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清國傾城之攝政王福晉》第6節 秦淮韻事
  那女子頗為警惕地打量了我一陣,緊緊地抱著琵琶,只是垂頭不語,大概是因為摸不清我的身份,所以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我的懷疑更加強烈了,尤其是看到她隱晦莫深的模樣,顯然是生怕被我知道她夫君是誰,因為在古代的女子一般都是沒有名字的,我既然問她“是誰”,肯定是問她是誰家的女眷,這樣一來她當然不敢回答了,越是這樣,我的狐疑更重,她究竟在隱瞞著什麽?莫非她的夫君真是吳三桂?這一點是我急於弄清的,但是我明白她已經對周圍的一切都生出強烈的恐懼心理,所以定然不會照實承認的,我就算是甜言蜜語的哄騙也未必起作用。

  “看你的模樣,應該不是遼東人氏吧?如今被掠到這裡來,可謂是吃盡苦頭,是為天涯淪落人啊!你膚色白皙,身材嬌小,應該是江南人吧?”我故意引誘女子開口說話,因為在遼東是非常難得見到江南人的,先用口音方言來試探試探她,看看是不是如我的猜測。

  看到我一臉和善的微笑,詢問的口氣很是客氣柔和,這女子低頭沉思了一會兒,方才怯怯地答道:“你猜得沒錯,我正是江南之人。”

  這聲音盡管很是微小,然而卻是典型的吳儂軟語,我曾經去過好幾次蘇州,而且大學時的同學不但有蘇州人,還有南京人,揚州人,徐州人,鹽城人,所以對於江蘇各地的方言可以大概分個清楚。在這個時候還沒有普通話,所以她講話時自然帶出了濃濃的鄉音。但是這女子的音色非常甜潤,這蘇州話由她說來,格外綿軟甜糯,聽在耳朵裡格外舒坦,難怪這個時候的男人會有那麽多被這種吳儂軟語“引誘”得骨頭髮酥呢。

  “哦?那你應該是姑蘇人氏吧?”我進一步試探道。果然,女子點了點頭,沒有繼續說話。

  我的懷疑得到了進一步的確證,看來她十有八九就是陳圓圓了。心裡這樣琢磨著,表面上我的笑容更加親切和藹了,“我雖然從未到過江南,但卻也聽聞淮揚一帶,盡出美貌女子,而且兼具才情,非我這等塞外粗陋之人可比,想必姑娘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女子被我誇讚得有點不好意思,連忙羞澀著自謙道:“過譽了,實在不敢當得如此褒揚。”

  “哪裡哪裡,是你過於謙虛罷了。聽說你們淮揚一帶,不但盛產美女,而且才貌雙全,名冠秦淮的名姬一共有八個,並稱為‘金陵八豔’,令多少風liu才俊為之傾倒,紛紛拜於石榴裙下,確有這般盛況嗎?”我說這話時,故意看著她面部神情的每一個細微變化,果不其然,她開始有些局促不安了,聽到我如此發問,隻得硬著頭皮勉強點了點頭,接著又陷入了沉默之中。

  “看姑娘的言談舉止,很像是通諳文墨琴棋之人,我曾經遇到過一位落魄書生,他做有一首長詩,單道那秦淮八豔其中一人的際遇,仔細聽來,頗有意味,所以我就多看了幾遍,背誦下來,不知道姑娘願不願意聽聽?也好指正一二。”我饒有興趣地注視著女子,她眼神中的惶恐漸漸被好奇所代替,顯然這確實和她有點關聯,否則她就不會如此關注了。

  她點了點頭,終於肯抬起眼來頗為期待地望著我,於是我心中暗暗一笑,略一回憶,就把我在現代時曾經特別欣賞背誦過的[圓圓曲]抑揚頓挫地誦讀出來。這首詩和白居易的[長恨歌]一樣長,但我卻可以毫不費力地將這兩首指責“禍水傾城”的名句基本無差地默念一遍。只不過眼下還沒有到甲申年崇禎在煤山自縊,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時候,所以我特別把前面“鼎湖當日棄人間”那八句詩略去了:  “相見初見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許將戚裡空侯伎,等取將軍油壁車。家本姑蘇浣花裡,圓圓小字嬌羅綺。夢向夫差苑裡遊,宮娥擁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客強載歸。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只有淚沾衣。熏天意氣連宮掖,明眸皓齒無人情。奪歸永巷閉良家,教就新聲傾坐客。坐客飛觴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白皙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早攜嬌鳥出樊籠,待得銀河幾時渡?……”

  誦到這裡時,我嘎然截住,好險沒有把後面敘述吳三桂去駐守山海關,陳圓圓被劉宗敏搶掠而去的那些詩句一道帶出來,否則就要“天機泄漏”,大大不妙。

  即便如此,女子已然是驚愕萬分,花容變色了。她抱著琵琶的手微微顫抖起來,顯然已經被我這首詩引得情緒激動,她終於按捺不住問道:“請問這詩究竟是何人所作?怎麽竟像親眼見過一樣……”說到這裡她自己意識到已經失言,可惜已然來不及了,我絲毫不放過這個機會,突然間一針見血地問道:

  “怎麽,你不會認為此詩是你曾經的‘冒郎’,那個頗負才名的‘複社四公子’中最為風liu俊美的一位——冒辟疆所作吧?”

  她兩手一顫,懷裡的琵琶跌落下來,“嗡”地一聲琴弦震響,余音繞耳,然而她卻似乎沒有絲毫注意,只見她目光呆滯,沉默一會兒,終於搖了搖頭,喃喃道:“不可能,不可能,絕對不是他作的,這不是他的文風,我比任何人都清楚……”

  現在終於可以確定,她就是陳圓圓了,因為她在金陵的那些“風liu韻事”,才子佳人的千古佳話,我在現代的小說裡看過不知道多少遍了,雖說其中有些戲說成分,然而陳圓圓,董小宛和冒辟疆之間恩怨糾葛的三角戀是沒錯的。崇德五年,冒辟疆遇到陳圓圓,對她愛得幾乎是欲仙欲死,乾脆把董小宛給拋諸腦後了。第二年陳圓圓被國舅田竇買去獻給崇禎,算是天不遂人願,棒打鴛鴦了。結果冒辟疆失望之余,還是很快回到了董小宛的香閨裡,看來這些所謂“風liu才子”的愛慕和山盟海誓,無非是過眼煙雲,根本不值一文錢。

  “沒錯,這詩的確並非冒辟疆所作。說句不怕忌諱的話,圓圓姑娘,不,應該叫‘吳夫人’。你和冒公子如今早已經是分飛之燕,使君有婦,羅敷有夫了,莫非那些金陵脂粉,秦淮河畔的陳年舊事仍然難以釋懷嗎?倘若要是被吳總兵知曉,恐怕是大大有礙吧?”

  我俯下身去,拾起了炕上的琵琶,撫mo著那根斷裂的琴弦,望著她失魂落魄的眼神,我微微感歎道:“這琵琶果然是上品,就這麽斷了根弦實在可惜,倘若是吳總兵所贈,那麽最好將它修複完好;如果是那位冒公子的舊物呢?依我看來,這睹物思人卻不是件好事,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好了,總是念念不忘,究竟是誰人受累,誰自己心裡明白,何苦來呢?”

  沉默良久,她方才緩緩地低聲念道:“舍我去者,昨日之事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事多煩憂。”言罷深深地歎息一聲,然後抬起頭來,“你猜得果然沒錯,我確實是吳將軍的妾侍陳圓圓。請問夫人究竟是誰?竟然對這些事情如此熟悉,倒像是親身經歷一般!”

  我有些躊躇,究竟要不要對她道明身份呢?還是先含糊其辭吧,“我是掠你之人的嫂子,所以才能順順利利地進來探望,否則我怎麽能夠如此自由出入呢?”

  “哦?那你一定是位王妃了?”陳圓圓愕然地打量著我的衣飾,顯然她是第一次看到滿人婦女的裝束打扮,所以一時間確實分不清服飾所代表的是什麽品級,但也可以確定我不是普通民婦。“我先前見到那個人被手下們尊稱為‘王爺’,您既然是他的嫂子,那麽自然也是位王妃了?”

  我心中暗罵一聲,這個多鐸,做事也太不小心了,居然還讓陳圓圓得知他的大概身份,這樣一來等陳圓圓被釋放回寧遠時同吳三桂一說,那精明無比的吳三桂自然可以輕易猜出是哪個人掠奪了他的愛妾,這還了得?不過經過權衡利弊之後,我還是覺得應該把陳圓圓送回去得好,否則要是讓吳三桂在寧遠得知了這個消息,恐怕與多爾袞兄弟的仇恨不共戴天,將來想招他投降,那更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

  “不管我是什麽身份,不過你可以放心,我會讓你平平安安地回到你夫君身邊的,不會受到任何人的侮辱。”

  陳圓圓看到我如此肯定,半信半疑道:“怎麽可能?你們為什麽不用我來要挾吳將軍投降你們大清?以前不是已經寫過很多封勸降的書信了嗎?”

  我不覺失笑,也難怪,畢竟她也許對眼下的情形一無所知,所以才會如此發問。“你相信也好,不信也罷,我又何苦欺騙於你?你想想,為什麽你公公一家老小都能那麽輕易地逃出中後所去?要知道當時數萬人圍城,八旗軍隊的戰力更是強悍,怎麽可能讓他們悉數脫逃?無非是不打算行如此卑鄙手段而已,何必放掉了四十余口人,單捉你一個用來要挾?吳總兵對大明何等忠心我們豈能不知?掠你來的那位王爺,只不過是貪圖你的美色,而不知道你的真實身份罷了,假如你當時就同他講明,又何苦遭這麽一番顛簸勞頓,外加提心吊膽之罪來受?”

  陳圓圓左思右想,似乎覺得我這一番解釋也確實在理,況且又沒有必要欺騙她一個柔弱女子,既然她的身份已經揭露,那麽只有聽天由命了。

  ……

  “你把這套衣裙給那位夫人送去,替她梳洗一番,免得蓬頭垢面的被王爺見到了不太妥當。另外再去找最好的匠人給她那把琵琶的弦修理好,千萬不要怠慢了。”我一面看著鏡子中的自己,一面向阿娣吩咐道。

  “小姐,恕奴婢鬥膽問一句,您真的要讓那位夫人去面見王爺?還要打扮齊整,恐怕……”阿娣略顯憂心地提醒道。

  我沒有回頭,繼續盯著鏡子,笑道:“你擔心什麽?莫不是怕咱們家王爺一眼見到那位美若天仙的陳圓圓,就像豫親王一樣被迷住,不能自拔了嗎?”

  阿娣謹慎道:“奴婢不敢妄言,還請小姐多加思量才是。”

  “那麽以你看來,我和陳圓圓,究竟誰的相貌更為出眾,更美一些呢?”我轉過頭來,故意問了一個很沒水平的問題,因為我知道無論事實究竟如何,她也絕對不敢回答說陳圓圓的美貌要勝過我。話一出口,我突然有一種惡毒王后面對神鏡問這個世上究竟誰是最美麗的女人一樣邪惡的感覺。

  “自然是小姐更美了,那陳圓圓雖然也是個天生的媚骨俏人,但比起小姐來,總歸要遜色一籌。”

  阿娣究竟說的是不是心裡話,我也沒有心思研究,最後望了一眼鏡子,我隨手合上了梳妝匣子,“明白這一點,就不必再擔這個多余的心了。”

  多爾袞一直到下午才從宮裡回來,後來又一直批閱奏折直到黃昏。我走到台階下,正好他的侍女正準備進去上燈,被我攬下了,“你回去吧,我正要進去。”

  我輕手輕腳地走進多爾袞的屋子,掀開簾子時,他正埋頭閱覽著一本折子,並沒有注意我進來。我將屋內的幾盞蠟燭點燃,最後繞回書案前,將上面的一盞燭台也一並引燃,方才吹熄了火媒。

  多爾袞覺得似乎有點異樣,因為這個掌燈的侍女為什麽完成該做的事情之後並沒有悄然離去,而是靜靜地站在他身後,一聲不響。於是他愕然地抬起頭來,見到是我,先是一愣,不過臉上很快露出了微笑:“哦?熙貞啊,是不是又做什麽新鮮的菜肴,請我過去鑒賞你的廚藝來了?我把這一摞批示完就可以了,很快的。”

  我嗔笑道:“我還以為你天生就個勞碌命,不知道什麽叫做饑餒呢。怎麽,一見到我就光想到吃的,不想點別的事兒?”

  “要我想別的事兒?好啊,那我現在就開始想,成不成啊?”多爾袞顯然曲解了我的意思,他放下折子伸出手來,一把將我攬了過去,讓我坐在他的膝蓋上,然後輕輕地刮著我的鼻尖,逗笑著:“我的熙貞最近怎麽越來越主動啦,天還沒黑就忙不迭地送上來了……”

  我一面躲著他的“輕薄”舉動,一面故意鄭重地說道:“哎,別盡望歪處想了,我來是想同你說件正事兒的。”

  “是不是譚泰那件事啊?我不用問也知道你已經替我辦的妥妥帖帖的了,還用得著特地來匯報嗎?”多爾袞輕描淡寫地問道。

  “譚泰那邊,我已經安排好了,想必過不了幾天就會大有收獲的,只可惜暫時我也沒有從他口中得到關於上次正藍旗內大臣謀反時是否有兩黃旗大臣參與的事實。因為索尼鼇拜那些人已經和他們逐漸分化了,並不把他們當成可一道同謀的自己人,所以也沒能得到什麽更有價值秘密。”我略顯遺憾道。

  “我就猜到會是這樣的結果,不過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譚泰的用場以後還有許多呢,也不在乎這一回。再說此人也是能征善戰,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材,而且治政和辦事方面也頗有兩下子,不像那幫子頭腦簡單的武夫。能夠收此人為己用,也算是一大收獲了,所以你也不必心急。”多爾袞稍稍思索片刻,然後神態輕松地寬慰著我。

  “這個我也明白,只不過我主要想同你講的是另外一件事,是關於十五叔的。”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