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清國傾城之攝政王福晉》第85節 勃然大怒
中午時分,仁智殿東暖閣。 我正坐在炕上,細細整理著各部剛剛送來的折子,按照輕重緩急將它們分門別類,然後挑選出一些沒必要由多爾袞親自審閱的折子,按照他的字跡,在上面做一些簡單的批示。 這些官面上的套詞,我早已經運用得駕輕就熟了,自從我們和好之後,我又恢復了這項每日的例行工作。

 門簾一掀,多爾袞進來了,周圍侍立著的宮女們立即躬身行禮。 我們在沒有外人在場的時候向來不拘禮節,再加上我現在身子越發沉重,動作上也不及以前靈便了,所以我也只是稍稍挪動下身體,然後衝他點了點頭,微笑道:“皇上回來啦。 ”

 他漫不經心地“嗯”了一聲,看也沒看我,就站在地當中,由宮女們侍候著脫去繁瑣的朝服,換上了輕便許多的常服,這才轉過身來,坐在炕沿上默默地喝茶,一言不發。

 看他這種冷淡的態度,我就知道他仍然在為阿濟格的事情生氣。 對於朝廷上的事情,我雖說談不上了如指掌,不過也是知道個大半,說實話,這件事確實是阿濟格理虧,不過要說他是謊報軍功,倒是未免有些冤枉他了。 關於李自成究竟有沒有死,別說滿朝文武,恐怕就連多爾袞也拿捏不準,所以才慍怒不已,對阿濟格多有冷落了。 不過身為局外人的我心裡面卻有數得很,李自成絕對死了,至於楊翔鳳他們的折子。 估計是道聽途說,再加上分析各種跡象,才會如此上報地。 在沒有調查考證之前,多爾袞寧可相信外人也不肯相信自己的哥哥,這一點未免有點刻薄,假設換成多鐸,多爾袞還會如此刁難他嗎?可見。 說來說去還是偏心的情緒在作祟。

 不過盡管我這麽想著,卻不敢把這些想法直截了當地說出來。 只能旁敲側擊地問道:“武英殿那邊的宴席開始也才一會兒,皇上為何這麽快就回來了?”

 多爾袞放下茶杯,無可奈何地說道:“我不回來還留在那裡乾嗎?這次論功行賞沒有阿濟格的份兒,我又沒給他一點好臉色看,瞧他那眼神,馬上就能冒火了。 若是他呆會兒幾杯老酒下肚,脾氣一來就當著那麽多大臣的面來質問我。 那我的臉面可往哪裡擱?那個是非之地,還是不要久留為好。 ”

 我不以為然地說道:“你以為你逃個席,那邊就肯定太平無事了?十二伯性子魯莽,脾氣也大,本來你兩次派人申斥,就已經讓他丟盡了面子,這一次又公然冷落他,你以為他會忍氣吞聲。 就此算了?”

 “那又能如何?反正我也不在那,他就算找人罵也找不到,還能惹出什麽麻煩來?你未免擔心過頭了吧。 ”說著,多爾袞轉過身來,攬住了我地肩頭,冰冷的臉上總算是擠出了一點笑容。 “聽說有了身孕地女人總喜歡疑神疑鬼的,比平時還喜歡花費心思,莫非你也這樣?”

 我並沒有掙脫的意思,而是順從地任由他摟著,只不過這一次沒有像以前一樣按照他的話題調侃下去,而是繼續說著正題:“武英殿那邊的事情就暫且不談了,就說說你這次的處置態度,是不是也有點需要商榷的地方呢?”

 多爾袞一愣,收起了臉上地笑容,問道:“我的態度有什麽問題嗎?難道叫我賠著笑臉去迎接他才對?”接著。 他又略帶煩躁地感歎道:“這個阿濟格。 永遠沒有讓我省心的時候,在政事上不但一點也不見長進。 還經常給我惹亂添煩,我指責他好幾次了,可他卻半點記性也不長。 偏偏他又是我哥哥,我總不能半點情面都不給他留吧?可是你看他這一次,也實在猖狂過頭了點,如果我不給他點懲治,滿朝大臣們嘴巴上不說,不過心裡頭還不得說我包庇縱容自己的兄長,處事不公?這可是關系到威信的大問題,我怎麽能有半點馬虎?”

 我見他如此煩惱,於是也緩和了語氣,柔聲勸說道:“其實皇上也不必這麽煩惱,這事兒也完全沒必要搞得這麽複雜,你和十二伯到底是一母同胞的的兄弟,雖然他這次犯的過失不小,可他畢竟也沒有做什麽胳膊肘子向外拐地事情吧?這朝廷上,若是論起忠心來,除了十二伯和十五叔,還有哪個能讓皇上徹底放心的?所以你們兄弟之間若是鬧僵了,只有讓外人笑話,沒有半點好處。 ”

 “那你覺得我應該怎麽辦才好?”多爾袞雖然心情不佳,不過和我說話的語氣還是心平氣和的。

 “呃……我覺得,皇上可以先追究十二伯未等詔旨就先行班師的罪責,當然,具體怎麽個懲處方法,也可大可小。 只不過呢,這個過失畢竟也掩蓋不了他剿滅流寇的功勞,所以對於他地功勞,皇上還是照樣承認,照樣賞賜;至於這個過失,也可以適當地懲處一下,比如罰銀之類,總之不要太重就是,免得被人說作是功高不賞,小過重罰,有失偏頗。 ”

 多爾袞搖搖頭,否定了我的意見:“這可不行,照你這種想法,完全就是婦人之仁,猶如隔靴搔癢,沒有什麽效果。 有道是亂世必用重典,尤其是他們這些驕兵悍將們,倘若不嚴格管制,日後只會愈發驕狂,到時候再整治起來可就難了。 其實,你也別怪我這人刻薄,對於用得著的外人,要外寬內嚴;對於自己人,要外嚴內寬。 一來是不能讓這些自己人們以為可以仗著疏不間親的優勢而胡來,二來也是做個樣子給外人看,表示自己處事公正,絕不徇私。 因此,這一次不但不能賞他,還要懲處才行。 ”

 我覺得多爾袞說得確實有些道理,阿濟格這次確實有些得意忘形了。 不給他潑點冷水肯定不行。 只不過,具體做法上,多爾袞還是欠妥當了些,於是我勸說道:“這些馭人之法,帝王權術,我自然不懂,也遠不比皇上想得深遠透徹。 只不過拋卻國事。 先說這家事,皇上卻未必能處理得遊刃有余呢。 ”

 多爾袞這次倒是虛心起來。 估計他自己也已經對自己的這個缺點有了覺察吧,“也是,這方面我地確沒有你心思細膩、考慮周全,你有什麽想法,就說說吧。 ”

 “那我就把我的想法說出來了,皇上若覺得合理,不妨采納一下:皇上這幾日並沒有立即懲處十二伯。 想必是要等他自己回過味來主動檢討,只不過看眼下的情形是不太可能的了。 皇上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十二伯叫到這裡來,把他地錯誤指明,或者其中有什麽誤會之處也可以釋疑。 當然,不能一上來就劈頭蓋臉地訓斥,有話好好說,讓他自己認識到自己地錯處。 回去之後主動上個折子請罪,到時候皇上就可以給他個台階下,適當地減輕懲處。 這樣一來,你們倆人地面子就都保全了,於情於理都沒有什麽虧處,外人也挑不出毛病來。 有什麽不好地呢?”

 他默默地聽著,一直到我講完,也沒有立即說話。 沉思了一陣,方才點點頭,“嗯,目前也只有你這個法子才算合適了,除了這樣,我還能如何,還當真和他撕破臉面,讓外人看笑話不成?”

 見他肯采納我的意見。 於是我放松了許多。 正想說些什麽,忽然外面傳來了匆匆忙忙的腳步聲。 緊接著,有人在門外面用焦急的語氣稟報道:“皇上,武英殿那邊出事兒啦!”

 “什麽事啊?”多爾袞不耐煩地問著,同時嘀咕了一聲,“大驚小怪的,難不成那邊走水了?”

 “回皇上的話,沒有走水,倒是英親王和平西親王倆人一言不合,打起來了!”

 聽了這話,我心裡頓時暗叫一聲糟糕。 按理說宴席開始也沒多久,這兩人又都是海量,應該不會很快喝醉,但是若沒有醉酒的話,又怎麽會莽撞到在這個場合打架鬥毆呢?況且兩人好像無怨無仇哪。

 多爾袞地臉色立即變得很難看,如同冬日薄雪般地冰冷。 “進來回話!”

 那個侍衛“嗻”了一聲,掀簾子進來打了個千兒,然後把過程詳細地講述了一下:“剛才不知道怎麽的,英親王忽然摔杯子罵娘,還把桌子掀翻了,接著怒氣衝衝地說是要找皇上來理論,拔腿就往這邊來。 那些大人們生怕他驚擾了皇上,趕忙上前阻攔,不過任憑哪個也攔不住。 平西親王就著急了,乾脆直接堵在武英殿後門的門口,奴才也沒聽清他和英親王說了些什麽,就見兩人推搡之下動起手來。 這一次不知道怎麽回事,再沒有哪個大人上去拉了,於是兩位王爺越打越厲害,纏鬥得不可開交。 奴才們沒有命令不敢擅入殿內,所以隻好趕來向皇上稟報。 ”

 “哦,那麽直到你趕來之前,他們還打得熱鬧,那些王公大臣們還在那裡圍觀嗎?”

 “回皇上的話,確實如此,並無任何大人出來拉架,還對,還對兩位王爺的招式多有點評……”那侍衛說完之後,就趕快低下了頭,生怕看到多爾袞眼裡那暴風雨即將來臨之前的墨黑鉛雲。

 我知道,阿濟格和吳三桂在那邊打架鬥毆就已經讓多爾袞慍怒不已的了,再加上滿堂大臣沒有一個上去拉架,顯然就是看熱鬧瞧好戲的心態,這就更讓多爾袞大為光火了。 我小心翼翼地瞧了瞧多爾袞,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沉寂片刻之後,他抬手猛地一拂,八仙桌上地茶杯立即飛了出去,撞在對面牆上,摔落下來碎成了數片。 我的身子微微一顫,卻也沒敢說話。

 “他娘的,一幫飯桶混蛋!看來朕平時真是太慣著他們了……”盛怒之下,一貫斯文儒雅的多爾袞居然爆出了粗口,剛厲聲罵到一半,就被口水嗆到,劇烈地咳嗽起來。

 我連忙挪身上前,替他拍撫著後背,柔聲勸道:“好了好了,別生氣了,和他們生氣犯不著,萬一氣出病來可是和自己過不去。 ”

 半晌,多爾袞好歹止住了咳嗽,他擺擺手,讓我不必著急。 然後,撐著炕沿默默地坐著,一言不發地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我坐在他的背後,看不到他此時的表情,然而奇怪地是,他的戾氣也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很快就隱匿無蹤了。 雖然悄無聲息,不過望著他的背影,我似乎能感受到他此時的悲哀與疲憊。

 我明白,武英殿發生的那些事兒,多爾袞真正憤懣的倒也不是阿濟格和吳三桂,而是那幫子看熱鬧的滿蒙貴族,朝廷重臣們。 說來也是無奈,多爾袞這人的性格並不討喜,對待臣子和屬下們還是很嚴苛的,處事認真仔細,容不得半點糊弄,所以下面地很多人表面上對他誠惶誠恐,實際上心裡面卻畏多於敬。

 說實話,若是論起手段來,多爾袞絕對要比皇太極仁慈許多,只不過他缺乏地恰恰就是皇太極的那種偽善地本領,又因為不苟言笑而顯得過於陰沉,所以比較沒人緣。 話說回來,就是善不善於在眾人面前作戲,在這一點上,他就劣於皇太極了。 皇太極這人聰明之處在於,笑裡藏刀,把你賣了還叫你心甘情願地替他數錢,光在大臣們面前為這個臣子那個兄弟抹眼淚的事情,他就不知道精彩地演繹了多少回,然而叫多爾袞這樣效仿,那可真是勉為其難了。

 還有一個就是歷史原因。 皇太極在政場上翻雲覆雨多年,鏟除政敵無數,卻每次都假他人之手進行,自己不當惡人。 當四貝勒的時候就借五大臣之手分別將褚英和代善拉下馬,又利用嶽托和薩哈濂,聯絡另外三大貝勒,幫助自己登上了汗位;再利用嶽托搞倒阿敏;然後利用冷僧機的告發鏟除了莽古爾泰和德格類;利用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削弱了代善的勢力……現在看來,多爾袞確實扮演了不光彩角色,還替皇太極做了惡人,難怪連阿濟格和多鐸都曾經因此而對他怨懟不已,就更不要說那些吃了虧倒過霉的滿洲貴族們了。

 因此,這一次他們故意不加阻止,放任事態擴大,目的就是幸災樂禍地瞧熱鬧,看著多爾袞如何收場。 多爾袞在鬱怒之余,自然會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這些人是怕他而不是服他,現在自己精明強乾,這些人不敢折騰什麽,但是萬一自己有一天失去了這個優勢,這些人會不會不肯安分了呢?

 想到這些,我不免為自己能夠把多爾袞的心態看得如此透徹而感到暗暗心驚,能夠完全和他想到一塊去,究竟是好是壞呢?

 這時候,多爾袞忽然側過臉來,問了一句:“你怎麽看。 ”

 我不敢貿然地把全部想法道明,於是旁敲側擊地說道:“這一次殿內的人幾乎沒有漢臣,都是些滿人和蒙古人。 我認為,尤其是這些蒙古人,因為皇上執政之後對他們的待遇沒有太宗皇帝在位時好,於是心中暗生怨懟,卻不敢言明。 這種心態被一些滿臣們掌握了,所以才會放心大膽地一起看熱鬧,好讓皇上礙於法不責眾,無可奈何。 至於英親王和平西王,興許是被人利用了。 ”

 多爾袞那幽黑的瞳孔中一絲駭然的森寒在緩緩凝聚,許久,方才恨恨地一句:“可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