,最後也還是要到楊氏堂前低頭致歉……

 『可,可是……』朱靈歎息一聲,卻不知道要如何說。

 他有些不甘心。

 在時間這把殺豬刀面前,不光是人,便是磐石也是一頭豬玀,被時間隨意斬殺。

 秦函谷的威名赫赫,震懾得六國抖抖索索,可是漢函谷麽……

 倒不是說漢人就真就多麽愚昧,將秦函谷舍棄,而是秦函谷在多年征伐之下,再加上水土變化,大河改道,已經不再有當年之勇,漢函谷也就是為了防止山東之地內亂而建設的小關隘,雖然也不失險峻,但是沒有秦函谷的磅礴大氣,也就覆蓋不了多大的區域,更沒辦法和斐潛後來建設出來的潼關相比。

 而且漢代之後,戰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本在戰國時期大量存在於各國的戰車,逐漸的退出了戰爭的舞台,而胡人所習慣的單騎走馬模式,卻因為其靈活性,地域通過性優良等等因素,成為了戰爭當中的主力,而從戰車變成了戰馬之後,部隊對於地形的通過性就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之前所不能走的道路,現在也就可以攀爬了,秦函谷便是無法在承擔防禦的重任。

 而在往後建設起來的魏函谷,就連一個防禦的關隘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一個利於水運的中轉小城而已。

 這種滄海桑田的變遷,不論是那一個人,都是無法以個體的人力相抗衡的,因此在雒陽城陷落之後,函谷關就失去了其價值,既不好防禦曹軍的進攻,也不能完全阻擋曹軍的步伐。

 所以也就自然到了應該舍棄的時候,只是朱靈接替了太史慈之後,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函谷關上,對於此地多少有了一份的感情。但是感情不能當飯吃。

 就像是有飯吃,並不餓的時候,才能說一句『有情飲水飽』。

 『沒什麽可是的……』魏延目光往雒陽的方向上偏轉了一下,『你久在函谷,當知函谷破綻非人力所能彌補……城中糧草器物都搬走了,你想要堅持也堅持不了多久……我下一步會轉道陝津,在陝津擴建軍寨,也顧不上此地……』

 朱靈沉默了少許,『可是我可以利用這個破綻給曹軍來一擊!』

 魏延皺眉, 轉身盯著朱靈。

 『將軍,城中我讓人暗中開鑿了不少炮眼,到時候曹軍攻進城來……』朱靈咬著牙說道,『就這樣白白將城關交給曹軍,某不甘心!』

 『可是這樣……你會有被包圍的危險……』魏延依舊是皺著眉頭說道,『萬一身陷曹軍之中,可沒人能救你!』

 『將軍擴建陝津防禦工事,也是需要時間……』朱靈說道,『我在這裡多拖延一日,也就給將軍多一日的準備時間……』

 魏延擺擺手說道:『陝津……其實陝津也不是多麽重要……算了,既然你準備好了,也可以一試,不過……切莫貪功,該走的時候就要當機立斷,不可拖延!』

 『明白!多謝將軍!』朱靈拱手而應。

 魏延點了點頭,便是下了城牆,離開函谷往陝津而去。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